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蚌埠市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实施方案
蚌埠市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实施方案发布时间:2010-10-19来源: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探索建立推进自主创新的有效途径和体制机制,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蚌埠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实施意见》,结合《蚌埠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战略决策,充分发挥我市的产业基础和科教优势,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略,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聚集创新资源为重点,以培育创新型产业为目标,争取在培育若干新兴产业及其综合配套改革方面尽快突破,探索一条具有蚌埠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加快蚌埠的崛起。(二)基本原则1、解放思想,勇于突破。高举改革创新旗帜,弘扬“务实开放、创业争先”的城市精神,勇于先行先试,敢于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创造活力。2、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利益为纽带,充分发挥市场对创新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加强政府宏观指导,强化服务落实,为创新提供良好的体制环境和政策保障。3、突出重点,形成特色。明确主攻方向,选择若干具有明显优势的战略性产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力量突破,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4、整体规划,有序推进。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形成分工合作、责任明确、绩效考核的工作机制,确保改革试验工作取得实效。(三)主要目标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初步建立自主创新体系,培育集聚一批创新人才,涌现一批创新型企业,形成若干战略性产业,全面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个突破、两个提高、四个翻番”的目标。1、两个突破。在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上取得突破;在培育光伏、生物、新材料等三大新兴产业上取得突破,进一步提升装备制造及零部件、精细化工、电子信息三大现有优势产业,力争六大产业实现年产值1000亿元的目标。2、两个提高。切实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力度,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带动作用和对高新技术产业的促进作用,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年提高0.3个百分点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3、四个翻番。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翻一番;全市研发人员数量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年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均翻一番,年申请量达到1000件,年授权数超过500件;中国名牌产品数翻一番,达到6件。再经过一届政府的努力,建立比较完善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政资介紧密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率先进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二、实施六大创新工程,培育战略性创新产业(一)创新型产业升级工程按照“突出特色、重点突破”的原则,坚持高端化、集群化发展,提高创新能力,着力培育光伏、生物、新材料等三大新兴产业,重点改造提升装备制造及零部件、精细化工、电子信息等现有优势产业,注重引进新型高新技术产业,总体完成投资400亿元,形成年产值达到1000亿元的规模。1、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光伏产业。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延伸产业链、打造产业群为重要途径,以光伏产业园为载体,努力建设以非晶硅/微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和太阳能发电装备为主导的中国光伏产业基地。深化非晶硅太阳能电池技术研发,通过产学研合作、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和建立产业技术联盟等途径,创建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开展提高薄膜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技术、微晶硅和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制造技术的研发,逐步提高生产线的单线规模和自动化程度。扩大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总体形成1000兆瓦的生产规模;积极推动上游产品生产,建设超白玻璃、SnO2导电玻璃、超纯硅烷等项目;大力发展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太阳能发电装备生产。努力形成太阳能光伏发电工程承建能力,开发生产光伏电站工程逆变器、控制器、配电系统等配套产品。率先建成全国最大的兆瓦级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示范电站。推动战略合作,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筹建产业基金,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为快速发展奠定资金保障。加快建设光伏产业园,创建国家大学科技园,实现集群化发展。5年内,力争完成投资120亿元,产业年产值达到300亿元。生物产业。准确把握生物科技发展趋势,大力发展以生物能源、生物材料为重点的生物产业,建成具有特色的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充分利用发酵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平台,重点培养生物技术原始创新人才团队,争取在具有重大支撑和引领作用的秸秆利用酶工程、基因工程技术等方面取得重点突破,抢占国际生物产业技术的制高点。尽快取得秸秆联产乙醇、丁二酸,秸秆联产木糖醇、柠檬酸的千吨级中试突破,建成年产万吨级秸秆乙醇示范生产线。提高赖氨酸、柠檬酸、淀粉糖工程技术水平。大力发展聚乳酸、生物乙烯等生物材料。大力开发生物法生产聚丙烯酰胺、聚天门冬氨酸,加快绿色水处理化学品的发展步伐。推动丰原集团在万吨级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成功的基础上,采用模块化工厂发展模式,在秸秆资源丰富地区,科学组织项目布点,总体形成百万吨级秸秆生物制品生产规模。依托丰原生化,形成百万吨级的燃料乙醇的生产规模,谋划推进年产30万吨生物乙烯、15万吨聚乳酸项目。发挥丰原集团的生物技术优势,发展药用氨基酸、核酸和维生素系列产品,注重提升特色中医药,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尽快建成五河秸秆电厂,谋划推进固镇、怀远秸秆电厂项目,发展生物质发电。5年内,力争完成投资100亿,产业年产值达到200亿元。新材料产业。依托产业基础,发挥玻璃设计院技术优势,寻求战略合作,不断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延伸产品链,优化产品结构,加快400万片抗反射膜玻璃、100万片二氧化锡透明导电膜玻璃、PET塑料镀膜和4000万片ITO透明导电膜玻璃扩建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信息显示基片、特种功能玻璃等玻璃新产品。依托年产6000吨球形石英粉、6000吨超细硅酸锆、1万吨电解氧化锆等项目扩建和120万重量箱太阳能玻璃、200万平方米/年节能玻璃等项目建设,着力发展玻璃新材料行业。加快华皖公司500吨原丝及200吨碳纤维项目重组,加快实施贝斯特60万平方米无比钢建筑生产线建设,大力培育新材料产业。努力完成投资40亿元,实现产值100亿元的发展目标,初步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材料产业基地。(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委、市科技局,市高新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淮上区、龙子湖区政府)2、改造提升现有优势产业装备制造及零部件产业。大力推进信息化,依托龙头企业辐射带动,改造提升装备制造及零部件产业,发展成为我市重要的支柱产业。建立大吨位起重机研发中心和发动机研发中心,加快组建高效滤清器研发中心。在新产品中深入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高数控铣床、特种船舶、消防车、起重机、环保装备、压缩机等优势产品的设计、制造和集成能力。大力发展汽车整车和关键总成制造,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加快零部件产业集聚化发展。积极引导建立专业化协作体系,重点推进发展铸造、锻造、电镀等专业化配套服务企业。5年内,力争完成投资80亿元,产业年产值达到250亿元。精细化工产业。发挥安徽省功能高分子工程研究中心平台作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深化产业环保节能技术开发。坚持突出重点、集约发展的原则,着力发展氯碱衍生系列、油田化学品和水处理化学品等优势产品,加快建设精细化工产业园,巩固提升国家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和安徽省精细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推动扑热息痛等原料药形成规模优势;加快盐酸安妥沙星国家一类新药等的研发,扩大萘哌地尔一类新药等的市场占有率,优化制药业产品结构。5年内,力争完成投资30亿元,产业年产值达到10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充分发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40、41研究所、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第214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技术研发优势,集聚发展要素,推动产学研合作,加速科研成果产业化步伐,加快实施测试仪器产业化、双环电子2亿只精密薄膜片式电阻器、日月电子40万台高档传感器、高显电子180万对液晶显示屏、永红电子集成电路和半导体引线框架生产基地等重点项目,不断丰富以电子元器件为主体的产品系列,加速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努力完成投资30亿元,实现产值50亿元,把我市建设成为具有特色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3、着力完善创新产业体系围绕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链中的缺失环节和薄弱环节,制定扶持政策,定向引进技术,组织专项招商,完善产业链,发展相关配套产业和现代物流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承接能力。支持光伏、生物、新材料等产业领域的骨干企业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来蚌开展技术交流、信息互动和产业合作,不断为我市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智力支持和创新资源。努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科协)(二)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把培育创新型企业作为区域自主创新的重要内容,加大扶持和引导力度,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大量涌现。1、提升大中型企业创新能力。现代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企业研发中心是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关键环节。在重点产业领域,依托骨干企业新建省级各类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领军企业研发机构争取提升为国家级。提高企业对创新资源的市场配置能力。通过政府资助、税收优惠等方式,争取大中型工业企业全部建立技术中心。(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委、市科技局)2、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重点围绕光伏、生物、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和装备制造及零部件、精细化工、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培育出一大批与之相配套的中小型企业,形成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的重点产业集群。建立创业绿色通道,支持留学回国人员、科研人员、高校师生以技术、专利等作价创办科技型企业或科技中介机构。加强创业服务中心、大学科技园、创新咨询中心等孵化器建设,完善服务功能,设立创业辅导师,建设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行业共用创业平台。实行科技型企业创业零收费。根据企业不同特点和阶段,给予经费资助和创业扶持。对发展势头好、前景广的中小企业加大培育力度,促其做大做强,逐步发展成新兴产业群。(责任单位:市经委、市科技局、市教育局)3、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品牌提升形象、品牌创造价值,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品牌增值为导向,深入推进品牌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鼓励知识产权创造和应用,支持企业、科研院所的品牌建设和参与制定行业技术标准。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中国品牌出口商品、国家免检产品的企业以及牵头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企业和科研院所,分别给予奖励。(责任单位:市经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质监局、市工商局、市旅游局)(三)创新人才集聚工程1、凝聚吸引创新型人才。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尽快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充满活力的人才发展环境。通过大力引进和自主培养等途径,集聚一批领军人才,重点支持研发机构在蚌实施产业化项目。采取多种方式吸引凝聚创新团队和高端创新人才,切实为他们解决住房、配偶就业、子女入学、所交个人所得税给予补助等实际问题,努力为他们营造宽松、舒适的生活环境和研究环境。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需要,重点支持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创新团队建设。遵循“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完善柔性引进机制,鼓励国内外高端人才来我市从事兼职、讲学、咨询、科研和技术合作、技术入股、投资兴业或从事其他专业服务。建立光伏、生物、新材料等产业技术交流平台,举办专业性的全国学术交流会、产业发展论坛。建设高层次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加强产业紧缺技能人才培养。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实行技术、知识、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专项重奖有突出贡献的人才。(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科协)2、培养创新型企业家。优化企业家成长环境,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积极宣传、表彰和重奖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家,特别是创新型企业家,树立创新典型,激发广大企业家的创新热情。同时,由政府出资对企业
本文标题:蚌埠市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实施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52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