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13届一轮复习精品:8.第八单元城市与城市化第2节城市化
第八单元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结构第2节城市化知识研读(对应学生用书P79)课程标准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知识梳理知识一城市化1.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2.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中的比重上升(主要标志)城市用地规模扩大聚落形态发生变化生产方式、方式、价值观念等发生巨大变化3.作用扩大总人口生活4.动力乡村推力表现:城市拉力表现:,对土地压力大;,社会服务短缺;自然灾害等结果:使人群离开农村多;交通便捷;文化设施齐全等结果:使人群来到城市人口增长快收入低就业机会知识二城市化的进程及特点1.时间上:经历初期阶段、中期加速阶段、后期阶段。2.空间上:(1)发达国家:起步,水平,已进入后期阶段。(2)发展中国家:起步,水平,处于阶段和阶段。成熟初期早高晚低中期加速知识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表现减少水质、水量、发生变化废渣对城市产生不良影响出现“”现象:建筑群影响日照、风速、风向生物多样性地下水运动土地质量城市热岛2.合理的城市化环境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3.不合理的城市化(过快)城市化问题(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噪声污染等),住房紧张,社会秩序混乱4.改善措施:建设和发展____________改善降低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就业困难生态城市考点整合考点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城市化发展阶段特征出现的问题发展新趋势出现的国家和地区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问题较少,处于城市化低水平时期发展中国家中期加速阶段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进程推进很快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中心城区表现出衰落的迹象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达国家特别提示:判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除了从特征、问题及发展趋势方面分析外,还可从城市化起步(发达国家起步早,发展中国家起步晚)、城市人口比重(发达国家大,70%以上;发展中国家小,不到40%)等方面判断。【案例一】(2011·浙江文综)下表为2005年联合国城市研究机构发布的关于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英国等四国的城市化水平表。完成下面问题。甲、乙、丙、丁依次代表的国家是(ABCD.英国、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水平的地区差异,意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英国是城市化起步最早、最早出现逆城市化的国家,城市化水平也很高;而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泰国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沙特阿拉伯本身地广人稀,属于石油输出国,石油产业的发展吸引人口向城镇集聚,导致其城市化水平较高;日本的城市化起步早,发展速度快,但日本人口众多,故其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综上,选项C【答案】C【即时巩固一】读下列国家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得出)水平统计图,回答(1)~(3)题。(1)图中反映的城市化与人均GDP的关系是()A.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水平相互影响的程度不同B.某阶段人均GDP水平与城市化水平呈负相关C.城市化发展是提高人均GDP水平的主要动力D.人均GDP水平越高,城市化发展速度越快(2)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图中四个国家在城市化水平和人均GDP平均增长速度方面最快的是()A.印度B.中国C.日本D.德国(3)与其他三个国家相比,中国的城市化()A.发展水平较高B.应加快发展C.发展速度最快D.应限制发展【解析】本题以不同国家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水平统计图为背景考查城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水平之间的关系,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以及学生阅读统计图,分析比较区域差异的能力。准确读取图中曲线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是解题的关键。第(1)题,由图可知,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水平相互影响的程度有很大的不同。总的趋势是人均GDP水平与城市化水平呈正相关,发达国家人均GDP水平很高,但城市化发展速度不一定高,一般是城市化水平高而速度较慢。第(2)题,20世50~80年代,很明显日本人均GDP和城市化水平增速都最快。第(3)题,从图可看出,德国、日本人均GDP与中国2000年人均GDP相比高很多,当时的城市化水平比中国2000年的城市化水平要高得多。综合考虑,中国当前城市化水平很低,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故应加快发展。【答案】(1)A(2)C(3)B考点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评价地形对原来的地形地貌进行改造,使之趋向平坦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气候强烈改变了下垫面的原有性质,使城市产生热岛效应,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周围地区的局部气候形成城市风,将城市大气污染物带到郊区,也可把郊区工厂的废气带到城区水文城市建设过程,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有的河流被填埋后作为道路或其他建设用地,有的河流被分割成断头河或死水河,使得城市地区水系十分紊乱容易使城市在暴雨时排水不畅,造成地面积水。残留河道也容易因富营养化而变黑发臭生态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尤其是工业“三废”,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使城市生态系统成为一个脆弱的系统。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和改变最大的地方2.城市化过程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人文环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农村转变为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农业用地城市建设用地居民就业方式第一产业第二、三产业景观特征乡村景观城市景观人口分散,农业人口密集,非农业人口经济开放程度低高信息、交通欠发达发达文化、观念受教育程度低,整体文化素质低受教育程度高,整体文化素质较高【案例二】(2010·北京文综)下图为中国某平原城市城区7月地表平均温度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1)该地区地表温度的()A.高低变化与地表起伏呈正相关B.高值区变化是气候变暖的结果C.低值区是河流或绿地影响的结果D.差异可导致地面风从城区吹向郊区(2)据图可以推断,从1982年到2004年该城区()A.建筑物占地面积增加B.南北部道路密度差异加大C.商业区向城区中心集中D.空间形态没有发生变化【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城市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读图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由题图可知,一般地势越高气温越低,地表温度的高低变化与地表高低起伏应该是负相关关系,故选项A错误。既然是气候变暖的影响,那么该城市地区的地表温度变化都应该呈上升或下降的趋势,而不应该高低不一,故选项B是错误的。由1982年到2004年的该市7月地表平均温度分布图可以看出,该市7月地表温度低值地区几乎没有变化,这只能说明该地区是河流,或者说是城市绿地,故选项C正确。城市因人口稠密、工业发达、交通工具等的尾气排放量大、以及家庭炉灶等生活废气的排放导致市区的气温升高,形成城市“热岛效应”,会导致城市风由高空吹向市郊,而近地面风则由市郊吹向市区,故选项D错误。第(2)题,主要考查城市化过程,以及读图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由题图很容易发现城市7月均温较高地区的范围在扩大,这说明城市建筑物占地面积在增加,故选项A正确。由于城市建筑物密度增大,城市南北部道路密度也会更加完善,商业网点布局会更趋向合理,商业中心会增加,城市的空间形态也在发生着变化,故其他选项都是错误的。【答案】(1)C(2)A【即时巩固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世界银行和世界货币组织发布的《碧水蓝天——展望21世纪的中国环境》的研究报告中称:“从1995年到2020年,最大城市的大气质量总体将有所改善。”材料二2008年8月8日,对亿万中国人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开幕了。北京申办奥运的第一句响亮的口号是“绿色奥运”。材料三根据城市的发展,2010年,我国建成轻轨线路约450公里。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轻轨线路约900公里,到2050年前,将建成约4500公里共300条的城市轻轨线路。(1)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正致力于改善在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下列问题中的()①环境污染②绿地面积少③交通拥挤④就业困难⑤社会治安差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2)对大多数中国城市来说,不能呈现“碧水蓝天”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热岛效应”使得城市多雨天,少晴天B.沙尘暴使得城市大气能见度变小,水域泥沙含量大C.城市建设大兴土木,尘土飞扬,污水横流D.城市生活、生产、交通排放出的废气(尾气)、生活污水及生产废水造成城市大气和水域污染(3)修建城市轻轨线路,除了能改善城市交通,还可以()A.改善城市的景观B.提高城市居民的经济收入C.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D.调整城市的经济结构【解析】本题组考查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第(1)题,从三则材料中反映出我国努力改善大气污染,增加绿地面积,解决交通拥挤问题。第(2)题,抓住“碧水蓝天”四个字,反映的是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第(3)题,发展城市轻轨,有利于减轻交通拥挤,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改善城市环境。【答案】(1)B(2)D(3)C感谢您的关注!
本文标题:#13届一轮复习精品:8.第八单元城市与城市化第2节城市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580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