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园林借景对景隔景分景与框景
园林借景、对景、隔景、分景与框景可以说,园林和建筑均属于处理空间的艺术,而中国人的空间意识可归结为虚实相生为主要特征。如沈复《浮生六记》所谓“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等。而如何在园林建造中达到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中国园林美学对此提出了处理景区的不同方法,即借景、对景、隔景、分景和框景等。其中计成在《园冶》中认为借景为“最要者”,即“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1)借景计成在《园冶》中说:“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如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然物情所逗,目寄心期,似意在笔先。庶几描写之尽哉!”计成把借景的具体方法分为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等几种。所谓“远借”,就是指把与园林本身距离较远的景点与园子本身有机地联系起来,把与园子距离较远的景观“借入”园中,如圆明园借景西山,苏州拙政园“见山楼”借景虎丘等;所谓“邻借”,就是指借园子墙外傍邻的景色入园,使墙外的景色也成为园内游人的观赏对象,如苏州拙政园西部“别有洞天”旁假山上的“宜两亭”,是原来与拙政园一墙之隔的补园主人为了借傍临拙政园的景色而建造的,此亭名为“宜两”,正是说明登临其上可以同时观赏到两个园中的景色;所谓“仰借”,是指将园内外高处的景物借入园中,使整个园林景观显示出层次性、立体感。高山飞瀑、悬崖溪水、高峰宝塔、白云蓝天无不是人们仰借的对象。如济南大明湖仰借干佛山,承德避暑山庄万树园可仰借山区外露山景等;所谓“俯借”恰恰与仰借相反,是指从高处观赏低处的风光景色,如置身苏州狮子林假山上可观赏湖中游鱼穿动,至于临池观鱼,登山鸟瞰,高台嘹望等等,均是俯借;所谓“应时而借”,实如计成所说“切要四时”,因时间不同,风云变幻而随时借取有关佳景,大至春夏秋冬四季,小至朝夕午夜四时,都可随时借取。如春花秋果,夏荫冬雪,晨露夕阳,午影夜月等等。以上诸种借景方法融会一园,使游人远望近观,俯仰目得,既赏“苏堤春晓”,又看“断桥残雪”等等,获得极大的审美享受。(2)对景与框景先看对景。李白有诗云:“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所谓“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就是指园林中的对景,也就是一个观赏点与另一个观赏点相对成趣。如景山公园顶亭与北海公园白塔隔湖相对,互为对景;拙政园池南的“宜两亭”与池北的“倒影楼”也是隔池相对,互为对景。这样的佳例不胜枚举。框景是更为普遍运用的一种空间处理方法,它往往是指在围墙或建筑物的墙上凿出一个个形状不同的框口,把外面的景色借引进来,形成一幅真正的天然图画。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对框景的手法、意义、特点作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他说:“开窗莫妙于借景,……是船之左右,止有二便面,便面之外,无他物矣。坐于其中,则两岸之湖光山色,寺观浮屠,云烟竹树,以及往米之樵人牧童,醉翁游女,连人带马,尽入便面之中,作我天然图画。……予又尝作观山虚,名‘尺幅窗’,又名‘无心画’,……”尽日坐观,不忍阖。乃瞿然曰:是山也,而可以作画,是画也,而可以为窗;……坐而观之,则窗非窗也,画也;山非屋后之山,即画上之山也。”框景的手法不限于窗,门也可作框景用,如拙政园中部的枇杷园,本来自成一个景区,但通过“晚翠”月洞门北望“雪香云蔚亭”,形成框景。诚如杜甫《绝句四首》其三云:“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框景的手法在江南园林中比比皆是,在北方园林中也多有采用。如康熙为避暑山庄“云山胜地”题诗序云:“凭窗远眺,林峦烟水,一望无极,气象万千。”乾隆题避暑山庄“西岭晨霞”云:“窗户含西岭,晨霞亦可称。”(3)分景与隔景分景和隔景都是以特定的手段把本来是单一的景区分隔成不同的景点,从而丰富人们对景区的审美感受。但分景和隔景本身还各有区别,具有不同的含义。宗白华曾以实例对此进行了说明。他说:“颐和园的长廊,把一片风景隔成两个,一边是近于自然的广大湖山,一边是近于人工的楼台亭阁,游人可以两边眺望,丰富了美的印象,这是‘分景’。《红楼梦》小说里大观园运用园门、假山、墙垣等等,造成园中的曲折多变,境界层层深入,像音乐中不同的音符一样,使游人产生不同的情调,这也是‘分景’。颐和园中的谐趣园,自成院落,另辟一空间,另是一种趣味。这种大园林中的小园林,叫做‘隔景’。”“分景与隔景的手法在我国古典园林中也被广泛加以运用。如乾隆题避暑山庄‘水心榭’诗云:‘一缕堤分内夕糊,上头轩榭水中图。’嘉庆亦题诗云:‘一览卷阿胜,堤分内外湖。山腰白云出,水面绿荷铺。’又如:‘上海豫园翠秀堂,乃尽端建筑,厅后为市街,然面临大假山,深隐北麓,人留其间,不知身处市嚣中,仅一墙之隔,判若仙凡,隔之妙可见。”以上所谈种种处理景区空间的不同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创造园林艺术的审美意境,丰富游人的审美感受。诚如宗白华先生所说:“无论是借景、对景,还是隔景、分景,都是通过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扩大空间的种种手法,丰富美的感受,创造了艺术意境。中国园林艺术在这方面有特殊的表现,它是理解中国民族的美感特点的一个重要领域。概括说来,当如沈复所说的:‘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不仅在周回曲折四字也。’这也是中国一般艺术的特征。”这一分析抓住了中国园林艺术空间审美的内在深蕴,并说明了中国园林艺术与中华民族美感心态的内在联系。
本文标题:园林借景对景隔景分景与框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338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