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初二会考地理背记手册
1专题一地理图像的阅读与应用第一课时地球一、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①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自转。②地球的自转周期:地球的自转一周为一天,就是24小时。③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④自转产生的地球现象a.昼夜交替现象b.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国际上规定,每隔经度15º,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相差N个时区,则相差N小时,按照“东加西减”的方法。(注:北京时间就是中国首都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º经线上的地方时。)(2)地球的公转①地球的公转的定义:地球绕太阳的旋转就是公转,公转一周(即周期)为一年。②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注:公转轨道面与地轴总是保持66º34′的夹角。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③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球现象a.一年四季的变化。注意:(a)任何一天,赤道地区均昼夜平分。(b)任何地点,春秋分日均昼夜平分。(c)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夏至日,6月22日前后),越向北方向昼越长;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的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越向南方向昼越长。(d)太阳直射赤道一年有两次: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2b.地球的五带(a)地球五带的划分依据:主要是根据有无太阳直射现象,或者是有无极昼、极夜现象来划分的。(b)根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把地球划分为五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热带有太阳光直射现象,终年炎热温带既没有太阳直射现象,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比较明显。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注意:五带中温带和寒带一定要区分南北二、地球仪1、地球绕着固定的轴转动,称之为地轴,它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北极(N)、南极(S)。2、经线与纬线经线纬线定义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经线在地球仪上,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长度所有的经线长度相等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直至成点形状半圆圆,除极点外度数从本初子午线0°到180°E(W)从赤道(0°)到90°N(S)方向指示南北方向指示东西方向变化从西向东增大为东经;从东向西增大为西经。从南向北增大为北纬;从北向南增大为南纬。特殊线本初子午线(0º);180º(日界线);20ºW和160ºE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º);南、北回归线(23.5ºS、N);南、北极圈(66.5ºS、N)33、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4、几个重要的分界五带的分布低、中、高纬南、北半球东、西半球赤道0º低纬度中纬度带中纬度高纬度高纬度60ºN30ºN30ºS60ºS90ºN90ºS北寒带北极圈(66.5°N)南极圈(66.5°S)北回归线(23.5°N)南回归线(23.5°S)赤道(0°)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赤道北半球南半球0º180º90ºN90ºS180º160ºE20ºW东半球西半球4第二课时地图一、地图1、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1)方向:(地平面上有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共八个方向)判断:(其他方式:以指南针、北极星、手表定方向)方向有指向标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方无指向标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经纬网纬线代表东西方向,经线代表南北方向(2)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分子相同情况下,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表示方式:a、数字式如1:100000或1/100000b、文字式如“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千米”c、线段式如01234千米比例尺范围、内容分子相同情况下,分母越大,比例尺小同一图幅,所表示的范围广,内容越简略分子相同情况下,分母越小,比例尺大同一图幅,所表示的范围小,内容越详细注意:在地图上量算距离时,比例尺较大的地图比比例尺较小的要精确些比例尺计算一定要注意单位的统一和换算,例如1千米=100000厘米,100000厘米=1千米。5(3)图例和注记:地图上的出主意有,如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的名称,以及山高、深的数字等,叫做注记。(记住地图上常见的图例)二、地形图(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3)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越陡;等高线越稀疏,代表坡越缓。(4)地形类型: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盆地注意:山谷、山脊一定要分清(等高线凸高为谷,凸低为脊;山谷易发育成河流。)专题二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课时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地形一、五种基本地形的特征:6山地海拔较高大于500米,坡度较陡,地面崎岖。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科迪勒拉山系丘陵海拔较低,相对高度小于200米,地面较崎岖。如:中国的山东丘陵和东南丘陵。高原地面起伏较小,海拔较高,边缘较陡峻。青藏高原(世界最高),巴西高原(世界最大)。平原地面起伏较小,海拔较低,小于200米。亚马孙平原(世界最大),东欧平原。盆地四周高,中间低。刚果盆地(世界最大)。二、世界各大洲、各大地区地形特征1.亚洲①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②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③地势中部高,四周低2.欧洲以平原为主。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3.非洲以高原为主。被称为“高原大陆”4.北美洲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高大的山脉:落基山,中部为大平原,西部为低缓的高原和山地: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脉)5.南美洲西部为高大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安第斯山脉),东部平原和高原相间分布。6.东南亚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马来群岛:地势崎岖,山岭很多,平原较少,河流湍急。7.南亚三大地形区(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西部:德干高原)8.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三、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山地主要发展林业,平原发展种植业(耕作业),丘陵发展林果业,高原发展畜牧业,湖泊地区发展渔业。7第二课时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气候一、影响气候的因素(1)纬度因素:不同纬度地带,接受太阳热量的多少不同,不同纬度的气温和降水产生差异。①气温情况: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②降水情况:赤道地区多,两极地区少。(2)海陆因素:海陆热力性质有差异,陆地吸热快,放热也快;海洋吸热慢,放热也慢。①同纬度地带(气温情况):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②同纬度地带(降水情况):近海地带受海洋湿润影响,降水多,远离海洋的陆地,降水少。(3)地形因素: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是每升高100米,降低0.6℃。①同纬度地带(气温情况):高山、高原的气温较低,平原的气温较高。②同纬度地带(降水情况):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二、各地区的气候特征(1)亚洲的气候特征A.气候复杂多样(原因:地跨寒、温、热三带;且地形复杂多样)B.大陆性特征显著(原因:地域辽阔,南北的温差极大,沿海和内地的干湿差异悬殊)C.季风气候显著(原因:地处世界最大的大陆与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海陆差异显著)(2)东南亚的气候中南半岛——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马来群岛——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3)南亚主要的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全年高温,一年分三季8(4)西亚主要的气候类型热带沙漠气候(5)欧洲西部的气候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气候特征全年温和湿润,大致分布在40°—60°的大陆西岸。地中海沿岸是地中海气候,气候特征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6)非洲的最低气温在20℃以上,被称为“热带大陆”,气候类型分布特征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7)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南极洲,(8)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9)我国气候特征:①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②气候复杂多样。夏季风盛行来自太平洋的东南风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冬季盛行来自西伯利亚和蒙古的西北风。(注意:我国高大的东西走向的山脉可以阻挡寒冷的冬季风南下,如:秦岭、南岭。给我国带来降水的主要是夏季风。)(10)我国的气象灾害寒潮:急剧降温、霜冻、大风和雨雪天气;梅雨:主要分布在江淮地区(即长江中下游地区),时间为6月初;沙尘暴:主要发生在春季,集中分布在西北、北方地区;台风: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7、8月),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洪涝:主要发生在夏季季节,此时降水多;干旱: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西北和华北地区最为严重。注意:洪涝和干旱是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候灾害,其主要原因是我国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第三课时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自然资源一、世界重要自然资源分布1.西亚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波斯湾沿岸。2.黄金产量最多的是南非。3.世界上淡水资源最多的是南极洲。9二、我国自然资源分布1、水资源(1)分布特征南多北少。(而耕地分布却是南少北多)①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措施是跨流域调水,目前我国正在建设中规模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南水北调。②解决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措施是兴修水利工程(如修水库等)。③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是保护水资源最为直接、有效的措施。(2)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流经11个省,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我国的第一大河。著名的水电站有三峡(长江上游)。(3)黄河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2、水能资源满足水能资源丰富的两个条件:①水量丰富;②落差大(注意: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丰富。)3、矿产资源:我国矿产资源具有分布广泛、相对集中的特点。北方以煤、铁、石油等矿产为主,而南方则以有色金属矿产为主。专题三区域联系与区域差异第一课时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联系与差异一、世界各地区的经济特色1.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焦麻等经济作物的最大产地。2西亚(中东地区)是世界上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南亚、东南亚大力发展农业,其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有:降水丰沛;热量充足;光、热、水条件好。4.欧洲西部是世界上旅游最发达的地区10瑞士“钟表王国”瑞典优质铁矿、廉价水电丹麦畜牧业发达,素有“欧洲的牧场和食品库”挪威海洋渔业发达荷兰郁金香、风车,围海造陆法国核电比重大自然旅游资源挪威陡峻幽深的峡湾瑞士冰雪皑皑的山峰,被誉为“世界公园”西班牙阳光灿烂的海滩法国景色如画的田园罗马千年古都、斗兽场奥地利音乐之都巴黎艺术之都、城堡、教堂等,埃菲尔铁塔、罗浮宫、凯旋门等人文旅游资源西班牙斗牛场意大利狂欢日、水城威尼斯、庞贝古城德国慕尼黑的啤酒节二、世界主要国家的经济特色1、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原因:海运便利,有利于原料的输入和工业产品的运出。)日本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①岛国多海港,海运便利;②科技发达;③劳动力素质高;④管理效率高。不利因素:①矿11产资源非常缺乏(主要因素);②面积狭小;③劳动力成本高;④依赖国际市场。2.俄罗斯工业部门以重工业为主,四大工业区莫斯科工业区、圣彼得堡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俄罗斯农业发展的制约条件纬度高、气温低。3.法国是世界上接待外国游客最多的国家之一,旅游业已成为其重要经济支柱。法国大西洋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盛产小麦;地中海沿岸——地中海气候,盛产葡萄。4.美国是世界上出口粮食最多的国家,全国分为三大工业区:东北工业区(五大湖附近,传统工业区),南部地区,西部地区。硅谷是世界上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园。5.埃及人口、耕地、城市、农业集中于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地区。6.巴西是南美洲面积最大、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铁矿、水能丰富,这里有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流量最大的河流亚马孙河,人口集中在东南部沿海地区。最大的港口城市里约热内卢(2016年奥运会举办地)。7.澳大利亚人口城市分布在东南部沿海地区,物种丰富。农牧业发达,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工矿业发达,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第二课时中国范围内的经济联系与差异一、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秦岭—淮河线以北秦岭—淮河线以南1月平均气温0℃0℃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800mm(半湿润区)
本文标题:初二会考地理背记手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402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