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经济基础知识-统计(一)
经济基础知识-统计(一)(总分:101.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3,分数:76.00)1.下列统计变量中,属于顺序变量的是______。A.原油价格B.年末总人口C.员工受教育水平D.学生年龄A.B.C.√D.顺序变量是变量的取值,是类别且有顺序。如员工受教育水平。2.在某企业中随机抽取7名员工来了解该企业2013年上半年职工请假情况,这7名员工2013年上半年请假天数分别为:15310072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__。A.3B.10C.4D.0A.√B.C.D.把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位置居中的数值叫做中位数。3.在对数据集中趋势的测度中,适用于偏斜分布的数值型数据的是______。A.中位数B.均值C.标准差D.方差A.√B.C.D.中位数主要用于顺序数据,也适用于数值型数据,但不适用于分类数据。中位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抗干扰性强。尤其适用于收入这类偏斜分布的数值型数据。4.离散系数是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其相应的______之比。A.众数B.极值C.算术平均数D.几何平均数A.B.C.√D.离散系数,也称标准差系数,是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其相应的算术平均数之比。5.离散系数比标准差更适用于比较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这是因为离散系数______。A.不受极端值的影响B.不受数据差异程度的影响C.不受变量值水平或计量单位的影响D.计量更简单A.B.C.√D.为消除变量值水平高低和计量单位不同对离散程度测量值的影响,需要计算离散系数。6.在进行重点调查时,应选择的调查单位是______。A.就调查标志值来说在总体中占绝大比重的单位B.有典型意义的单位C.主动参与调查的单位D.随机抽取的单位A.√B.C.D.重点调查是指从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中选择少数重点单位进行调查。重点单位虽然只是全部单位中的一部分,但就调查的标志值来说在总体中占绝大比重。7.某研究机构从我国金融行业从业人员中随机抽取5000人来了解该行业从业人员的年平均收入,这项抽样调查中的样本是______。A.我国金融行业的所有从业人员B.我国金融行业的每个从业人员C.抽中的5000个金融行业从业人员D.我国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员年平均收入A.B.C.√D.所抽取的部分个体称为样本,本题中的样本为抽取的5000个金融银行从业人员。8.下列抽样方法中,属于非概率抽样的是______。A.分层抽样B.整群抽样C.判断抽样D.等距抽样A.B.C.√D.抽样方法分为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概率抽样包括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非概率抽样包括判断抽样、方便抽样、自愿样本、配额抽样等。9.在调查某城市小学教师亚健康状况时,从该城市的200所小学中随机抽取40所,每个被抽取小学中的所有教师都参与调查,这样抽样方法属于______。A.简单随机抽样B.整群抽样C.分层抽样D.等距抽样A.B.√C.D.整群抽样是指将总体中所有的基本单位按照一定规则分为互不重叠的群,抽样时直接抽取,对抽中的群调查其全部的基本单位,对没有抽中的群则不进行调查。本题完全可以依据应试技巧选择,关注“随机”两个字。10.在抽样估计中,随着样本量的增大,如果估计量的值稳定于总体参数的真值,则这个估计量具有的性质是______。A.一致性B.无偏性C.有效性D.确定性A.√B.C.D.估计量的性质包括一致性、无偏性、有效性。一致性强调随着样本量的增大,估计量的值如果稳定于总体参数的真值。11.某年级共有100本图书进行分组,价格10~15元有10本,组中值为12.5元;价格15~20元有70本,组中值为17.5元;20~25元有20本,组中值为22.5元,加权算术平均数为______元。A.12.5B.17.5C.18D.22.5A.B.C.√D.本题考查加权算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加权算术平均数=(12.5×10+17.5×70+22.5×20)/100=18(元),因此选C。12.经济增长率指标属于______。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平均指标D.时点指标A.B.√C.D.相对指标是两个绝对数之比,如经济增长率、物价指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等。13.2010年某省8个地市的财政支出(单位:万元)分别为:59000、50002、65602、66450、78000、78000、78000、132100,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______万元。A.78000,78000B.72225,78000C.66450,132100D.75894.25,132100A.B.√C.D.把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位置居中的数值叫做中位数。把题干中的数据按顺序排列就是50002,59000,65602,66450,78000,78000,78000,132100。中位数就是(66450+78000)/2=72225。众数就是一组数据中出现频数最多的那个数值,即78000。14.下列计量尺度中,计量结果只能比较大小,不能进行加、减、乘、除等数学运算的是______。A.定类尺度B.定距尺度C.定序尺度D.定比尺度A.B.C.√D.定序尺度的计量结果只能比较大小,不能进行加、减、乘、除等数学运算。15.下列离散程度的测度值中,能够消除变量值水平和计量单位对测度值影响的是______。A.标准差B.离散系数C.方差D.极差A.B.√C.D.离散系数,又称标准差系数,是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其相应的算术平均数之比,可以消除变量值水平和计量单位不同对离散程度测度值的影响。16.产品产量属于______。A.分类变量B.顺序变量C.数值型变量D.时点变量A.B.C.√D.如果一个变量由数值型数据来记录就称为数值型变量,如产品产量、商品销售额、零件尺寸、年龄、时间等。17.计算平均发展速度通常采用______。A.算术平均法B.几何平均法C.众数D.中位数A.B.√C.D.目前计算平均发展速度通常采用几何平均法。18.下列统计指标中,属于相对指标的是______。A.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B.人口性别比C.房屋建筑面积D.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A.B.√C.D.选项A、C属于总量指标。选项D属于平均指标。1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属于______。A.时期指标B.时点指标C.相对指标D.平均指标A.B.C.D.√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属于平均指标。20.将学生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类,所采用的计量尺度是______。A.定比尺度B.定类尺度C.定序尺度D.定距尺度A.B.C.√D.定序尺度是对客观现象各类之间的等级差或顺序差的一种测度。21.下列变量中,适用于组距分组的是______。A.分类变量B.顺序变量C.变量值较多的连续变量D.变量值较少的离散变量A.B.C.√D.在连续变量或变量值较多的情况下,通常采用组距分组。22.统计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或其数值表现形式,可以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______。A.比例指标B.比率指标C.平均指标D.变异指标A.B.C.√D.统计指标按照其所反映的内容或其数值表现形式,可以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23.总量指标按其所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分为时期指标和______。A.离散指标B.时点指标C.相对指标D.平均指标A.B.√C.D.总量指标按其所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24.在进行统计调查时,如果要研究某城市居民的家庭收入状况,那么这个城市的每个家庭的收入状况就是研究的______。A.个体B.总体C.样本D.群体A.√B.C.D.要研究某城市居民的家庭收入状况,那么这个城市所有家庭的收入状况就是我们的研究总体,而每个家庭的收入状况就是个体。25.在统计中,对客观现象进行计量的结果称为______。A.指标B.变量C.观察值D.统计数据A.B.C.D.√统计数据是对客观现象进行计量的结果。26.反映现象在某一时刻上的总量指标是______。A.时点指标B.时期指标C.相对指标D.平均指标A.√B.C.D.反映现象在某一时刻上的总量指标是时点指标。27.由定距尺度计量形成的统计数据是______。A.定量数据B.分类数据C.顺序数据D.定性数据A.√B.C.D.数值型数据是由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计量形成的,也可称为定量数据或数量数据。定距尺度是对现象类别或次序之间间距的测度。其计量形成的统计数据是定量数据,可进行加、减运算。28.财政收入这一统计指标属于______。A.相对指标B.时期指标C.时点指标D.平均指标A.B.√C.D.时期指标又称时期数,它所反映的是现象在一段时期内的总量。29.下列抽样方法中,属于概率抽样的是______。A.判断抽样B.配额抽样C.方便抽样D.整群抽样A.B.C.D.√概率抽样的形式有: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等距抽样。30.______由于受“有意识地选出若干有代表性单位”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们主观认识的影响。A.典型调查B.重点调查C.抽样调查D.统计报表A.√B.C.D.典型调查由于受“有意识地选出若干有代表性单位”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们主观认识的影响。31.在研究某城市居民的家庭消费结构时,在全部50万户家庭中随机抽取3000户进行入户调查,这项抽样调查中的样本是指该城市中______。A.抽取出来的3000户家庭B.50万户家庭C.每一户家庭D.抽取出来的每一户家庭A.√B.C.D.总体是调查对象的全体,组成总体的各个个体称作总体单元或单位。样本是总体的一部分,由总体中按一定规则或程序抽出的部分个体组成。该题中随机抽取出来的3000户家庭是本次抽样调查中的样本。32.对某市居民家庭收入状况进行调查,宜采用的调查方式是______。A.重点调查B.抽样调查C.统计报表D.普查A.B.√C.D.对某市居民家庭收入状况进行调查,宜采用抽样调查。33.统计误差包括登记性误差和______。A.代表性误差B.调查对象遗漏C.计算机录入错误D.虚报瞒报A.√B.C.D.统计数据的误差通常是指统计数据与客观现实之间的差距,误差有登记性误差和代表性误差两类。34.普查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是为了______。A.确定普查从这一时间开始B.使普查制度化、标准化C.确定调查的起止时间D.避免调查数据的重复和遗漏A.B.C.D.√普查一般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以避免调查数据的重复或遗漏,保证普查结果的准确性。35.在用样本数据进行推断时所产生的随机误差是______。A.代表性误差B.登记性误差C.不能控制和计算的误差D.可以消除的误差A.√B.C.D.代表性误差主要是指在用样本数据进行推断时所产生的随机误差。36.能够根据样本结果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调查方式是______。A.重点调查B.抽样调查C.典型调查D.所有非全面调查A.B.√C.D.抽样调查是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37.抽样调查与普查等全面调查相比,______。A.时效性强B.时效性差C.时效性完全相同D.时效性差不多A.√B.C.D.抽样调查与普查等全面调查相比,时效性强。38.抽样时,由于样本容量不足造成的误差与因为______造成的误差,都属于代表性误差。A.被调查者有意虚报B.数据汇总错误C.填报错误D.没有遵循随机原则A.B.C.D.√代表性误差主要是指在用样本数据进行推断时所产生的随机误差。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抽取样本时没有遵循随机原则;样本结构与总体结构存在差异;样本容量不足,等等。这类误差通常是无法消除的,但事先可以进行控制或计算。39.重点调查的重点单位是指______。A.企业规模较大的单位B.这些单位是工作重点C.效益最好的单位D.在所要
本文标题:经济基础知识-统计(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475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