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五章-金属强韧化导论
曹建春_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学课程内容,自行整理,请勿乱传。——Y.Z.第五章金属强韧化导论引言:力学性能:强度、塑性、韧性、硬度力学性能指标都是在空气室温下测量的。一、金属材料的强度、塑性和韧性强度:在外力作用下抵抗永久变形和断裂的能力。—→承载能力永久变形—→σs屈服强度,发生明显变形的最小应力发生断裂—→σb抗拉强度,最大均匀塑性变形的抗力,与断裂强度区别塑性: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永久变形而保持其完整性不被破坏的性质。—→变形能力伸长率δ、断面收缩率ψ韧性:材料在快速载荷作用下抵抗断裂和内部裂纹扩展的能力。—→强度和塑性的综合表现冲击断裂吸收功、韧脆转变温度二、强化机制提高强度的方法:(1)无缺陷材料:低维材料强度基本达到理想晶体理论强度,但受到生产成本和工艺限制。(2)显微缺陷强化技术:大量制造显微缺陷并使之合理分布,使其相互作用阻碍位错运动or微裂纹的扩展,从而强化材料。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大多数工件是不允许发生塑变,以屈服强度为标准。屈服强度的本质是塑性变形能在金属中传播、增殖,从而使整个金属产生宏观塑性变形的应力。1.固溶强化定义:金属元素同溶于基体相中形成固溶体而使其强化的方式。形成固溶体时,由于溶质原子与溶剂金属原子应力不同,溶剂晶格发生畸变,并在周围造成一个弹性场。此应力场与运动的位错的应力场发生交互作用,使位错的运动受阻。(1)弹性交互作用:柯氏气团(对称畸变)、史氏气团Snoek(非对称畸变);(2)静电交互作用:位错电偶极场与溶质原子的屏蔽场的相互作用;(3)化学交互作用:扩展位错与溶质原子的交互作用——铃木气团;扩展位错:一个全位错分解两个不全位错中间夹杂一个层错的形式。(4)几何交互作用:位错与溶质原子的交互作用同溶质分布几何位置有关——有序固溶。强固溶强化元素的固溶强化强度增量:RP-C=Kc[C]1/2≈Kc[C](碳含量变动较小,系数~4570MPa)弱固溶强化……………………………:RP-M=Km[M]([M]为处于固溶态的部分M含量,即<M)2.位错强化强化量与位错密度有关,RP-D=αGbρ1/2—→面心立方强化更明显曹建春_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学课程内容,自行整理,请勿乱传。——Y.Z.方法:冷变形、相变(淬火效应)—→位错数很难确定3.细晶强化定义:通过细化晶粒使晶界所占比例增大而阻碍位错滑移产生强化。霍尔—配奇公式:σs=σ0+Ks·d-1/2晶粒越细小,强化作用越大,强度越高,且其是唯一一种在提高钢强度的同时也改善韧性的强化方式。细晶强化机制:晶界对位错运动阻碍(强度↑)、晶粒细小变形均匀,应力集中较小(塑性↑)、晶界阻碍裂纹扩展,降低数量(韧性↑)4.第二相强化定义:材料通过集体重分布有细小弥散的第二相颗粒而产生强化的方法。按获得高弥散离子的方法分类:(1)沉淀强化/析出强化:依靠热处理从过饱和固溶体中沉淀析出第二相;(2)弥散强化:利用机械、化学方法如内氧化or粉末冶金工艺产生第二相。强化机制:切过机制(颗粒尺寸↑,效果↑)、绕过机制(奥罗万机制,与颗粒间距、尺寸等有关)第二相颗粒的临界尺寸dcd<dc—→切过机制,d↑σ↑;d>dc—→绕过机制机制,d↑σ↓钢铁中主要是绕过机制,因为dc很小,很难达到小于临界尺寸。5.马氏体相变强化结合了第二相强化、位错强化、固溶强化、细晶强化的综合效应。第二相——碳化物,位错强化——切变相变,固溶强化——过饱和固溶体,细晶强化——板条马氏体。三、改善塑性和韧性的途径断裂是工件构件危害最大的破坏形式。韧化即抑制脆化。1.塑性指标均匀真应变εu、总真应变or断裂真应变εT改善塑性的途径:在提高均匀塑性的同时,尽量避免or推迟微孔坑的形成。2.塑性影响因素2.1化学成分一般合金元素和杂质使塑性↓。2.2组织结构(1)晶粒大小:细比粗好;(2)第二相:通常有害,但第二相为球状、细小、均匀弥散分布且自身强度高,与基体结合好,可以改善一定塑性;(3)位错:位错密度↑,塑性↓;(4)晶格类型:面心较好。曹建春_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学课程内容,自行整理,请勿乱传。——Y.Z.2.3变形温度T↑,δ↑,σ↓。2.4变形速度、应力状态变形速度较低,塑性加好,但是很大时可产生热效应,使材料塑性逐渐增大;压应力有利,拉应力不利。3.改善韧性途径脆性矢量:每增加强度1MPa使韧脆转变温度Tc升高的温度数称为该强化方式的脆性矢量。屈强比: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之比。[Rel/Rm]≥1,无塑性,实际屈服强度被降低;<0.6,良好的冷加工变形性质。弱化的界面、位错塞积、非扩散相变晶粒间撞击等形成裂纹源,产生裂纹,提高韧性必须减少裂纹源,控制微裂纹的临界尺寸,抑制裂纹扩展。断裂扩展方式:沿晶断裂、解理……、准解理……、微孔集合……消除晶界弱化现象:消除低熔点境界偏析金属、化合物大颗粒夹杂物or第二相尺寸的控制适当屈服强度:过低,大尺寸微裂纹;过高,低塑性变形功;固溶强化对屈强比的影响:基本不变位错对屈强比的影响:增大,不退从晶粒对屈强比的影响:不如固溶强化,一味最求细晶也不利第二相对屈强比的影响:与固溶相似
本文标题:第五章-金属强韧化导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357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