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一)标题:英语隐喻汉译(OnTranslatingEnglishMetaphorsintoChinese)1)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对隐喻的研究在国外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其中以LakoffJohnson(1987)的研究最具有代表性,而对于其汉译的研究却凤毛麟角。国内对于隐喻的研究主要受Lakoff&Johnson理论的影响,其中以胡壮麟、朱永生为主要代表。在隐喻翻译的研究方面,李国南(1990),胡文仲(1994)对于英汉成语或谚语中的习用性比喻的喻体进行过比较,并探讨了其翻译的途径。在近期出版的刊物中有对隐喻翻译研究方面的文章,其中以徐莉娜的《隐喻的翻译》为主要代表。但其研究的范围也只局限于文学、修辞用语的隐喻翻译。2)本选题的意义、重点、难点及创新点意义:本选题突破了历来将隐喻的汉译局限在诗学、修辞学、文学等范畴。由于“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陈宏薇:1996),翻译对各民族之间文化的传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对日常用语中隐喻的汉译研究应与英语语言文化背景的研究结合起来。重点:本选题重在研究隐喻在英语日常用语中存在的普遍性、可译性及其翻译的方法。难点:怎样从文化交际的角度对日常用语中的隐喻的汉译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创新点:研究英语日常用语中的隐喻的汉译理论及其方法。3)论文简要提纲1.引言2.英语日常用语中隐喻存在的普遍性2.1隐喻的定义2.2关于隐喻研究的常用术语2.3英语日常用语中的隐喻3.英语日常用语中隐喻的特点3.1日常用语中隐喻的分类3.1.1习用性隐喻3.1.2新生隐喻3.2英语隐喻与汉语隐喻3.3英语日常用语中隐喻的可译性4.英语日常用语中的隐喻的汉译4.1翻译的标准4.2日常用语中隐喻汉译的难点4.3日常用语中隐喻汉译的过程4.4日常用语中隐喻汉译的基本方法及原则5.日常用语中隐喻汉译的方法与技巧5.1直译法5.2意译法5.3转译法5.4直译和意译结合法4)参考书目Aristotle.“Rhetoric”(W.R.Roberts,Trans.)InW.D.Ross(Ed.)TheWorksofAristotle.Oxford:ClarendonPress.(OriginalWorkWrittenca.330B.C.),1924.Brodkey,Linda.Review:TheLanguageinMetaphor(CollegeEnglishJan,v50pp89-94),1988.Goatly,Andrew.TheLanguageofMetaphors.Routledge11,NewFetterlane,London,1997.JinDi&Eugene,A.Nida.OnTranslation.Beijing:ChinaTranslationPublishingCompany,1984.Lakoff,G.&Johnson,M.MetaphorsWeLiveby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7.Nida,EugeneA.&William,Reyburn.MeaningAcrossCultures.MaryknollofN.Y.OrbisBook,1981.陈望道,1983,《修辞学发凡》。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邓炎昌、刘润清,1989,《语言与文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徐莉娜,1999,隐喻的翻译,《中国翻译》第3期。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二)课题名称:FallandNatureOnKundera'sFemaleImages姓名:刘**学号:**班级:专业:英语指导教师:张**一、引言(选题原因)第一、兴趣使然。最先接触到的是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作品中复杂的思想内涵与独特的表达方式深深吸引着我,虽然已经读了好多遍,但此后,无论再翻开他其中的任何一面,我都能读下去,而且还生怕遗漏了任何一个字。但这种情况对于我来说,还真的是第一次。于是,我开始寻找关于昆德拉的作品,并开始希望理解我理解中的昆德拉。第二、对女性的关注使然。在读昆德拉的作品时,其中的女性形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现代社会中部分人的真实写照。我和同学在探讨这个问题时,大家都有种不知女性形象究竟该如何定位,女性又该如何活出真实的自己的无言的困惑。我也有这种困惑,但还是想尝试着探讨一下女性问题。第三、基于上述研究现状,在传统与现代相碰撞,在女性寻找自身形象的定位处于迷茫之际,我借分析昆德拉笔下的女性形象,来探讨一下现代社会道德标准下沉沦或本真究竟何为的问题。二、研究现状(文献综述)自昆德拉的作品在80年代中期被译到中国以来,中国知识界已经掀起了几次“昆德拉热”。特别是昆德拉的作品《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被改编为电影《布拉格之恋》之后,昆德拉的名字更是家喻户晓。近年来,对昆德拉的研究主要表现为对其小说作品内容及理论观念的剖析。就内容来看,大部分评论集中于其作品中浓郁的存在、媚俗、遗忘、灵与肉等存在主义思想范围内;就形式来看,则主要集中于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复调、幽默等小说艺术范围内。当然,也有很多比较性的解读,如昆德拉与美洲的马尔克斯,与中国的余华、王蒙、鲁迅、王朔等进行的比较,以及对名著被改编为电影后的比较。虽然以上研究为我们解读昆德拉及其作品提供了很多视角,但总体方法论已渐趋老化,总是围绕几个问题,新意较少。而且在近几年的研究中,昆德拉笔下的女性形象问题,仅是在分析某些具体作品以及灵肉分离问题时才略有提及,分散研究较多,集中研究较少,尤其缺乏将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置于整个文学史维度上来加以扫描的整体性眼光。三、研究意义在目前国内对昆德拉的研究中,还没有人专门从分析昆德拉笔下的女性形象着手展开过具体的分析研究;而且,借昆德拉笔下的女性形象来探讨在传统与现代相碰撞下,女性形象的价值定位问题也是比较新颖的。本文一方面为解读昆德拉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另一方面又参与到女性自主义的研究之中,丰富了女性主义的研究。四、提纲(一)、引言引出论述的必要性及各部分所要论述的核心内容。在传统与现代碰撞之下,道德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而女性形象问题更是首当其冲。本文将借助于昆德拉笔下女性形象的分析,来探讨关于本真与沉沦的界定标准问题。(二)内部结构第一章关于本真与沉沦1、本真和沉沦在《存在于时间》中的引出2、海德格尔对本真与沉沦的界定3、本文对海德格尔本真和沉沦的借用第二章昆德拉笔下的女性形象1、自我失落的形象——以特丽莎、塔美娜(《笑忘录》中的女主人公)、凯米蕾(《告别圆舞曲》中小号手的妻子)、寡妇(《死人让位》)等为代表。2、自我回归的形象——以萨宾娜、茹泽娜、女护士阿尔日贝塔(《会饮》)等位代表。3、失落与回归之谜——以露西叶为代表。第三章影响昆德拉创作此类女性形象的因素1、对传统基督教道德观的背弃2、对古希腊人本主义的弘扬3、现代文化背景等因素对昆德拉的影响第四章昆德拉笔下女性形象的现代启示1、女性、客体身份与沉沦2、女性、主体身份与本真3、女性在堕入传统和实现自我临界点上的茫然(三)结语社会的价值标准总是以多数人的常量为基准尺度的,偏离这个常量则会被视为异常。但是昆德拉却通过他笔下的女性形象,让我们看到了女性在对传统的依恋以及对现代自我价值实现的渴求的两难处境,看到了她们在堕入传统与实现自我的临界点上的徘徊不定,看到了她们在本真与沉沦之间的茫然与困惑。同时,也提醒我们:在对女性形象进行定位时,千万不可仅仅依靠世俗的标准而忘记了“以人为本”。研究方法:1、分析法:2、归纳法:3、列举法:4、调查法:5、观察法:6、文献研究法:7、实证研究法:8、定量分析法:9、定性分析法10、个案研究法:主要参考资料:[1]Austin,J.L.HowtoDoThingswithWords[M].Oxford:ClarendonPress,1962.[2]Barker,C.CulturalStudies:TheoryandPractice[M].London:SAGEPublicationsLtd.,2000.[3]Kao,George.ChineseWitandHumor[M].NewYork:SterlingPublishingCo,1974.[4]蔡新芝.从会话含义理论看英语幽默的产生[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3).[5]胡范畴.幽默语言学[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6]李瑞华.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7]刘海平.中美文化的互动与关联[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8]吕光旦.英语幽默的语用分析[J].外国语,2000,(2).
本文标题: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325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