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机械/模具设计 > 博仁教育基础精讲班讲义《中国教育史》张传燧
教育学考研基础精讲班《中国教育史》张传燧学习和复习建议教材基础知识精讲如何学习、复习《中国教育史》?——几点建议和要求一、教材的使用张传燧主编的《中国教育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二、注重教育史本身的历史背景《中国教育史》要以中国历史为背景,所有的教育思想和制度不是凭空产生的,一定有特殊的历史条件。三、注意每一个历史阶段或者朝代的时代特点,每一种教育思想或者制度,要么顺应这个时代特点,要么与时代特点针锋相对。把握教育史发展的外部逻辑。四、用“思想”和“制度”的两分来学习《中国教育史》,分别把握二者的内部逻辑关系。从大纲来看,基本是按思想和制度来划分的。五、人物的“思想”人性论、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教育目的、教育对象(学生)、教育者(教师)、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学习方法),等等。各位在自主复习的时候,可以用这几个项目来梳理考点中所涉及的人物的教育思想。每个人物的思想都是自成一体的,都有其自身内在的逻辑的,人性论、教育目的论几乎是其它教育观点的理论基础或者出发点,把握思想的原点,掌握人物的思想。六、教育的“制度”中国的教育制度,从一开始几乎就是官私力量的博弈,此后一直持续着。在这过程中贯穿着官学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私人讲学的兴起发展和制度化(书院)等,在官方教育制度的发展过程中,选才制度是重要的一环,甚至可以说,官学就是为了统治者的选才而设立的,如察举制度、科举制度,这也是中国教育史的一个重要内容。七、“信息”的畅通以及对信息的合理分析报考院校的老师、师兄师姐;各种考研论坛;前进的路上害怕的并不是艰难险阻,而是孤独,当你发现有很多其他人都面临着跟你同样的问题的时候,你会坦然很多。八、题目不同,复习相同从参考书目和考试大纲看,各校考试的内容、范围是相同的,只是命题权属于各个不同的学校。不管学校如何出题,复习都是同样进行。绪论教育史的性质1、教育的发展历程2、研究教育发展历程的学科3、一门课程教育史的研究对象教育的发展史;教育的产生、发展、演变的状况和问题,总结经验,发现规律,提供借鉴、提升教师素养教育史的价值和功能1、展现性功能:重史实,记述的教育史,基本价值;2、思辨性功能:重规律,主观的教育史,本体价值;3、应用性功能:重借鉴,实践的教育史,应然价值;4、人文性功能:重陶冶,精神的教育史,精神价值。教育史的学习方法whatwhywhohowwhenwhere古今结合,史论结合,中外结合,史实联系,继承与创新结合,理论与实际结合本书结构先秦篇——中国传统教育的缘起与奠基1、教育实践的传统2、学校制度的传统3、教育观念与思想的传统第一章中国教育的缘起一、原始社会的教育活动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教育;传授生产经验的需要;教育的劳动起源说,出于实际生活的需要;合格的部落成员;没有专门的场所和人员,口耳相传,示范模仿原始性二、中国原始社会教育的内容1、生产劳动:生产工具的制造和使用,生产技术2、社会生活:生活习惯和能力,社会常识,音乐歌舞3、宗教文化: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4、军事训练:作战训练,武器制作三、学校的萌芽1、知识的积累和文字的出现2、“成均”,演奏音乐之地,被认为是传说中“五帝时代”的“大学”,以乐教为主。3、“庠”,传说中有虞氏(舜)时代的学校,孟子:“庠者,养也”。原为养老、储存谷物之处,兼作教育机构。是老者对年轻人的经验传授。第二章六艺教育与诸子私学一、六艺教育与西周的教育制度1、“学在官府”“学术官守”、“官守学业”(控制权)文字的产生源于管理的需要;官师合一(教师)政教合一(教育场所)原因有三:惟官有书,而民无书;(技术、财力)惟官有器,而民无器;(权力、财力)惟官有学,而民无学。(地位、专制)2、小学与大学、国学与乡学按学生的年龄、程度、等级划分,分为大学与小学两级。不同的社会阶级小学的入学年龄是不同的,主要教育内容是德、行、艺、仪,强调德行教育。学习年限7年大学入学身份有限制,一是贵族子弟按身份入学,而是经过考核选拔的平民中的优秀分子。学习年限9年设在王都的小学、大学,总称之为国学,即中央官学。设在王都郊外、地方行政区中的学校,总称之为乡学,即地方官学。教师由官员兼任,教师的称谓源于军官3、家庭教育西周家庭教育既注重知识教育,也重视品德与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而且能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西周家庭教育中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倾向,要求男治外事,女理内事,从7岁开始进行男女有别的教育,男女儿童的教育开始分途。女子受女德的教育,为将来成为贤妻良母做准备,其教育局限在家庭之内,相对地被轻视。二、“六艺”教育(西周的教育内容)它是西周教育的特征和标志之一。“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礼”是政治伦理道德礼仪教育。“乐”是综合艺术课,包括诗歌、音乐、舞蹈等。“射”、“御”是军事训练课,射箭、御马。“书”、“数”是基础文化课,文字、算法。“六艺”教育既重视思想道德,也重视文化知识;既注重传统文化,也注重实用技能;既重视文事,也重视武备,既要求礼仪规范,也要求内心修养。请注意与孔子的六艺教育相区别二、诸子私学的兴起和发展1、官学衰微与私学的兴起第一,士阶层的崛起与养士之风盛行。(乱世中的崛起)第二,学术下移与“学在四夷”。(针对学术官守)2、私学的特点第一,政教分离,自由办学;第二,教学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第三,没有固定的教育场所;第四,学生自由就学,来去自由。社会基础、主办方、组织方式、入学限制、教师身份等方面与官学不同3、私学兴起的意义:划时代的革命第一,私学自由讲学之风冲破了“学在官府”的旧传统,向民间开放,学校独立,有利于学术繁荣。第二、以具有知识技能的贤士为师,教师逐步成为社会中一种独立的职业。第二,扩大了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第三,打破学在官府,促进古代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第四,私学的产生促成了一大批教育思想家的产生,奠定了传统教育理论的基础。(孔孟荀老庄墨韩)从此,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便出现了两种教育制度,一是官学制度,一是私学制度。此后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连绵不绝,成为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一个优良传统。教育重心的转移,从官学走向私学,新的模式、新的阶段4、百家争鸣与诸子私学所谓“诸子百家”是虚指,一般指的是“九流十家”,即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合称为“九流”,再加上小说家则是“十家”,各家从各自的立场出发,代表着不同的阶级或阶层的利益,提出各自的治国治民方案,进行着多方面的理论探讨。在诸子百家之中,对教育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儒、墨、道、法四家。三、齐国的稷下学宫1、发展始末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一所著名学府,也是诸子百家学术争鸣的中心场所,因设在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的稷门之下而得名。虽为齐国官办,但它实际上又是由许多私学组成的,是一所私学联合体。始于齐桓公,兴盛于齐威王,前后共150多年这是一所由官家主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这是一所集讲学、著述、育才活动为一体并兼有咨议作用的高等学府。一度繁盛,但未给齐国带来强盛之道。促进学术发展和交流。2、稷下学宫的社会功能政治功能:争霸的背景,政治抱负,资政议政学术功能:思想的交锋和争鸣促进学术繁荣;潜心学术为古代文化作出贡献;百家争鸣的园地教育功能:有实体意义、有规章制度的高等学府固定优良的校舍;雄厚的师资和充足的生源;系统的学生管理制度,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3、稷下学宫的办学特色第一,“不治而议论”,先生们不担任具体职务,但齐王鼓励他们大胆阐述自己的主张,批评时政,从而起到咨询或智囊团的作用;第二,游学和期会的教学组织形式,师生来去自由;第三,地位尊崇的教师政策,优越的政治礼遇和生活条件;第四,平等开放的学术氛围,学术自由,来者不拒,各家各派都可以在稷下设坛自由讲学,来去自由;第三章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E实践人性论E作用E目的E内容E方法德育论教师孔子孟子荀子墨家道家法家一、孔丘的教育思想孔子的教育实践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开创了私人自由讲学的风气,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形成了较系统的教育思想。二是整理和保存了中国古代的文化典籍。他亲自整理了《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文献,后世称为六经,汉代以后也常被称为“六艺”。注意与西周的六艺区别。1、“有教无类”的教育对象观孔子创办私学后,在招生对象上进行了相应的革命,实行“有教无类”。“类”,即“种类”,即贵贱、贫富、尊卑、种族。意思是说,不分贵贱、贫富、种族、地域,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第一,播学于平民。第二,播学于四夷。2、“性相近,习相远”与教育的个体作用人的本性是很接近的,后来之所以有较大的差别,是教育和学习的结果。“性”指人的先天素质,“习”即后天的习染,包括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教育的可能性与必要性;重视早期教育;性相近,为有教无类提供了依据。把人性分为三等:一等是“生而知之”,属于上智;二等是“学而知之”与“困而学之”,属于中人;三等是“困而不学”,属于下愚。仍然承认有少数生而知之的圣人和学而不能的下民,甚至说:“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说明“习相远”只在两者之间的中人起作用,从而使他的思想陷于自相矛盾之中。日后还有两位重要的思想家有类似的人性分类的主张,注意比较异同。3、“为政以德”与教育的社会作用推行仁政、德政,教育是一种政治工作一方面,孔子认为教育是立国治国的三大要素之一,教育事业的发展要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人口——富裕——文教事业一方面,孔子认为“足食、足兵、民信”作为立国的基本要素,孔子强调通过教育工作取得民众的信任,使之有坚定的信念和信心,是立国的根本。4、“学而优则仕”与“君子儒”孔子从“为政在人”的政治主张出发,一方面提倡“礼贤下士”、“举贤才”,要求吸收和重用社会上已有的贤能之士;另一方面致力于通过教育来培养从政人才“君子儒”。读书与做官,教育与政治紧密结合。所谓“君子儒”,即“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这条培养人才的路线,简称为“学而优则仕”。5、“文行忠信”与“诗书礼乐”“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在孔子的教学内容体系中,包含两大部分,即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而以前者为重心。开分科教学的先河: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诗》、《书》、《礼》、《易》、《乐》、《春秋》,作为教学用书,后被奉为儒家经典。“六经”代表了先秦时期的一切文化知识领域。孔子的教学内容论有三方面的特点:偏重社会人事,宗教成分较少;偏重文事,轻视武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自然知识比较贫乏。第三点将由墨家来弥补。6、论道德教育——自觉修养德行德育至上论,道德教育是第一位的,其次是文化知识;以“仁”和“礼”为核心,以“孝”和“悌”为基础;“知、情、意、行”的德育过程;提出立志乐道、克己自省、改过迁善、身体力行、中庸、内省等德育原则方法。7、论教学原则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激发主动创造精神;因材施教,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学思行并重,“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温故知新,“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谦虚诚实,“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8、论教师——树立教师典范教师观: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教学观:循循善诱,教学相长师生观:尊师爱生,宽严结合9、历史影响他创立私学,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文化学术的下移;他提出教育在人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他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的政治体制准备了条件;他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进行了教材建设,奠定了后世儒家经籍教育体系的基础;他总结了教育实践经验,对教育教学方法有新的创造,他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原则等都揭示了许多教育教学规律;他重视道德教育,提出道德修养应该遵循的立志乐道、克己自省、改过迁善、身体力行等原则方法;他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倡导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尊师爱生,树立了作为一个理想教师的典型形象。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是中华民族珍贵的
本文标题:博仁教育基础精讲班讲义《中国教育史》张传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287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