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农业生产机械化课程教学大纲1
个人收集了温度哦精品文档供大家学习==============================专业收集精品文档======================================================================================================================================专业收集精品文档=============================耕作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农业生产机械化课程英文名称:mechanizationofagriculturalproduction课程类别:选修课程编号:09010415au课程归属单位:农学院制定时间:2010年4月13日一、课程的性质、任务1.《农业生产机械化》是农学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农业机械的发展、类型、一般构造、工作过程及使用等基本知识,要求学生了解有关农业机械的作业性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了解农业机械化生产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掌握不同区域及作物的机械化生产工艺与机具;熟悉机械化体系的特点和适应性;结合有关的分析、计算方法,初步掌握选择、评价农业机械化生产工艺与机具、组织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基本能力。了解国外农业生产机械化的新技术与新机具;熟悉农业机械的信息化与精细农业等科技前沿知识及最新动态。2.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了解农业机械化生产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掌握不同区域及作物的机械化生产工艺与机具;熟悉机械化体系的特点和适应性;结合有关的分析、计算方法,初步掌握选择、评价农业机械化生产工艺与机具、组织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基本能力。了解国外农业生产机械化的新技术与新机具;熟悉农业机械的运用、农业机械的信息化与精细农业等科技前沿知识及最新动态。3.适用专业与学时数:本教案适用于农学类专业本科生(农学专科、农业师资专科、农业推广专业等参照执行)。本课程共开设1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8学时,实验0学时。4.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本课程与动力机械、土壤学、作物栽培学、耕作学等课程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必须了解柴油机、汽油机、拖拉机和电动机、各种农业机械的主要特点及利用方法,使用新机具、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基础知识。5.推荐教材及参考书:推荐教材:1、全国统编教材《耕作学》刘撰浩主编2002.92、《南方耕作制度》主编中国农业1994.103、面向21世纪教材《耕作学》曹敏建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10参考书:《中国耕作制度》、刘撰浩主编《立体农业概论》、《中国立体农业模式》、《耕作制度研究论文集》、《多熟种植》等。6.主要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本课程教学主要采取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与实验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以讨论和自学为副,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强化实验实习教学,注重技能培养。二、各章教学内容和要求个人收集了温度哦精品文档供大家学习==============================专业收集精品文档======================================================================================================================================专业收集精品文档=============================第一章耕作制度引论(4学时)1.基本内容、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耕作制度的概念、组成,世界农业发展的三个阶段,耕作学的性质、发展与学习特点。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掌握我国耕作制度发展的战略目标与基本原理。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为耕作制度的基本原理,难点是耕作学在农业中的作用与地位、学科现状与发展。4.具体教学内容和学时要求(4学时)。第一节耕作学的任务及耕作制度的含义与功能耕作学研究的对象与任务。耕作制度的概念、组成。建立合理耕作制度的目的、条件、评判标准。耕作制度的功能,包括技术组装功能,宏观功能。第二节世界与中国农业发展世界农业发展的三个阶段;近代农业发展的概况;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经验。中国农业现状、水平。中国农业特点与问题。中国耕作制度的基本特点。第三节我国耕作制度发展的战略目标与基本原理1、战略目标:①集约农作。②经济高效。③可持续发展等满足中国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实现农村农民的致富目标,农业生态环境改善与地力提高等。2、耕作制度改革的基本原理包括:①集约用地方面的理论,包括农业资源特性、综合作用、限制因素作用理论,作物生产潜力与开发理论,充分用光的提高叶日积理论,农业地域分异规律与优势农业理论,集约化理论等。②经济高效方面的理论,包括优质高产高效相互关系的理论,资源最佳经济投入量与配合理论,投入产出理论,组合效益,规模效益,市场效益方面的理论。③养地与可持续发展方面包括用养结合理论。有机与无机结合理论,生态环境保护和农田生态平衡方面的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关键在于增加农业投入。第四节耕作学的性质、发展与学习特点耕作学的性质。耕作学发展简况。学习耕作学应注意的问题。第二章资源辩识与耕作制度(2学时)1.基本内容、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了解农业自然资源特点,理解土地生产力及开发途径,正确掌握耕作制度类型的划分。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资源环境与耕作制度的关系,我国不同资源组合区的耕作制度类型。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为了解土地生产潜力及其开发的途径,难点是掌握农业资源环境的构成及其与耕作制度的关系。4.具体教学内容和学时要求(2学时)。第一节资源环境与耕作制度农业自然资源特点。农业自然资源因素、光、热、水、土、地貌、生物、水能矿产、旅游资源与农业的关系。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因与农业的关系。个人收集了温度哦精品文档供大家学习==============================专业收集精品文档======================================================================================================================================专业收集精品文档=============================第二节土地生产力及开发途径土地生产潜力研究的意义。土地生产潜力的表达方式。土地生产潜力的计算方法。我国土地生产潜力,各类农用地的潜力,耕地生产潜力与人口承载力。耕地生产潜力开发途径。第三节不同资源组合与耕作制度类型耕作制度类型的划分。我国不同资源组合区的耕作制度类型,包括地貌类型区,东中西三带区以及五大农区类型区的耕作制度特点。实验内容:耕作制度资源调查识别、分析与评价(2学时)。第三章农业结构与作物布局(6学时)1.基本内容、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了解农业结构调整与作物布局的相关知识,理解作物的生态适应性,掌握作物布局的主要内容和设计步骤。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农业结构调整与作物布局的概念,层次结构组成。农业结构调整的理论与中国农业结构调整的战略。作物生态适应性理论与中国作物布局的地域分异特点。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为作物布局的主要内容和设计步骤。难点是农业结构和作物布局调整。4.具体教学内容和学时要求(6学时)。第一节农业结构调整与作物布局农业结构调整与作物布局的概念,层次结构组成。农业结构调整与作物布局变化的理论依据,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经济学方面的理论。农业产业结构与作物布局调整的动因分析。农业产业结构与作物布局调整的优化标准。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转移。当前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第二节作物的生态适应性与经济有效性分析1、作物的生态适应:作物对生态因素的适应性包括对光、热、水、土、地貌、海拔的生态适应性。各类作物生态适应性比较。世界各洲作物的生态分布特征。2、作物的经济有效性分析:需求量、品质与附加值高低的关系。用途与附加值的关系。区位、时差与附加值的关系。风险与附加值的关系。贮藏加工与附加值的关系。市场变化与附加值的关系。第三节中国的作物布局1、粮食作物布局:中国粮食作物结构的变化与特点。中国的商品粮基地建设。各种作物布局的特点。水稻②小麦③玉米④薯类⑤大豆。2、经济作物布局:我国经济作物结构变化与特点。经济作物的商品基地建设。各种经济作物布局特点。①棉花②油菜③烤烟④花生⑤甘蔗⑥甜菜。3、果品与蔬菜布局:水果布局。干果布局。蔬菜布局。4、饲料、绿肥作物布局:饲料作物布局。绿肥作物布局。牧草布局。第四节作物布局方法作物布局的一般方法内容与步骤。国家、省、县政府宏观指导的作物布局,农户、农业企业作物布局的特点。作物布局的研究方法,包括作物生态适应性研究法,作物地域分区方法,作物布局方案优化方法等。实验内容:作物布局优化方案设计(2学时)。个人收集了温度哦精品文档供大家学习==============================专业收集精品文档======================================================================================================================================专业收集精品文档=============================第四章复种(4学时)1.基本内容、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了解复种的增产作用,理解复种的效益原理,掌握复种技术。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掌握复种、多熟种植、熟制、休闲、撂荒的概念,复种指数与类型的确定,复种增产的效益原理。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为主要复种方式及其配套技术,难点是复种增产的效益原理。4.具体教学内容和学时要求(4学时)。第一节复种的意义与发展复种、多熟种植、熟制、休闲、撂荒的概念。复种的增产作用和我国复种的发展概况。复种的世界动向。第二节复种效益原理1、复种与光能的集约利用,延长光合时间,增加叶日积,提高光能利用率。2、复种与热量资源利用。包括对季节、积温的充分利用和超额利用,通过套作、移栽、覆膜和反季节利用(塑料大棚和温室),提高全年生长季利用指数(TSUI)和积温利用率(CTUI),主要复种方式对积温的要求和适宜分布区的积温范围。3、复种与水资源集约利用,年降水600ml以上或灌溉地区可以复种。4、复种与地力的集约用地,复种增加土壤N、P、K有机质的消耗有降低地力的作用,复种能增加根系作物秸秆的有机质来源和还田量,配合增加N、P、K的供给,可使地力提高。5、复种与多种经营和经济效益。第三节复种指数与类型的确定热量与复种;水分与复种;肥料、地力与复种;劳动力、农业机械力与复种;复种经济效益评价方法。第四节复种技术作物组合技术;品种搭配技术;争取季节超额利用技术;配套管理技术。第五节我国主要复种方式方分析二年三熟;一年二熟;一年三熟;贵州的主要复种方式。实验内容:不同复种方式效益评价与养份平衡分析(2学时)。第五章间套作与立体农业(6学时)1.基本内容、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了解间套作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及发展方向,理解立体农业概念提出的意义与发展动向,正确把握间套作与立体农业的效益原理。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掌握间套作与立体农业的概念,两者的关系,间套作与立体农业技术特点,间套作与立体种植的主要类型与方式,发展间套作与立体农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为主要间套作与立体农业的方式及其技术,难点是间套作与立体农业技术特点,了解新型的高效立体农业模式的发展动向。4.具体教学内容和学时要求(6学时)。个人收集了温度哦精品文档供大家学习==============================专业收集精品文档==============================
本文标题:农业生产机械化课程教学大纲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373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