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北师大考博笔记:心理学研究方法(4):实验心理学
第四部分实验心理学一、什么是心理物理法?心理物理法对心理测量的贡献是什么?研究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它是由G.T.费希纳在1860年出版的《心理物理学纲要》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并为后来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心理物理法可分为两大类,即: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和制作心理量表的方法。(一)感觉阈限的测量1.为什么必须对感觉和刺激必须加以区分:感觉强度按算术级增长,而与此对照的刺激的增长则是以几何级数为特征,不是1:1关系。2.绝对阈限与差别阈限的概念及操作定义:(1)绝对阈限的概念和操作性定义: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积极反应的刺激之值。(2)差别阈限的概念和操作性定义: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差别,又叫最小可觉差;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那个刺激强度之差。3.韦伯定律:即感觉的差别阈限随原来刺激量的变化而变化,而且表现为一定的规律性,用公式来表示,就是△Φ/Φ=C,其中Φ为原刺激量,△Φ为此时的差别阈限,C为常数;不同的感觉通道C值不同。4.最小变化法(极限法):(1)测绝对阈限:。①自变量:每次要呈现两个刺激,固定不变的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后者的强度按由小而大或由大而小顺序排列,比较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以测定绝对阈限的同样方法与标准刺激匹配呈现。②因变量(反应变量):一般用三类反应,将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加以比较,当比较刺激大于标准刺激时,主试记录“+”;当比较刺激等于标准刺激时,主试记录“=”;当比较刺激小于标准刺激时,主试记录“-”。当被试在比较时表示怀疑,可记作“?”。③阈限的确定:无论是递增还是递减,每一系列都有“=”与“+”以及“=”与“-”的转变,先求“=”与“+”转变时的阈限值以及“=”与“-”转变时的阈限值,然后再将这两个阈限值进行平均得到该系列的差别阈限。最终的差别阈限是全部系列的平均值。④误差及其控制: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两者相对,可用交替使用递增法序列和递减法序列进行抵消)、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两者相对,按照“↓↑↑↓”或“↑↓↓↑”排列进行刺激来抵消)。(2)测差别阈限:。①自变量:刺激系列。刺激系列要按递增或递减系列交替呈现,上下最后都有10-20个刺激强度,总共最好测50次。②因变量(反应变量):刺激呈现之后,被试感觉到有刺激,就报告“有”,当被试没感觉到有刺激,就报告“无”。③阈限的确定:在一个刺激系列中,被试者报告“有”和“无”这两个报告相应的两个刺激强度的中点就是这个系列的阈限。④误差及其控制:同测绝对阈限一样(3)QUEST对极限法的改进。5.恒定刺激法(正误法,刺激法):(1)测绝对阈限:。①自变量:用恒定刺激法测定绝对阈限,是从略高于感觉到略低于感觉这一范围内选5到7个等距的刺激强度,每个随机呈现200次。②因变量(反应变量):被试者若感觉到了,则报告“有”,主试者记录“+”;被试者若感觉不到,则报告“无”,主试者就记录“-”。③阈限的确定:可以用内插法、Z分数法和最小二乘法(即把刺激的强度和被试报告有的比率转换成Z分数的直线,然后再求)。(2)测差别阈限:。①自变量:用恒定刺激法测定差别阈限,是让被试者将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加以比较。同样上下差距的选5-7个,随机呈现200次。②因变量(反应变量):被试者作“大于”和“小于”两种判断,即使分不清时,也要作出其中的一种判断。③阈限的确定:不能以50%作为分别差别阈限的指标,就像问明天是否下雨,回答是50%一样,毫无鉴别力,所以用75%差别阈限,即选择回答高于标准刺激75%以及低于标准刺激75%的概率作为上下限,然后用内插法求50%。6.恒定刺激法(正误法,刺激法):(1)测绝对阈限:。①自变量:用平均差误法测定绝对阈限,是让被试者调整一个比较刺激与一个标准刺激相等。不过,此时的标准刺激假设为零,即让被试者每次将比较刺激与“零”相比较。②因变量(反应变量):用平均差误法测定绝对阈限的反应变量是被试者每次调整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相等的那个数值。③阈限的确定:让被试者每次调到刚刚感觉不到(即与“零”标准刺激等值),然后把各次测定数值加以平均即为绝对阈限。(2)测差别阈限:。①自变量:用平均差误法测定差别阈限,是向被试者呈现一个标准刺激,让其调整比较刺激。②因变量(反应变量):用平均差误法测定差别阈限的反应变量是被试每次调整的数值,即其认为与标准刺激相等的数值。③阈限的确定:(1)把每次的调整结果(X)与主观相等点(用M或PSE表示)的差的绝对值加以平均,作为差别阈限的估计(2)把每次调整结果(X)与标准刺激(St)的差的绝对值加以平均作为差别阈限的估计。7.三种方法的比较:(1)感觉阈限的含义上比较:极限法最符合;容易产生期望误差和习惯误差。递减法不宜用于测定味觉和嗅觉阈限,因为嗅觉适应快,味觉的后作用不易被消除。因此对于有一定后作用的刺激,就不易采用极限法。(2)从被试者方面比较:平均差误法的实验程序,对被试来说比较自然,让被试自己主动调整比较刺激,也可引起他的兴趣(3)从误差方面比较:极限法最好,然后是平均差误法,最后是恒定刺激法。(4)从效率上比较:平均差误法要求被试反应最少。(二)信号检测论:1.对古典心理物理法的质疑:经典的阈限测量没有考虑许多非感觉变量对被试的影响,如刺激出现的概率和反应代价。2.费希纳定律(又称费氏定律,对数定律):S=K﹒lgR;S:感觉大小(以jnd为单位)R:刺激强度K:常数。3.史蒂文斯定律(又称幂定律):史蒂文斯批评费希纳把分辨能力作为测量单位不正确,人的感觉本身就是间接测量,提出:S=b﹒Ia,S:物理量I的幂函数b:量表单位决定的常数a:感觉道和刺激强度决定的幂指数。幂定律的重要性在于其相等的刺激比例产生相等的感觉比例这一含义。由此可以认为,如果所有的刺激强度都按百分比增加或是减少,那么感觉变化的比例则保持恒定。它与费希纳的对数定律不同的地方还在于对感觉直接测量,因而有心理学家称它为“新心理物理学”的开始,这里所说的“新心理物理学”,就是指现代心理物理学。
本文标题:北师大考博笔记:心理学研究方法(4):实验心理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477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