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2.幼儿园科学教育-第二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有关理论
第二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有关理论第一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一、认知发展阶段论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不是阶梯式的,而是具有一定程序的交叉重叠。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的幼儿只有动作的智慧获得了客体永久性形成空间“位移群”的基本结构因果性认识开始萌芽前运算阶段(2-7岁)运算:是指一种内化的,可逆的动作,是外部动作在头脑中进行的一种具有可逆性的心理操作。此阶段幼儿能运用语言并形成心理意向,能使用符号在头脑中再现外部世界。(但这一时期儿童所运用的语言和符号,还不能离开所代表的东西)此阶段儿童处于自我中心思维,且有“泛灵论”倾向。通常能观察和描述一个物体的特征或一个现象的状态,对认识一个物体的几个特征存在困难。对儿童进行科学教育时,不能超越儿童本身成熟的条件,对儿童提出过高的、不符合实际的要求。二、认知结构理论皮亚杰指出,整个认知结构的发展是儿童的自主调节,它是通过同化和顺应的方式来与外部环境相平衡而达到的。只有自我发现的东西,儿童才能积极地将其同化,从而产生深刻印象。同化:是指个体把客体纳入到主体的图式中,引起图式量的变化。顺应:是指主体的图式不能同化客体时,就会引起图式的质的变化,促使主体调整原有的图式或创立新的图式。皮亚杰强调,在认知的建构和发展过程中,物质活动和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重要性。通过活动,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主动建构他们自己的认知。也通过个体活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逐渐建立起更精确的认知结构,使儿童的认知发展从一个阶段转换到另一个阶段。“知识在本体上既不是从客体发生的,也不是从主体发生的,而是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发生的。皮亚杰认为,知识经常是与动作联系在一起的,动作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和中介,在动作操作过程中,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一方面使得客体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另一方面也使主体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了一定的认知。皮亚杰认为儿童是主动学习者,学习是由儿童主动发起的,主动学习也是创造性地学习。应当倡导幼儿的“主动学习”,对于科学教育来说,就必须注意让幼儿多动手、多动脑,两者缺一不可。幼儿是主动学习者,教师要爱护幼儿天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应让幼儿动手动脑积极参与,以身体和五官接触外界事物,在操作中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发展认知能力。第二节布鲁纳的学习理论一、发展阶段论布鲁纳将人类的概念理解与表征思考分为三种方式:动作表征——指个体学习是涉及了操作活动与直接经验,即通过直接的操作行动来理解事物,或表达对事物的看法,基本不需要语言的帮助。(非常适合幼儿)图像表征——指个体是通过视觉媒体的运用,即通过平面形象(图片、图表)等来理解事物,或表达对事物的看法。符号表征——指个体通过抽象符号系统的运用,即通过语言、文字来理解事物,或表达对事物的看法。二、学习与教学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三个同时发生的过程:习得、转换和评价。强调发挥儿童学习的主动性,让儿童主动地发现知识,教师的角色在于创造可让学习者自己学习的情境,而非预先准备齐全的知识。倡导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指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学习,主动发现事物变化的起因和内部联系,从中找寻规律,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发现知识的智慧感和完成任务的胜利感)发现学习的优点:有利于激发智慧潜力有利于培养内在动机有利于学会发现的技巧有利于记忆的保持发现法的核心思想:让幼儿体验科学家从发现过程中所获得的情感,从而激发幼儿学习科学的动机,而且幼儿可以通过“发现”的过程了解科学的性质,形成科学的知识。第三节维果斯基关于概念形成的理论一、概念形成的过程幼儿概念的发展:1.概念含混时期这一时期儿童依据知觉的动作与表象相互联结成为一个混合形象对一堆物体进行分类,结果是这一堆物体的关系表现上有联系而实际上缺乏内在的基础。2.复合思维时期(学前儿童阶段)这一时期儿童的思维包括各种各样的类型,它们之间形成一定的联系,导致儿童全部经验的调整和系统化。3.概念思维时期儿童冲破情境、特征的具体联系而将一些个别特征抽象化,并在新的基础上,将这些特征重新联结起来后,便形成了真正的概念。二、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日常概念:是由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出发,逐渐概括起来的概念,也称自发概念。科学概念:是指在概念体系的演绎中不断延伸的概念,具有系统性。“儿童的自发概念的发展是由下而上的,从较简单的和低级的特性到高级的特性,而科学概念的发展则是由上而下的,从较复杂和高级的特性到比较简单的和低级的特性。”“幼儿头脑里产生的高级类型的科学概念正是来自以前存在的较初级的和基本的概括类型,绝不是由外部植入幼儿意识的。”在幼儿科学教育过程中,教师不应急于将科学家们发现的科学现象和原理按成人理解的方式传递给幼儿,并要求幼儿像成人那样去理解科学家发现的科学道理。教师应顾及到幼儿的天真理论,不应简单的要求幼儿放弃,不应忽视孩子的主观世界,即他们的心理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第四节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一、3-4岁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1.思维阶段:处于直觉行动性思维向具体形象性思维过渡的阶段2.学习科学的特点:认识处于不分化的混沌状态认识带有模仿性,缺乏有意性认识带有明显的拟人化倾向认识带有表面性和片面性二、4-5岁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1.思维阶段:以具体形象性思维为主2.学习科学的特点:好奇好问初步理解科学现象中表面的和简单的因果关系开始根据实物的表面属性、功用和情境进行概括分类三、5-6岁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1.思维阶段: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2.学习科学的特点:有积极的求知欲望初步理解科学现象中比较内在的、隐蔽的因果关系能初步根据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概括分类四、幼儿学习科学的特点,对幼儿科学教育的启示幼儿学习科学不仅是可能的,同时也是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应根据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制定符合幼儿认知水平的科学教育年龄目标,选择内容、确定教法,并遵循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逐步加深和提高要求。教师应在科学教育的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地掌握和作出必要的调整。
本文标题:2.幼儿园科学教育-第二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有关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468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