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八年级下科学第三章一至三节易错题
第三章第一至三节易错题14.科学课上做“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时,由于红磷燃烧生成的P2O5对人体有一定危害,小明改用氢气燃烧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实验时用夹子b夹住橡胶管,打开夹子a,点燃纯净的氢气并迅速插入集气瓶中,使氢气在集气瓶中燃烧。(1)当氢气燃烧的火焰刚好熄灭时,对夹子的操作应是___。(2)实验测得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远小于瓶中空气体积的1/5,写出一种可能的原因:。(3)有同学提出,若用CO取代H2,进行如上操作也能完成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你是否认同?并简要说明理由:。15.如图甲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及药品。(1)为获得较为准确的实验数据,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燃烧匙中的红磷足量C.点燃红磷后缓慢将燃烧匙插入瓶中,塞紧瓶塞D.红磷熄灭,广口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2)小明同学用足量的木炭代替红磷、氢氧化钠溶液代替水来做此实验。小明操作正确,但是测得的数据小于用红磷测得的数据,其原因是木炭燃烧除生成二氧化碳外还可能生成____。(3)市售“暖宝宝”中发热剂主要成分是:铁粉、碳粉、水和食盐等,反应原理可简化为铁生锈。小明用配制的发热剂按图乙装置进行实验。他不是将足量的发热剂堆在瓶底,而是将其涂抹在广口瓶内壁的四周,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4)在上述三个实验操作都正确的情况下,与另两个实验的测量结果相比,第三个实验的测量结果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更接近。推测其主要原因,最合理的是。19.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铁丝燃烧没有火焰,蜡烛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1)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____(选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2)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查阅资料】物质熔点/℃沸点/℃燃烧时温度/℃石蜡50~70300~550约600铁15352750约1800钠97.8883约1400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___(选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__(选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但生活中木炭燃烧时会产生火焰,其原因可能是___。10.质量相等的两份药品a和b,a是混有少量高锰酸钾的氯酸钾,b是纯净的氯酸钾,将两药品分别同时加热,则收集到氧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图像如下,正确的是()ABCD14.小海、小林、小明三同学一起测定双氧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常温下氧气的密度为1.42g/L。设计原理:将一定质量的双氧水样品与二氧化锰混合,测定反应产生的氧气的质量,计算出H2O2的质量,继而得出双氧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过程方法:甲乙丙图3-1-13(1)小海首先进行设计(如图甲):向装有样品溶液(20g)的锥形瓶(75g)中投入0.5g二氧化锰,待双氧水反应完毕后,测得锥形瓶和反应后混合物的总质量为95.1g,则产生氧气的质量是____g,双氧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2)小林对小海的设计提出质疑后,设计如图3-1-13乙的方案(只在上述方案中的锥形瓶上加一干燥管),请你说明小林质疑的理由是____。(3)小明通过思考后,觉得小海和小林的方案都误差较大,于是小明设计如图3-1-13丙的方案(试剂用量不变)。请你说明小明认为他们误差较大的原因:。如果要满足小明的要求,该实验需用____mL的量筒。18.根据表中五种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和溶解性,回答下列问题:空气NH3CH4HClO2密度/g·L-11.2930.7710.7171.6291.43溶解性——极易溶难溶极易溶难溶图3-1-15(1)既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是____。(2)用如图3-1-15盛满水的集气瓶收集CH4,气体应从____端进入。19.小明在生活中观察到:点燃的小木棒燃烧端朝上,往往没燃尽就熄灭,而燃烧端朝下,往往不易熄灭。从燃烧的条件来看,你认为燃烧端朝上的小木棒,没燃尽就熄灭的最主要原因是___,若将小木棒事先涂油,燃烧端朝上也不易熄灭,请说明原因。___。10.如图所示,用气球(鼓入气体的器具)不断地向装置中鼓入空气,同时用酒精灯给硫粉加热至燃烧,移去酒精灯,可观察到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然后停止鼓入空气,再用酒精灯给高锰酸钾加热,使硫在纯氧中继续燃烧,观察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第10题图(1)硫粉在纯氧中燃烧时,可以观察到____色火焰,该反应属于基本反类型中的____反应。(2)高锰酸钾加热后除了产生氧气,还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那么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分解__反应。已知反应中钾元素的化合价均为+1价,则本小题里依次出现的三种含锰元素的物质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依次是:____。(3)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如果将它换成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是否就可以得出结论“二氧化硫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请你说明理由:。11.把下列物质中符合题目要求的物质的序号填在下列横线上。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氮气④稀有气体,如氦气⑤二氧化硫⑥五氧化二磷⑦氧化铝⑧铝箔⑨硫粉⑩空气(1)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的是____。(2)是白色固体的是____。(3)有刺激性气味能污染空气的是___。(4)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的是__。(5)可用作保护气的是____。16.某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们按图甲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五氧化二磷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交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乙装置进行实验。甲乙丙第16题图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现象解释①a试管中的白磷燃烧;②烧杯中的白磷、b试管中的红磷没有燃烧烧杯中的白磷、b试管中的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分别是:①____;②____。反思与评价:(1)改进后的图甲装置与图乙装置比较,优点是。(2)小林同学指出图b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丙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___。拓展与迁移:(3)英国科技人员研制出自动灭火砖,砖里压入了一定量的二氧化碳。这种砖砌成的房屋发生火灾时,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二氧化碳,从而扑灭火焰。自动灭火砖的主要灭火原理是___(选填序号)。A.清除可燃物B.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10.下列有关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A.将5g铁和5g铜混合加热后,物质的总质量为10g,遵循质量守恒定律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一定不会发生变化C.5g硫和5g氧气完全反应后,生成物质量为10gD.镁条燃烧后质量增加,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图3-3-111.某物质由碳、氢、氧三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将该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后的产物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和无水硫酸铜,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有关该物质的组成,推断正确的是()A.一定有碳、氢、氧元素B.一定有碳、氢元素,可能有氧元素C.一定有碳元素,可能有氢、氧元素D.一定有碳、氧元素,可能有氢元素20.无标签试剂瓶中的一种黑色不溶于水的固体可能是硫化铜或者是硫化亚铜。查阅资料可知:硫化铜(CuS)和硫化亚铜(Cu2S)在空气中灼烧分别发生下列化学反应:2CuS+3O2=====灼烧2CuO+2SO2;Cu2S+O2=====灼烧CuO+SO2(没配平)。(1)请写出配平后的Cu2S在空气中灼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如要确定灼烧的Cu2S是否完全反应,依据的实验现象是。(2)根据这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固体物质的质量变化,某同学仅用天平、酒精灯、坩埚、三脚架等常用仪器(无其他试剂),通过三个实验步骤鉴别出某黑色固体是硫化铜还是硫化亚铜。他的实验步骤一是:用天平准确称量一定质量的待测黑色固体。请写出后两个实验步骤:实验步骤二:____。实验步骤三:__21.为了测定液化气中丙烷(C3H8)在氧气不足时的燃烧产物,将一定量的丙烷和氧气置于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丙烷氧气水二氧化碳X反应前质量/g4.412.8000反应后质量/g007.24.4a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表中a的值为5.6B.X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X可能含有氢元素D.X只含碳元素12.在3A+B===2C+D的化学反应中,12gA与3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3∶2。当有8gA参加反应时,生成D的质量是____;若已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0,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13.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物质MNQP反应前质量/g181232反应后质量/gx26212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B.反应后物质M的质量为13gC.反应中N、P的质量比为5∶4D.物质Q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14.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混合物为10g,继续加热至完全反应后固体变为9.04g,再将固体加水充分溶解、过滤、干燥得到1.59g黑色固体。求10g剩余固体混合物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7.1%B.35.5%C.28.4%D.42.6%16.常用燃烧法测定有机物的组成。现取3.2g某有机物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4.4gCO2和3.6gH2O,则该有机物中(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A.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B.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C.一定含有C、O两种元素,可能含有H元素D.只含有C、H两种元素,不含O元素17.取干燥纯净的KClO3和MnO2的混合物mg加热制取氧气,待反应完毕后,剩余固体物质为ng,则其中含KCl的质量为()A.(m-n)gB.14996(m-n)gC.24596(m-n)gD.32(m-n)g20.金属单质A和非金属单质B可生成化合物A2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B===A2B。某校一课外小组的甲、乙、丙三个学生分别在实验室内做该实验,充分反应时,所用A和B的质量a和b各不相同,但总质量相等,都是8.0g。有关实验数据记录如下。A的用量B的用量A2B的质量甲7.0g1.0g5.0g乙4.0g4.0g5.0g丙agbg3.0g试求丙学生实验中a∶b的值可能是____或____。21.将25g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到不再放出气体时,可得15.4g固体混合物。(提示: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KClO3=====MnO2△2KCl+3O2↑)求:(1)生成多少氧气?(2)有多少氯酸钾分解?(3)15.4g物质中含有哪些物质?质量各是多少?
本文标题:八年级下科学第三章一至三节易错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241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