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扩散现象扩散的本质(1)金属晶体中的原子以结点为中心以极高的频率进行着热振动,由于存在能量起伏,总会有部分原子具有足够高的能量,跨越能垒Q,从原来的平衡位置跃迁到相邻的平衡位置。显然,原子的结合力越大,排列得越紧密,则能垒越高,激活能越大,原子依靠能量起伏实现跃迁换位越困难。温度越高,原子迁移几率则越大。(2)扩散过程不是原子的定向跃迁过程,而是随机跃迁过程,被称为原子的随机行走。固体扩散是大量原子无序跃迁的统计结果,即在同一时间内,向某方向跃迁的原子数大于反向跳回来的原子数,从而造成物质的定向传输。无论是间隙原子或置换原子,为了跃迁到一个新位置,扩散原子必须克服一个能垒,这个能垒称为激活能,激活能越低,扩散越容易。通常,间隙原子越过周围的原子所需的能量较低,所以间隙扩散比空位扩散的激活能要低。扩散机制(1)空位扩散机制在自扩散和涉及置换原子的扩散过程中,原子可离开其点阵位置,跳入邻近的空位,这样就会在原来的点阵位置产生一个新的空位。当继续扩散,就产生原子于空位两个相反的迁移流向,称为空位扩散。自扩散和置换原子的扩散程度取决于空位数目。温度越高,空位浓度越大,金属中原子的扩散越容易。(2)间隙扩散机制晶体中的间隙原子可从一个间隙位置移动到另一个间隙位置。这种机制不需要空位。间隙原子尺寸越小,扩散越快。由于间隙位置比空位位置多,间隙扩散比空位扩散更易发生。(3)换位机制这是一种提出较早的扩散模型,该模型是通过相邻原子间直接调换位置的方式进行扩散的,如下图,可以看出,原子在换位过程中,势必要推开周围原子以让出路径,结果引起很大的点阵膨胀畸变,原子按这种方式迁移的能垒太高,可能性不大,到目前为止尚未得到实验的证实。为了降低原子扩散的能垒,曾考虑有n个原子参与换位,这种换位方式称为n-换位或称环形换位。由于环形换位时原子经过的路径呈圆形,对称性较高,引起的点阵畸变小一些,扩散的能垒有所降低。柯肯达尔效应:因相对扩散系数不同而引起原子对接面移动的不均衡扩散现象固态金属扩散的条件(1)扩散要有驱动力没有扩散驱动力,就不可能发生扩散。扩散的驱动力是化学位梯度,而不是浓度梯度。当浓度梯度与化学位梯度方向一致时,溶质原子就会从高浓度地区向低浓度地区迁移;相反,当浓度梯度与化学位梯度方向不一致时,溶质原子就会从低浓度地区向高浓度地区迁移。(2)扩散原子要固溶扩散原子在基体金属中必须有一定的固溶度,能够溶入基体晶格,形成固溶体,这样才能进行固态扩散。(3)温度要足够高固态扩散是依靠热激活而进行的过程.当温度低于一定温度时,原子热激活的几率趋近于零,表现不出物质输送的宏观效果.铁原子在500℃以上时才能有效地进行扩散。(4)时间要足够长扩散原子在晶体中每跃迁一次最多只能移动0.3-0.5nm的距离,要扩散1mm的距离,必须跃迁亿万次才行,何况原子跃迁的过程是随机的,只有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造成物质的宏观定向迁移。由此可见,如果采用快速冷却到低温的方法,使扩散过程“冻结”,就可以把高温下的状态保持下来。固态扩散的分类根据扩散过程是否发生浓度变化进行分类:1)自扩散不伴有浓度变化的扩散,与浓度梯度无关.自扩散只发生在纯金属和均匀固溶体中.例如纯金属和均匀固溶体的晶粒长大过程。2)互(异)扩散伴有浓度变化的扩散,与异类原子的浓度差有关.如在不均匀固溶体中,不同相或不同材料制成的扩散偶之间的扩散过程中,异类原子相对扩散,互相渗透.根据扩散方向是否与浓度梯度方向相同进行分类:1)下坡扩散沿着浓度降低方向进行的扩散,使浓度趋于均匀化.如铸锭(件)的均匀化退火、渗碳等过程都属于下坡扩散。2)上坡扩散沿着浓度升高方向进行的扩散,使浓度发生两极分化.如奥氏体向珠光体转变过程中,碳原子从浓度较低的奥氏体向浓度较高的渗碳体扩散,就是上坡扩散。根据扩散过程中是否出现新相进行分类:1)原子扩散在扩散过程中晶格类型始终不变,没有新相产生.2)反应扩散通过扩散使固溶体的溶质组元浓度超过固溶体极限而形成新相的扩散过程,又称相变扩散.反应扩散包括两个过程:一是原子扩散过程,二是当界面上扩散组元达到一定浓度时即发生相变反应的过程。反应扩散所形成的相可参考相应的相图进行分析。
本文标题:扩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460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