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国产手机的出口贸易问题研究
1国产手机的出口贸易问题研究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手机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电子消费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以及科技推陈出新日益加速的大前提下,国产手机不仅要立足国内销售,更要走向世界。虽然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生产机地和消费市场,但是,国产手机在出口贸易上还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有出口仍以低端为主,且质量缺乏保障;出口对外依存度较高;出口目标市场高度集中;贸易摩擦增多,生产成本上涨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主要有加强品牌建设;重点开发新兴市场;完善售后服务体系;整合行业资源,建立战略合作联盟;加强政府职能部门的宏观调控等等。希望通过这些对策,国产手机的出口贸易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关键词国产手机;出口贸易;对策11.绪论1.1选题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平稳、持续、高效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切实提高,手机已成为广大民众不可或缺的必用品。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生产地和消费市场。然而,相比之下国产手机的出口贸易却颇显尴尬。随着中国市场的逐渐放开以及一系列“引进来,走出去”政策的实施,国外的产品流入中国,中国的产品也越来越走向世界。这对中国品牌的手机跨越国界走向国际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新的科学技术不断流入国内,中国有更多的机会去借鉴和学习;另一方面,像苹果手机等世界知名品牌手机更新换代速度之快、所占市场份额之大也对国内的手机企业形成了巨大的竞争压力,尤其是技术上的竞争。这对先天技术缺乏,后天品牌实力较弱的国产手机来说,要立足国内销售并走向世界贸易还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国产手机从开始发展到现在,以价格优势经历过辉煌的快速发展初期,也经历过因为缺乏技术而迅速丢失市场的大挫折。有的国产手机品牌在时代潮流的冲击下销声匿迹,比如东信等;有的发展较好,慢慢走向了国际,比如联想等。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国产手机品牌实力的逐渐增强,国产手机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品牌信誉度也在慢慢的提高,虽然走向国际的过程依然艰辛,但终归是有了成果。1.2选题目的国产手机的发展可谓步履艰难,跌宕起伏,让国人不断看到惊喜的同时,也不断暴露出隐患和困难。国产手机在发展的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2制约着它走向世界的步伐。本文就着重分析一下究竟有哪些不足,又要如何克服这些不足顺利实现中国国产手机的出口。从而针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盼能对实际问题做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1.3国产手机研究动态国内对手机行业的发展研究也比较丰富,许多学者对中国手机市场的研究越来越重视,下面主要从四个方面对这些文献进行简要的综述:(1)研究中国手机市场结构问题。熊爱军(2006)从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球手机市场的大视野出发,立足我国的手机市场,分别从宏观角度与微观角度研究了我国的手机市场状况,并研究了我国手机企业的生产竞争策略,分析了手机市场的发展方向。王焱(2008)综合运用了产业组织学派的市场集中度理论、行业结构学派的五种竞争力理论等多种分析工具,结合中国手机市场的实际情况,分析了中国手机行业的总体状况、市场结构,国产手机企业面临的行业竞争格局,并阐述了国内手机企业存在的问题及落后的原因。黄快生(2004)分析了中国手机市场的相关问题以及引起份额下滑的原因,进而提出相关对策。(2)研究国产手机发展战略问题。李民(2006)建议国产手机的发展战略为:提高产品质量、加大科研投入、努力塑造品牌等。李曼(2008)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法,结合SWOT工具和SRACE矩阵对国产手机的环境进行全面分析,推导出国产手机的战略定位。耿宏、崔勇(2006)运用产业组织理论中哈佛学派的SCP范式为基本框架,分析了中国手机行业的市场结构、行为和绩效,最后针对近一两年国产品牌手机厂商业绩下滑的原因进行了浅探,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曾志军(2007)基于产业集中度的理论结合相关3品牌的销量及市场份额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中国手机市场的集中度指标CR3和HHI,并提出国产手机企业在竞争中应该采取的对策。(3)手机企业营销战略方面的研究。李博(2005)利用企业战略、市场营销方面的理论分析了波导公司所处的宏观环境,并为波导公司制定了相关营销战略。许洪明(2008)通过分析中国手机市场的竞争结构和摩托罗拉面临的竞争环境,主要从摩托罗拉营销策略的四个组合出发—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来揭示摩托罗拉公司2007年前后在中国手机市场的营销战略,为其他品牌的手机提供借鉴。盛强(2010)文章用回归统计法对消费市场进行分析,针对目标细分市场,结合4P理论为华为设计了产品、分销、价格、品牌等营销策略。(4)手机产业链的研究。周敏(2006)以手机产业链为出发点,结合十几年手机行业发展历程,分析了国产手机产业链发展的状况和存在的危机,提出了壮大国产手机业的产业链战略:建立灵活、开放手机产业链。杜振华(2012)分析了国产手机在产业链中的位置及存在问题,指出手机产业应发挥各企业比较优势。2.我国国产手机的出口贸易的发展及现状2.1我国国产手机行业的发展一览中国手机产业的发展历史,国产手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萌芽期(1987一1997)这一阶段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等国外知名品牌几乎占据了中国的4全部市场,国内企业只是做一些简单的代工、加工工作。摩托罗拉、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们等洋品牌独自悠悠的在中国品尝着手机大餐。90年代初期,在模拟网时代,摩托罗拉占据了中国手机市场一半以上的份额;而在数字移动电话时代的早期,瑞典爱立信则在中国占有数字移动电话网络产品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光北京爱立信公司1997年就占有中国手机市场15%的份额,总营业额突破20亿元。芬兰诺基亚与摩托罗拉、爱立信一起在中国移动电话市场并驾齐驱,成为中国手机市场的三大巨头,他们三家手机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超过80%以上,其仅在广东就有百万用户。因此,在此阶段,洋品牌手机凭借其领先的科技力量和强大的经济后盾占据着我国手机产业的绝大部分市场。第二个阶段:起步期(1998一2000)这一阶段,中国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国产品牌手机正式诞生,科健、康佳、波导、TCL等一些国有品牌成为了中国国产手机产业的排头兵。在1999年之前的几年间,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发展迅猛,逐步成为信息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移动通信运营业以每年8%至10%的速度增长,移动通信网己成为世界第三大网,这些都为我国移动通信制造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1999年,康佳推出第一款手机K3118,同年波导推出了最新的与萨基姆合作的两款手机:RC818和RC838,TCL推出其第一款手机一9910,国产手机正式登上历史舞台。第三个阶段:崛起期(2001一2003)这一阶段,国产手机大规模全面崛起,占据国内手机市场的半壁江山。经过几年的努力,国产手机生产厂家不断增多,生产规模急剧扩大,国产品5牌手机凭借其价格、渠道和外观的优势迅速出击,市场占有率快速提升,外资企业和洋品牌独霸国内手机市场的局面得到根本改变。据权威部门的统计,国产手机产量从99年的113万部增长到2003年的5496万部,五年间共增长了48.6倍,国产品牌生产量占国内手机生产总量的比例也由99年的%5增长到03年的30%,五年间生产比例增加了6倍,详见图1。同期,国产品牌手机的市场占有率也由2000年的,50达到2003年的56%,国产手机已经占有中国手机市场一半以上的份额。图1.1999-2003年中国手机生产总量/国产手机产量对比图2003年名列国内市场份额前五名的手机生产企业依次是波导(国产品牌)、托罗拉、TCL(国产品牌)、诺基亚、康佳(国产品牌),其中排列前五名的机品牌当中竟有三家是国产品牌,可见在此阶段国产手机不但是异军突起而且整体突围。而波导手机连续两年内销突破1000万部,2003年更是位居国内手市场销量第一名,至此,国产手机己经成为中国民族工业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6第四个阶段:调整期(2004一2005)从2004年开始,国产品牌全线进入调整期,开始是一连串的手机行业的特大新闻:上海熊猫易美退出、科健因“财务危机”悄换东家、南方高科因一单2000万到期贷款无法偿还遭到湖南一地方法院查封,整个公司生产顿时陷入停滞、TCL手机总裁万明坚“下课”等等;接着就是一连串具说服力的数字:众多的手机生产企业开始跌入了亏损的窘境。据国产手机上市公司2005年年报表明: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TCL通讯2005年出现了重大亏损,亏损金额高达16.08亿港元,TCL2005年在中国内地市场的手机销量仅为340万台,和2004年相比减少了50%;康佳2005年康佳手机实现销售收入17个亿,比去年减少了一半,亏损1.94亿元;波导股份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90亿元,同比下降11.67%,2005年净亏损高达4.71亿元,利润率同比下降327.13%;夏新2005年期末亏损6.5亿,净资产收益率为一107.1%。国产手机遭遇全面寒冬。第五个阶段:混乱期(2006一2008)这个时期传统的国产手机厂商已无力与国外手机抗衡,而在深圳华北却出现了一个强大的集体——山寨手机厂商。由于竞争激烈,尽管每部山寨机的利润仅数十元,但在大量生产的前提下,其发展十分迅速。但是由于山寨机的质量不过关,有很多隐患,常发生爆炸等事件,而且山寨手机大多数模仿国外名牌手机,这就存在违法行为,只能沦为黑手机,无法将中国手机届扩大发展。此阶段正规的国产手机主要有:金立、中兴、华为等。第六个阶段:新生代(2009一今)7这是个重要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国产手机完成了漂亮的逆袭。2014年,我国手机整体产量达到16.3亿部(见图2),同比增长6.8%。从产量增速走势来看,除年初受节日因素影响增幅较小外,3月后增速均保持在两位数以上。进入下半年,增速才有所下降。图2.2014年我国手机累计产量情况2.2我国国产手机出口贸易的发展手机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市场需求的稳步增长是我国手机出口量增价扬的主要原因。据统计显示,2013年全球手机总出货量达到14亿部,其中智能手机出货量突破8亿部,达到8.04亿部,比2012年增长了38.4%,全球手机用户的增加以及对智能手机旺盛的需求带动了我国手机的出口增长。此外,随着Android系统、IOS系统为代表的手机系统的普及以及手机成本的不断下降,国内手机品牌迅速崛起,市场占有率不断增长,特别是以中兴、华为、联想、酷派、小米等为代表的中国手机厂商,加快了海外市场拓展速度,逐步提高品牌影响力,也是影响我国手机出口的重要因素。中国的科技公司正日渐向市场领先企业发起挑战,同时也逐渐开始引领8电信、移动设备和在线服务的趋势。一方面,中资科技公司在规模庞大的本土市场上努力遏制知名度更高的全球竞争对手,另一方面,它们正在聘用硅谷的高管,并通过以国际体育明星和名人为形象代言人的强大营销攻势扩张海外市场。2.3我国国产手机出口贸易的现状国产手机在国内市场的发展继续高歌猛进。据央视近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第二季度,在国内排名前十位的智能手机中,有8个品牌属于国产品牌,而这些国产品牌一共占据着国内手机市场56.1%的份额。我国手机出口量在2000~2012年平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7%,出口额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3%,保持了稳定快速的增长势头,也是拉动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增长的主要力量。但随着基数增大,出口额增幅开始呈现回落。2013年全年手机出口量接近12亿部,但平均价格将有所回落;出口额预计约900亿美元,增幅接近15%。2014年,世界经济呈现复苏态势,消费电子市场保持小幅增长,手机在智能机快速增长、新兴市场加快普及等因素带动下延续增长态势。我国手机企业抓住良好的发展机遇,带动行业产销继续提升,外贸稳步增长,国内品牌的全球市场份额快速提升,效益进一步提高,为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支撑作用。2.3.1外贸出口保持增长2013年上半年我国手机出口量继续保持平稳的增长势头,但受平均出口价格回落影响,出口额增幅低于出
本文标题:国产手机的出口贸易问题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407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