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文言实词复习(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
考纲内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B级(理解)。考纲阐释“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包含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这些文言实词是常见的实词,而不是生僻难懂的词(重点掌握但不局限于考纲所列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二是这些文言实词的含义是在上下文中表现出来的,而不是脱离选文在字典中的含义;三是对于这些实词的语境意义要理解,而不是识记。考点分布1.一词多义。2.通假字。3.古今异义词。4.偏义复词。5.词类活用。考纲阐释年份考查情况2007年质、善、玩、录2008年振、收、造、悦服2009年奇、起、诛、弛2010年语、委、识、恙2011年苦、纵、官、抵2012年擢、豁、举、卒2013年第、推、绳、知附:2006~2013年广东高考“文言实词”考查情况一览表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盖故固顾归国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考点透析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列出了高中生应重点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它们是:实词1、一词多义2、古今异义3、偏义复词4、词类活用5、通假字一、一词多义(本义、引申义、假借义)(一)、一词多义1、本义:“本”的本义就是树木的根。“道”的本义就是指路途、道路。[例]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本义:1.战则请从2.后因伐木,始见此山3.范增数目项王4.乃以百钱易之[跟随][砍伐][眼睛][换取]2、引申义(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它意义)“道”本义“道路”,引申义“方向、方法、道理”“本”本义“树木的根”,引申义“根本、本来、探究”•[例]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能举例则举例说明)1.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本义“身体”,引申义“亲自”例: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锸以为民先“自己、自身”•2.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待本义“对男子的美称”,引申义“做官的人”例: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读书人”例: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有才能的人”例:胜不敢复相士“士兵”例:士不敢弯弓而报怨•3.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本义是“察看、仔细看”,引申义是“帮助、辅佐”(无物以相之)“选择”(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辅佐帝王的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4、通假字(假借义)•本应用甲字,借用与其意义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字去代替。甲字是本字,乙字是甲字的通假字。•如:“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中“蚤”同“早”,其假借意义为“早一点”;“至莫夜月明”中的“莫”同“暮”,其假借意义为“夜晚”。•1.同音替代•2.音近替代•3.形近替代[练习]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2.赢粮而景从。3.君子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4.满坐寂然,无敢哗者5.风吹草低见牛羊6.乃善刀而藏之7.离骚者,犹离忧也[倍]通[背],背叛[景]同[影],像影子一样[坐]同[座],座位。[见]同[现],露出。[善]通[缮],修治。[离]通[罹],遭受。二、古今异义(一)词义使用范围的差异1、词义扩大2、词义缩小3、词义转移1.词义扩大。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古:女子相貌好看,今: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中国”“江”“河”“好”秦以虎狼之势,与中国抗衡。(古:中原地区,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古:母亲。今义:晚辈对任何女性长辈的亲切称呼。)“阿姨”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2.词义缩小“臭”,古代好坏气味均可,现只表坏的气味;“让”,古代既可表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现在则只有第一种意义了。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①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今:山东省。)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妻子儿女。今:妻,与“丈夫”相对)③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求学的人。今: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3.词义转移:“涕”,古指眼泪,现指鼻涕•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外交使者。今:出门时带的包裹。)•②颜色不少变(古:容颜、脸色。今:色彩。)•③秋天漠漠向昏黑(古:秋日的天空。今:秋季。)“偷”,古指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如:偷生(苟且求生)今转移为偷窃•④上初即位,富于春秋(古:年岁、年龄。今:春天和秋天。)•⑤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古:于是写作。今:因果连词,表原因)•⑥戊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古:攻克。今:抬起。)•⑦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古:跑。今:行走。)•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①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烈士:古代表示刚直侠义之人,现在表示为正义牺牲的人。•②(廉颇)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宣言:古代是扬言的意思,现在表示宣告,声明。•③璧有瑕,请指示王指示:古代是指给人看,现在是表示上对下申明处理问题的原则和方法。•④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古代表示与外界隔绝之地,现在表示走投无路之时。(二)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1、词义褒贬的变化2、词义轻重的变化5.感情色彩变化①褒贬变化古代表示得力的帮手,褒义词。现在表示坏人的帮凶,贬义词。古代指地位低、见识浅,中性词。现在表示品德低,贬义词。古义为议论是非、评论得失,今义为贬义(能谤讥于市朝,闻于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古义为建筑结构紧凑工致,褒义词。现比喻各用心机,互相排斥,贬义词。古为偏执,不驯服。现为顺从、伶俐。“爪牙”:“卑鄙”:“谤”“勾心斗角”“乖”②词义强化先帝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恨”,古代遗憾、不满,今表示仇恨、怀恨。③词义弱化“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埋怨、责备。•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①东家有好女,可怜体无比可怜:这里是可爱之意,褒义词,今意是令人怜悯之意,多含贬义。•②牺牲玉帛,弗敢专也牺牲:这里是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中性词,现在指为正义而舍弃生命或其他利益,褒义词。•③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古代表示地位低,见识短浅,今天表示品德低下。•④天下云集响应响应:这里是像回声一样应和,中性词,在指积极听从号召,褒义词。三、偏义复词偏义复词偏义复词从形式上看和并列结构的合成词一样,两个语素是并列的,但实际上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作为这个合成词的意义,另一个语素只是陪衬。偏义复词有两种构成方式,一种是由两个意义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例如1.“冀缓急或可救助”(《谭嗣同》)(偏指“急”)2.“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指南录〉后序》)(偏指“害”)3.所以遣将守关者,以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昼夜勤作息1.语义相对的偏义复词。2.语义相近的偏义复词。(1).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种树的地方称园,种菜的地方叫圃。既是窃桃李,当然是入园,“圃”无义。)(2)勤心事公姥,夜夜不能寐公姥:偏义复词,婆婆。(3)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父兄:偏义复词,指兄长。*判断偏义复词的意义有以下几种1.根据句子上下文的意义来判断。亦以明死生之大(《五人墓碑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2.根据词语的语法关系来判断•如:昼夜勤作息(状语“勤”只能修饰“作”)又如:“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举翅万余里,行止自成行。”(大雁只有在飞行时才会列成队列。故只有“行”的意义。)•例如现代汉语的名词•“国家”、“人物”、“质量”、“舟楫”、“狐狸”、“妻子”等两个语素并列,其中一个语素义消失。•“国家”偏指“国”,“家”义消失;•“人物”偏指“人”,“物”义消失;•“质量”偏指“质”,“量”义消失;•“舟楫”偏指“舟”,“楫”义消失;•“狐狸”偏指“狐”,“狸”义消失;•“妻子”偏指“妻”,“子”义消失。•动词“忘记”、“死活”、“离合”,形容词“好歹”、“缓急”等其义偏向一方也是固定的。•“忘记”偏向“忘”,“记”义消失;•“死活”偏向“死”,“活”义消失;“好歹”多指“歹”一方,“好”义消失;LOGO四、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特点:1、是要有具体语境。2、是语义语法的临时性。3、是“以今律古”,用现在的语法习惯去看待。I、考测什么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也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语文试题中一个重要的考点。从1989年到2011年,20多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中,考测词类活用的竟有42处之多(按1个活用的实词作1处计算)其中,某些实词用如使动的12处,用如意动的6处,名词用如一般动词的6处,名词用作状语的13处,形容词用如名词的1处,形容词用如动词的3处。测试面较大。不过,还有动词用如名词,数词用如动词,动词作状语等类尚未涉及,也不能排除未来测试的可能性。II、怎么考测词类活用这一考点,在高考文言试题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命题专家精心设计的考题,对词类活用的考测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直接的考测或明或暗,明考的次数少,暗考的占绝对多数,暗考是这个考点的重心。明考:1、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与其余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虏方苦疲甚B颇失部伍C耻学于师D是故明主贵五谷而贱金玉(上海卷)A中的活用词是“苦”,意动,以(疲劳)为苦;B中的活用词是“失”,使动,使(其)失去(军队);C中的活用词是“耻”,意动;以(向老师学习)为耻辱;D中的活用词是“贵”和“贱”,都是意动,以(五谷)为贵重,以(金玉)为轻贱。由此可见,此题的答案是B。②诏不许,然甚壮其意。(2009年广东卷)【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力求做到文从句顺。【解析】注意“许”、“然”“壮”等词的落实,“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豪气。翻译:(仁宗皇帝)下诏不批准,但却认为他内心很豪气。高考文言词类活用的测试,内容广,形式多。不论哪次语文高考,都务必认真夯实这一知识点的基础,并加以系统复习。在做文言试题时,对实词的理解和表达,如果按照它们的一般意义和用法不符合语境的要求,除了通假字的可能性外,就要考虑词类活用。备考和应试都须增强这方面的意识和能力。1.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2.赵王之子孙侯者《触龙说赵太后》3.填然鼓之。《寡人之于国也》4.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同上)5.五十者可以衣帛。(同上)6.道芷阳间行.《鸿门宴》7.沛公军霸上。《鸿门宴》8.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过秦论》9.沛公欲王关中。《鸿门宴》10.籍吏民,封府库。(同上)(盟:盟约——订立盟约)(侯:五爵之第二等——封侯)辨析句子中名词活用现象(鼓:乐器——击鼓)(树:树木——种植)(衣:衣服——穿上)(道:道路——取道)(军:军队——驻扎)(帝王:帝王——称帝称王)(王:帝王——称王)(籍:登记隶属关系的册本——登记)名词活用的类型: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1.吾从而师之。(《师说》)•2.耻学于师。(《师说》)•3.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说》)•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阿房宫赋》)(名词,老师——以……为老师)(名词,羞耻——以……为羞耻)(名词,老师——以……为老师)(名词,羞耻——以……为羞耻)(名词,镜子——以……为镜子)辨析句子中名词活用现象名词活用的类型:2.名词意动用法。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劝学》2南取汉中。《过秦论》3席卷天下。《过秦论》4囊括四海。《过秦论》5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6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7吾得兄事之。《鸿门宴》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9日削月割。《六国论》10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上面——向上)(下面——向下)(南——向南)辨析句子中名词活用现象(席子——像卷席子那样)(口袋——像装口袋那样)(云——像云一样,回声——像回声一样,影子——像影子一样)(翅膀——像翅膀一样)(兄长——以对待兄长之礼)(脸——当面)(天——一天天地,月——一月月地)(天——每天)名词活用的类型:3.作状语。1外连衡而斗诸侯《过秦论》2项伯杀人,
本文标题:文言实词复习(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560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