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南大出版社
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经济学的定义一、经济学定义:(P1第3行)经济学是研究个人和团体从事生产、交换以及对产品和服务消费的一种社会科学,它研究怎样最佳使用稀缺的资源以满足人们无限的需求。两个最基本、最主要的概念:1、稀缺的资源:指经济资源,是能够用于生产产品和服务的一切自然的、人类的以及已经生产出来的资源,因为这些资源少到了无法让人们免费取用的程度,要使用它就必须付出代价,因此经济资源具有大于零的价格。这些资源可以分为四种:(1)劳动:指提供劳务的那段时间,而不是指劳动者本人。劳动的报酬是工资。(2)资本:指资本品,分为实物资本和货币资本两种。实物资本是经过投资而形成的生产能力,它以厂房、机器设备的形式而存在。货币资本是指用于投资的货币。资本的报酬是利息率。(3)自然资源:指大自然所赋予的,而非人力所为的资源。如土地、山川、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的报酬是地租。(4)企业家才能:指经营管理企业的特殊的人力资源,这种人经营企业能够使企业获得比一般人更好的经营业绩。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是利润。因为存在着稀缺性,人们在使用经济资源时就必须付出代价,这种代价是经济资源的使用价格。2、无限的需求:(1)对已有的商品与服务而言,是无法满足人们的全部需求的。(2)随着科技的发展,新产品与新服务将不断涌现,但同样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的。二、经济学的三个基本问题:稀缺性规律是一切经济问题产生的根源。人们在实际生活中面对变化着的环境,必须做出各种选择:1、生产什么?2、如何生产?3、为谁生产?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微观经济学:指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个体单位的经济行为,从而产生出的许多经济理论。1、消费者行为:2、生产者行为:3、资源拥有者行为:二、宏观经济学:把整个经济总体作为一个考察对象,研究其经济活动的现象与规律,从而产生出的经济理论。1、研究带有总量性质的经济变量,如国民收入等。2、研究市场经济下所产生的一些重要的经济现象,如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周期等。三、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1、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是决定宏观经济总量的重要原因。2、无先后之分,无轻重之别;3、两者研究的对象是相同的,但侧重点不同。4、避免出现“合成谬误”:指把对局部正确的东西推而广之,认为对总合整体也必然正确,而结果却并非如此。第二章需求与供给理论第一节需求与供给一、需求:1、需求表:根据购买者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市场中按某种商品不同价格所愿意并能够购买的量所列成的表。2、需求曲线:Qd=f(P)根据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一一对应关系所画出的曲线图。特征:负斜率。表明价格与需求量之间成反向变化的关系。Qd=80-10P3、需求的变化与需求量的变化(1)需求量的变化: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当购买商品的数量因价格的变动而朝相反方向变动时,称为需求量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沿着需求曲线上下变动。(2)需求的变化:在商品价格不变时,当其它条件发生变化而使消费者对商品的购买数量发生变化时,称为需求的变化。这时,需求曲线将发生平行的移动。影响需求变化的其他因素主要有:A、家庭收入(M)B、消费者偏好(F)有民族的、民俗的、个人的三种。C、其他商品价格(Pr)替代品:指在功能或效用上可相互替代的商品。互补品:指在功能或效用上可互为补充的商品。D、对商品价格和收入的预期(Pe)二、供给:1、供给表:根据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市场中按某种商品不同价格愿意并且能够供给的量所列成的表。2、供给曲线:Qs=f(P)根据生产者对某种商品的价格与愿意供给的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所画出的一条曲线。特征:正斜率。表明价格与厂商愿意供给的量之间成同向变化的关系。Qs=-10+8P3、供给的变化与供给量的变化(1)供给量的变化: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当厂商愿意供给的商品数量因价格的变动而同方向变动时,称为供给量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沿着供给曲线上下变动的。(2)供给的变化:在商品价格不变时,当其它条件发生变化而使厂商对商品的供给数量发生变化时,称为供给的变化。这时,供给曲线将发生平行的移动。影响供给变化的其他因素主要有:A、生产要素的价格(Pa)B、生产技术(T)3、商品市场中厂商的数量(S)4、其他商品的价格(Pr)5、政府的税收与扶持政策(Tx)6、生产者对商品未来行情的预期(Pe)第二节市场均衡与均衡价格一、市场均衡:在某一段时间内,某市场中商品需求量正好和相同时间内商品供给量相等时的那种状态。这时的商品数量称为均衡量,均衡时供求双方都能接受的市场价格叫做均衡价格。二、市场均衡的实现过程:三、市场均衡的数学模型:QD=a0-a1PQS=-b0+b1PQD=QS四、市场机制:市场均衡是一种趋势,如果市场价格脱离均衡价格,必然会形成供过于求或供小于求的失衡状态。由于市场中供求双方以及各方内部的竞争,产生了自我调节作用,失衡将趋于均衡。这种自我调节机制称为“看不见的手”。第三节需求和供给变化对均衡的影响1、需求变动而供给不变时(1)当D↗,S不变时,P↗,Q↗;(2)当D↘,S不变时,P↘,Q↘;2、需求不变而供给变动时(1)当D不变,S↗时,P↘,Q↗;(2)当D不变,S↘时,P↗,Q↘;3、需求与供给同向变动时(1)当D↗,S↗时,P?,Q↗;(2)当D↘,S↘时,P?,Q↘;4、需求与供给反向变动时(1)当D↗,S↘时,P↗,Q?;(2)当D↘,S↗时,P↘,Q?;第三章弹性理论第一节弹性概念与意义一、弹性定义:指当自变量变动百分之一时,因变量相应地变动百分之几。△Y/Y△YXe=————=————△X/X△XY式中:e为弹性系数,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二、弹性的计算方法:1、点弹性的计算方法应用条件:已知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存在着确定的函数关系,在自变量的定义域内,因变量连续可导,求某一点的弹性。计算公式:dY/YdYXe=————=————dX/XdXY例1:已知某种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d=100-5P2,求当P=4元时的需求价格弹性。解:dQd/dP=-10P;当P=4时,Qd=20;代入公式:e=-10*4*4/20=8这意味着这种商品的价格变动百分之1时,其需求量将变动百分之8。2、弧弹性的计算方法应用条件:已知两点座标,但不知道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确切的函数关系,求两点之间的平均弹性。计算公式:△Y/Y△Y(XA+XB)e=————=————————△X/X△X(YA+YB)几何意义:用两点所连成的线段的中点座标的数值所计算出的弹性来近似地代替这段弧的弹性。例1:据报导当南京到上海的火车票价从72元/张下降到47元/张时,每列火车的每月乘客数从5.28万人上升到11.67万人,求这段线路火车票的需求价格弹性。解:△Y/Y△Y(XA+XB)(11.67-5.28)(47+72)e=———=———————=————————△X/X△X(YA+YB)(47-72)(11.67+5.28)=-1.794显然,这段路火车票的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第二节需求弹性一、需求价格弹性:当价格变动百分之一时,需求量相应地变动百分之几。计算公式:△Q/Q△QPe=————=————△P/P△PQ由于需求量对价格的反应一般是反方向的,所以需求价格弹性的数值为负数。(一)需求价格弹性和总收益的关系:1、斜直线上的需求价格弹性2、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当e1时,价格下降,总收益上升;价格上升,总收益下降;当e1时,价格下降,总收益下降;价格上升,总收益上升;当e=1时,无论价格下降或是上升,总收益都不变。(二)影响需求价格弹性大小的经济因素1、可替代商品的多少和替代程度的高低2、商品消费支出占消费者收入的比重3、选择商品时间的长短4、商品用途的多少二、需求收入弹性:当家庭收入变动百分之一时,需求量相应地变动百分之几。计算公式:△Q/Q△QIeI=————=————△I/I△IQ应用:eI>0时,该商品为正常品;其中:eI>1时,该商品为奢侈品;1>eI>0时,该商品为必须品;eI<0时,该商品为低劣品;二、需求交叉弹性:当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百分之一时,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相应地变动百分之几。计算公式:△QY/QY△QYPXeXY=————=————△PX/PX△PXQY应用:当eXY>0时,这两种商品为替代品;当eXY<0时,这两种商品为互补品;当eXY=0时,这两种商品为独立品;第四章消费理论第一节效用理论一、消费理论的基本假设:1、消费者的行为是有序的,连贯一致的,对商品与服务的偏好是可以传递的。2、消费者以追求最大可能的满足为其行为标准,并且能够按照目标进行有效的选择。二、效用:是人们通过消费某种商品所产生的满足程度。注一:商品与服务效用的大小,取决于它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欲望和需要。注二:效用是消费者对商品与服务的主观评价。注三:效用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三、效用函数:1、总效用:人们通过消费某种一定量的商品所产生的总满足程度。TU=f(Q)2、边际效用:通过消费一定增量的商品所产生的增加的满足程度。MU=△TU/△Q3、总效用曲线与边际效用曲线之间的关系:(1)总效用曲线上任意一点的边际效用,是过该点切线的斜率值。(2)当MU0时,TU↗;当MU=0时,TU最大;当MU0时,TU↘。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消费某特定商品和服务,随着商品或服务数量不断增加,对消费者产生的满足程度的增量不断地减少。三、消费者均衡:指消费者将其收入换得了商品或服务的最大总效用的那种状态。消费者均衡条件:MU1MU2MUn——=——=……=——P1P2Pn约束条件:M=∑PiQi;四、消费者剩余:根据边际效用价值论,消费者对不同数量的商品,愿意支付不同的价格,对边际效用高的商品,愿意支付的价格则高,反之则低。可是商品的市场价格大都定在某一个价格水平上,并不会根据消费者的边际效用取价,这样在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总和和实际支付的价格总和之间便出现了一个差额,这个差额称为消费者剩余。第二节无差异曲线分析法一、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1、基数效用:持这种观点的经济学家认为:效用是一种数值变量,可以表示成基数的形式。2、序数效用:指按消费者个人的偏好排列出大小或先后顺序,并不涉及满足程度的单位有多少。二、无差异曲线:表示消费者在一定的偏好、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的资源条件下,选择商品时对不同组合的商品的满足程度是没有差别的。无差异曲线的特点:1、斜率为负。2、凸向原点。3、互不相交。三、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总效用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种商品的数量就要减少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减少商品的减少量与增加商品的增加量之比,称为边际替代率。MRSXY=-△Y/△X;几何意义:无差异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替代率是过该点的切线的斜率值。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MRSXY=-dY/dX=MUX/MUY四、预算线:指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以一定的收入所能够购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可能性组合点所形成的一条曲线。以消费者的收入购买两种不同的商品组合,可以表示成下式:QXPX+QYPY=IQY=I/PY-QXPX/PY1、使预算线移动的因素:(1)家庭收入的变动;(2)两种商品价格同比例变动;2、使预算线斜率变动的因素:某种商品的价格发生了变动。五、消费者均衡:消费者以一定的收入购买两种及以上的商品,所能获得最大总效用的那种状态。用无差异曲线来分析。六、收入消费曲线和恩格尔曲线1、收入消费曲线:在消费者偏好和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收入的变化所引起的消费者均衡点
本文标题: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南大出版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299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