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高中生公共参与核心素养的探索
龙源期刊网高中生公共参与核心素养的探索作者:张美焕来源:《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18年第07期[摘要]公共参与是思想政治学科素养之一。在实践中,教师可通过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开展良好的校园内的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参加校外实践活动等途径提升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关键词]高中生;公共参与;核心素养;教学模式;校外实践[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8)19-0051-02当前,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热词,思想政治学科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本文试图对高中生公共参与核心素养进行探索,以提升学生素养,助推学生发展。一、公共参与核心素养的内涵公共参与是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四大要素之一,是指公民主动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承担公共责任、践行公共精神的意愿与能力。深入探讨公共参与培养路径,努力践行公共参与行为,让青年学生成为有思想、有灵魂、敢担当的中国公民是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培养公共参与素养,要求学生能够具有人民当家作主和勇于担当的责任感;了解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的途径、方式和规则;积累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实践经验;提高通过对话协商、沟通与合作表达诉求、解决问题的能力。二、高中生公共参与核心素养的现状为了调查高中生公共参与的意识、能力与实际情况,我们对高一、高二年级的部分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共782名学生参与,回收率100%。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后,我们得出了相应的调查结果。(一)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较强、态度端正85%的学生认为政治、公共事务与自身息息相关,64%的学生表示愿意为政府决策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有66%以上的学生表示会对社会中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立即举报。(二)参与能力上,高一、高二学生有些差别龙源期刊网因为数据收集是在上学期,高一学生还没有进行政治生活模块的学习,与高二的学生存在明显的公共参与素养上的差距,影响其参与的行为与能力。高二的学生在常识部分表现良好,说明掌握一定的政治知识有利于提高公共参与素养。(三)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实际情况不容乐观学生的课余时间主要花在阅读、作业、上网、游戏、体育锻炼等活动上,社会实践和公共参与较少。而参加过公益性社会活动的学生有75%,但是以社区居民活动和志愿者服务活动为主,而且其中65.60%的活动是由学校组织的。数据显示,学生公共参与的范围较狭窄,形式较简单,基本以学校组织参与的形式为主,小组合作或个人自发参与的较少。公共参与体现的是公民个人对社会公共事务的担当与责任,彰显的是人民的主体地位,而学生问卷调查反映的情况让我们不禁担心,青少年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如果他们的公共参与能力不高、参与度不足,各人只能自扫门前雪,没有能力扫社会主义大夏的瓦上霜,那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民族还能延续现在的辉煌成就吗?审视我校学生当前公共参与的情况,我们迫切需要提高高中生的公共参与素养。三、培养高中生公共参与核心素养的途径(一)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从我校不同年级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差异来看,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重要渠道。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的学习,往往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就像纸上谈兵,脱离实践,容易成为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必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纵观现今的课堂模式,以下几种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培养有良好的效果。1.体验式教学。通过角色扮演、模拟过程,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在模拟活动中掌握知识、调用知识,获取生活体验,从而养成学科核心素养。如在教学政治生活模块知识时,可模拟价格听证会、人大代表选举、法庭审判等等。学生通过自身的表演,激发了学习兴趣,获取了政治参与的相关知识和体验,为现实生活中的公共参与积累了经验,使学科核心素养内化于心。2.讨论式、辩论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小组为单位对教师设定的问题或论题开展讨论或辩驳,经过充分的学习、研究、讨论和思考后发表各自的观点,从中获取一定知识的教学方式。政治学科有很多的教学内容适合运用这一教学模式,如流行文化价值对比经典文化价值,经济全球化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谁更重要,等等。学生通过思维的碰撞,明辨了是非,培养了理性思维,提高了沟通、合作的能力。3.先学后教的翻转课堂模式。师生的角色被重新定位,学生是学习的中心,通过课前自主学习,实现自我构建,他们在课中相互学习探讨,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则是课程的设计龙源期刊网者、引领者。“先学后教”成为翻转课堂的重要特征。课前学生可通过学案、微课、互联网完成知识的学习,课堂上师生互动答疑、解惑,运用知识。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和主动性更强,主体意识得到增强,为培养其主人翁精神、责任意识奠定坚实的基础。(二)开展良好的校园内的课外活动学生公共参与的范围狭窄,以学校组织为主要活动形式,但是这也符合现实中青少年学生活动的情况。中学生基本为未成年人,个人单独活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应该由学校组织开展多样化的校园课外活动,主动给学生搭建平台,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余活动。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学生的生活情趣,又能开拓学生公共参与的渠道,提升学生的实践、合作、协调、沟通能力。如开设文学社、摄影协会、舞艺团、心理协会、科技协会、辩论社等学生社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选择参与,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每年我校还开展辩论赛、书香文化节、迎新音乐会、科技节、校长杯足球赛等集体活动,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另外在高一高二年级都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有专职的教师辅导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研究能力。(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外实践活动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外的实践活动,尤其是通过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方式让学生直接参与公共事务和国家事务的治理。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建设、义工活动,如禁毒、环境保护、法制宣传、探访福利院等公益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公益性的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关心社会发展,热心公益事业的品质和积极奉献的精神。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寒假的时间,我们还开展了“市长,我想对您说”的课外实践活动。安排学生分小组,运用所学的知识,探究江门市在经济、文化、社会、政治、生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开学后回收意见方案,建议内容集中在共享单车、公共交通、教育资源分配、城市生态环境(河流、雾霾、垃圾处理)、体育锻炼公共设施等方面。在此活动中,学生增强了对社会的归属感,锻炼了积极参与公共生活的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守法意识、公德意识、权利意识和环保意识,能很好地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公共参与核心素养。综上所述,高中生公共参与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苍白的教条,而需要学生真正地参与,并内化为自觉的行动。[参考文献][1]朱明光.关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1).[2]陈式华.公共参与核心素养培育途径探究[J].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2016(z2).(责任编辑袁妮)龙源期刊网
本文标题:高中生公共参与核心素养的探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289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