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保定长青“三才”神道策划方案
1常青文化墓园“三才”神道策划方案神道是进入墓园的主干道,需要较深的理念和文化内涵以作为整个墓园的主题。彰示墓园的文化厚重感与氛围。“三才”指天、地、人,出自“罗经”原理,根据古代“太极化生”的理论,即:“太极”(天地之精、万物之本)生“两仪”(一阴一阳、一乾一坤)、两仪生“三才”(天、地、人也)、三才生“四象”(东苍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四象生“五行”(金、木、水、火、土的生克关系)……等。“三才”之理,上对天时,下察地利,中定人事,舍此无他道也。《易·说卦》曰:“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罗经序曰:“其中全度星宿备载罗列,衍寓河、洛五行之奥,显藏羲、文以卦之奇,体精用宏,变化无穷,洞哉包罗万象,经纬天地。上可以格天运星度轮回,下可以辨山川方位吉凶,中可以定人间阴阳两宅,而万事利用之至宝也。”这也就是“三才”神道的深刻寓义和精神内涵。“三才”神道就是根据以上理论设计的一组融合于神道的建筑组合体,它包括:一、“地坛”——建于墓区东西主通道中轴线上,为方型二层坛台,象征“三才”中的“地”。古代有“天圆地方”之说,故地坛建成方形。台中心地面修一幅拚花“四象二十四山向八卦图”(坛台的东西南北分别建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四方石雕。地面拚花第一层二十四山向图、第二层八卦、中心阴阳鱼)。二、“初祖坛”——建于地坛和天坛中间,坛上建有方形亭,亭内建一尊炎帝(伏羲)塑像。炎帝为“人杰”,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是中华文明的创始人,是中华民族的代表,象征“三才”中的“人”。三、“天坛”——建于主通道的最东侧,为三层圆形坛台,象征“三才”中的“天”。圆形象征“天圆”。台中心建一圆形殿“祈福殿”(仿北京天坛“祈年殿”样式)。大殿内为二层。1、第一层为祭拜大殿,该殿为释、道、民俗理念合一的大殿,正中为一大型“人生轮回图”(可做成玻璃雕刻画),画前设供桌、功德箱、和蒲团等。2、在“人生轮回图”两侧设四大福神图:A、文昌帝君:文昌本是星官名,包括六颗星,即斗魁(魁星)之上六星的总称,是主大贵的吉星,又被尊为主宰功名禄位之神,也2叫“文星”。隋唐科举制度产生以后,文昌君尤被文人学子崇拜,因为文昌是“职司文武爵禄科举之本”,是主管功名利禄之神,元代仁宗皇帝封为“辅文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简称“文昌帝君”。B、福神:道教创始人张陵死后,其子张衡继续其事业,并大力提倡“三官”(天官、地官、水官)信仰,当信徒有病时,可向三官“请祷”,请求“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这三句话尤以“天官赐福”最受人们欢迎。于是,人们便把天官作为降福的福神来信奉。C、禄神:即禄星,又叫“司禄神”。禄神到来,表示要使参拜者禄星高照,升官发财,万事如意。禄星原来确为一颗星,《史记·天官书》上说:“文昌宫……六曰司禄。”是说文昌宫的第六星为专掌司禄之禄星。也是最受民间欢迎的民神之一。D、寿神:也叫“南极仙翁”,他的形象是一位慈祥和善的长者,是一种吉祥的象征。《尔雅·释天》曰:“寿星,角亢也”即二十八宿中的角、亢二宿。郭璞注释说:“寿星,数起角亢,列宿之长,故曰寿”。司马迁认为:老人星出现,治安;老人星不见,兵起(发生战争)。唐代学者张守节对此解释说:“老人一星,在弧南(天狼星东南),一曰南极,为人主占寿命延长之应。见,国命长,故谓之寿昌,天下安宁;不见,人主忧也。”东汉时,国家还将祭祀老人星与敬老活动结合起来。在每年仲秋之月(即农历八月),“祀老人星于国都老人庙”。同时在这月,对全国进入七十岁的老人,“授之以王杖,哺之糜粥。八十、九十,礼有加赐”。所谓“王杖”,长九尺,上端以鸠鸟为饰。自周、秦以来,历代皇帝皆列寿星为国家祀典,直到明代才被废止。但国家祀典虽废,但民间尊敬老人的习俗欲延续下来。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之一。2、祈福殿第二层为佛教理念的“极乐世界十三院”:十三院全称“胎藏界曼陀罗十三大院”。设在泰灵塔第十七层。曼陀罗为梵语,即道场或坛的意思,同时也含有聚集之意。是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集法界诸佛及菩萨成自利利他(上求菩提为“自利”,下化众生为“利他”)大佛事之坛场。从形式上看,就是筑方园之坛,安置诸尊于坛内,以祭供者。这就是曼陀罗的本体。胎藏界曼陀罗诸尊以自身具备的佛性,开示众生,教化众生,以佛教法则作为众生进入佛国的门径。3根据以上理念,往生者进住胎藏界曼陀罗十三大院,可与各院诸尊共处,得其教化,永享佛国颐年。十三院共设塔位209个,与诸尊数相对应(即一尊一位)。佛典之胎藏界曼陀罗图如下:(略)现对十三大院分述之:A、中胎八叶院十三大院之第一院,也是核心院。在曼陀罗之中央部位,有八瓣莲华开敷之形。其中台有大日如来为主尊,其八瓣有四佛四菩萨,总共五佛四菩萨九尊。据大日经疏曰:“观作台(注1),宝王(注2)宫殿,于中趺坐,座上置白莲华台。以阿字门转作大日如来身。……”大日为除暗遍明,光明普照之意。他有别于世间之日,世间之日若照共外不能及内,明在一边则不能及另一边,夜间也不见其光。而如来智慧日光则不同,遍一切处作大照明矣,无有内外方所昼夜之别。其余八尊不另详述。注释:1、曼陀罗有“画作”与“观作”两种,“观作”者内心观想之所作,故是为坛,又云心坛;“画作”者云外坛。2、宝王即佛陀之尊称,佛以诸功德为庄严,故云宝王。楞严经三曰:“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往生论注上曰:“华严经宝王如来。”B、遍知院胎藏界曼陀罗第二院。又曰佛母院。此以三世诸佛能生之德为主故也。中央一切如来智印(注)。(左右胁侍为优楼频螺迦叶和伽耶迦叶)左边大勇猛菩萨,左傍大安乐不空金刚真实菩萨;右边佛眼佛母,右傍七俱胝,佛母尊是也。而此院为降魔之印。故中尊于白莲华上作三角形,光焰围之,表以三角之智火,降伏四魔也。该院有佛七尊(主五尊伴二尊),故设福位七位。注:印——佛教又称印契、印相。用手指作种种特定形状,以为法德之。每尊佛的印相均不相同。C、观音院胎藏界曼陀罗第三院,又云莲华部院。何谓莲华部?众生心中有本有净菩提心清净之理,在六道生死之泥中不染不垢,犹如莲华之由泥中出生,不染不垢,故名莲华部。该部为大悲之观音部类集合之院。4“大悲”,即救他人苦之心。因佛菩萨之悲心广大,故曰大悲。涅槃经曰:“三世诸世尊,大悲为根本。……若无大悲者,是则不名佛。”观音又叫观世音,即观世人称彼菩萨名之音而垂救之意。观世音又称观世自在,即观世界而自在拔苦与乐的意思。观音院置诸观音三十七尊。设福位三十七位。D、金刚手院十三大院之第四院,列金刚部诸尊三十三尊。其中主尊二十一,使者十二。又曰萨垂院。以金刚萨垂为金刚部之上首故也。金刚萨垂为菩萨名,又叫金刚手,是真言宗八祖中之第二祖(大日如来为第一祖)萨垂是“有情”和“勇猛”的意思,所以金刚萨垂就是勇猛之大士。其所以叫“金刚”是因为此萨垂为一切众生菩提心之本体,其性坚固如金刚。该院设福位三十三位。E、持明院胎藏界十三大院之第五院。持明者,即真言也。谓总持一切明门明行,而诵持陀罗尼,或以药力或成就通力之仙人也,谓持明仙。该院安置不动尊等五尊。中尊为般若菩萨,中尊之左边为降三世,次为不动,中尊之右边为大威德,次为胜三世。般若是智慧、明智的意思,般若菩萨为天女之形。何谓降三世?大日经疏十曰:“所谓三世、世名贪、瞋、痴、降此三毒名降三世”。何谓胜三世?胜三世密号曰最胜金刚,与降三世明王同体异名。该尊威猛火焰围绕,有宝冠,持金刚,不顾自命,专请受教。F、释迦院胎藏曼陀罗之第六院。释迦即释迦牟尼。释迦院以释迦为主尊。列释迦诸眷属三十九尊。故设福位三十九位。G、文殊院胎藏界曼陀罗之第七院,以文殊菩萨为中尊,共安二十五尊。文殊为文殊师利之简称,是妙和吉祥之意,师利是“德”的意思。法华经又说:“文殊,此云妙德,以了了见佛性故,德无不园,累无不尽,称妙德也。”此菩萨与普贤为一对,常侍释迦如来之左,而司智慧。文殊的德号又叫觉母,也就是佛母,文殊于理智二门中司智门,由于诸佛自智慧出生,故称佛母。譬如世间小儿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该院设福位二十五位。5H、除盖障院胎藏界曼陀罗十三大院之第八院。以除盖障菩萨为主尊,共安菩萨九尊。主尊除盖障菩萨为除一切盖障之略称,大日经疏五曰:“次于第二重大日如来左方画除盖障菩萨。左手持莲华,华上置摩尼宝珠,右作施无畏手,此菩萨及诸眷属皆是大慈悲拔若除障门,正以此菩提心中如意宝珠施一切众生,是无畏满其所愿。”除盖障院其余八尊为:二施一切无畏菩萨、三除一切恶趣菩萨、四救意慧菩萨、五悲念菩萨、六慈起菩萨、七除一切热恼菩萨、八不可思议慧菩萨(见大疏五)。该院设福位九位。I、地藏院胎藏界曼陀罗十三大院之第九院。以地藏为中尊而安置不空见菩萨、宝处菩萨、特地菩萨、宝印手菩萨、坚固意菩萨、宝手菩萨、延命地藏菩萨、胜军地藏菩萨等共九尊。中尊地藏菩萨受释迦如来嘱托,每日晨朝入恒沙禅定,观察众机,于无佛世界教化六道众生,所以又称大悲菩萨。地藏菩萨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虚深密如秘藏而得名。他表示:“释迦既灭之后,弥勒末生之前,众生赖以救苦,自誓必尽度六道众生,始愿成佛,现身于人天地狱之中,以救苦难。其状圆顶,手持宝珠与锡杖。”该院设福位九位。J、虚空藏院胎藏界曼陀罗之第十院。该院以虚空藏菩萨为中尊,共二十八尊。虚空藏又叫虚空孕,空慧之库藏犹如虚空,其含意为:包藏一切之功德如虚空。故名虚空藏。另据宿曜仪轨曰:“若人欲求福智,当归依此菩萨,日月星皆虚空藏所变也。”还有一说:“日月星,配观音、势至,虚空藏之三菩萨,以明星为虚空藏之化身。”。虚空孕菩萨经曰:“于后夜烧香,求彼东方黄白大士(即太白星)显现之时,彼虚空孕菩萨即随后来。”该院设福位二十八位。K、苏悉地院胎藏界曼陀罗十三大院之十一院。以不空金刚菩萨为中尊,共安置八尊。苏悉地是梵语,译曰妙成就,为成就一切世间作业之妙法也。不空金刚菩萨为三藏法师之名。三藏法师为北天竺国之婆罗门族,自幼失父,师事金刚智三藏遂受五部之灌顶。自天宝至大历六年译出密部之经轨七十七部,一百二十余卷,使密教在当时成为顶盛时期。代宗永泰元年特进试授鸿胪卿,加号大广智三藏,后封肃国公。七十岁6寂。(因空间小,第十二、十三院略建)四、地宫:地宫为“天坛”的地下部分,分八个单元,设400个塔位(100塔位/单元)。八个单元取意于中、外历史上八座著名陵墓,以体现长青墓园与世界一流王陵之间的内在联系,彰显长青与这些不朽建筑同样永恒的含义。在地宫大殿设计上,为了摒除地宫之为“地下”而给人们造成的沉重感、压抑感和阴涩感等心理上的不适。我们采用了大量的灯光特效和中西结合的造型,以追求明快、亮丽、纯净的内部环境,使人们在进入地宫时,真正感受到那富丽堂皇的宫殿氛围及王者风范。这样,一方面迎合了消费者“入土为安”的心理要求,同时增强了地宫的观赏价值。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地宫是最高葬法和礼仪,只有皇帝才有资格建地宫,探究地宫的深层理念,要从原始的殡葬说起:人类自从有了“生”,便随之有了“死”,最初的葬俗是“天葬”。远古时代,过着狩猎生活的人死后都是弃之荒野的。但是人类在认识到自己个体存在价值以后,也就认识到死之可怕,并开始重视死后的处理问题。原始社会的初民,虽然已经懂得了埋葬死者,但也只是随便掩埋而已,非常简单。人类进入阶级社会,春秋战国之际是中国社会剧烈变改的时期,随着奴隶制的解体,财产的家庭私有断承制逐渐代替财产的家族共有继承制,人们的宗族观念加强,因而开始重视对已故家长的丧葬之礼。重视对祖先坟墓的建筑。当时社会普遍主张厚葬,所谓“厚葬以铭孝”,认为“丧礼者,以生者事死者也,大像其生以送其死也”(《荀子·礼论》)即“事死如事生”。诸侯、贵族也竟相厚葬,甚至认为“国弥大,家弥富,葬弥厚”。各种地上、地下的陵墓、寝宫就是由这种厚葬习俗而派生出来的。作为厚葬的标本,有陕西临潼骊山脚下的秦始皇陵;有咸阳北原和洛阳北邙山上那鳞次栉比,气势恢宏的汉代陵墓群;有北京明朝的十三陵“地下宫殿”;有河北清朝的“东陵”、“西陵”等。除了建造巨大的陵墓和地下宫殿外,还要把珍贵的或具有重要意义的殉葬品甚至活的人塞进陵墓陪葬。外国的帝王、贵族也大体与中国相似,他们死
本文标题:保定长青“三才”神道策划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20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