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和乐教育的文化内涵及解读(一)从历史看。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好乐之者。”有专家认为,“知”在知识层面,“好”在道德层面,而“乐”则在审美层面。而只有进入到审美层面,学习起来才能乐此不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论语》有言:“礼之用,和为贵。”“和”,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和人事物情”,才能有一个和谐的人文环境,才能使教育发挥出本源的作用,才能使教育的思想,根植于师生的心里,还原教育的本色,凸显时代的特色,进而实现师、生的和与乐,进而达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因势而学,和势而教,进而达到教育发展的最高境界,打造融合、宽容、和谐且具有文化韵味的人文校园。(二)从学校实际看。一直以来,学校秉承人文和谐的管理理念和教育理念,主张教育教学要依据内在和外在的规律进行,这就是所谓的“势”,据此开展工作,形成一种人文和谐的文化氛围。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存在的不足,那就是发展的动力问题,因此,和势则需要融入更多的发展的成分在里面,需要调动教师的内驱力,进而更新自我,发展自我,推广开来则包含了学生也需要达到这个境界,而在这种提升过程中,要体现出发展的自我性,提升的自然性,即愉悦的参与到提升中,在提升和发展中感受到教育的人文和教育教学成功的快乐。综上所述,提出了和乐教育。和乐教育的内涵和乐教育的内涵是个性小班、和韵校园。所谓个性小班就是指小班化教育。小班的教育以其勃勃的生命力而受到人们的欢迎。作为小班化点校,我们有必要继续发扬这种优势,从小班的本质出发,尊重学生的天性和个性,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识发展规律,在共同进步的基础上,凸显学生的发展个性和能力特长。所谓和韵校园,则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共同的发展过程中,形成具有一定宽仁、融洽、协作、进步的文化氛围,进而形成良好的教师关系、学生关系、师生关系、家校关系,从而达到和谐统一的教育境界。具体解读和乐教育立足于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通过各方努力,使教师能够乐于从教、乐于研究、乐于合作、乐于反思,以研究求发展、以反思促提升,真真切切爱教育,实实在在爱学生,形成一支团结、协作、努力、争先的教师群体。同时,要使学生乐于读书、乐于互助、乐于探究、乐于分享,使学生之间达到互助、同进的融洽关系,培养出既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又具有一定道德层次的温文尔雅的学生。和乐教育立足于五大载体:(略)。发展愿景通过打造和乐教育,通过和势(遵循人与物的发展规律)、和情(尊重人的个性心理及情感),达到教师的乐教、学生的乐学,让附校的人人、事事都能够和谐共生,乐享成功。
本文标题:和乐文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324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