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高三数学二轮复习部分课件
湖北省专用本课件为基于精确校对的word书稿制作的“逐字编辑”课件,如需要修改课件,请双击对应内容,进入可编辑状态。如果有的公式双击后无法进入可编辑状态,请单击选中此公式,点击右键、“切换域代码”,即可进入编辑状态。修改后再点击右键、“切换域代码”,即可退出编辑状态。第1讲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第2讲函数、基本初等函数Ⅰ的图象与性质第3讲函数与方程、函数模型及其应用第4讲不等式与不等式选讲、简单的线性规划第5讲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专题一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函数与导数、不等式专题一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函数与导数、不等式第1讲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第1讲│云览高考[云览高考]考点统计题型(频率)考例(难度)考点1集合的基本关系及其运算选择(3)2010湖北卷1(A),2011湖北卷1(A),2012湖北卷1(A)考点2命题的认识及其真假判断选择(2)2012湖北卷4(A),2010湖北卷4(B)考点3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推理与判断选择(2)2012湖北卷9(B),2011湖北卷10(B),2010湖北卷10(C)说明:A表示简单题,B表示中等题,C表示难题.第1讲│二轮复习建议二轮复习建议命题角度:分析2012年湖北卷,2010~2011课程标准卷与湖南卷,本讲主要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考查集合与简易逻辑的基本知识,其中集合的考查形式有两种:一是考查集合的概念,集合的关系、运算;二是与其他知识联系,集合的新定义问题等,考查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的创新能力与推理归纳能力.常用逻辑用语的考查形式有三种:一是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二是对命题的认识及其真假的判断;三是充分、必要条件的推理与判断.第1讲│二轮复习建议预测2013年高考在该部分仍然会从上述命题角度出发设计试题,同时会进一步加强以集合知识为背景的创新问题的考查力度,增强对简易逻辑知识命题的灵活性,以此考查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和深层次的理解,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湖北2012年已经考查了集合的关系,预计2013年很可能考查集合的运算,难度较低;充要条件是湖北近三年的常考题型,而且常用其他知识结合考查,难度中等偏上.第1讲│二轮复习建议复习建议:1.集合:集合的关系和运算是考查的主要内容,其中要注意区分集合的含义,即命题中的集合所表达的数学意义是什么,特别是一类创新性的集合命题,理解其所表达的数学意义尤为重要;另外一点还要注意数形结合是处理集合问题的常用方法.2.常用逻辑用语:对简易逻辑知识的考查,命题所出现的知识点可能是中学数学的全部,但是主要还是落脚在对逻辑联结词“或”“且”“非”含义的准确理解,对四种命题关系的转换和真假判断以及充要条件的判断.第1讲│主干知识整合主干知识整合第1讲│主干知识整合1.集合的概念与运算(1)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求解含参数的集合问题时要根据互异性进行检验.(2)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A⊆B,B⊆C⇒A⊆C,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n个元素的集合子集数为2n.(3)集合的运算:∁U(A∪B)=(∁UA)∩(∁UB),∁U(A∩B)=(∁UA)∪(∁UB),∁U(∁UA)=A.第1讲│主干知识整合2.四种命题及其关系四种命题中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遇到复杂问题正面解决困难可采用转化为反面情况处理.3.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若p⇒q,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若p⇔q,则p,q互为充要条件.第1讲│主干知识整合4.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命题p∨q,只要p,q有一真,即为真;命题p∧q,只有p,q均为真,才为真;綈p和p为真假对立的命题.(2)命题p∨q的否定是綈p∧綈q;命题p∧q的否定是綈p∨綈q.5.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x∈M,p(x)”的否定为“∃x0∈M,綈p(x0)”;“∃x0∈M,p(x0)”的否定为“∀x∈M,綈p(x)”.要点热点探究第1讲│要点热点探究►探究点一集合的基本关系及其运算例1(1)A={x|x≠1,x∈R}∪{y|y≠2,y∈R},B={z|z≠1且z≠2,z∈R},那么()A.A=BB.ABC.ABD.A∩B=∅(2)[2012·辽宁卷]已知全集U={0,1,2,3,4,5,6,7,8,9},集合A={0,1,3,5,8},集合B={2,4,5,6,8},则(∁UA)∩(∁UB)=()A.{5,8}B.{7,9}C.{0,1,3}D.{2,4,6}[思考流程](1)(分析)通过集合A,B的区间表示看包含关系⇨(推理)将集合A,B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可以得到包含关系⇨(结论)通过包含关系得出结论.(2)(分析)理解集合A,B与全集U的关系⇨(推理)求出A,B相对于U的补集∁UA、∁UB⇨(结论)用Venn图计算出∁UA与∁UB的交集.第1讲│要点热点探究[答案](1)C(2)B[解析]集合中的代表元素用什么字母表示无关.事实上A=(-∞,1)∪(1,+∞)∪(-∞,2)∪(2,+∞)=(-∞,+∞),集合B=(-∞,1)∪(1,2)∪(2,+∞),所以AB.(2)法一:∵∁UA={2,4,6,7,9},∁UB={0,1,3,7,9},∴(∁UA)∩(∁UB)={7,9}.法二:∵A∪B={0,1,2,3,4,5,6,8},∴(∁UA)∩(∁UB)=∁U(A∪B)={7,9}.[点评]对于补集∁UA、∁UB的求解是易错点,∁UA、∁UB是集合A、B相对于全集U的补集,注意全集U的不同,对应的补集∁UA、∁UB就不相同.第1讲│要点热点探究变式题(1)设全集U=R,集合M={x|y=3-2x},N={y|y=3-2x},则下列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图1-1-1A.x32x≤3B.x32x3C.x32≤x2D.x32x2(2)已知集合M={0,1},则满足M∪N={0,1,2}的集合N的个数是()A.2B.3C.4D.8第1讲│要点热点探究[答案](1)B(2)C[解析](1)由3-2x≥0,得x≤32,即M=xx≤32;又2x0,得3-2x3,即N={x|x3}.因此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UM∩N=x32x3.(2)依题意满足M∪N={0,1,2}的集合N有{2},{0,2},{1,2},{0,1,2},共4个.第1讲│要点热点探究►探究点二命题的认识及其真假判断例2[2012·山东卷]设命题p:函数y=sin2x的最小正周期为π2;命题q:函数y=cosx的图象关于直线x=π2对称.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p为真B.綈q为假C.p∧q为假D.p∨q为真[思考流程](分析)分别判断命题p、q的真假⇨(推理)依据“或”“且”“非”复合命题的真假性判断⇨(结论)利用命题真假对应选项找到正确结论.第1讲│要点热点探究[解析]本题考查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间的真假及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考查推理能力,容易题.∵函数y=sin2x的最小正周期为π,∴命题p为假命题;函数y=cosx的图像的对称轴所在直线方程为x=kπ,k∈Z,∴命题q为假命题,由命题间的真假关系得p∧q为假命题.[答案]C第1讲│要点热点探究[点评]命题真假的判定方法:(1)一般命题p的真假由涉及的相关知识辨别;(2)四种命题的真假判断依据是一个命题和它的逆否命题同真假,而与它的其他两个命题的真假无此规律;(3)形如p∨q、p∧q、綈p命题真假根据真值表判断;(4)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的否定具有特殊性.①全称命题p:∀x∈M,p(x),它的否定綈p:∃x0∈M,綈p(x0);②特称命题p:∃x0∈M,p(x0),它的否定綈p:∀x∈M,綈p(x).第1讲│要点热点探究变式题已知命题p:“∀x∈[1,2],x2-a≥0”,命题q:“∃x0∈R,x20+2ax0+2-a=0”.若命题“(綈p)∧q”是真命题,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a≤-2或a=1B.a≤2或1≤a≤2C.a1D.-2≤a≤1第1讲│要点热点探究[解析]命题p为真时a≤1;“存在x0∈R,x20+2ax0+2-a=0”为真,即方程x2+2ax+2-a=0有实根,故Δ=4a2-4(2-a)≥0,解得a≥1或a≤-2.(綈p)且q为真命题,即綈p真且q真,即a1.[答案]C第1讲│要点热点探究►探究点三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推理与判断例3[2012·天津卷]设x∈R,则“x>12”是“2x2+x-1>0”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第1讲│要点热点探究[思考流程](分析)求出不等式的解集后与已知条件对比⇨(推理)数形结合方法,利用数轴把两个解集分别表示出来⇨(结论)根据两个集合的包含关系得出结论.第1讲│要点热点探究[解析]当x12时,2x2+x-10成立;但当2x2+x-10时,x12或x-1,∴“x12”是“2x2+x-10”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答案]A[点评]判断命题的充要关系常用方法有定义法,等价法和利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判断,另外特值法也是判断命题是否成立的有效方法.第1讲│要点热点探究变式题“a=1”是“函数f(x)=|x-a|在区间[1,+∞)上为增函数”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A第1讲│要点热点探究[解析]当a=1时,f(x)=|x-1|在[1,+∞)上为增函数;反过来,由f(x)=|x-a|在[1,+∞)上为增函数不能得到a=1,如当a=0时,函数f(x)=|x-a|在[1,+∞)上为增函数.因此“a=1”是“函数f(x)=|x-a|在区间[1,+∞)上为增函数”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第1讲│要点热点探究►探究点三量词与命题的否定例4命题“存在一个无理数,它的平方是有理数”的否定是()A.任意一个有理数,它的平方是有理数B.任意一个无理数,它的平方不是有理数C.存在一个有理数,它的平方是有理数D.存在一个无理数,它的平方不是有理数第1讲│要点热点探究[思考流程](分析)根据特称命题的否定规则求解⇨(推理)改变量词,否定结论⇨(结论)写出命题的否定,对照答案.第1讲│要点热点探究[解析]根据命题的否定的定义,该命题的否定为“任意一个无理数,它的平方不是有理数”.故选B.[点评]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先将存在量词改为全称量词,然后否定结论;全称命题的否定是先将全称量词改为存在量词,然后否定结论.[答案]B第1讲│要点热点探究变式题已知命题p:∃x1,x2-10,那么綈p是()A.∀x1,x2-10B.∀x1,x2-1≤0C.∃x1,x2-1≤0D.∃x≤1,x2-1≤0[解析]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先将“存在量词”改为“全称量词”,然后否定结论.即綈p是“∀x1,x2-1≤0.”[答案]B规律技巧提炼第1讲│规律技巧提炼•规律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判断,有下列几种常见的方法:(1)定义法:判断p⇒q及q⇒p的真假,然后写出结论;(2)等价法:将命题转化为另一个等价的又容易判断真假的命题;(3)集合法:写出集合A={x|p(x)}及B={x|q(x)},利用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加以判断.•技巧真假命题的判断,应先分清所给命题是简单命题还是复合命题,若是复合命题则要依据复合命题的真值表来判定.•易错解答集合有关的问题,关键是对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等问题.处理集合问题时,要学会灵活地运用数形结合、分类与整合、转化与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命题立意追溯第1讲│命题立意追溯抽象概括能力——集合之间的关系的处理示例已知集合A={x|x2-3x+2=0,x∈R},B={x|0x5,x∈N},则满足条件A⊆C⊆B的集合C的个数为()A.1B.2C.3D.4第1讲│命题立意追溯[命题阐释]本题考查子集的概念,不等式,解一元二次方程.本题在求集合个数时,也可采用列举法.列出集合C的所有可能情况,再数个数即可.[思考流程](分
本文标题:高三数学二轮复习部分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220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