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浅谈幼儿园教育的优化策略
龙源期刊网浅谈幼儿园教育的优化策略作者:刘玫来源:《文存阅刊》2017年第24期摘要:随着我国社会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幼儿园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性阶段,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基于此,本文首先从课程编排、教育内容、课堂秩序三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当前幼儿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其后,围绕合理设计课堂问题、应用信息化资源、组织集体活动三个角度,重点分析了幼儿园教育的优化策略。关键词:幼儿园教育;课堂问题;全面素质现阶段,基于一些教师及家长的错误教育观念,“小学化”现象已经成为了阻碍我国幼儿园教育发展的“主要元凶”。对于这一问题,我国政府部门发布了《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关于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等文件,命令禁止幼儿园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目标等方面过于向小学教育靠拢。据此,为了实现幼儿的适度、均衡发展,同时也为了提升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我们有必要对幼儿园教育的优化策略进行分析研究。一、当前幼儿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第一,课程编排不够合理。作为幼儿成长的最基础教育阶段,幼儿园教育应重视到幼儿人格健康、行为习惯、表达能力、社会意识等全面素质的启蒙培养,并致力于将科学、自然、社会、艺术、常识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融入到教育活动当中。但当前大多数幼儿园盲目贯彻“起跑线”观念,将过多的读、写、算课程加填入到幼儿的一日活动时间当中,甚至不能满足我国卫生部《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规范》所要求的两小时户内外游戏时间,违背了幼儿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课程编排要求[1]。第二,片面追求教育内容的难度和量级。现阶段,许多幼儿园教师秉持着“每日三步走”的教学观念,即要求幼儿按照“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练习巩固”的固定流程进行知识学习。甚至一些教师会鼓励幼儿在每日洗手、饭前、如厕等时间背诵“张大嘴巴a-a-a,公鸡打鸣o-o-o”等拼音口诀或运算口诀。久而久之,幼儿在机械、大量的知识学习、练习当中,就会逐渐呈现出被知识“牵着走”的状态,而不是主动去寻求知识、进行思考。从短期来看,这样的教育方式会帮助幼儿掌握更多的知识储备,实现幼儿的快速发展;但从长远的角度分析,这种教育方式会使幼儿产生较大的学科学习负荷,进而过早地将语、数、外认定为“三大主科”,导致其日后学习的“狭隘化”,不利于其均衡发展。第三,过分要求幼儿遵守课堂秩序。当前我国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问题较为严重,很多教师将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混为一谈,继而对幼儿采取较为严格的课堂纪律管束办法。这样以来,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长期得不到尊重和满足,便会使得幼儿出现惧怕幼儿园、讨厌老师等情况,有时还会引发幼儿出现内向甚至自闭的心理问题表现。龙源期刊网二、幼儿园教育的优化策略(一)合理设计课堂问题,优化幼儿园教育为了改变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状,教师应为幼儿构建出互动性的教学课堂,向幼儿提出问题,并正向引导其进行自主思考,从而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和课堂愉悦感的同时,尊重幼儿的活泼天性,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同时,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这就要求教师在提出课堂问题时,应充分重视到自己所提问题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尽量避免提出“是不是”、“好不好”等闭塞、无意义的问题,转而将“怎么办”、“为什么”等开放性内容导入到教学当中。例如,在讲述故事《开小船》时,教师向学生们提问:“小动物想过河,可是既没有船也没有桥,这下可难住了小动物们!但它们很快就想出了许多好办法,你猜一猜他们是怎样过河的呢?”。对于这样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幼儿们积极进行联想和讨论,并很快给出了教师“小青蛙可以游过去”、“小天鹅可以飞过去”等答案。这样的提问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又满足了学生在课堂上表达、活动的心理需求,实现了幼教课堂的高质量进行。(二)应用多媒体资源,优化幼儿园教育基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幼儿园教学内容必须具有直观、形象、有趣的特点,而多媒体资源正好符合这样的教育需求。例如,在教授中班幼儿学习《有趣的数字》一课时,教师为学生们放映了有趣的动画:一只只拿着数字牌的小猪在玩“叠罗汉”的游戏。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将静态的数字知识赋予到了集形、色、声、光于一体的多媒体内容当中,引发了幼儿对于动画的情感共鸣,继而使其不知不觉地跟随动画一起识数读数,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活动当中[2]。(三)组织集体性活动,优化幼儿园教育现阶段,大多数幼儿园都会将设施区域分为建筑区、阅读区、玩具区等开放性区域,以满足不同学生的游戏需求。但与之不相符的是,多数幼儿教师割裂了游戏与学习的关系,进而在教育过程中很少应用到这些游戏性的设施区域,造成了有效资源的浪费。对此,教师应通过构建集体性活动的方式,将教育环境引入到游戏区域当中。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到积木玩具区当中,将学生分成三人一组,并要求每位同学各挑选10块积木,再将每组成员所选积木放在一起,共同拼接出一幅图画,并说明拼图含义。需要注意的是,30块积木必须全部用到拼画当中。通过这样的活动方式,即能有效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合作观念和规则意识,从而实现幼儿社会人格的正确建立。总结:综上所述,幼儿园教育必须要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规律相符合,以免出现揠苗助长的“小学化”问题。由本文分析可知,通过分析当前幼儿园教育中存在的弊端问题,采取互动性、集体性、先进性的优化教育方式,能有效实现幼儿由被动读写向主动学习的转变,帮助幼龙源期刊网儿实现人格、社会、知识等多种素质的全面发展,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进而为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夯实基础,同时也使得幼儿园教育迈向更高的水平。参考文献:[1]刘智成,边霞.幼儿教师教学责任的内涵、冲突及其实现——兼论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规避[J].教师教育研究,2014,26(01):28-33.[2]尤静玉.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幼儿园教育[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03):113.
本文标题:浅谈幼儿园教育的优化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458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