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寡人之于国也》复习课件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复习考纲解读及考点阐释:《考试说明》中关于古代诗文的内容:阅读浅易的文言文。“浅易”指合格的高中毕业生能够基本读懂的程度。在文言文中,我们常见到一些结构、形式都比较固定的句式,掌握这些常见句式,有助于我们理解句意。本文中常见的文言固定句式有:直……耳;或……或……;是何异于……学习目标:•1、梳理并积累文中常见文言现象(重点)•2、学会利用固定句式翻译句子(难点)独立思考规范答题(一)朗读课文:写出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会的作标记。(二)读记整理好的文言知识点并在文中补充注释,解决疑难。(三)结合语境,翻译文中重点句,并指出句式特点。1、对桌互查文言现象识记情况。2、组内讨论第三题,形成规范答案,以备板展和讲评。(文言翻译字字落实,注意得分点)合作探究共同进步激情碰撞展我风采【板书翻译】内容:“自主学习”第三题。要求:书写工整、美观、快速,答题规范。无展示任务的同学大声读背“自主学习”中第一、二题中梳理的文言现象,完成知识点积累。【自由纠错】认真看黑板上的答案,用不同笔色一分钟纠错,写清组别。目视黑板,专注倾听,及时记笔记!•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寡人:寡德之人。•于:对于。•焉耳矣:语气词连用,加重语气。•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凶:荒年,年成不好。•于:到。•察:考察,了解。•无如:没有像------•加:更•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好:喜欢。•请:请允许我。以:用。喻:打比方。•填然:击鼓声。•鼓:击鼓,名→动。•之:音节助词。•曳(yè):拖着。兵:兵器。•而:修饰连词。走:逃跑。或:有的人。•而后:然后,才。•以:凭借。•何如:怎么样•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直:只是。•耳:罢了,语气助词•是:这。•无:通“毋”,译为“不要”•望:指望,希望。•于:比,介词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违:违背,耽误。•胜(shëng):尽,完。•数(cù):密。•罟(gǔ):网。•洿(wū)池:深;池塘。•生:活着的人。•丧(sāng):埋葬,办丧事。•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丧死:为死了的人办丧事•王道:为王之道,即以仁义治天下(施行仁政),这是儒家的政治主张。“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树:名→动,栽种;•之:音节助词•树之以桑:状语后置句•以:介词,凭借•衣:yì,穿,名→动•帛:丝织品;•豚:小猪;彘:大猪;•之:代词,复指;•畜(xù):动词,喂养•无:通“毋”,不要•失:错过;时:繁殖的时节。•食:吃•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夺:耽误。时:生产季节。•谨:形→动,谨慎,认真从事•庠、序:古代的学校•申:反复陈述;•孝:尊敬父母•悌:敬爱兄长;•义:道理•申之以孝悌之义:状语后置•颁白:通“斑”头发花白。•负:背着东西;•戴:顶着东西•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黎民:老百姓•然:这样•而:表转折,却•王:wàng,名→动,称王,使天下百姓归顺。•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是不曾有过的事。“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食:第一个为动词,吃;第二个名词,食物•检:约束;•涂:通“途”,道路;•殍:饿死的人•发:开仓赈济•岁:年成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是:这•异:区别•兵:武器•罪:名→动,归罪•斯:那么,就•至:到,归顺•焉:语气词,了(三)、翻译重点句子: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脚。那些跑了五十步的士兵,竟耻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这样可以吗?(固定句式)2、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不可以,只不过他们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但这也是逃跑呀。(固定句式)•3、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百姓比邻国多了。(状语后置)④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认真地办好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教导百姓,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也就不会自己背或顶着重物在路上行走。(状语后置)5、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七十岁以上的人有丝绸穿,有肉吃,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这样还不能以仁政统治天下,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宾语前置)6、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杀死了人,却说‘这不是我杀的而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固定句式)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一、表示疑问:1.奈何(可译为“怎么办、怎么、为什么”等)①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刘邦说:“现在虽已出来了,但未向项王辞别,这可怎么办?”)②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为什么搜刮人民的财物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时却象泥沙一样毫不珍惜呢?)2.何如(可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等)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②“求,尔何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呢?”)3.何以……?(可译为“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等)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有朝一日太后百年了,长安君在赵国凭什么使自己安身立足呢?)②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为什么要讨伐它呢?)4.何所……?(可译为“所……的是什么?”等)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5.奈……何、若……何、如……何(可译为“对……怎么办”“拿……怎么样等)①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②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③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6.孰与……,与……孰。(可译为“跟……比较,哪一个……”)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徐公比谁漂亮?)7.何故(可译为“什么原因,为什么,怎么”。)①蒋琬问曰:“今幼常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耶?”《失街亭》②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的高洁品德,而使自己被放逐呢?)二.表示反问1.何……哉(也)?(可译为“怎么能……呢?”)①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你是给人家雇佣耕田的人,哪里来的富贵呢?②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怎么能说得完呢!)2.何……为?(可译为“为什么要……呢?“还要……干什么呢?”)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现在人家正像屠宰用的刀砧,我们就像砧上待人宰割的鱼肉,还要告辞什么呢?)3.何……之有?(兼表宾语前置,可译为“有什么……呢”“怎么能……呢?”)①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勾践灭吴》(勾践回答说:“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4.如之何……?(可译为“怎么能……呢?”)①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季氏将伐颛臾》君臣之间的正常关系,又怎么可以废弃呢?想要保持自身的清洁(而隐居不仕),却破坏了君臣关系的准则。5岂(其)……哉(乎,耶,邪)?(可译为“哪里……呢?难道……吗?怎么……呢”)①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啊!盛衰变化的规律,虽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也是与人事有关的吗?)②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鸿门宴》(如果不是沛公先攻破关中,您怎么能轻易进关呢!)6.安……哉(乎)?(可译为“哪里……呢?”“怎么……呢?”)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②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可是刘备刚刚打了败仗,又怎么能抵挡这个危难呢?)7.不亦……乎(可译为“不是……吗”)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察今》8.……非……欤?(可译为“……不是……吗?”)①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9.宁……耶?(可译为“哪里……呢?”)①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祭妹文》(当时你即使做梦、幻想,也怎会知道这里竟是你的埋骨所在呢?)10.顾……哉?(可译为“难道……吗?”)①顾不如蜀彼之僧哉?《为学》11.独……耶(乎、哉)?(可译为“难道……吗?”)①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吗?《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难道仅是溺爱伶人才会造成祸患吗?)三、表示感叹1.何其(可译为为什么那么'怎么这样'多么'怎么那么……啊”)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以至于剪断头发,对天发誓,眼泪沾湿了衣裳,又是多么的衰败啊!)2.直……耳!(可译为“只不过……罢了”)①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梁惠王说:“不行。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②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庄暴见孟子》3.惟……耳!(可译为只是……罢了!)①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谭嗣同》(我已无事可做,只等待死期罢了!)4.一何(可译为何等、多么、为什么……那么……)①吏呼一何怒!《石壕吏》5.亦……哉(可译为也……啊!)①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五人墓碑记》(而且在其墓门前竖立石碑,来表扬他们的所作所为。唉,这也真是隆重啊!6.……何如哉?(可译为该是怎样的呢?)①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报任安书》②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指南录〉后序》四、表示揣度1.无乃……乎?(可译为“恐怕……吧?、只怕……吧?”等)①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孔子说:“冉求,这恐怕是你的过错吧?)②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现在大王您退守到会稽山之后,才来寻求有谋略的大臣,恐怕太晚了吧?”)2.得无......耶,得无……乎,(可译为“大概......吧、恐怕......吧、该不是……吧?能......吗?(兼表反问)”等)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他们观赏景物而触发的感情,能没有不同吗?)②曰:“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3.其……欤?(兼表反问)①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巫医、音乐师和各种手工业者,是所谓上层人士所不与为伍的,现在他们的聪明智慧反而不如这些人,岂不是值得奇怪么!)4.……庶几……欤?(可译为……或许……吧?)①吾王庶几无疾病欤?(我们的国君大概没有生病吧?)五、表示选择1.与其……孰若……?(可译为与其……,不如……?)①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送李愿归盘谷序》(与其当面受到赞誉,不如背后不受批评;与其肉体享受安乐,不如心中没有忧虑。)2.……欤(耶),……欤(耶)?(可译为是……还是……呢?)①先生在民间,审知故扬州阁部果死耶,抑未死耶?《梅花岭记》3.其……其……也?(可译为是……还是……呢?)①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六、表设问:1.何者、何则(可译为“为什么呢”)①百仞之山,任负车登焉。何则?陵迟故也。(百仞高的山,载重的车能登上,为什么呢?是因为山势逐渐倾斜。)七、表陈述语气1、无以、无从。(可译为“没有用来……的东西、办法,没有什么用来,没有办法,不能”)①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本文标题:《寡人之于国也》复习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206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