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诗歌考查中的创新试题解析
近几年,中考诗歌考查题越来越受到中考命题者的青睐,而且从内容到形式不断创新,已由最初单纯的静态的记忆背诵转向动态的理解与运用。目前的诗歌考查题中,创新性较强的命题形式及相应的解题策略通常有以下几种:一、比较鉴别题例、选出下列诗句中意境最为开阔的一句。()A.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C.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D.茅檐低下,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解析本题侧重考查学生鉴赏和比较的能力。命题者意在引导学生将对诗句的比较分析,综合思考与对其意境、形象的理解和品味结合在一起,要求学生能在辨识性的阅读中完成答题。试题内容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旗帜鲜明地引导学生注意在平时学习中注意积累,注意开阔视野,是紧扣新大纲的精神的。A项出自宋代林逋(bū)写的《山园小梅》,是咏梅的;B项出自唐代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写春景的;C、D项都出自南宋辛弃疾的词,D项写的是宋代江西东部农村生活情景的,而C项则重点写秋天沙场阅兵的壮观场景。通过分析可知答案是“C”。二、赏析表达题例、阅读《望天门山》,回答问题。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请借助诗中表示色彩的词语加以想象,用简明的语言描绘出诗中的图景。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考生赏析以及创新表达的能力。它要求考生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诗句,扣住关键词语,感悟意境,发挥想象。答题须扣住“青”“碧”“日”“帆”四字,描绘出佳木葱茏,澄江如练,红日、白帆相映成辉的图景。三、诗文结合考查题近年来,命题者逐渐跳出了对诗歌本身分析的圈子,将诗歌与现代文或文言文阅读渗透、融合起来考查,拓展了诗歌的考查形式,具有良好的导向性。(一)与现代文融合考查例①想象一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下边的诗句中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A.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B.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C.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D.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例②下边是杜苟鹤的《送人游吴》,用其中哪两句概括古镇周庄的特点最合适?()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解析这两题古今结合,古为今用:前者将想象的画面与古诗句对应,后者巧用古诗概括写景的特点。这样的考查,既能检测学生的积累情况,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理解运用上下功夫。例①与课内阅读结合起来考查,侧重考查学生分析、辨识同一类景物诗句的能力。解答这道题首先要能把握住所给句子“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述的画面特点,这句中所写的小草具有刚刚从土里挤出来还很脆嫩、短小、少的特点。A项所写到的草,绿色太浓;B项的草已淹没马蹄,可见绿草如茵;D项风吹草低才能见到牛羊,可见草的长势茂盛。C项的草远看绿色一片,近看却没有几棵。可见正确选项为“C”。例②则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考查,要在平常的阅读中了解关于周庄古镇的一些特点,把握住周庄房屋临河而建、桥多的特点,就能准确地从诗中筛选出能概括古镇周庄特点的两句诗:“人家尽枕河”,“水港小桥多”。如果回答:“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也可。(二)与文言文融合考查例、阅读《出师表》选段(第6、7段),答题。下边是杜甫的一首七律《蜀相》,诗中哪些句子的意思与上面两段文字意思是一致的?请把它摘录到横线上。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解析本题巧妙地把与文段内容相关的古诗作为语料,沟通古今,融合诗文,侧重考查学生对诗文内容双向理解的能力。本题要求选出与文段意思一致的诗句,所以必须先弄明白文段的意思。选段1(第6自然段)诸葛亮自叙本志及先帝“三顾茅庐”之恩,选段2(第7自然段)叙述接受先帝“托付”,“夙夜忧叹”,惨淡经营的苦心。明白了文段的主旨后,答题就很容易了,依据要求所选的两句诗很明显应为:“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四、赏析运用题例、根据下列诗句的意境,围绕“环保”问题写一句广告语。1.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2.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广告词:解析这一题主要考查学生在赏析诗句的基础上创作广告语的能力。题目中提供的几句古诗都是描写春天大自然中各种生物自然和谐、生机盎然的美丽景象的,其意境是非常优美的。学生用诗句中所描绘的美好图景与现实生活中的“草原荒化,沙尘逞威”或“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情景相对照,就会情不自禁地从心底呼吁:“把文学意境还原成大自然吧!”(或“诗歌中的意境是古人创造出来的,现实中的美景是我们保护出来的”)本题开放度较大,给考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也比较大,答案只要与“环保”相关联即可,不必拘泥于某一种“标准答案”。以上几种诗歌考查的形式,在中考语文试题中曾大量出现,并体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但总的来说,基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是一致的。总之,诗歌考查形式能不断创新,正说明了诗歌这一文学体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命题形式和命题意图有了全面而透彻的了解,才能做到在考场上胸有成竹,正确解题。
本文标题:诗歌考查中的创新试题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56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