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儒道释生死观的理论教育意义
龙源期刊网儒道释生死观的理论教育意义作者:李敬张晔来源:《智富时代》2015年第06期【摘要】生死问题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之一,它同时也是人类诸多重大问题之一。因此,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研究生死问题的学派众多,所形成的关于生死的理论也就各不相同,本文重点对中国哲学中儒道释三家生死观作出简单概述,并进一步提炼出儒道释三家生死观的精华和糟粕,从而可以指引人们具有正确的生死观,对当今社会的人们尤其是缺乏正确生死观的大学生具有重要的理论教育意义。【关键词】生死观;内容;理论教育当代大学生都为90后,这一代学生多数都为独生子女,他们大都生活在“421”家庭中,他们是家中三代人的生活核心,都是含在嘴里怕化掉,捧在嘴里怕摔到。这也就养成了这一代大学生在人生观、生死观上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这主要体现在现在大学生中自杀事件频频出现。针对此种现象应当在大学生中进行生死观的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死观,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包括了许多生死观内容,所以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道释关于生死观教育的内容进行学习是必要的。一、儒家生死观儒家思想产生于春秋时期,在儒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当中,其社会主要的组织形式是家国同构,这就是儒家思想产生的具体的社会基础。这就说明了我国古代建立国家的组织基础是血缘关系以及在血缘关系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宗族社会。这就要求生活在这样形式的国家当中的人在处理事情时都要以保护国家和种族的利益为最终的处理事情的原则和目标。这就注定了儒家生死观主要观点之一:当国家和宗族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必要的时候要为了保护国家和宗族的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儒家生死观的主要的观点是要求人们要重视自己生命、爱护生命、珍惜生命。儒家思想者虽然坚持在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要牺牲个人利益,但是他们对于这一决策的制定是相当谨慎的。他们认为为了社会理想和社会整体利益的实现,在必要的时候要牺牲个人的利益,这对社会和人类的发展和进步是有促进作用的。儒家思想崇尚对“义”和“礼”的追求,他们认为这两种品德比个体生命更重要,所以说儒家思想对比个人的生死更加重视人们道德品德的培养,即道德品德是儒家生死观的核心内容。但是儒家思想注重国家利益,容易让人觉得是对个人利益的过度牺牲从而造成仇怨心里,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儒家生死观除了重视国家利益以外也应当看重个人利益。二、道家生死观龙源期刊网道家生死观产生于春秋战国时代,这一时代是中国文化和历史发展的核心时代,在这一时代形成了新的汉族文化,文化发展比较迅速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可是,在那个时代圣贤和小人之间的判断没有统一的标准、区分不开,这也就使人们对生死的价值和意义产生了疑惑。这就是以这个时代为背景产生的道家学者探讨生命的价值和死亡的意义社会基础。在道家学者眼中生死是自然而然的过程是“道”的实现过程,它是不以人的意愿为改变的。道家生死观的起点是自然主义,这种生死观可以帮助人们直面死亡,从而对死亡的担心和害怕就消失了,这样就使人们获得了精神自由和快乐。也就是说道家生死观思想可以帮助人们超越生死。此外道家生死观也存在自己的缺陷,这一缺陷是道家生死观中具有明显的平等观点,他们在死亡面前也主张人人平等,他们虽然很看重这种平等,可是对于如何实现这种平等却没有具体的方法。道家生死观要求人们要追求超越生死超越现实的自由,往往能够达到这种自由程度的人们都可以称之谓圣人,可是我们作为普通大众的精神境界没有达到圣人境界的高度。正因为我们理解不了圣人生死观的境界,所以我们在面对死亡时感觉得只有害怕和担忧,即使我们能够在理论上面对生死不恐惧,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依旧无法将消除生死恐惧的方法运用到生活中。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道家对于摆脱对生死的途径的方式和方法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无法在现实生活当中实施。三、释家生死观释家思想产生的时代是东汉后期,在那个时代政治腐败外戚宦官把握朝政,架空统治者的权利。那时百姓所需要交的赋税严重,加上那时自然灾害比较严重,所以百姓们生活比较痛苦,挣扎在生死线上。释家思想主张人生无常,主张生死是苦的。所以说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对于释家思想是崇信的。释家认为万事万物的生死都是六道轮回必须要经历的过程,因此说我们在世时要多做善事少做恶事,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轮回于善道中,享受幸福的生活和人生,反之则会轮回于恶道,承受各种的惩罚。因此释家总结人们获得幸福快乐人生的方法是:不做恶,修善并且摆脱六道轮回对自身的控制。释家这种要求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要多做善事才能获得幸福,如果做恶事则会轮回于恶道甚至于不能够投胎转世为人,这种为人处世的态度有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这是释家思想的积极方面,可是在释家思想传入中国以后,鬼神思想确加入其中,他们将鬼神观念作为生死轮回的链接物。换句话说就是释家思想传入中国后,人们六道轮回报应学说的核心思想就成了“鬼神”或“精灵”的“转生”,这是释家思想的缺陷。释家思想指导我们:真佛和普通众生并没有本质性的区别,众生只要有信心而且肯去努力,那么谁都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成佛成圣的,这样就弥补了释家思想的缺点使人们明白了自己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只要我们奋发图强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是有利于养成我们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四、引导大学生对死亡的深层理解通过上述儒道释生死观可以看出我国历来有“未知生,焉知死”的生死方面的传统观点,但是伴随着大学生们理性认识水平的提高,他们也就越来越能对“人固有一死”的客观事实进行正龙源期刊网视了。可是由于生活阅历或者相关知识的短缺当代的大学生仍然对生死这一问题产生了迷惑和困扰,存在于当代大学生中的关于生死的困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更:“什么是死?死意味着什么?生命为什么有死?人应该怎样对待死亡?面对死亡是恐惧、疑虑,还是积极乐观面对?”海德格尔对于生死的观点是,人们要认真面对死亡,并且把死亡看做自己生活的本真存在,并且以此作为基础来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为人处世的方式进行选择,才可以活的本真、活的幸福。因此,高校对学生进行的生死观教育要将死亡作为切入点,同时要扎根于生命。针对我国高校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生死观教育的现状和弊端,综合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死观,决定了在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生死观教育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应该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正面、理性的死亡教育;第二,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生死观,教育当代大学生要不畏挫折、重视个体的生命价值,不要产生对生命的蔑视等不合理的生死观;第三,应当对各种媒体中报道的死亡现象有自己合适的积极的判断,不要盲目的学习;第四,对于在校园中出现的自杀和死亡事件要有正确的认识和观点,作为老师要对大学生中存在的自杀倾向的思想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教育。【参考文献】[1]肖群忠.中国道德智慧十五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刁生虎.儒道生死哲学之比较[J],孔子研究,2002,(03).[3]陈偲.比较儒道释的生死观[J],文化研究,2007,(05).
本文标题:儒道释生死观的理论教育意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458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