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泰兴课件)改
企业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江苏省知识产权局黄志臻一、知识产权简介(一)知识产权及其分类知识产权(IntellectualProperty)是指人类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依法享有的权利。(二)知识产权的特点1、无形性:知识产权是人类智力劳动的成果,具有无形性,区别于有形财产。2、法定性:知识产权的取得具有法定性,需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给予确定或者认可。3、时间性:我国专利法规定:发明专利的保护期为20年,自申请日起计算;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期为10年,自申请日起计算。我国商标法规定:注册商标的有效期为10年,自核准注册之日起计算。保护期满前6个月内可以申请续展注册,每续展注册一次有效期为10年。4、地域性:按照一国法律获得承认和保护的知识产权权利,只能在该国的范围内发生法律效力。5、专有性(独占性或排他性):知识产权的专有性是指知识财产为权利人所独占,没有法律规定或未经权利人许可,任何人不得使用权利人的知识产品;对于同一项知识产品,不允许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一属性的知识产权共存。(三)知识产权的主体知识产权的主体即知识产权权利所有人。包括著作权人、专利权人、商标权人等。知识产权的主体需要具备何种资格,享有何种权利和义务,由国家法律直接规定。一般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四)知识产权的保护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无法依其本身来确定,要依据法律的特别规定确定。二、知识产权与自主创新的关系澳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1912年在《经济发展理论》中首先提出技术创新的概念。他将技术创新概括为发明创造的首次应用。并将创新区分为五种类型:(1)引进新产品;(2)引用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新市场;(4)获得材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应来源;(5)实现企业的重新组织。(一)技术创新的一般定义我国《辞海》中将技术创新定义为:把一种或若干种新设想(新概念)发展到实际和成功应用的阶段,或称一个从新产品或新工艺的设想产生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二)自主创新是指创新主体依赖自身所具有的能力和资源进行并完成的创新活动,其创新过程中的知识、技术、制度等方面的关键性突破是依靠自身利力量完成的。(三)创新型国家是指将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竞争优势的国家。2、知识产权产出与国家创新能力知识产权产出与国家创新能力呈高度正相关。国家创新能力越强,自主知识产权产出越多,本国专利申请越多,同时,国外专利申请越多。(四)技术创新活动产生知识产权基础研究阶段:往往产生基础专利(核心技术),重大发明专利;理论研究成果;技术开发阶段:往往产生重大技术突破、产生实用技术,伴随基础专利、重要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的产生;技术秘密的产生;技术研究成果的产生;应用研究阶段:产生实用技术,往往伴随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的产生;技术秘密的产生;应用软件的产生;市场营销阶段:往往产生商标、商业秘密、版权等知识产权。(五)知识产权可以激励或制约技术创新活动1、知识产权对技术创新的激励作用:知识产权制度对技术创新成果的保护机制为技术创新注入动力,能够有效激励发明创造;对知识产权(专利)信息的利用,可以大大节约技术创新成本,有效缩短技术创新周期;2、知识产权对技术创新的制约作用技术创新活动必须以尊重知识产权为前提;知识产权的大量存在,使得技术创新的门槛提高,企业实施技术创新空间受到挤压;对技术扩散、技术进步产生障碍;知识产权保护范围的不断扩大、国际化趋势不断加剧,对技术创新带来新的挑战,科技成果产出和转化面临的知识产权制约因素更加复杂;企业实施技术创新面临的知识产权侵权风险越来越大。三、我国自主创新面临的知识产权形势与挑战(一)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发展趋势1、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在不断扩大,权利内容不断深化2、专利制度呈现国际一体化趋势▲推动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变革。▲美、日、欧建立了三方定期会晤的机制,以协调三方的立场,统一行为。3、知识产权保护的新形式——标准与专利捆绑在一起构成技术壁垒▲“三流企业卖苦力,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专利,超一流企业卖标准”4、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策略多样化5、知识产权审批的时间加快,保护的期限延长6、世界贸易组织将知识产权纳入了管辖范围,使知识产权制度在国际经济、科技、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历史性提升7、知识产权保护已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二)我国面临的知识产权挑战1、立法层面: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尚不健全2、管理层面: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力量薄弱,管理机构、体系不健全;3、企事业层面:4、知识产权产出层面:(1)知识产权实力不强。(2)产业发展面临知识产权挑战: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采取专利保护先行的战略,在我国大量申请专利,抢滩圈地,使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空间受到严重挤压。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截至2008年,外国企业来华申请专利已突破93.5万件,其中发明专利占全国发明专利申请量的46%。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任务(一)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知识产权战略为应对发达国家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知识产权战略挑战,国务院于2008年6月5日正式颁布《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围绕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人才培养和发展知识产权业,对未来一个时期全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战略性规划。【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组织构架设置例】(一)大型企业集团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设置模式:①网络管理模式:(富士通、菲利浦)总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分公司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分公司知识产权管理机构部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部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部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部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②分层管理模式:(GE公司、富士康公司)总公司分公司(1)分公司(2)分公司(3)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二)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设置模式:①独立总管模式:在总厂(公司)设置独立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在车间或分厂设置知识产权负责人和联络员。总厂︵公司︶厂办技术部知识产权办营销部(销售部)生产车间(分厂)……..②兼管模式:由总厂技术管理部门或法律部门负责知识产权管理,车间或分厂设置知识产权负责人或联络员。总厂︵公司︶厂办技术部(知识产权)营销部(销售部)生产车间(分厂)……...…(三)加强知识产权规章制度和工作机制建设(四)加快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五)加强生产经营活动的知识产权管理2、生产环节的知识产权管理3、研究开发活动的知识产权管理(1)企业的研究开发活动组织实施前,应当对拟研究开发的标的进行该技术领域的专利文献及相关科技文献检索,弄清研发项目现有技术的发展状况、知识产权状况和主要竞争对手的状况,合理借鉴和充分利用他人有效和无效的知识产权,避免知识产权侵权和重复研发。(2)企业在研究开发活动中,应当加强研究开发活动的流程管理,建立研究开发活动的各类管理流程,如立项审批、试验记录、实验记录、研发进程记录等管理规范,使研发管理活动具有可追溯性。并建立对研发技术的跟踪检索制度,每隔一定时段,开展该技术研发情况的跟踪检索,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研发和资源浪费。(3)研究开发活动结束,成果产出后,应当对产出成果按照企业内部管理流程,对产出成果实施评估,根据成果对企业的重要程度,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需要申请专利的,应当按照管理流程组织专利申请,需要保密的,采取保密措施。(4)企业研究开发活动应当建立研究开发成果信息对外发布审批制度,企业对外发布技术信息应当按照规定的流程和制度审批。4、企业销售环节的知识产权管理5、企业对外贸易与合作中的知识产权管理1、产品出口2、技术引进(3)参加国际展会(4)进出口贸易中,要充分重视和利用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措施,一方面要了解国外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状况,另一方面,要积极运用我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措施,对出口产品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实施知识产权海关备案,加强对出口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6、企业合同中的知识产权管理1、企业对内合同,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对可能涉及或者知悉企业内部知识产权信息的人员,应当签订知识产权保护合同,明确其知识产权保护的权利、义务与责任,防止知识产权权利流失。2、企业对外合同,如企业与合作方技术开发合同、委托加工合同、服务外包合同、知识产权许可合同、知识产权转让合同、投资、购销、进出口、展览展销合同等,应当进行知识产权法律审查,根据合同性质,明确知识产权权利归属和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条款。
本文标题: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泰兴课件)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49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