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长石小学洪雷军创新,是社会主义新人的个性和能力特质,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创新人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径。只有以创新为目标,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带动学生学好知识、学活知识,全面发展各方面综合能力。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明确提出: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学生智力的核心部分。因此,语文教学要注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质疑设问。“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是智慧宝库的敲门砖。有了疑,就有了求知欲。因此,教学中只有让学生质疑,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积极主动的思考、探索,才有可能引领他们走向知识的殿堂。学生的质疑设问是学生积极主动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始于积极思维,始于质疑设问。(一)创造和平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敢问。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设问。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始终视自身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把教学过程看成是与学生共同探索知识的过程。把学生提出的一些幼稚的、略带粗拙的问题,看成是探索知识过程的基石,并以认真诚恳的态度对待。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提问有“安全感”。这样学生质疑的兴趣就会明显提高,思如泉涌。教学中,提倡“童言无忌”,提倡儿童“思维无禁区”让学生畅想、畅言,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在这种气氛中,任想象驰骋,任感情激荡,任思路纵横,多种想法涌动交汇,自然会撞出创造的火花,引发创新的潜质,激发灵感。(二)教给质疑设问的方法,让学生善问。一位科学家曾说“世界上最有用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学生在课堂上光凭兴趣敢问、好问,往往提出的问题比较拙劣,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这就要求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科学的质疑设问方法,使学生做到有目的地问,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提高问题的质量。质疑设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抓课题的矛盾处质疑。如《“私塾先生”》一课,学生接触课题带引号的课文,这样的课文就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课题的与众不同之处进行提问。可以问“课题为什么要带引号呢?”2、抓反复出现处质疑。如《别了,我爱的中国》一课,文中三次出现了“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这样的课文就可以引导学生抓反复出现的特殊句子质疑。可以问“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3、抓细微差别处质疑。如《刘胡兰》一课,刘胡兰面对敌人软硬兼施的伎俩,每次说话的语气都不同,分别是“大声回答”“愤怒地回答”“挺起胸膛说”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这几种语言现象进行提问。4、抓课文结尾处质疑。如《我的战友邱少云》课文结尾写:“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1952年10月12日。”这样的课文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有特征的结尾进行提问。引导学生问:“课文为什么要以这样的方式结尾呢?”此外,还可以从标点、重点词句、段落分行、文章内容等处质疑。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学生的质疑水平会明显提高,深层次的、有价值的问题会不断涌现,在质疑的过程中迸发出创造性的火花。在深入思考问题,不断提出新的见解的同时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了训练。这也正是创新精神的体现。二、科学的思考。善于从不同的方向,新的角度运用原有的知识;善于同中求异,善于发现事实、现象与问题间的隐蔽联系,是创新思维的特征。明白了这个特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路子就开阔了。(一)多方向思考。创新思维的轨迹是多向性的,即“纵”“横”“逆”三个方面来思考问题。课堂教学活动是知识信息的传导过程,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储存信息,更要引导他们对信息进行筛选、重组、加工并变量输出。教学中即使是同一篇课文,因为每个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及经验世界,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就会充分挖掘其潜能,充分展示各自的长处,最后殊途同归,从多方面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可使学生获得某种创新的启示。如《翠鸟》一课第二自然段的教学,抓住“那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这一句话,要求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谈谈怎样理解这句话。一位学生说:“这句话与上文的‘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去。’相呼应,说明翠鸟飞得快,蹬得用力。”这是从“纵”向来分析的。第二个同学说:“这句话就是对当时翠鸟捕鱼后的情景描写,反映了一种情景美。”这是从“横”向来分析的。第三个同学说:“这句话用来反衬翠鸟动作的迅速、敏捷。”这是从“逆”向来分析的。这种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二)多角度思考。创新思维具有多元性,也就是它具有多维度,指主体思维善于从事物的多侧面、多环节、多因素、多层次来进行思考,善于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问题从多角度加以分析、研究、思考。往往可以获得新的发现。这不仅有利于锻炼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而且也为创新提供契机。这是因为多角度的思考,带给学生的是新异的刺激,这样就容易引起学生的探究反射,就会在大脑皮质的相应区域内引起优势的兴奋中心。从而为一些创新思想的产生,提供重要条件。例如:《灰雀》一文中写男孩把灰雀放飞后的语句“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教学中问学生:“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一位学生答道:“我读出了小男孩认识到自己以前做错了,决心以后再也不这样做了。”这是从态度上说的。另一位学生说:“我读出了小男孩怕列宁责备自己,心里有些害怕。”这是从心情上说的。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学生的智慧之花竞相开放,产生了许多新的发现。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创新思维。(三)同中求异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统一的东西太多了,缺乏“新”“异”。这样的“标准答案”压抑了学生心中创新的种子的萌发。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各抒己见,立求“新”“异”就显得十分重要。教师要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让学生把隐藏的认知过程充分显示出来。这样,学生的个性品质及创新思想才会得到培养。例如:《草船借箭》一课中提出这样的问题“诸葛亮才智过人,知人、知天,在‘借箭’过程中,他为什么要用鲁肃呢?”一位学生说:“因为鲁肃为人忠厚老实。”大多数同学都同意这种看法。另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我觉得不能说鲁肃为人忠厚老实,你想他尽忠于诸葛亮,必然背叛周瑜。况且,周瑜那么信任他、重用他,他却吃里扒外,怎能说他为人忠厚老实呢?”学生能用辨证的观点看待问题,可谓视角独特,标新立异。这样敢于挑战常理的想法,又怎能不说是一种创新呢?三、展开联想。事物的表象会引发人的一连串的联想,这种联想的深度与广度将直接影响着人的创造力。由表象而产生想象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过程。这不正是创新能力的最后体现吗?教学中应创造一切契机,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训练。如学完《火烧云》一课后,我带学生走出教室,来到野外,坐在小山坡上,仔细观察云霞的千姿百态和绚丽多彩。有的同学说:“那朵云真像大鹏展翅。”有的同学说:“那朵云多像一个小孩依偎在妈妈的怀里睡觉呀!”“你看,一只火凤凰,多漂亮呀!”……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想象描述着大自然神奇的景象。这里教师凭借教材,把语文教学延伸到课外,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创造性想象云霞的千姿百态,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四、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从心理学角度讲,学生天性爱动,对操作性的内容感兴趣,因为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这也是创新所必须具备的情感基础。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创新思维得到了训练,主动探索的意识得到了培养。如教学《红色的报春花》一课后,针对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兴趣浓烈的特点,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改变花的颜色的实验。学生到大自然中寻找各种颜色的花,分别用不同颜色的水去浸泡。第二天,一朵朵富有创意的花就诞生了。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培养。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阵地,作为语文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这个主阵地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文标题: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56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