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高一化学必修2期中考试试题
高一下期期中化学试卷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C:12N:14O:16Na:23Mg:24Al:27S:32Cl:35.5Si:28Ca:40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说法均摘自某些科普杂志,你认为无科学性错误的是()A.铅笔芯的原料是重金属铅,儿童在使用时不可以用嘴吮吸铅笔,以免引起铅中毒B.CO有毒,生有煤炉的居室放置数盆清水,这样可有效的吸收CO,防止煤气中毒C.汽水浇灌农田有一定的道理,其中二氧化碳的缓释,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D.纯碱又名烧碱,成分是氢氧化钠XkB1.com2.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A.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B.氯化镁的电子式:C.N2的电子式:D.用电子式表示氯化氢分子的形成过程:3.据报道,某些建筑材料会产生放射性同位素氡Rn22286,从而对人体产生危害。该同位素原子的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差为()A.136B.50C.86D.2224.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1.2LH2中含有氢原子的个数为NA新课标第一网B.在标准状况下22.4LH2O中含有氢原子的个数为2NAC.常温下32gO3中含有氧原子的个数为2NAD.1mol/LNaCl溶液中含有钠离子的个数为NA5、根据下列实验事实:①A+B2+A2++B;②C+2H2O冷C(OH)2+H2↑;③C2+的氧化性比A2+弱;④由B、D为电极组成的原电池,电极反应为:D2++2e-D和BB2++2e-。推断A、B、C、D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C>A>B>DB.C>D>A>BC.A>C>B>DD.C>B>A>D新|课|标|第|一|网6、类推的思维方法在化学学习与研究中经常用到,但有时会产生错误的结论。因此,推出的结论最终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决定其是否正确。以下几种类推结论中,正确的是()A.第二周期元素氢化物的稳定性顺序是:HFH2ONH3;则第三周期元素氢化物的稳定性顺序也是:HClH2SPH3B.IVA族元素氢化物沸点顺序是:GeH4SiH4CH4;则VA族元素氢化物沸点顺序也是:AsH3PH3NH3C.Fe3O4可以写成FeO·Fe2O3;Pb3O4也可以写成PbO·Pb2O3D.NaHSO4与NaHSO3溶于水显酸性,由所有酸式盐溶于水显酸性7、在一定温度下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g)+3B(g)2C(g)+2D(s)达到平衡,下列描述一定正确的是()①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molA,同时生成3amolB③A、B、C的浓度不再变化④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再变化⑤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⑥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⑦单位时间内消耗amolA,同时生成3amolB⑧A、B、C、D的分子数之比为1:3:2:2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③④⑤⑥⑦.①③④⑥⑦D.①③⑤⑥⑦⑧8、现有如下各种说法:①在水中氢、氧原子间均以化学键相结合②硅晶体熔化需要克服分子间作用力③离子键是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相互吸引力④根据电离方程式HCl===H++Cl-,判断HCl分子里存在离子键⑤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上述各种说法正确的是()A.都不正确B.①②⑤C.②④⑤D.①②③9、键能是指断裂1mol化学键形成气态原子时吸收的能量(kJ),单位为kJ·mol-1。从手册上查得:H—H、Cl—Cl和H—Cl的键能分别为436kJ·mol-1、243kJ·mol-1和431kJ·mol-1,请用此数据估计,由Cl2、H2生成1molHCl时应该()A.放热183kJB.放热91.5kJC.吸热183kJD.吸热91.5kJ10、短周期元素X、Y、Z、W、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X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3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XYZWQA.X、W能与钠形成摩尔质量相同的化合物,且阴阳离子数比为1∶2B.X和Z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制造集成电路、太阳能电池板等新课标第一网C.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W<QD.原子半径大小关系:QWZY11、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B两元素相邻,B、C、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E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B原子内层电子数的3倍或者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B、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C、E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A所形成的氧化物只有一种B.元素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强酸C.元素C、D、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之间可发生反应D.氢化物的稳定性:AB12、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正确的是()A.在氧气中,铷(Rb)的燃烧产物比钠的燃烧产物更复杂B.砹单质是一种有色固体,砹化氢很不稳定,砹化银是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C.硫酸锶难溶于水,但易溶于盐酸D.硒化氢是无色、有毒、比硫化氢稳定的气体13、下图是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用化学电源使LED灯发光的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铜片表面有气泡生成B.装置中存在“化学能→电能→光能”的转换C.如果将硫酸换成柠檬汁,导线中不会有电子流动D.如果将锌片换成铁片,电路中的电流方向不变14、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A、B、C三种气体,保持温度一定,在t1~t4时刻测得各物质的浓度如下表。据此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测定时刻/st1t2t3t4c(A)/(mol·L-1)6322c(B)/(mol·L-1)53.533c(C)/(mol·L-1)12.533A.在t3时刻反应已经停止B.A的转化率比B的转化率低C.t1至t2时刻该反应的速率为3mo1·L-1·s-1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g)+B(g)C(g)15、足量Zn粉与50ml、0.1mol/L的稀硫酸充分反应。为了减慢此反应速率而不改变H2的产量,可以使用如下方法中的()①加Na2SO4溶液;②改用50ml、0.1mol/L的稀盐酸;③改用50ml、0.05mol/L的硝酸;④加适量Na2CO3溶液;⑤减压;⑥冰水浴;A.①⑥B.①⑤⑥C.①②⑤⑥D.①②③⑤⑥16、准确称取6.0g铝土矿样品(含Fe2O3),加入100mL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向滤液中加入10mol·L-1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和加入NaOH溶液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所用硫酸物质的量浓度为A.1.75mol·L-1B.3.50mol·L-1C.0.85mol·L-1D.无法确定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填空题(共52分)17、(10分)铅蓄电池是常用的化学电源,其电极材料分别是Pb和PbO2,电解液为稀硫酸。放电时,该电池总反应式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请根据上述情况判断:(1)该蓄电池的负极材料是_________,放电时发生_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2)该蓄电池放电时,电解质溶液的酸性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移向_________(填“正”或“负”)极。(3)已知硫酸铅为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生成时附着在电极上。试写出该电池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4)氢氧燃料电池具有启动快、效率高等优点,其能量密度高于铅蓄电池。若电解质为KOH溶液,则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电池工作时,外电路每流过1×103mole-,消耗标况下氧气_________m3。18、(10分)现有A、B、C、D、E五种常见短周期元素,已知:新|课|标|第|一|网①元素的原子序数按A、B、C、D、E依次增大,原子半径按D、E、B、C、A顺序依次减小;②A、D同主族,A是所有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B与C的位置相邻;C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③B、D、E三者的最高价氧化物有水化物依次为甲、乙、丙,它们两两之间均可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且所得盐中均含C元素;④B、E两种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A、C、D三种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请填写下列空白:(1)写出乙+丙在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化合物BA3与BC在加热和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能发生反应,生成两种无毒物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D2C的形成过程。(4)某原电池中,电解质溶液为稀H2SO4,分别向负极通入碳元素与元素C(原子物质的量之比1:1)形成的化合物,向正极通入元素C最常见的单质,试完成下列问题:正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12分)某同学设计实验以探究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图1X|k|B|1.c|O|m实验Ⅰ:根据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探究元素非金属性递变规律。利用上述装置图1一次性完成Cl、C、Si三种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实验研究(1)实验中选用的物质名称为:A__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__;(2)C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根据实验现象推知,可得出碳、硅、氯三种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顺序是。实验Ⅱ:已知常温下高锰酸钾与浓盐酸混合可产生氯气和Mn2+,利用上述装置图2探究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A、B、C三处分别是沾有NaBr溶液的棉花、湿润的淀粉KI试纸、湿润红纸。(4)写出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B处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根据A、B两处的实验现象能否推出非金属性ClBrI,(填“能”或“否”),原因。X|k|B|1.c|O|m20、(10分)恒温下,将amolN2与bmolH2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N2(g)+3H2(g)2NH3(g)(1)若反应进行到某时刻t时,n(N2)=13mol,n(NH3)=6mol,a=________。(2)反应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的体积为716.8L(标况下),其中NH3的含量(体积分数)为25%。n(NH3)__________。(3)原混合气体与平衡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之比(写出最简整数比,下同),n(始):n(平)=_____。(4)原混合气体中,a:b=。(5)将1molN2和3molH2合成NH3反应时,下列叙述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填标号)_________;A、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B、反应后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C、三种气体的浓度相等且保持不变D、NH3的分解速率与生成速率相等E、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发生变化21.(10分)短周期元素形成的常见非金属固体单质A与常见金属单质B,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化合物C,C与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D和气体E,D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E在足量空气中燃烧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G,G在大气中能导致酸雨的形成。E被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得到无色溶液F。溶液F在空气中长期放置发生反应,生成物之一为H。H与过氧化钠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相似,其溶液显黄色。请回答下列问题:(1)组成单质A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2)B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3)G与氯酸钠在酸性条件下反应可生成消毒杀菌剂二氧化氯。该反应的氧化产物为__________,当生成2mol二氧化氯时,转移电子___________mol。(4)溶液F在空气中长期放置生成H的化学方程式为:_
本文标题:高一化学必修2期中考试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475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