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龙源期刊网小说情节高潮探秘作者:施弘来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3年第12期文学教育在职业教育的各类语文课程内容体系中几乎占了半壁江山,其中,又以小说作品的阅读与欣赏为首要。以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语文》(2012年版)为例,分别在第一册、第四册中,就安排了两个小说单元,选编了7篇中外小说中的经典之作,两个单元教学合计为22课时左右,分量不可谓不重。本文以此为例,就小说教学中的情节高潮环节做一番探讨。一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2009年版)对文学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初步掌握欣赏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的方法,阅读一定数量的优秀文学作品。”“注重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感受教材中文学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学会初步欣赏文学作品。”《江苏省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标准》(2009版)(以下简称“省课标”)对语文课的文学教育也提出如下要求:“把握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文学样式的不同艺术特征和表现手法,掌握基本的鉴赏方法”;“掌握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基本特点。能从人物、情节和环境三要素入手整体感悟作品,理解人物形象的命运遭遇和内心世界,把握人物性格的演变轨迹,领会情节和环境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正确理解作品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为完成上述任务,小说教学的第一个步骤是帮助学生梳理小说的情节及其结构,在此基础上进而理解人物形象和写作主旨。这是鉴赏小说的最基本方法。小说的三要素是:情节、人物、环境。什么是情节?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要素之一,即在小说作品所提供的艺术描写的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它通常由一组或若干组具体的生活事件组成,在一条基本情节线索的统领下包括许许多多的细节。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主题的。故事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也就是塑造人物性格的过程。小说故事中的矛盾冲突是形成情节的基础,也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冲突双方的人物性格,则直接决定了情节进展的趋向。小说情节的发展一般有四个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作品在开端前还有序幕,如《项链》的第一部分6节文字,;有的作品在情节的结局后还会有尾声。每篇小说的情节设置都有讲究,小说情节的生动曲折、波澜起伏和扣人心弦,是所有优秀小说的显著特点。要实现这一效果,情节的高潮功不可没。而小说情节的高潮部分,尤其是最高潮处,是情节发龙源期刊网展到达的最高峰,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这种力量,读者几乎是不可抗拒的。终卷以后,读者依然被作品的思想感情所俘虏,这就是作品最后的成功。由此可见,情节的高潮一定是作者花费心思精心设计的,最能显露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因而也最值得读者重视。二小说的情节结构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要给小说的情节准确划分结构,关键是准确判断出情节的高潮部分,还要能准确找到高潮部分中的最高潮处。只有找对了最高潮处,才能准确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如何找到小说情节的最高潮并认识其作用呢?情节的最高潮处往往只有三、五句话,两三行文字;宛如逶迤起伏的山脉中的最高峰,此后的情节便直转而下迅速走向结局。最高潮处可以是对人物的语言、行动描写,也可以是心理活动描写。要从大量的人物描写中找到最高潮并非易事。下面笔者以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语文》(2012年版)中的几篇小说作品为例,解析它们情节的高潮部分和最高潮处。例一:《药》的情节高潮是第三部分。由于这篇小说的情节结构是一明一暗双线索结构,因此其情节的最高潮,也有两个。其一明线,华家的故事情节是写茶馆里众茶客谈药。刽子手康大叔从一进门就大嚷包好,吹嘘自己卖的人血馒头有疗效。但小栓却不给他面子,一直咳嗽着。在这个部分的末尾处,出现了下面的描写:小栓也趁着热闹,拼命咳嗽;康大叔走上前,拍他肩膀说:“包好!小栓——你不要这么咳。包好!”这就是最高潮,其作用是给康大叔以讽刺。随后华家的故事情节就转向了结局:半年后的清明华大妈上坟给儿子祭奠,交代了华家买药的结果。这一描写体现了愚昧迷信的华家自酿悲剧的内涵。其二,暗线夏家故事的情节高潮也是在第三部分中,写夏瑜被害原因及在牢中表现。这些内容主要靠康大叔之口转述,是暗写。夏家情节高潮部分的最高潮处是这几句:“他这贱骨头打不怕,还要说可怜可怜哩。”花白胡子的人说,“打了这种东西,有什么可怜呢?”康大叔显出看他不上的样子,冷笑着说,“你没有听清我的话;看他神气,是说阿义可怜哩!”夏瑜利用生命的最后时刻,宣传革命道理“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鼓动牢头造反;但可惜对牛弹琴,遭到愚昧顽固的牢头毒打。而被打之后的夏瑜并未屈服,反而嘲笑牢头是个不可救药的“可怜虫”。最高潮处的这几句间接描写表现了夏瑜坚贞顽强的品质及其对革命前途龙源期刊网的崇高自信。教师应该抓住这一重要情节,引导学生领会夏瑜言行的意义。如果忽视了对它的解读也就无从使学生完整理解夏瑜的形象了。例二:《警察与赞美诗》的情节高潮部分是,从“最后,苏比来到通往东区的一条马路上”——“警察说,‘你因为闲荡的罪名被捕了。’”共有9个小节。内容是写主人公苏比在教堂赞美诗的感化下良心发现,决定重新做人,不料却被警察逮捕。这是第三部分,在其末尾处,出现了这样的对话:“你在这儿干什么?”那警察问。“没干什么。”苏比回答。“那你跟我来,”警察说,“你因为闲荡的罪名被捕了。”这正是高潮部分里的最高潮处。紧接下面的一句话是:“第二天早上,警察局法庭上的推事宣判道:布莱克威尔岛,三个月。”这是故事的结局:写苏比被判处入狱三个月。小说于此戛然而止。这个最高潮的意义在于,穷得只想坐牢的流浪汉苏比,在一个晚上故意做了六次坏事希望被铺入狱,但警察不理他;最后在赞美诗的感召之下决定改邪归正,却被警察以莫须有罪名逮捕了。作者通过这个出人意料的情节描述,揭露了是非颠倒、黑白不分的社会秩序,使人在捧腹之余深刻地认识到社会的不公与残酷。教师在此及时提问学生:苏比不想坐牢了却又被铺入狱,这说明了什么?以启发学生探究作品的主旨。例三:《荷花淀》的高潮部分是原文的自然大段落第三部分:“她们向荷花淀里摇——‘谁比谁落后多少呢!’”。这部分的内容是写水生妻等几个青年妇女被日本兵追赶躲进荷花淀里,目睹区小队战士们伏击日本鬼子以及战斗结束后划船回家。这个高潮部分的内容较多,要找到最高潮处,不太容易。笔者认为这几句可以视为最高潮:整个荷花淀全震荡起来。她们想,陷在敌人的埋伏里了,一准要死了,一齐翻身跳到水里去。女人们在进入荷花淀后马上听到了一排枪声,她们不知道区小队埋伏于此,误以为落入了敌人的埋伏圈,“宁死不做亡国奴”的信念使她们毫不犹豫投水自尽。小苇庄几个青年妇女送丈夫参军、自己在抗战中锻炼成长的故事情节,到此达到了最激烈、最严峻的时刻,主人公爱国、具有民族气节的思想品质和坚贞、刚毅的性格特征也得到最充分的表现。例四:《林黛玉进贾府》的高潮部分是,从“忽见一个丫鬟来说”——“宝玉听如此说,想了一想,也就不生别论”。内容是写林黛玉返回贾母处,晚饭后与宝玉相见。这是《红楼梦》全书的主人公宝玉黛玉第一次见面,从此拉开了宝黛二人爱情悲剧的序幕。但却是节选部分的高潮,也是写得最精彩的;作者之前做了层层铺垫,蓄足了劲。先对二人的容貌进行了细致的龙源期刊网描绘,接着写二人的对话;最后宝玉问黛玉“可有玉没有?”黛玉答道“我没有玉。你那玉也是件稀罕物儿,岂能人人皆有?”。不料,宝玉的反应却是无人料到的: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人的高下不识,还说灵不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吓的地下众人一拥挣去拾玉。宝玉不仅狠命摔玉,而且“满面泪痕哭道”,大大出人所料。为何呢?一是刚一见面,黛玉就在他心中占了很高地位:既然玉是宝物,黛玉也该有,他因黛玉没有玉着急而哭;二是他的叛逆性格使然:既然神仙似的妹妹没有玉,那就证明这玉并非好东西,我也就不要了!这便是高潮部分中的最高潮处,它的作用是充分显示了黛玉在宝玉心目中的地位以及宝玉“有时似傻如狂”、“行为偏僻性乖张”的叛逆性格。教师解析这一情节的内蕴,有助于学生领会贾宝玉的性格特征。例五:《祝福》的情节高潮部分是:从“但有一年的秋季,大约是得到祥林嫂好运的消息之后的又过了两个新年”——“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乞丐的呢?那我可不知道。”这部分的文字很长,写祥林嫂在夫死子丧之后重回鲁家做工,身心受到极大的折磨与摧残,丧失了做奴隶的能力,最终被鲁家赶出门。祥林嫂的人生悲剧是如何酿成的?在这部分尽可找到答案。人生之路走到此时,她被各种力量摧残打击,宛如在茫茫大海中漂泊的一只破船,不堪一击。但她仍然为生存而挣扎着,只要不再受到打击,她还能苟延残喘。于是她听了柳妈的教导,用历来积存的工钱给土地庙捐了门槛。她以为自己赎了改嫁的罪,从此“干净”了。于是她拼命地干活;“坦然的去拿”祭祖的物品。此时,最高潮出现了:“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她被剥夺了做奴隶的权利,她永远赎不了改嫁的罪过!正是这一最高潮,刻画了鲁家对祥林嫂的最后一击。“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而且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哀莫大于心死!从此她的命运急转直下,完全失去了做奴隶的能力,被鲁家赶出家门,沦为乞丐,走向了人生末路。情节也向结局发展而去。分析这一最高潮处,有利于让学生认清迫害祥林嫂的罪魁祸首正是封建礼教通过鲁家发挥了作用。例六:《项链》的情节高潮是原文的第六部分。这部分共有8节,内容写罗瓦赛尔夫人吃了十年辛苦,积攒钱财,终于还请了债务,但仍然怀恋那一夜风流。学习这部分,教师可以这样启发学生:“十年的辛苦使她的家庭生活和外貌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她有没有不变的东西?”如此能找到下面的两行文字:龙源期刊网不过有几次,当她丈夫还在办公室办公的时候,她一坐到窗前,总还不免想起当年那一次晚会,在那次舞会上她曾经是那么美丽,那么受人欢迎。此时的罗瓦赛尔夫人虽然跟十年前一心梦想过富贵生活大不相同,但她的内心世界还有没有改变的东西:爱慕虚荣。她仍然怀恋着十年前的一夜虚荣!表面已是“穷苦人家的粗壮耐劳的妇女”,心灵深处还是忘不掉上流社会的奢华生活。这几句对人物心理描写的文字,笔者认为正是最高潮。其意义非同小可,表现出主人公对自己十年辛苦的原因并没有认识到。也可见她的人生悲剧绝不是偶然因素造成的,而是她的爱慕虚荣的性格使然。三以上解析给了我们如下启示:小说情节的最高潮非常重要,一是区分情节结构,二是体现人物性格,三是彰显作品主题。探寻它的奥秘,有利于我们顺利完成小说鉴赏的教学任务。那么,怎样判别小说情节的最高潮呢?可以依据以下几点:第一,从最高潮出现的位置看,一般是在全文的后半部分,而不可能在前半部分;第二,如果情节以矛盾冲突见长,那么最高潮就是矛盾冲突最激烈的地方;第三,从人物角度看,最凸显人物性格的地方,或者是决定人物命运的一刹那就是最高潮所在;第四,从作品的主题看,作者的写作意图最能得到体现的地方也是最高潮处。一篇小说只要符合了上述三条,就可基本判定其最高潮处。在小说作品教学过程中,研判小说情节最高潮的意义在于,只有先确定了最高潮,才能划定情节的高潮部分;而划定了高潮部分,就能分清情节的其它部分。小说的鉴赏活动也才能依次展开。可惜在小说教学的实践中,许多老师不太重视情节高潮的辨认,教学思想中更没有最高潮的概念;常常忽视对最高潮的寻找与鉴赏。这使得语文课小说教学的效果打了折扣,影响了课程标准的贯彻。笔者作此拙文,期待引起老师们的重视。(施弘江苏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副教授223001)
本文标题:小说情节高潮探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262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