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惟有细节将组成作品的价值。•——法·巴尔扎克•没有细节,便没有情节的生动性、形象的明显性、主题的深刻性。——康·巴乌斯托夫斯基••要是你在头一章里提到墙上挂着枪,那么在第二章或第三章就一定得开枪。如果不开,那枪就不必挂在那儿。——俄·契诃夫靴子摆设的变化1、橱窗里陈列着几双靴子。……而且,那几双靴子太美观了。(2)2、那几双常见的旧靴子已经失去了孤高的气派,挤缩在单独的橱窗里了。(28)3、橱窗里照样陈列着细长的轻跳舞靴、带布口的漆皮靴,以及漆亮的长筒马靴。(54)靴子摆设的变化1、橱窗里陈列着几双靴子。……而且,那几双靴子太美观了。(2)2、那几双常见的旧靴子已经失去了孤高的气派,挤缩在单独的橱窗里了。(28)3、橱窗里照样陈列着细长的轻跳舞靴、带布口的漆皮靴,以及漆亮的长筒马靴。(54)•【提问】从这样的变化中你看出了什么?•感悟一:靴子命运的变迁暗示着格斯拉兄弟命运的变化。靴子从“陈列”到“挤缩”寓意格斯拉兄弟处境的艰难,生意的日趋衰败;到最后的“照样陈列”,靴子境遇看似恢复了,周而复始的背后是物是人非的悲痛。•感悟二:“照样陈列”能体现就连竞争对手都对他们手艺的高度认同,由此可见,格斯拉兄弟的手艺之好,盖世无双。•拥有这样好手艺的格斯拉兄弟,最后的结局怎样?哥哥愁死•41、“的确,”他回答说,“他是个好人,他会做好靴子;但是他死掉了。”他摸摸头顶,我猜想,他好像要表明他哥哥死的原因;他的头发突然变得像他的可怜哥哥的头发一样稀薄了。“他失掉了另外一间铺面,心里老是想不开。”弟弟饿死•65、“但是饿死——”•66、“这样说,也许有点儿夸张——但是我自己知道,他从早到晚坐在那里做靴子,一直做到最后的时刻。你知道,我往往在旁边看着他。他从不让自己有吃饭的时间;店里从来不存一个便士。所有的钱都用在房租和皮革上了。他怎么能活得这么久,我也莫名其妙。他经常断炊。他是个怪人。但是他做了顶好的靴子。”•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悲剧呢?同学们可以用小说中的一些前后照应的细节来回答吗?寻找细节变化,探究悲剧成因。招牌的变化•1、那座店房有某种朴素安静的特色,门面上没有注明任何为王室服务的标记,只有包含他自己日耳曼姓氏的“格斯拉兄弟”的招牌。(1)•2、他的店铺外边的两个橱窗中的一个漆上了另外一个人的名字——也是个靴匠的名字,当然是为王室服务的啦。(28)•3、但是当我走近他的店铺所在地时,我发现他的姓氏不见了。(54)•楼梯口的变化,皮革气味的变化•1、过了一会儿,可以看到他的或他哥哥的面孔从店堂里二楼楼梯口往下边张望——楼梯口是黑洞洞的,同时透出沁人脾胃的皮革气味。随后就可以听到一阵喉音,以及趿拉着木皮拖鞋踏在窄狭木楼梯的踢踏声;他终于站在来客的面前……(8)•2、店堂的楼梯井口比以前更黑暗、更充满着皮革气味。•我也比平时等了更长的时间,才看到一张面孔向下边窥视,随后才有一阵趿拉着木皮拖鞋的踢踏声。最后,他站在我的面前;他透过那副生了锈的铁架眼镜注视着我说……(28)靴子质量的变化•1、这些靴子比以前的格外经穿。差不多穿了两年,我也没想起要到他那里去一趟。(27)•2、我定做了几双靴子。过了很久,靴子才送到——但是这几双靴子比以前的更结实,简直穿不坏。(42)•3、我对这几双靴子并不存什么指望,但有一天晚上靴子送到了。······不论在式样或尺寸上,在加工或皮革质量上,这些靴子都是他给我做过的最好的靴子。(53)人们态度的变化•1、人们走进他的店堂,不会像走进一般店铺那样怀着“请把我要买的东西拿来,让我走吧”的心情,而是心平气和地像走进教堂那样。(8)•2、是的,”他说,“人们好像不要结实靴子了。”(31)•3、他接了一份定货后,要费好长时间去做它。顾客可不愿意等待呀。(64)时代背景•《品质》写于1911年。当时的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现代社会机器大生产几乎完全取代了原始的手工业生产,大公司行业垄断。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一些公司采用一些不符实际的广告招揽顾客,商品的真正质量却在下降。•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们追求享乐时髦,世俗的眼光衡量一切的标准就是金钱和利益。讴歌品质,批判现实•门面的变化•招牌的变化•楼梯口的变化•皮革气味的变化•格斯拉下楼时间长短的变化•靴子质量的变化•人们态度的变化•······不善经营坚守品质时代变化专注品质重视鞋品抛弃品质••我的心安下了,在店堂出现的正是他的哥哥,他正在整理一张皮革。36•“啊!格斯拉先生,”我说,“你好吗?”37•他走近我的跟前,盯着看我。38•“我过得很好,”他慢慢地说,“但是我哥哥死掉了。”39•我这才看出来,我所遇到的原来是他本人。但是多么苍老,多么消瘦啊!我以前从没听他提到他的哥哥。我吃了一惊,所以喃喃地说:“啊!我为你难过!”40•“的确,”他回答说,“他是个好人,他会做好靴子;但是他死掉了。”他摸摸头顶,我猜想,他好像要表明他哥哥死的原因;他的头发突然变得像他的可怜哥哥的头发一样稀薄了。41外貌的变化•我当然在后来才有这种想法,不过,在我大约十四那年,我够格跟他定做成年人靴子的时候,对他们两兄弟的品格就有了模糊的印象。因为从那时起一直到现在,我总觉得,做靴子,特别是做像他所做的靴子,简直是神妙的工艺。”(2)•他们利用广告而不靠工作把一切垄断去了。我们热爱靴子,但是他们抢去了我们的生意。事到如今———我很快就要失业了。”(26)“双重叠影”的意义?•1、互相映衬,强化悲剧效果。透过细节的变化写出人物命运的变迁,哥哥衰老,死亡,弟弟变得像哥哥一样衰老,最后死亡。这样的变化,这样重复的打击,重复的毁灭,这样重复的死亡是不是增强了悲剧的感染力。•2、揭示悲剧发生的必然性。先逝的哥哥,他比弟弟更执着,更勤苦,更卖力。不幸的命运首先降临,哥哥是比弟弟更典型的弟弟,或者说哥哥是浓缩了的弟弟。失去哥哥的格拉斯,同时也失去了一半的店面。这是一个隐喻,是格拉斯在垄断工业冲击下的败退,而这种败退势不可挡,最后我们看到了他和他的店面以及他的手艺统统消逝在工业文明的大潮中。厄运再次降临,一再打击,是为告诉读者,格拉斯命运的必然性,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所以,作家也许是想借哥哥来暗示铺垫弟弟的命运,进而达到强化主旨的作用。•王玉辉道:“只得一个小儿,倒有四个小女。大小女守节在家里,那几个小女都出阁不上一年多。······•一连过了几天,女婿竟不在了,王玉辉恸哭了一场。见女儿哭的天愁地惨,候着丈夫入过殓,出来拜公婆,和父亲道:“父亲在上,我一个大姐姐死了丈夫,在家累着父亲养活,而今我又死了丈夫,难道又要父亲养活不成?”王玉辉道:“你如今要怎样?”三姑娘道:“我而今辞别公婆、父亲,也便寻一条死路,跟着丈夫一处去了!”······王玉辉道:“我儿,你既如此,这是青史上留名的事,我难道反拦阻你?你竟是这样做罢。我今日就回家去,叫你母亲来和你作别。”•——《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如果说,只展示一个人的命运轨迹,可能很难排除一些偶然因素。那么,安排两个具有相同性格的人物,或者更多的人物,就可以达到否定偶然,揭示必然的效果了。《儒林外史》中的王玉辉,有四个女儿,大女儿守寡在家。四女儿又死了丈夫,命运又一次重复,四女儿选择了殉夫。由此,作家残酷地揭示了所谓的“出路”都是死路,守寡或殉夫,厄运难逃。通过两个姐妹同样的遭遇,不同的选择,揭示出在封建礼教的重压之下的妇女卑微的生存状态。•为了缅怀拥有坚守崇高品质而不幸离世的格斯拉,请大家为格斯拉写一写墓志铭。康德的道德星空定律•有两种东西,•我们愈是时常愈加反复地思索,它们就愈是给人的心灵灌注了时时翻新,有增无减的赞叹和敬畏•——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康德的墓志铭谢谢
本文标题:品质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205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