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投融资/租赁 > 第五章--语义和语用
第五章语义和语用“天气真热!”现实世界中哪一类现象,这一层次的意义是语言学研究的内容。语义学说话人与听话人的关系不同,也许是刚从空调房间出来而发的感叹,也许是为打发长时间等车的无聊应酬,也许是委婉地请听者开窗透气。语用学语言的意义一涉及语言形式如何与它所指代的现实世界发生联系。一涉及语言与使用者的关系。第一节词汇和词义一、词和词汇二、词的词汇意义三、词义的概括性一、词和词汇从语言符号的意义表达上看,词也是承载意义最基本的单位。研究语言符号的意义一般都以词作为基本单位。词汇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总汇,既包括词,也包括语。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基本词汇。自然现象、畜禽名称、人体器官、亲属称谓、方位时令、数目动作、性质状态,……,等等。全民常用,稳固,有构词能力可以说是基本词汇的词的主要特点。一般词汇。它的主要特点是:不是全民常用的,或者虽然在短时期内为全民所常用,但不稳固,构词能力比较弱。一般词汇所包含的词,数量大,成分杂,变化快。新词,古词,外来词,行业用词、科技术语、等都属于一般词汇。二、词的词汇意义词的意义可以分成两类。表示语法关系的意义叫语法意义;而我们通常说的“词义”是指词的词汇意义,它是语义研究的基础。词汇意义的主体部分是词的“概念意义”,也称词的“理性意义”;此外,词汇意义还包含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象征功能等其他与概念义相关的意义。词的概念意义是指说一种语言的人在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中形成的共同的主观映像,是认知的成果。这包含几个方面:首先,它是对现实世界中各种现象的分类和概括反映;其次,它对于说一种语言的所有人来说是共同的;最后,它必须与某种语言的特定声音相结合。词的指称功能:词具有指称某类现实现象的功能,“苹果”这个词指称具体的某种水果。词的概念意义也有的是反映主观心理现象或主观的观念,如“喜”、“怒”、“哀”、“乐”,以及“仙女”、“魔兽”等。不管这些词的概念意义是反映的客观物质现象还是主观心理现象,在使用中指代的都是说话者的心理现实。音+义词心理现实现实现象心理现象词的感情色彩。在形成理性意义的时候可以带进人们的主观态度。“褒”;“贬”。语体色彩:口语体和书面语体。三、词义的概括性词义对现实现象的反映是概括的反映。概括是词义的一个重要特点。三种重要表现:一般性、模糊性和全民性。一般性——在词义的概括中把特殊的、复杂的东西变成一般的、简单的东西,舍去了许多细节。模糊性——一个词的意义所指的现象大致有一个范围,没有明确的界限。全民性——使用同一种语言,词的意义就是共同的。第二节词义的各种关系一、一词多义单义词,顾名思义,只有一个意义。像“猫”“羊”等都是单义词。科学术语一般是单义的,并且没有各种附带色彩,例如“原子”“分子”“元音”“辅音”等。一个词的意义可以只概括反映某一类现实现象,也可以概括反映相互有联系的几类现实现象,前者在语言中表现为单义词,后者表现为多义词。一个词在刚开始产生的时候大多是单义的,在使用中,有关的意义也逐渐用它来表达,它就变成了多义词。语言所要表达的意义总是在不断增多,让一个词兼表几个相互有联系的意义而不必另造新词,符合经济的原则。语言的这个要求由于语境的支持和词义的模糊性而得到满足,因为一般词的意义不像科学术语那样界限明确,它具有一定的弹性而能够向外延伸,这使它能够兼表有关的事物。词的这种有历史可查的最初的意义叫做本义。例如“兵”,“兵器”“武器”,→“拿兵器的人”,即“兵士”的意义:→“战争”“军事”。由本义衍生出来的意义叫做派生意义。离开上下文,一般人首先想到的的意义叫做中心意义。本义是从历史渊源说的,中心意义是就多义词在某个时代的各个意义的关系说的。词义的派生首先要有现实的基础,这就是派生义和派生它的那个意义所指的事物的某一方面特征有联系。其次,现实现象的这种联系怎么被用来作为派生新义的线索,那与语言社会的生活环境、劳动条件、风俗习惯以及人的思维活动、语言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等等有关,因而表达同一类现实现象的词义在不同的语言中各有自己的派生历程。俄语окно,“窗户”的意思,后来它也表示冰窟窿,云层中透出的青天,两堂课之间的空当(即课表上的空格)这些意思,因为这些事物或现象在某些方面的形象都有些像窗户。多义词的派生意义和它所从出的意义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而两者所表示的事物之间的共同特征则是建立这种联系的桥梁。派生意义就是顺着这样的桥梁,从本义一步一步扩散开去的。派生意义产生的途径就是一般所说的引申。引申大体上可以分成隐喻和换喻两种方式。隐喻建立在两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的某种相似的基础上。例如,汉语“习”的本义是“数飞”,也就是鸟反复地飞的意思。从这个意义派生出“反复练习、复习、温习”的意义。这是因为“复习”“温习”是反复多次的行为,和反复地飞有相类似的地方。针的窟窿像人眼,因而“眼”可以通过隐喻指针的窟窿。隐喻是词义引申的一种重要方式。转喻的基础不是现实现象的相似,而是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因而可以用指称甲类现象的词去指称乙类现象。英语的“pen”:“羽毛”⇄“笔”的意思。人们认识不同现象之间的联系是词义引申中转喻的基础。工具和活动、材料和产品、地名和产品等等都可以在人们的心目中建立起联想关系,从而使词增加新的意义。“舌头”,也可以用来指“语言”。汉语中的“茅台(酒)”因产地而得名。这些都属于转喻的类型。一个词的意义通过隐喻和转喻这些引申的途径可以增加很多新的意义,使语言能够用较少的词的形式表达较多的意义。我们应该注意多义词和同音词的区别。同音词之间意义没有联系,是不同的词具有相同的语音形式;而多义词的各个意义之间有内在联系,是同一个词的不同义项。比较:A爽①明朗、清亮:秋高气爽②舒服:身休不爽花①植物的繁殖器官,有各种的形状和颜色②样子或形状像花的:雪花,浪花:B爽:差失,毫厘不爽花:花用;耗费:花钱,花时间A是多义词,各个意义之间有内在联系,而A与B是同音词,相互之间在意义上没有什么联系。同音词在词义上没有关联,但在语言的运用中同音词可以从音引发而联想到那些原本没有关系的意义。编民歌、说笑话、说相声和写文学作品的人往往利用同音词来增加语言表现力。灯谜、歇后语中也常常利用同音词,如“旗杆上绑鸡毛―好大的胆(掸)子”,“外甥打灯笼―照旧(舅)”等等。适当运用同音词的这些特点,可以达到“一语双关”的特殊效果。二、同义关系我们在语言的使用中常常会碰到几个声音不同而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这就是一般所说的同义词。请比较下列两组词:A大夫―医生鸡蛋―鸡子儿西红柿―番茄公尺―米扩音器―麦克风B鼓励―怂恿成果―后果坚固―坚强脑瓜子―头颅愤慨―愤怒同义词的“同”,是指理性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语言里完全同义的词是很少的,绝大多数同义词都是意义基本相同,但有细微的差别。这些差别可以表现为词义所概括反映的侧面和重点有所不同,而这种不同又往往影响到搭配的习惯;或者在词义的附加色彩方面有差异,而这种差异又往往影响到运用的范围。这样,一组同义词里的各个词都有自己的分工职责,可以相互补充地亦即从不同的角度去表达某一类现实现象。对于同样的现实现象,人们的主观态度可能不一样。词在运用的范围方面有些多用于书面语,有些多用于口语;有些多用于庄严的场合,有些只用于日常的场合,等等。这些都可以使同义词具有不同的附加色彩。语言中的词很多是多义词。多义词在和其他词比较同义关系时,要考虑到词的不同意义。多义词的各个意义会与不同的词义构成同义关系。比如,汉语的“老”是多义词,有许多有关联的意义。从不同的意义看就有不同的同义词,如,“死”(隔壁前天~了人了)、“陈旧”(~机器)、“长久”(一没见他了)、“经常”(人家一提前完成任务,咱们呢!)“很”(~早,~远)等等都是“老”的同义词。三、反义关系语言中有很多意义相反的词,叫做反义词。例如:大―小,胜利―失败,长―短,赞成―反对,上―下。这些都是汉语中的反义词,是现实现象中矛盾的或对立的现象在语言中的反映。反义词的意义所概括反映的都是同类现象中的两个对立的方面。例如“长”与“短”同属于度量的范围,“白”与“黑”同属颜色,“拥护”和“反对”同属对某人或某事所持的态度,等等。反义词的意义同现实现象的关系。极性反义词,甲与乙对立,中间留下空白,可以插进别的成员。例如“大”和“小”可以插入“中”;“热”和“冷”可以插人“温”、“暖”和“凉”。互补反义词,对立属于非此即彼的性质。例如“正”和“反”,“男”和“女”,“整体”和“局部”、“内政”和“外交”。它们分尽了一个共同的意义领域而不留空白。一个词往往同时有好几个反义词。例如“失败”有“胜利”和“成功”两个反义词。“正”是个多义词,它的很多个意义都有自己的反义词,像“邪”、“误”、“反”、“歪”、“偏”、“副”、“负”都与它构成反义关系。我们可以利用反义词来理解某些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例如“平常”和“平凡”,前者的反义词是“突出”,后者的反义词是“伟大”;“讨厌”和“厌恶”,前者的反义词是“喜欢”,后者的反义词是“喜爱”。反义词在修辞上有对比作用,可利用来揭露矛盾,突出对立面。例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词义所概括的现实现象有各种不同的关系,同义是重叠关系,反义是对立关系,它们是各种关系中最值得注意的两种。同义和反义中的“同”和“反”是对立的统一。同义词中也往往包含着反义的因素。例如内城曰“城”,外城曰“郭”,有毛的曰“皮”,去毛曰“革”,“采取”的对象多属概括的、抽象的措施,“采用”的多是具体的办法;“成果”是好的结果,“后果”是坏的结果……同义和反义这两种对立的现象,仔细考究起来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是对立的统一。所以有些成对的词,如果不限于基本理性意义,说它们是同义词固然可以,说它们是反义词也未始不可。四、词义的上下位关系词义的上下位关系指词义反映的现象之间具有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上位义更具有概括性,所反映的现实现象比下位义更多。比如“人”是“男孩”的上位词,“人”是大小不同年龄、男女不同性别、各个不同种族的“人”,当然也包含有下位的“男孩”。而下位义比上位义的概念义内涵属性更丰富,除了继承上位义的所有属性外,还有自己特有的属性。比如,“男孩”除具有“人”的所有属性外,还具有“男性”、“年龄小”的属性。词义的上下位关系是可以有层次的,如“麻雀”的上位词是“鸟”,“鸟”的下位词除了“麻雀”还有“乌鸦”、“喜鹊”、“画眉”等,而“鸟”的上位词是“动物”,动物的下位词除了“鸟”还有“昆虫”、“鱼”等。语言中词义的上下位关系大致等同于逻辑上的种属关系,上位义相当于逻辑上的种概念,下位义相当于逻辑上的属概念。但又不完全等同于逻辑的种属关系,因为不同语言中有哪些上下位词是不同的。例如,汉语的“动物”和英语的animal概念比较接近,但汉语中“动物”和“昆虫”是上下位义的关系,但英语中animal和insect不是上下位义的关系,而是同一层级的概念,同为creature的下位。词义的上下位关系要和词义表达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区别开,如“汽车”和“卡车”、“轿车”等是上下位关系,但和“方向盘”、“发动机”、“离合器”等不是上下位的关系。词义的上下位关系还要和词义表达的团体和成员的关系或单位和部门的关系区分开,如“消防队/消防员”是团体和成员的关系。五、词的语义特征和语义场词义是成系统的,词义之间有着各种联系。各种有相互联系的词义关系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这些词的概念意义中有某种相同的语义特征。我们看下面的例子:甲:你喜欢喝什么饮料?乙:茶、咖啡、果汁儿,我都喜欢。从甲和乙的对话中,我们知道他们在谈论“饮料”,而“茶”、“咖啡”、“果汁儿”都是“饮料”,这些词的意义中有共同的特征,就是“饮用的”、“液态的”、“食品”。实际上,“饮料”与“茶”、“咖啡”、“果汁儿”的关系正是词义的上下位关系。下位词一定具有上位词的全部语义特
本文标题:第五章--语义和语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326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