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世界通史复习纲要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指14世纪中叶-17世纪初,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文学、艺术、哲学、自然科学以及政治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等领域开展的一场新思想新文化的革命运动。以反封建、反教会的斗争为主要内容。文艺复兴肇始于意大利,繁盛于西欧诸国,在东欧和北欧均有传播。文艺复兴兴起的原因:1、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市民阶级对新文化知识的需求。基督教会对文化教育的垄断和摧残。2、意大利本身文化遗产和较为宽松的文化氛围。各阶段代表人物: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1)早期代表人物(文学三杰):◆但丁:代表作品《神曲》。◆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歌集》◆薄伽丘:《十日谈》(2)后期代表人物:艺术三杰: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米开郎基罗,拉菲尔马基雅弗里: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的鼻祖,被西方誉为“政治学之父”《君主论》康帕内拉:空想社会主义先驱,《太阳城》2、其他各国的代表人物(1)法国文艺复兴代表人物:拉伯雷,博丹,笛卡儿。(2)英国文艺复兴代表人物:莎士比亚,托马斯·莫尔,法兰西斯·培根的。3、天文学革命的四位杰出代表:哥白尼布鲁诺伽里略开普勒历史影响:积极影响:1、文艺复兴运动充分的肯定了人的价值,重视人性,成为人们冲破中世纪的层层纱幕的有力号召。2、摧毁了教会的精神独裁。3、孕育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并在诸多领域取得伟大成就。4、创造出大量富有魅力的精湛的艺术品及文学杰作,成为人类艺术宝库中无价的瑰宝。消极影响:文艺复兴运动在传播过程中因为过分强调人的价值,在传播后期造成个人私欲膨胀,物质享受和奢靡泛滥,有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宗教改革:宗教改革是指基督宗教在16世纪至17世纪进行的一次改革,是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革代表人物马丁路德、加尔文及慈运理等人,以及发展出来的新教教派。宗教改革背景:一、政治上:民族主义观念的兴起,要求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打破天主教的控制。二、经济上: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成长起来,要求打破天主教神学的精神束缚,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三、文化上:文艺复兴的推动作用。四、宗教上:天主教会在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势力很大。不仅在精神上统治着德意志,还从德意志掠取了大量财富。德国的宗教改革(1)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1517年发表《九十五条论纲》,公开反对贩卖赎罪券,拉开德国宗教改革的序幕。①因信称义,即信仰耶稣即可得救②建立廉价教会③《圣经》是人们信仰惟一的神圣权威④王权应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建立本民族教会宗教改革的历史地位:席卷西欧的西欧的宗教改革是一次披着宗教外衣的资产阶级革命,它全面冲击和瓦解了中世纪的封建结构。1、政治上,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剥夺了教会在各国的政治、经济特权,各国王权得到加强,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2、经济上,确立了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伦理规范和生活方式,夺取了大量原属教会的财产,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打破了天主教会精神垄断,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发展了人文主义。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的发展。4、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旗帜。新航路开辟起因:1、经济动因:对东方商品和黄金的渴望欧洲人对东方商品的巨大需求;《马可波罗游记》在欧洲引起的巨大反响。奥斯曼帝国崛起,传统商路受阻,东方商品在欧洲价格猛涨。2、宗教扩张3、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人文主义培养了人民的探索世界、征服自然的冒险意识和进取精神4、客观条件的成熟:进入15世纪,西欧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有重大突破:能建造在大洋复杂气候条件下的多桅帆船,并在船上装备火炮;罗盘和星盘广泛用于海上航行,相信地圆学说,并根据地圆学说绘制航海地图。5、西、葡两国专制政府的支持德国三十年战争:三十年战争(1618年-1648年),是由神圣罗马帝国的内战演变而成的全欧参与的一次大规模国际战争。这场战争是欧洲各国争夺利益、树立霸权以及宗教纠纷剧化的产物。战争的起因:1、宗教改革后,德国教派斗争加剧。2、国外势力的介入,德国成为国际矛盾的焦点。3、捷克新教徒反天主教斗争日益发展,最终引发了1618年5月23日的掷出窗外事件。战争共经过四个阶段:1、捷克~巴拉丁时期(1618~1624)2、丹麦时期(1625~1629)时期3、瑞典时期(1630~1635)4、法~瑞典时期(1635~1648)三十年战争的影响:1、对德国的影响:(1)德国经济遭受重创损失了1/3以上人口,大片土地荒芜,城市被毁,落后100年。(2)帝国体制进一步衰落,确立了邦国体制,帝国的统一变得遥遥无期(3)市民阶层遭受毁灭性打击2、国际影响:(1)改变了欧洲政治版图,法瑞空前强大,西班牙、波兰则受到削弱。追认荷兰、瑞士的独立,欧洲国际局面。英俄不满和约做出的安排。(2)罗马教皇权威丧失殆尽(3)开创国际会议解决国际问题的先例尼德兰革命:1566-1609年,西属尼德兰地区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尼德兰革命是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荷兰,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尼德兰革命爆发的原因: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尼德兰城市众多,被称为城市之国。(2)经济中心的出现和经济发展的区域性。2、新教的推动作用。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信奉加尔文教,要求推翻西班牙专制统治。3、西班牙的专制统治。(1)尼德兰本土各省在政治上享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权。(2)经济上,限制尼德兰商人直接与西班牙殖民地进行贸易,拒付国债,征收重税。(3)宗教方面:对新教徒血腥迫害影响:1、是一次披着宗教外衣,具有鲜明民族解放斗争性质资产阶级革命。2、沉重打击欧洲主要封建反动堡垒,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发展。3、资产阶级革命的先导。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从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新议会的事件开始到1688年詹姆斯二世退位的事件结束,以新贵族阶级为代表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起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革命,也称又称英国内战、清教徒革命。革命起因:1.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新贵族的成长,使他们要求政治上当权,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2.斯图亚特王朝詹姆士一世、查理一世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损害了资产阶级、新贵族的利益,激化了一些新生的阶级矛盾。客观原因:1.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根本原因)2.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势力的壮大。3.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动摇了专制统治的精神支柱。特点:1、议会是斗争的主战场影响。2、革命曲折反复,最终以不流血的方式结束先后经历了议会斗争、内战、王朝的复辟和光荣革命。3、革命阵营内部派别众多,斗争激烈。4、宗教问题贯穿始终。历程:1、议会斗争。1640.11年长期国会(1640.11-1653)的召开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2、内战时期。第一次内战(1642-1647)时期。第二次内战(1648)。3、克伦威尔的统治时期。(1)处死查理一世。(2)远征爱尔兰和苏格兰(3)发起英荷战争。(4)实行护国公制。4、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时期。5、光荣革命影响:1、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2、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开辟了道路。3、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北美独立战争:是北美人民于1775-1781年,掀起的反对英国殖民统治,谋求独立的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原因:1、北美社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民主和自由观念深入人心。3、美利坚民族的形成(18世纪中叶)。4、殖民地与宗主国矛盾激化。1775年4月19日,列克星顿枪声拉开北美独立战争的序幕。1776年7月4日,由杰弗逊执笔的《独立宣言》发表,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影响:独立战争的胜利,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为美国的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并为拉丁美洲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运动树立了榜样,推动了18世纪的欧洲革命。《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及其所确立的新型政治体制,是人类文明的可贵遗产。既是民族独立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北美人民反败为胜的原因:1、争取民族解放的正义战争,激发了人民的革命热情。2、灵活的对外政策,赢得了欧洲诸国的援助。3、不拘传统,创新战术。4、华盛顿的个人作用。法国大革命:是1789年在法国爆发的资产阶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史上最彻底、影响最广泛革命,真正实现了对封建社会的革命性改造,是真正意义上的革命。背景:1、专制王朝危机重重。(1)统治阶级内部的挥霍无度和巨额战争支出使得国家财政处于破产的境地。(2)财政改革难以推进。(3)社会矛盾复杂尖锐。2、资本主义发展面临众多瓶颈。3、启蒙思想广为传播。过程:一、大革命的开始阶段:1789.7.14巴士底狱沦陷,法国大革命开始。二、大革命发展阶段(1)君主立宪派时期(1789-1792.8)(2)吉伦特派执政(1792-1793)三、大革命高峰阶段(雅各宾派共和国阶段)(1)以民主的方式解决土地问题(2)制定了当时最民主的1793年宪法(3)统一全国物价(经济恐怖)(4)全民皆兵革命(5)实行革命恐怖四、大革命转折阶段(热月党及其督政府的统治)五、大革命最后阶段(拿破仑统治时期)影响:法国大革命是一次广泛而深刻的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它结束了法国一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有力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法国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规模最大,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它摧毁了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传播了资本主义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拿破仑统治时期的内政外交政策:对内:①采用镇压和安抚相结合的策略对付各种敌对力量。②改造天主教,同教皇签订《教务专约》,使天主教成为新政权的工具。③制定《拿破仑法典》。④发展资本主义,重整经济。⑤拿破仑帝制自为。对外:①抗击反法同盟,拿破仑对外战争具有革命性。②企图主宰欧洲,拿破仑战争具有侵略性和争霸性。③大陆封锁政策。拉美民族独立运动:是世界近代史上第一次最大规模的殖民地独立解放运动,诞生了阿根廷、巴西、智利、墨西哥、委内瑞拉等国家,构建了近代拉美国家的政治版图。1、海地革命(1791-1804)揭开拉美独立运动的序幕。2、西属殖民地的独立战争两个阶段(1810-1815;1816-1826)三个中心(1)以委内瑞拉为中心的南美北部的独立战争是西属独立战争爆发最早,斗争最激烈的一个区域。(2)南美南部地区(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战争(中心是拉普拉塔)。(3)以墨西哥为中心的北美和中美地区的独立战争。代表人物:米兰达、玻利瓦尔、圣马丁、苏克雷、伊达尔哥、莫雷洛斯……历史影响:1、加速了欧洲封建主义的崩溃。2、基本确立了拉美地区的政治版图。3、开启拉美各国的近代化进程。革命局限性:1、传统的大地产制进一步发展、扩大。1、传统的大地产制进一步发展、扩大。3、等级制和种族主义依旧存在。1848年欧洲革命:1848年至1849年,法国、德意志、奥地利、意大利和匈牙利等欧洲国家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首先发起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继而到法国、德国、奥地利、普鲁士等国发生,波及的国家几乎涵盖全欧洲,仅俄国、西班牙及北欧少数国家未受影响。影响:1848年欧洲革命打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专制制度,摧毁了反动的神圣同盟和维也纳体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它锻炼了法、德等国的无产阶级以及革命群众,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对于马克思主义和后来欧洲工人运动以及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技术改进:(1)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2)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主要国家完成工业革命:英国(40年代)、美国(50年代)、法国(60年代)、德国(70年代)、俄、日(80年代)完成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1.第一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大大提高,市场上的商品越来越丰富,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2
本文标题:世界通史复习纲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436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