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关于教研员培训的调研与策划
关于教研员培训的调研与策划为构建有效促进教研员专业发展的培训研修体系,省教研室于2004年起开始筹划教研员培训工作。省教育厅也于2004年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教研员培训工作的通知》。我们一方面通过教研员能力结构的要素分析,设计研修的内容体系,另一方面在培训前组织了一次专题调研,了解广大教研员的希望与呼声,以进一步完善研修方案。一、前期调研分析2006年12月,我们向全省各市县教研室通报了全省教研系统教研员培训的初步计划,并下发调查问卷,了解基层反映。这项调查得到基层教研室的大力支持。截止2007年1月30日,我们共收回问卷507份(其中男297人,女210人;30岁以下6人,31-40岁205人,41-50岁231人,51岁以上65人)。从收回问卷的样本结构看,这与全省教研队伍目前的性别结构与年龄结构基本接近。(一)教研员的基本情况在回覆问卷的507名教研员中,有12人(占2.4%)是大学毕业直接分配到教研室的,有337人(占66.5%)是以基层优秀教师的身份调入教研室的,有83人(占16.4%)是作为基层普通教师调入教研室的,其中还有105人(占20.7%)是带着基层管理干部的经历调入教研室的。所以从人员结构看,2/3的教研员是从基层优秀教师中选拔出来的,约有近1/5教研员有基层管理方面的经验。如何提高这支队伍的素质,切实发挥教研机构的作用,一方面需要加强岗位工作的锻炼,另一方面需要加强研修,促进教研员以研究的态度和方法改进工作,提高自身业务能力。通过调查,我们发现,97.6%的教研员对开展教研员专题培训持赞成态度。但就新老教研员是否区分开来培训,教研员培训应以学科培训为主还是综合培训为主等问题,有不同的意见。60.7%的教研员认为没有必要将新老教研员分开培训,42.0%的教研员主张以综合培训为主,58.0%的教研员主张以学科培训为主。所以,培训的后继开展应增加学科特色的专题,逐渐打通新老教研员的区分。在调查中,我们试图了解教研员们的自我估价。56.0%的教研员认为自己很了解教研室的工作职能,43.6%的教研员认为自己基本了解教研室的工作职能;54.6%的教研员感觉自己的创新愿望还很强,45.0%的教研员自认为自己的创新愿望一般,仅0.4%的教研员认为自己的创新愿望已不强。关于对自己目前定位的估计见表1。表1教研员对自身素质的基本估计合计性别比较年龄比较男女30岁以下31-40岁41-50岁51岁以上507人297人210人6人205人231人65人理论与实践都一般19.3%16.5%23.3%66.6%19.5%18.2%18.5%理论较强,实践一般7.7%6.1%10.0%15.2%9.3%6.9%4.6%实践较强,理论一般55.2%54.2%56.7%15.2%57.1%52.8%61.5%理论与实践都较强17.8%23.2%10.0%14.1%22.1%15.4%从表1可以看出,55.2%的教研员认为自己“实践较强,理论一般”,约17.8%的教研员认为自己“理论与实践都比较强”,约19.3%的教研员觉得自己“理论与实践都一般”。这样的基本情况需要我们在培训中注意提高教研员的理论素养。然而如何提高大家的理论素养,需要一定的实践创新。(二)对研修内容与研究形式的意见在关于研修内容的调查中,我们通过频数排序的方式发现大家最为关注的是,课堂教学的观察与分析(51.1%)、教学研究课题的组织实施(43.8%),其后依次是教学评价理论(34.9%)、教研活动的组织与策划(29.6%)、教学设计理论(23.0%)教学测验的命制(11.6%)。不同群体的倾向有所差异,具体见表2。表2教研员对研修内容的倾向性意见合计性别比较年龄比较男女30岁以下31-40岁41-50岁51岁以上507人297人210人6人205人231人65人课堂教学的观察与分析51.1%53.9%47.1%15.2%51.2%57.6%53.8%教学研究课题组织实施43.8%38.7%51.0%84.8%49.8%40.3%33.8%教学评价理论34.9%38.0%30.5%15.2%31.7%35.9%43.1%教研活动的组织与策划29.6%26.6%33.8%66.7%30.7%33.2%23.1%教学设计理论23.1%25.6%19.5%15.2%21.4%25.4%30.8%教学测验的命制11.6%8.8%15.7%13.7%11.3%7.7%教研员普遍重视对“课堂教学的观察和分析”,各年龄段都有过半的教研员关注这方面的技术和方法;就“组织实施教学研究课题”而言,女教研员比男教研员重视,年纪轻的教研员比年长的教研员重视;对“教学评价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的关注,和对“教学研究课题”的关注特点刚刚相反,男同志与年长的同志相对更重视这两个领域;对“教研活动的组织与策划”的关注,基本保持在1/3左右;大家将“教学测验的命制”列在最后,倒有些出乎我们的意料,不过其变化趋势类似于“教学研究课题”,女同志与年轻的同志相对更重视些。在关于研修形式的调查中,我们也通过频数排序的方式发现教研员们的基本倾向。大家最重视的是现场分析(60.6%),其次是参观考察(47.9%)和专题讲座(44.0%),然后依次是系统讲座(22.7%)、伙伴论坛(12.6%)和研修作业(7.3%)(具体见表3)。表3教研员对研修形式的倾向性意见合计性别比较年龄比较男女30岁以下31-40岁41-50岁51岁以上507人297人210人6人205人231人65人现场分析60.6%58.2%63.8%66.7%61.5%59.3%61.5%参观考察47.9%49.8%45.2%33.3%44.9%50.2%50.8%专题讲座44.0%44.1%43.8%50.0%42.0%43.7%50.8%系统讲座22.7%19.9%26.7%50.0%25.9%21.6%13.8%伙伴论坛12.6%10.8%15.2%15.2%14.1%12.1%9.2%研修作业7.3%8.1%6.2%33.3%7.8%6.5%6.2%广大教研员比较希望通过现场分析、参观考察和专题讲座等形式进行学习研修。而且年龄越大的教研员越希望通过现场活动的感受分析来学习,年龄越小的教研员越喜欢伙伴论坛、研修作业等研修形式。在调查中我们还了解了大家关于网络教研方面的学习需要。有43.2%的教研员对博客感兴趣,有40.8%的教研员希望学习掌握视频系统的有关应用,35.9%的教研员希望进一步了解论坛的教研应用,28.4%的教研员对BBS的应用有兴趣。看来大家对网络教研也颇有兴趣,但实际应用情况可能还不甚理想。(三)对教研员培训工作的建议在调查问卷中,我们还开放性地征求大家对教研员培训工作的建议。有206位老师(占40%)很认真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就如何培训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建议。大家的建议中既有希望,也有做法,也有体会。这反映了大家对这项工作的关注,同时也反映了大家对培训活动效果的一些顾虑。大家首先对本项活动表示欢迎和肯定,有教研员说:“我参加教研系统虽有十余年时间,专题培训还没参加过。我想对我们进行适当的规范培训还是有必要的。目前的所谓“经验”只是积累,而非‘专业’性的”。有19位教研员希望这项工作能有系统的计划,并建立定期轮训的制度,制度化地开展下去。特别有老师恳切地提出“要持之以恒,不要半途而废”的希望,希望活动能长期坚持,常态开展。并有教研员认为,“教研员培训能与教研室建设、教研队伍建设,优秀教研员工作的理论与实践介绍,实地参观取经等结合起来”的话,会对整个教研系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不过,也有33位教研员在问卷中特别强调了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有5位教研员希望培训能系统一些,12位教研员提出要“理论与实际相联系”,这是大家的共同期望,也是大家可以理解的担忧。这应该引起我们组织策划者的重视。有教研员提出“培训内容要少而精,形式要多样,注意信息的及时性”的建议,有教研员发出“讲究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系统讲座,我们渴望”的呼声,“要走‘轻负高效’之路,少漫谈多针对性,多安排实践性活动,获取更多的感性经验”。大家就培训形式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希望“少些枯燥讲座,多些现场研修和有实际操作意义的培训”;希望“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进行理论分析和评价”;希望培训活动中多一些小组参与式培训和横向交流,“让参训人员进行交流,或许比培训更为重要”;希望增加现场研讨、案例分析、实地考察、外出参观、异地交流、网络教研等形式,有教研员建议采用“导师制”模式,甚至有教研员希望能有脱产培训、到高校做访问学者、和优秀教研员结对学习等进修机会。有教研员提出“请一些优秀教研员介绍他们的成功经验”,安排优秀教研员成长事迹介绍等。有的还建议“培训之前先收集问题,然后在培训中解决紧要的问题”,有的建议“让广大教研员在课堂中、在课题研究中提高自己的水平,提高培训的效果”。这些建议都值得我们研究采纳。大家提出要重视对教研员进行工作性质定位及工作精神的培训(事业心、责任心、积极性);要重视教研员工作技能方面的培养,尤其是“现场微格分析、课堂教学的观察与分析是教研员未曾系统接受培训过,但实际工作常常需要用到”的项目,要着重培训;还有教研员提出,应提高教研员的自身修养,应培训“教科研的组织实施及教学设计理论”、“课改前沿的理论”、“处理人际关系的策略与艺术”等;还有教研员提出应加强本学科教学的基础理论学习,如小学品德应该学习德育原理;特别有教研员提出要加强“体验性培训,培训教研员‘如何培训老师’”。大家希望通过这次培训,“既武装头脑,又锻炼手脚”,并提出“周期要短,期数要多,让每个教研员都有机会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培训”的愿望,表达了“希望从繁杂事务工作中脱身出来,对学科进行更深入地学习研究”的热情,大家希望“加强与高校的理论互动,多元平台架构培训系统,增强培训的选择性”;希望“有参与本学科的教学研究课题的组织实施(当然不希望在部分搞伪科研的人带领下)的机会,希望有一流专家带领我们进行课堂教学的观察与分析,并进行课堂研究方法的培训。”有的教研员还提到“集中培训与所在地培训相结合”的思路,有的教研员提出在“省级教研活动后,可以对市县教研员进行现场分析培训”的设想。这里要特别提及的是一些幼教教研员、技能学科的教研员、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教研员,以及部分中职教研员们表达出来的迫切需要培训指导的呼声,这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开发面向他们的研修项目,以促进弱势学科的健康发展。在认真阅读和分析来自基层同志的建议时,许多真实的对话很令我们感动,许多真知灼见也对我们启发颇大。大家的很多期望,我们也将尽量在具体研修活动中结合体现。二、教研员能力结构的分析一个优秀的教研员与优秀教师的区别,除了也要精通学科专业知识和课程教学理论外,教研员还应该具备以下能力:(1)研究课堂教学和指导课堂教学的能力;(2)试卷与作业的编制和学科评价的设计能力;(3)开展教学研究与指导教学研究的能力;(4)教研工作与活动的组织与策划能力;(5)培养骨干教师和促进师资队伍建设的能力;(6)横向沟通交流和组织协调的能力。(一)研究课堂教学和指导课堂教学的能力研究课堂教学和指导课堂教学能力,与善于课堂教学并不是一码事。作为从优秀教师中脱颖而出的教研员,除了自己对专业教学内容还要继续精熟之外,必须要对支持课堂教学活动的观念、规律、技术等有系统的再学习,要研究和琢磨如何观察分析课堂教学的方法与技术,形成超越经验,却又能紧密联系实际的自己的观课议课的风格,要善于透过课堂教学现象,发现教学思想、教学技术的闪光之处和关键性的问题。这不是一般的模仿所能提高的,也不可能在一两次讲座后便马上变化的。这需要理论学习与实践积累的共同促进。(二)试卷与作业的编制和学科评价的设计能力试卷与作业的编制和学科评价的设计是教研员的一项基本功。也是对学生学习活动的直接导向。教研员的一些不经意的作业处理(包括一些阶段测验的命制)往往会影响学生的阶段学习,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向。所以以规范的流程、科学的准则、必要的技术和原创的精神来编制作业与试卷是教研员的
本文标题:关于教研员培训的调研与策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32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