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唐诗鉴赏东南大学清华大学王步高1256789教学实况网络运行情况1011我在隋唐诗研究领域的主要成果(上):本课程所用教材:唐诗鉴赏,南京大学出版社,王步高主编,46万字;唐宋诗词鉴赏,北京大学出版社,王步高主编,40万字;披沙拣金读唐诗,王步高著,福建教育出版社,36万字;121314我在隋唐诗研究领域的主要成果(下):司空图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40万字;唐诗三百首汇评东南大学出版社120万字;李商隐全集,珠海出版社115万字;李贺全集,珠海出版社44万字;关于隋诗研究的系列论文;关于李白诗研究的系列论文;关于司空图研究的系列论文;其他相关著作:历代田园诗词选江苏文艺出版社;爱国诗词鉴赏辞典南京大学出版社;1617其他主要参考书目:陈伯海《唐诗汇评》,浙江教育出版社;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隋唐五代文学史料学,中华书局;高棅《唐诗品汇》,上海古籍出版社;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剑桥中国隋唐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8结束400余年的动乱。东汉:“黄巾起义”184年三国:220年西晋:265年东晋:317年19前赵、后赵、前凉、前燕、前秦、后燕、后秦、北魏、北凉、南凉、南燕、西凉、西秦、北燕20南北朝:420年起宋:420北燕、北凉、北魏齐:479北魏梁:502北魏、东魏、西魏、北齐陈:557北周21北周:宇文泰-宇文毓(明帝)-宇文静(静帝)隋:杨忠-杨坚(文帝)-杨广(炀帝)唐:李虎-李昞-李渊(高祖)2222西魏高级将领宇文泰杨忠李虎独孤信宇文毓(北周明帝)长女杨坚(隋文帝)李昞(唐高祖之父)20七女四女2323唐代(618-907)传22帝(其中:唐中宗、唐睿宗曾两度为帝)24唐朝皇族出自汉族的名门陇西李氏,同时李氏家族也是起源于北魏的陇西军事贵族。陇西李氏从秦代开始就是著名的武将军人世家。这个家族涌现过西汉飞将军李广等著名将军。而《旧唐书》和《新唐书》中则称唐朝皇族李氏是老子李耳(又名李聃、老聃)的子孙,十六国的西凉开国君主李暠是其远祖。北周时期,奉行关陇集团的本位政策,李氏改成“大野氏”。北周灭亡。24东汉末:9698630户,49150220人;贞观13年(639):3041871户,12351681人;天宝元年(742):8973634户,50975543人;元和:2368775户;25唐代(618-907)传22帝(其中:唐中宗、唐睿宗曾两度为帝)26公元650年唐朝统计户380万。705年达到615万户,3714万余口。安史之乱前一年的754年,户达906.9254万,人口达52880488,已超过隋朝人口最高值。安史之乱时期760年户193.3174万,其中不课户117.4592万,人口16990386,其中不课人口14619587。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年)4,996,752户。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4,955,151户。唐朝后期户籍统计和管理混乱废弛,数据较为混乱。26唐代(618-907)传22帝(其中:唐中宗、唐睿宗曾两度为帝)27现代学者们普遍认为唐朝的人口最高值出现在唐玄宗天宝十三年至天宝十四年(公元754年-755年),和史书记载的数据相比,现代学者主要考虑到唐朝的因土地兼并失去土地的农民,隐户,奴婢,士兵,僧道等人群,这些人口是不纳入户口统计的。多数中国学者认为应在8000万左右。]现代学者陈旭麓提出唐朝人口峰值是9254万,日本的现代学者日野开三郎更认为唐朝人口最高峰时2000万户,人口达1.4亿人。27唐代(618-907)传22帝(其中:唐中宗、唐睿宗曾两度为帝)2828唐代(618-907)传22帝(其中:唐中宗、唐睿宗曾两度为帝)29国土面积达1076万平方公,一说1240万平方公里。中唐后漠北、西域的领地相继失去,到晚唐时衰退到等同中国本土的大小,但仍然保有河套地区。29唐代(618-907)传22帝(其中:唐中宗、唐睿宗曾两度为帝)33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也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国号“唐”是晋的古名,泛指今山西省的中南部地域。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为西魏八柱国之一,被封为“唐国公”,其后,爵位传至李渊。33唐代(618-907)传22帝(其中:唐中宗、唐睿宗曾两度为帝)34李渊是隋朝时行宫居晋阳(山西太原西南)留守,以尊隋为名起兵,每战必克,直入长安,在隋恭帝杨侑禅让帝位后便以“唐”为国号。因国君姓李,故又称李唐,设京师于长安。唐朝是一个强大而繁荣的时代。其鼎盛时期,天宝年间,全国人口达8000万之多。唐朝也是秦汉、隋朝以来,第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34唐代(618-907)传22帝(其中:唐中宗、唐睿宗曾两度为帝)35唐朝全盛时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之一,也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一。那时的新罗、高句丽、百济、渤海国和日本等周边属国在其政治体制与文化等方面都受到唐朝的很大影响35起衰中立斫雕为朴摧刚为柔重乎气质南北诗风融合363637社会原因社会统一,经济繁荣广开言路,政治开明。对外开放,中外交流。举贤任能,实行科举。38唐代(618-907)传22帝(其中:唐中宗、唐睿宗曾两度为帝)39唐朝的众多著名将领中,除了天策府的李世民、神将薛仁贵、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的将领、郭子仪、李晟及其子李愬、高骈等汉族统帅外,异族将领也占据了重要地位:比较重要的有胡人安禄山、史思明、百济人黑齿常之、高句丽人高仙芝、契丹人李光弼、靺鞨人李怀光、突厥突骑施部人哥舒翰、铁勒部的仆固怀恩、浑瑊和阿跌光进等。39唐代(618-907)传22帝(其中:唐中宗、唐睿宗曾两度为帝)40有唐吟业之盛,导源有自。文皇英姿间出,表丽缛于先程;玄宗才艺兼该,通风婉于时格。是用古体再变,律调一新;朝野景从,谣习寖广。重以德、宣诸主,天藻并工,赓歌时继;上好下甚,风偃化移,固宜于喁遍于群伦,爽籁袭于异代矣。中间机纽,更在孝和一朝。于时文馆既集多材,内庭又依奥主,游宴以兴其篇,奖赏以激其价。谁鬯律宗,可遗功首?(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二十七)40盖唐当开国之初,即用声律取士,聚天下才智英杰之彦,悉从事于六义之学,以为进身之阶,则习之者,固已专且勤矣,而又堂陛之赓和,友朋之赠处,与夫登临宴赏之即事感怀,劳人迁客之触物寓兴,一举托而于诗。虽穷达殊途,悲愉异境,而以言乎摅写性情,则其致一也。夫性情所寄,千载同符,安有运会之可区别。(清·康熙《御制全唐诗序》)41唐代科举常年定期有下列科目:秀才、明经、俊士、明法、明字、明算,进士科;唐进士科每年录取而三十人,少时只有10余人,甚至一二人,超过60人的仅四年,最多高宗咸亨四年(673)录取79人;唐代289年共录取进士6300余人;平均每年20余人;42薛元超做了宰相,临死的时候,他还跟别人说,我这一生有三大遗憾,第一个遗憾没有中过进士,一个没有娶世家大族的小姐做妻子,我没有参加过修国史。43唐试进士,观理于策论,呈才于诗赋。(宋·孙何《送朱岩应进士举序》)东部和南方的官吏取代了西北贵族,其文化底蕴更多南朝文化的特点44文学原因继承《诗经》以来的文学传统格律诗的成熟七言歌行体的盛行文学理论的推动45唐代的格律诗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46唐代的格律诗五言绝句(律句)五言律诗(初唐沈佺期、宋之问定型)五言排律七言绝句七言律诗(杜甫基本定型)七言排律47七言歌行特点:来自乐府,不入乐,不一定沿袭乐府古题,采用五七言或杂言。佳作多:《唐诗三百首》八卷中独占三卷48元和体(歌行之一)杂入律句,对仗句,几句一换韵(四句、六句、八句)。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连昌宫词》49文论成就陈子昂白居易皎然《诗式》司空图《二十四诗品》50唐诗盛况《全唐诗》诗:53035首诗人:3276个《全唐诗外编.续拾》诗4300首诗人1000余人55000余首3500人51唐诗盛况甚矣,诗之盛于唐也!其体,则三、四、五言,六、七、杂言,乐府、歌行,近体、绝句,靡弗备矣。其格,则高卑、远近、浓淡、浅深、巨细、精粗、巧拙、强弱,靡弗具矣。其调,则飘逸、浑雄、沉深、博大、绮丽、幽闲、新奇、猥琐,靡弗诣矣。其人,则帝王、将相、朝士、布衣、童子、妇人、缁流、羽客,靡弗预矣。”(明·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三)52直面人生、面向现实杜甫、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李绅53边塞诗人高适、岑参、李颀、王维、王昌龄、李益、卢纶歌颂将士艰苦卓绝的战争生活。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鞭笞批判。54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储光羲、韦应物、柳宗元淡于功名,流连山水、田园。美学价值极高。55初唐:618-700盛唐:701-770(杜甫出生-杜甫去世)701-755(安史之乱)56中唐:756(771)-827代宗大历时期(766-779)德宗-穆宗(780-825)其中:宪宗元和(806-820)诗坛兴盛。57诗坛三元:唐玄宗开元(713-741)唐宪宗元和(806-820)宋哲宗元佑(1086-1094)诗坛兴盛。58晚唐(827-906)文宗大和唐亡文宗宣宗(827-859)杜牧、李商隐懿宗唐亡诗人不少,成就不高。59争议1:杜甫是中唐诗人还是盛唐诗人?中盛唐的交界:755年/770年60杜甫的诗大多写于安史之乱以后。原先大多将之归入盛唐。冯沅君《中国诗史》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将杜甫归入中唐61争议2:李贺中唐/晚唐?生年:790与晚唐前期诗人接近卒年:81662卒年:白居易846(30年)韩愈824(8年)刘禹锡842(26年)李绅846(30年)63柳宗元819(3年)贾岛843(27年)孟郊814(-2年)6465初唐文坛,一时尚未摆脱齐梁风气的影响,但总的趋向是南北交融互补,全面继承传统中的优秀成分,其诗歌创作,既日益贴近现实,追求清新雅健,又吸取齐梁清音与丽藻。66由于在新形式下兼取南北之长,因而一方面在南朝“新体诗”逐渐律化的基础上继续实验,五、七言律诗相继定型,五、七言绝句更加成熟;加上五、七言排律,形成众体皆备、各擅其美的盛况。67唐初王、杨、沈、宋擅名,然不脱齐、梁之体。独陈拾遗者倡高雅冲澹之音,一扫六朝之纤弱,趋于黄初、建安矣。(宋·刘克庄《后村诗话》前集卷一)初唐诗总论68初唐王、杨四子,创开草昧,颇类项王。至陈子昂之古,张九龄之秀,宋之问之健,乃足贵耳。(清·牟愿相《小澥草堂杂论诗》)初唐诗总论69初唐人承隋之余,前华已谢,后秀未开,声欲启而尚留,意方涵而不露,故其诗多希微玄淡之音。(明·陆时雍《诗镜总论》)初唐诗总论70王绩《野望》骆宾王《在狱咏蝉》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王勃《滕王阁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71王绩野望72由隋入唐的王绩(585,一说590—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文中子王通之弟。幼年时天资过人,七八岁即能读《春秋左氏传》。作者简介73十五岁游长安,谒见杨素,当众谈论时务、文章,辩论精新,一座称奇,誉之为“神仙童子”。二十多岁时,应孝悌廉洁举中第,自此至唐,三仕三退。好酒,有“斗酒学士”之称。74多写田园山水,淳朴淡远,无齐梁藻缋之习。王绩诗歌特色75旧传四声,自齐、梁至沈、宋,始定为唐律。然沈宋体制,时带徐、庾,未若王绩剪裁锻炼,曲尽清元,真开迹唐诗也。(宋·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五八》引《周氏涉笔》)王绩诗歌特色76唐时隐逸诗人,当推王无功、陆鲁望为第一。盖当武德之初,犹有陈、隋之遗习,而无功能尽洗铅华,独存体质。且嗜酒诞放,脱落世事,故与情性最近。今观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殊有魏晋之风。(何元朗《四友斋丛说·诗二》)王绩诗歌特色77王无功以真率疏浅之格,入初唐诸家中,如鸾凤群飞,忽逢野鹿,正是不可多得也。而非入唐之正脉。(清·翁方纲《石州诗话》卷一)王绩诗歌特色78野望79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80本诗作于王绩隐居东皋时。诗歌通过对秋日山
本文标题:唐诗鉴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433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