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升压药物的临床应用及观察
升压药物的临床应用及观察王旭峰第一部份:血管调控的机理血管功能的调控和血管活性药物作用机理ONE•血管活性药物主要作用于心血管系统的肾上腺素能受体而发挥作用TWO•这些受体是位于细胞膜上的特殊蛋白质(糖蛋白),可被胺类或肽类化学物质激活THREE•激动剂与膜受体的结合取决于受体的数目及它们的亲和力状态血管功能调控:受体调控1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分布和生理功能•1-受体存在于血管平滑肌神经元的突触后膜,激活后主要引起小动脉收缩•1-受体存在于心肌,激活后增加心率和心肌收缩力,并加快房室结传导•2-受体存在支气管、子宫及胃肠道平滑肌激活引起支气管、子宫及胃肠道平滑肌的松弛•DA1受体存在于肾脏和肠系膜激活引起肾脏、和肠系膜血管扩张,具有利钠效应。组织受体亚型生理效应血管平滑肌α1血管收缩α2血管收缩β1冠脉舒张β2血管舒张心脏β1β2收缩力加强泌尿道α1平滑肌收缩β2平滑肌舒张肾β1释放肾素支气管平滑肌β2气管扩张肾上腺素受体亚型分布和生理效应血管功能调控:受体调控2血管功能的调控:NO调控减少神经末梢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一氧化氮(NO)是近年来被确定的重要心血管信使物质,由内皮细胞合成,通过以下途径引起血管扩张激活鸟苷酸环化酶促进cGMP的形成,后者可降低胞浆内钙离子水平。许多血管扩张剂(如硝普钠、硝酸甘油等)都是通过NO而发挥作用•第二部分:常用血管收缩药物简介血管收缩药物•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间羟胺多巴胺(Dopamine,Dopa)最常用的血管活性药以剂量依赖方式兴奋多巴胺能受体,1、1受体,促进内源性去甲肾上腺素释放0.5~2ug/kg/min多巴胺受体2~5ug/kg/min多巴胺受体(80%~100%)1受体(5%~20%)5~10ug/kg/min1受体作用为主1受体作用逐渐增强10~20ug/kg/min1受体作用占优势20ug/kg/min血流动力学效应类似于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dopamine)多巴胺(Dopamine,Dopa)低剂量(1~2µg/kg·min)(多巴胺受体)使肾、冠脉、脑、肠系膜血管扩张,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尿量及钠排泄量增加血压中剂量(2~10µg/kg·min)(1、1受体)心率升高、心肌收缩力升高、心排量升高、体循环阻力增加不明显大剂量10µg/kg·min以上(1受体)使全身动、静脉血管收缩。20µg/kg·min时作用类似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Dopamine,Dopa)适合于尿少、血压低、心排量低的患者。但需排除血容量不足多巴胺(Dopamine,Dopa)剂量5µg/kg·min时,对肺高压和体循环阻力大的患者要慎重,应采取能改善组织灌注的最低剂量如多巴胺剂量达到20µg/kg·min,患者血压仍难以维持,应加用去去甲肾上腺素,因为肾上腺素不能增强大剂量多巴胺的缩血管效应休克患者多巴胺初始剂量为5~10µg/kg·min,逐渐增至血压、尿量及其他组织灌注指标改善。剂量过大(20~40µg/kg·min)可导致心率过快内源性去甲肾上腺素储备耗竭,使患者对缩血管药物丧失反应。多巴胺应用中注意1采用有效的最低剂量,最大剂量30µg/kg·min2用注射泵或输液泵给药,以确保剂量的精确控制和输入速率均一3有指征的患者应尽早使用6大剂量可引起恶心、呕吐,如漏出血管可引起皮肤皮下组织坏死(及时发现可局部应用普鲁卡因或酚妥拉明)4停药前逐渐减量,以防低血压,同时要使容量负荷达到优化7不可与碱性药物混用(如速尿)5加快心率,增加心肌氧耗(某些情况下可导致心肌缺血)和乳酸产生增加,增加肺循环阻力(有时可使心排量下降)肾上腺素(Epinephrine,Epi)肾上腺素(Epinephrine,Epi)强效的正性肌力药物。可加快心率,提高每搏量,并增加心肌血流量,也有明显的致心律失常作用,作用于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具有极强效的血管收缩作用。对肾脏与皮肤血管床的血管收缩作用特别显著,对冠状动脉和骨骼肌则呈现血管舒张作用。低剂量时,血管扩张作用大于血管收缩作用,可出现血压下降。心肺复苏和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低心排综合征大剂量多巴胺无效时的二线药物。•性质不稳定,接触空气或受日光照射,极易被氧化变质•在中性尤其碱性溶液中迅速氧化变色而失效肾上腺素(Epinephrine,Epi)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是从肾上腺素中去掉N-甲基的物质。强力受体兴奋剂,,收缩血管(动脉和静脉),1兴奋剂(促进心肌收缩)有可能引起心肌缺血(增加心肌氧耗、刺激冠脉受体),冠脉供血不足者慎用。低血容量休克禁用或慎用,除外在紧急情况下用以在补足容量前维持冠脉和脑的灌注。4~8µg/min监测血压和尿量,调整用药速度。极量25µg/min。预防肾血管收缩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或加剧心功能衰竭,可同时静滴小剂量多巴胺(1~2µg/min)或者酚妥拉明。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使用时注意为防止注射局部组织坏死,可用中心静脉导管方法或选择大静脉给药注意血容量补充(根据中心静脉压)小剂量和低浓度给药,不宜长时间持续用药,以免血管剧烈收缩,加剧微循环障碍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的比较•血液中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主要由肾上腺髓质所分泌,两者对心和血管的作用,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这是因为它们与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不同的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能力不同所致。•肾上腺素是α、β受体激动剂,作用于心肌、传导系统和窦房结的β1和β2受体。临床常作为强心急救药。•去甲肾上腺素是α受体激动药,对心脏β1受体作用较弱,对β2受体几乎无作用。临床常作为升压药应用。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异丙肾上腺素为纯-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主要激动β受体,对β1和β2受体选择性很低,对α受体几乎无作用。它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和增加心肌氧耗,引起心率增快。作为一线药物用于治疗严重的心动过缓、心脏阻滞和其他传导异常以及心脏移植后去神经支配心脏的患者。其2-受体兴奋作用及刺激心房肽分泌作用能引起血管显著扩张。异丙肾上腺素可诱发心律失常。增加心肌氧耗,降低心肌灌注压,可引起或加重心肌缺血,慎用于冠脉供血不足者。剂量通常从0.5~1.0µg/min开始,逐渐增加以取得理想的药理效应。间羟胺(Metaraminat)间羟胺,阿拉明•直接兴奋-受体,主要通过促进神经突触释放储存的儿茶酚胺而间接发挥作用,使血管平滑肌收缩,具有较强升血压作用,为外周升压药。其作用与去甲肾上腺素相似,但较弱。间羟胺与去甲肾上腺素比较1.升压作用弱而持久2.对心律影响较小,交少引起心律失常3.对肾脏血管的收缩作用较弱,但仍能减少肾脏血流量4.可肌肉注射选择与比较对血管收缩作用强烈,而副作用多且严重,但其升压确切,可在其他加压药物疗效不佳时选用或与血管扩张药联合用药。作用类似去甲肾上腺素,但作用较去甲肾上腺素弱而持久,对心率和心排血量影响不明显,对心肌作用弱,故较少引起心律失常,对肾血管收缩作用较弱,故较少出现少尿或无尿状态,不发生组织坏死。主要用于过敏性休克,使心肺复苏时的首选药物。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肾上腺素选择与比较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均属拟交感神经药,对血管有扩张作用又有心脏正性肌力作用。•在适当剂量时可有选择性血管扩张作用,使休克时血液分配比较合理。在选择性扩张肾血管方面有较明显的优点。多巴胺•对血管具有收缩和扩张的双重作用(与剂量有关),能选择性地增强心肌收缩,又无显著的心率增加,用药后心排血量增加而心肌氧耗量增加极少,在心源性休克合并心衰时似乎优于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正性肌力药物•多巴酚丁胺•米力农•西地兰多巴酚丁胺(Dobutamine)•多巴酚丁胺为多巴胺同系物,为一选择性心脏β1-受体兴奋剂。•对心肌产生正性肌力作用,主要作用于β1受体,对β2及α受体作用相对较小。•能直接激动心脏β1受体以增强心肌收缩和增加搏出量,使心排血量增加。•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后负荷减少),但收缩压和脉压一般保持不变,或仅因心排血量增加而有所增加•本品与多巴胺不同,多巴酚丁胺并不间接通过内源性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而是直接作用于心脏。临床上多利用其强心作用。多用于:1.充血性心力衰竭,尤适用于慢性代偿性心衰和严重心衰,用药后血流动力学改善,表现为心排量增加,肺动脉压和肺小动脉契嵌压下降,尿量增加。2.心脏手术后低排高阻型心功能不全。3.急性心梗并低心排量。4.感染性休克,细菌毒素、炎性介质等致心肌受损,心功能下降,在血容量补充后血压仍不能维持时。多巴酚丁胺(Dobutamine)属非甙、非儿茶酚胺类的强心药。也是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或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强心药。兼有正性肌力作用和血管扩张作用。药理作用:选择性抑制心肌磷酸二酯酶而增加心肌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使细胞内Ca2+浓度升高,从而增强心肌收缩力;其血管扩张作用的机制可能是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使之松弛,导致SVR下降,这一作用呈剂量依赖性;较高剂量可降低左室充盈压(通过增强等容舒张性)和肺动脉压。米力农和氨力农(milrinoneandamrinone)米力农和氨力农(milrinoneandamrinone)适用于对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治疗无效或效果欠佳的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根据作用强度快慢和维持时间长短可分为三类:①慢效类:洋地黄、洋地黄毒甙等②中效类:如地高辛、甲基地高辛等③速效类:如西地兰、毒毛旋花子甙K等。急症危重病人常选用速效类强心甙,最常用者为西地兰(cedilanid)。洋地黄类(digitalis)为快速强心药,能加强心肌收缩,减慢心率与传导,但作用快而蓄积性小,治疗量与中毒量之间的差距较大于其他洋地黄类强心甙。口服在肠中吸收不完全,服后2小时见效,经3—6日作用消失。西地兰(cedilanid)(二)临床应用1.主要用于急、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对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先心病等引起心衰效果较好。2.对非洋地黄类药物引起的快速房颤、房扑及阵发性室上速有较好疗效。(三)剂量与用法首次0.4-0.8mg,2-4小时后再给予0.2-0.4mg,以葡萄糖20ml释放后缓慢静注。在治疗心衰时剂量宜小,而抗快速性心律失常时用量宜大。(四)副作用和注意事项1.洋地黄类治疗安全范围较小,治疗量约为中毒量的2/3,在缺氧、心肌损害、电解质失衡、甲状腺功能减低等情况下易致中毒,其中毒反应表现多样化,涉及各类心律失常和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及皮肤症状,一旦发生消化系统症状,有时临床上很难鉴别洋地黄过量中毒抑或用量不足。2.不合理使用引起心动过缓,甚至发生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3.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发病24小时内尽量不用洋地黄,避免扩大梗死面或导致心脏破裂。4.洋地黄类忌用于心脏电复律术、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及缩窄性心包炎等病人,否则易致猝死。莨菪类药东莨菪碱阿托品山莨菪碱(654-2)抗胆碱类药抗胆碱类药•其抗休克的主要药理作用是解除小动脉和微血管的痉挛,改善休克时的微循环障碍。•临床主要用于感染性休克,特别是休克伴有呼吸衰竭者疗效更好。扩血容量•平衡液(乳酸钠林格液)•右旋糖酐40(低分子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706代血浆)•第三部分:用药原则和注意事项血管活性药用药原则一类使血管收缩一类使血管舒张既要避免仅仅为了追求所谓正常血压水平而滥用血管收缩药;又要防止不顾生命器官必须的灌注压,片面强调使用血管扩张药,造成器官灌注不足。抗休克血管收缩药应用指征1休克时血压急剧下降,应用血管收缩药以维持生命器官的灌注压和灌注量,为其他治疗赢得时间。2由于微血管舒缩功能丧失,导致外周循环衰竭引起血压下降,如过敏性休克、药物中毒和麻醉引起的低血压等。3已使用过相当量的血管扩张药,病人的休克症状不见改善或加重,血压仍然偏低,可考虑使用小剂量血管收缩药4心源性休克,使用血管收缩药可增加心肌收缩力和改善冠脉血流。目前
本文标题:升压药物的临床应用及观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234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