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提高小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途径探索
对增强小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研究田彤彤【摘要】:自我国颁布相关法律实施计划生育以来,儿童的出生率已有了很明显的下降,这使得小学生的健康和安全问题变得十分重要。毋庸置疑,小学生是社会的弱小群体,他们的健康关系着一个家庭的幸福安康,甚至关系着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因此,怎样增强小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已成为新时期办学育人的重要任务。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是保证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前提,同时也是政府和教务部门、学校、家长以及社会各界义不容辞的责任,应给予重视,对于他们现今的缺乏自我安全防范意识的现状及时予以解决。研究者从分析小学生安全防范意识低的原因,探索解决小学生安全问题的对策及建议,从而对如何增强小学生安全防范意识进行探究。【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关键词】:小学生安全意识安全教育小学生心理防范意识【正文】:随着学生伤害的增加和健康危害因素暴露程度的增加,小学生的安全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据我国0~14岁儿童意外死亡专项调查显示,在各种死亡原因中,意外死亡已占第1位,占总死亡人数的31.3%。据推算,我国15岁以下儿童每年因意外伤害引起的死亡竟有40~50万人之多。据不完全统计,2提高小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途径探索我们天天讲“安全”,但有关青少年“安全”的事件却总是不断出现。学校是人口相对比较密集的地方,也是意外事故容易发生的地方。一旦意外事故发生了,而事故现场在没有老师或专业医务人员的情况下,实施急救的只能是学生自己或在现场的同伴。因此,在开展和加强安全教育的同时,要遵循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和自护、自救教育,使学生初步形成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小学生造成的伤害,保障学生健康成长。一、在常规教育中渗透安全防范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护能力应从培养其良好的常规习惯开始。要让学生明确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和各项活动的具体要求,知道怎样做才对、怎样做不对。小学生年龄小,自觉性和自制力都比较差,而习惯的养成又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凑效的。教师除了提出要求和教给学生方法外,还要注意督促和检查,经常提醒,使学生良好的习惯不断得到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动。二、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渗透安全防范知识教育。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是对学生进行安全防范和自护教育的主阵地。对于小学生而言,课堂教学具有机会多、号召力强等特点,因此,把安全防范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课堂教学的内容与课堂教学的环节蕴含着不少的安全教育资源,对小学生进行安全防范教育应立足课堂,利用学科教材中的有关内容,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安全防范知识的渗透教育,来不断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和自护意识。要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情况下,在增长学科知识、提高学科能力的同时,树立安全防范和自护的意识。很多语文课文都是渗透安全防范和自护教育的好教材。如:在上《会说话的灯》一文时,除了给学生介绍“交通红绿灯”、“汽车指示灯”的交通作用之外,老师可以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安全自护教育,把内容相机进行拓展,让学生参与找找交通标志、画画交通标志的实践活动。在数学课中,很多主题图是以道路为主要场景的,教师就可结合实际进行交通安全教育。三、通过游戏、演练活动,强化学生的安全防范和自护能力。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但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较低,行为缺乏理智,易受情绪的影响,若不经常进行教育,并利用游戏规则约束,则可能造成意外事故。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组织学生进行课间游戏时,首先要对学生讲清游戏规则,并利用游戏规则约束学生的行为。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校也可以组织一些消防演练、紧急疏散、溺水救护等自救自护技能训练活动,使学生在演练活动中真正掌握在危险中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提高抵御和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护能力。四、以活动为载体,增强安全防范教育的效果。学校的活动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可根据安全防范和自护教育的内容,围绕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教育,组织各类与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水火安全等相关的课外活动,通过“学生参与——老师指导”的方式来加深印象,让学生感受到安全时刻围绕在我们身边,强化效果。如,可以组织观看交通安全宣传片或者交通安全知识图片展,使学生通过亲眼目睹车祸惨状,深刻体会不遵守交通规则闯红灯、随意攀爬等行为一旦引发交通事故给家人带来的伤痛,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五、通过主题课程进行安全防范知识教育。心理学表明:学生要掌握一项技术,必须进行强化训练,否则,收效甚微。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护能力的培养也一样,学生只有在获得一定的安全防范和自护知识后,才会有一定的安全防范和自护的意识、行为。为了增强教育的有效性,学校可结合学校实际和课程标准,开发和实施安全防范教育校本课程,使学生能够熟知交通安全常识,明确体育活动、课外活动、课间活动应注意的问题,学会使用“水、电、火、气”,稳妥处理突发事件。六、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强化安全防范教育的效果。育人活动是多种教育因素共同作用的复合活动,在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中,学校并不是唯一的受教育场所,家庭和社会文化也扮演着教育的角色,发挥着教育的功能。安全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任务,更是每位家长的首要任务和责任,家庭与学校密切配合,对学生实施安全自护的家校同步教育,是学生健康、安全成长的必要保证。因此,学校可利用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有关安全法律法规知识,指导家长如何更好地管理子女、在家庭中的各种安全行为及学生校外安全的防护措施,增强学生家长重视子女安全的自觉性和防范意识。也可邀请家长到学校参观和参加各种形式的安全活动,实现家校互动;还可以动员和邀请家长直接参与学校的安全管理机构和组织,并监督和检查学校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家校联系密切,使家长明确他们以及孩子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角色,取得家长与教师在安全教育上的合力,便能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安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使学生形成安全行为,从而在学习生活中远离安全事故。教会学生自我保护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使之有足够的能力和勇气沉着对付突发事件,是安全教育的目的,也可说是现代素质教育的一项内容。学校在安全教育工作中要注重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护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拥有知识的同时拥有健康的体魄、拥有美好的生命、拥有快乐成功的人生。
本文标题:提高小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途径探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432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