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张永和,“无论类型规模,非常建筑工作室在1996年到2002年尝试着建筑了一百一十多次。其中大多都未能进入真正的建筑阶段,即未能实施。接近完成的案例,如本书中的二十一个,是相对的少数”。--张永和《平常建筑》简历张永和,男,1956年生于北京。1977年考入南京工学院建筑系(现东南大学建筑学院)1981年赴美留学,并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建筑系硕士。他是中国著名建筑师、建筑教育家、非常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美国注册建筑师。并担任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负责人、教授;2002年美国哈佛大学设计研究院丹下健三教授教席;2005年9月就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建筑系主任。获得荣誉•美国金钥匙荣誉协会终身会员1982张永和•美国建筑师协会/基金会奖学金1983-84•美国伯克莱加利福尼亚大学:Bakewell&Brown和Bakewell&Weihe建筑画奖1984•美国建筑师协会印地安那波利斯分会“纸上建筑”竞赛荣誉奖1986•日本新建筑国际住宅设计竞赛一等奖1986•美国密西根大学:WalterB.Sanders设计教学研究奖金1988-89•美国“从桌子到桌景”概念性物体设计竞赛一等奖1988•日本新建筑国际住宅设计竞赛佳作奖1991•美国建筑师协会旧金山分会/旧金山建筑基金会:旧金山洛杉矶3X3+9设计竞赛获胜者1991•美国纽约建筑联盟:青年建筑师论坛奖1992•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STEEDMAN建筑旅行研究奖金(去欧洲、亚洲考察一学年)1992-93•作为8名中国建筑家之一入选日本《世界之建筑家581人》1994“为什么中国的建筑师们身在福中不知福呢?因为中国虽然有5000年的传统文化,可实际上却是个年轻的社会。没有太多过去的集体记忆,面对当今的中国文化,谁都不知道该如何定位,更不知道建筑究竟如何做才代表了现在的文化。这样的情况下,业主和建筑师之间就成了合作关系,共同摸索新的模式,因此会经常把许多事情出现许多过头的设计,但是这种走过头正代表了一种活力。”“非常建筑师”张永和出版著作19972002城市是给人住的,与人们相关的设施也是我们要考虑的。所谓地标性的建筑和老百姓们一点关系也没有。我的理念就是怎么方便怎么来以后有了很多钱就把高房子拆掉,多盖一些矮房子,恢复北京的水平性,北京毕竟是一个历史城市。建筑师的工作方法与艺术家是完全不一样的。不是拍拍脑袋,靠灵感、靠爆发的东西来做创作源泉。这样的建筑师无法和业主沟通。因为当业主质问你的脑袋为什么不这样拍时,你无言以对。大师语录在中国建筑界,张永和比一般的先锋建筑师要主流些,但仍在主流的边缘。用著名媒体人洪晃的话来说,张永和相比起很多设计师来所不同的,就是能把自己的设计理念完全贯彻到建筑的设计当中去。在注重环保、环境、回收利用的今天,张永和以一种低调的态度,去实现着自己“建筑以人为本,建筑为人服务”的设计理念。在他的建筑设计当中,尊重传统,注意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倡导建筑与环境的对话,而且在环保方面和材料的选择,以及不浪费的设计理念,统统展现在了他所设计的建筑里面。他强调建筑设计应该从生活的经历和感受出发,而不是从抽象的定义和概念出发,强调设计的全过程比设计的最终结果要重要得多。他对梁思成一代和中国当代建筑的批评,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其西方传统建筑观的立足点,即他认为近代以来的中国建筑对立面过度重视,忽视对空间和材料的探索。他认为建筑的目的是为改善人们的生活,而事业并非是生活的全部。设计理念主要作品二分宅北京北大(青岛)国际学术中心远洋艺术中心北京玻璃洋葱西餐厅北京中国科学院晨星数学中心山语间别墅北京席殊书屋北京柿子林会馆北京苹果社区售楼部/美术馆北京200420032001200120001999199819981996山语间别墅中国·北京·远郊怀柔山中·张永和的建筑思想随着建筑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以及顺应全球化趋势和当代中国资本主义化与城市化双重进程,不断发生着变化和调整·在1996年以前,可以作为第一个阶段,他所主张的是叙事建筑,以及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院落空间的探索,在这期间的方案,纸面工作多于实际工作,对于建筑意义的探讨多于建筑作为一个动词的关注。在实践过程中,建筑师不可避免地卷入到对建造方式,材料和构造的关注。·1997年之后建筑与基地、建筑与城市或者自然风景之间的关系成为张永和与非常建筑工作室所关注的核心问题,而对于张永和而言真正意义上完整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便是从山语间这个项目开始的。1、建筑分析1.1概况·建造时间:1998年·建筑面积:430平方米左右·位置:北京远郊怀柔山中·用途:与有人相聚,共享山林野趣·结构:刚梁柱结构,原有梯田的档土石墙被重砌,是这个空间为数不多的几堵围护墙。空间其他的截面均用透明玻璃构成,使得周围山色一览无余。·主人:潘石屹他以前卫著称,被看做是当今中国最活跃、最具有鲜明个性的房地产领袖之一。作为SOHO中国董事长,他开发的项目均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此外,他对待生活与事业的乐观、机变与坦率,也使得他成为一个公众典范,媒体红人,是拥有最多微博粉丝的房地产界人士。•建筑有一个特定而明确的功能:建立人与自然景观之间的关系,具体而言是人与中国山水之间的关系。山语间中水平长窗的设计正是试图以国画的构图强调出窗外景色的中国性。•别墅座落在北京远郊怀柔县境内,翻过了长城,就在长城的脚下。该基地位于山谷的坡地上,地势东高西低。南面为南北向山坡,种植数棵白桦树。建筑覆盖的山坡高差达2米。北侧与当地原有的数栋砖结构民房之间以一堵挡土墙分隔。1.2建筑与场所1.3.建筑平面分析•黑白空间•白空间为日间使用为主的空间,主要发生动态活动,与室外在交通流线即视线上关系较为紧密,它主要集中在建筑的西侧,也就是主立面同时也是主入口一侧•黑空间主要以夜间使用为主,主要集中在一层的东部和二层。一层两间主人卧室,以及一个较为私密的小起居室构成了这一比较静态的空间组合,这一区域通过高差以及楼梯很明显的与白空间划清了界限。可以说,从二、三级高差出现的第一级楼梯开始就已经进入黑空间了。但黑空间依然有着良好的朝向和外部环境。靠近南侧的主人卧室不仅能接受来自南和西两个方向的阳光,而且面对着一个小内院,在视线上也有足够的空间。而位于二层的三间客人卧室更是可以在寂静的夜晚环眺重山的魅影和天上的繁星。•黑空间与白空间的划分明确,动静有致,是设计中比较成功的一个方面。1.4建筑材料的运用和细部处理青灰色石材木质楼梯砖墙木制家具•张永和对土木材料的运用有着很大的兴趣。而山语间作为他早期的建筑成品,就表现出了他对土木材料的探索。采用了当地的青灰色石材铺地、木制楼梯、木制框架、砖墙等等。这些材料在山语间中是合适的,因为周围的环境是一片山色。这些建构的材料源与自然,具有良好的“生态性”,建筑还原与自然,对环境的影响限制在最低程度。•玻璃和石材的结合运用,使得建筑的开放性和内向性达到和谐统一,有松有驰,张合自如,建筑随着自然的呼吸而呼吸,人随着建筑的呼吸而呼吸。2.建筑评价•1997年之后建筑与基地、建筑与城市或自然风景之间的关系成为张永和与非常建筑工作室所关注的核心问题.而对于张永和而言真正意义上完整的设计和建造的过程便是从山语间这个项目开始的。山语间成功地建立了地形与建筑之间相互制约又相互激发的关系。•从设计理念而言,山语间蕴含了十分丰富的设计思想。但同时,也正因为如此,山语间在建造,等诸多方面非常不成熟,从建成的结果来看,建筑细部的处理很少,几乎没有。但种种这些,都是作为一个实验建筑师不可避免的过程,我们不应过多地用实践建筑师的标准去苛刻要求实验建筑师。因为这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少了其中的任何一方,中国的建筑界都无法健康的成长。土宅中国·北京·长城脚下与环境的高度融合,人工建筑与自然的协调是二分宅外部空间最主要的特征。分的建筑与二分的山二岭围合成的内敛空间是民族建筑的表征。分裂之屋可调节角度的广泛适应性使外部空间更加灵活。外部空间特色“山水”意境这栋建筑从当中被分成两半,藉以引入了不同的景致、空间,也带入了“山水”意境。水的部分,有条小溪直直地登堂入室,在入口的玻璃地板之下粼粼闪光。“土宅”是“公社”建筑中在气质上最为内敛的,两堵高高的夯土实墙将两个均质的空间在入口处紧紧收束起来,入口被一棵树“封”住,侧身而过的铁梯联接着树后深凹的门厅。内敛气质“土宅”首层只面向庭院的大面积玻璃窗,中庭既营造出传统四合院的私密性,又有山林野趣的幽境“四合院”“观景台”地势较高,又偏居一隅,“土宅”二层阔大的观景平台可以纵览点缀在山岭沟谷间的别墅群落。“土宅”的庭院是一个“V”字形的向山岭和溪流开敞的绵延空间。山岭构成了它的另一“墙”“二分”单栋的一正一反平行的一正一反互成a角度的X度-X度一长条或背对背的门厅储藏卫生间餐厅厨房洗衣工人及设备房起居室半室外平台一层平面图院子二楼平面图露台露台露台露台卧室卧室卧室卧室门厅起居室起居室门厅夯土墙和玻璃幕墙分别成L型围合,形成半虚半实形式.工人房四周以夯土围合,具有良好的私密性半室外平台一边以夯土墙围合,另一边以柱式半敞开.1楼立于二楼全敞开式露台极目远眺,山峦美景尽收眼底,满足陶冶心灵需求.二楼卧室四周以实墙围合,满足安全感与私密性要求.门厅与起居室起连接作用,是空间的一种过渡.2楼流线图1流线图2玻璃立面使内外空间渗透柱的运用使内外空间自然过渡柱与玻璃使二分宅的内空间与中庭似分却合内外空间的过渡材料的特色二分宅的基本建造材料为混凝土,土,木,玻璃。材料的选择基于朴素的生态观念,希望主要选用天然材料,并且都可以降解或重复利用。混凝土•建筑采用混凝土条形基础,条形基础的完成面表达木模板的水平线条和木纹痕迹。•一层地面采用青石板,但在条形基础上表面保留水泥地面做法。夯土墙•土的基本形态是两个L形平面,凸字形立面的墙,与山体围合成山地院落。•夯土墙——建筑群中利用当地建筑资源的最好实例。木•木材共同组织为一个跌落的一层半的盒子填补于L形土墙半封闭的一隅。•二层平台,楼面,引向二层楼面的室内楼梯三个位置的面层都用了实木板。•二层的木板和一层地面的石材和混凝土相比,通过面材的差异营造出一层与二层的不同空间差异。玻璃•根据对光线,景观的要求,外围护墙使用玻璃墙。•玻璃的运用使室内外景观很好的相融。•中庭两侧的玻璃围护使主体置身于二分宅中的任意一分都可明显体验到二分的关联。争议•夯土墙——当地建筑资源利用实例同时也是最引发争议之处。•与当地文脉相悖,最原始的夯筑法也成为施工难度最大,最耗成本之处。•建筑师的本意:让建造更加实际化——而建造过程本身似乎适得其反。•建造性与形式、空间表现性的矛盾:不起结构作用的土墙,玻璃的反光•对建造逻辑性表现的强化导致细部粗糙•可以无限繁衍下去的住宅“原型”是否成立:张开角度,土木的局限性柿子林会馆中国-北京-昌平重庆中试基地中国-重庆-长江南岸有人认为:非常建筑的作品不管在对传统空间的理解与转换上,还是在对建筑与城市日益复杂纠结关系的理解与把握上,都还欠缺更为大胆、独到和成熟的做法,或者说它至今尚处在成长期。不足之处有关材质土,木张永和,二分宅有关材质石,木李晓东,玉湖完小有关材质混凝土,旧砖瓦,竹王澍,宁波滕头案例馆有关材质耗墙,松皮墙美的总部大楼有关材质木葡萄牙,环境解释中心有关材质海草,石材山东,海草茅屋有关材质混凝土,木安藤,日本馆end
本文标题:张永和作品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447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