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部编版(统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3课《公民意味着什么》--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3公民意味着什么教学设计课题公民意味着什么第一课时单元第二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六年级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公民意识,承担公民责任。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区分中国公民和外国公民,能够妥善保管自己的身份信息。3、知识目标:认识公民身份,学会区分中国公民和外国公民,认识身份证,学会保管自己的身份信息。重点认识公民身份。难点学会保管自己的身份信息。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展示各国公民照片。2、思考:我们经常说“中国人”“外国人”,那么,中国人和外国人到底是怎么区分的呢?提问导入。讲授新课【公民身份从何而来】1、活动园:课本第22页。2、讨论:(1)你是怎么理解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日本人等不同身份的?(2)想一想,机场的边检处为什么设置“中国公民”通道和“外国人”通道?回答:(1)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日本人代表的是不同国籍的人,是不同国家的公民。(2)设置了中国公民专用通道,对中国公民和外国人实施分区验放,能够更好地进行出入境管理。3、思考:(1)我们年纪那么小,我们也是公民吗?(2)公民究竟是什么意思呢?4、知识窗:什么是公民。5、小提示:在家里,我们是孩子;在学校,我们是学生;在商场,我们是顾客。我们的身份在不同的场合会发生变化,但是,有一个身份是共同的,那就是公民。6、播放视频《中国有56个民族,外国人成中国公民后,会被分到哪个族》先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自己的中国人和外国人的理解,再通过知识窗了解什么是公民——拥有中国国籍的人称为中国人。7、讨论:(1)外国人也能成为中国公民吗?(2)要成为中国公民都有哪些条件呢?8、小小国籍管理员:请你说说以下几人能不能取得中国国籍?要怎样才能取得中国国籍?(1)我家祖祖辈辈生活在中国,我出生在中国。(2)我爸爸妈妈是中国公民,我出生在国外。(3)我来自爱尔兰,在中国工作多年。我热爱这个国家,希望拥有中国国籍。9、国籍小知识:(1)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2)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国,具有中国国籍。(3)外国人或无国籍人,愿意遵守中国的宪法和法律,并具备一定条件,可以经申请批准加入中国国籍。(4)我国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中国公民具备法定条件的,可以经申请批准退出中国国籍。10、阅读角:课本第24页。11、讨论:(1)在古希腊,是所有人都拥有公民身份吗?有公民身份的人与其他人有何不同?(2)你认为一个国家当中,应当让每个人都拥有公民身份吗?为什么?12、小提示:在一个国家中,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我们平等地拥有公民的身份,我们平等地拥有公民的权利。因此,我们也要平等地履行公民的义务,承担属于公民的责任,做合格公民。【认识居民身份证】1、思考:什么东西能够证明我们公民的身份呢?2、观察与发现:(1)你有居民身份证吗?说一说,居民身份证的正面和背面分别印有哪些信息。居民身份证上独一无二的信息是什么?(2)这些数字有什么含义呢?为什么我的身份证有效期与爸爸妈妈通过讨论、思考、判断,知道成为中国公民需要具备哪些条件。通过对古希腊公民身份的讨论,知道公民享有权利且需要履行义务,并树立公民意识,自觉承担公民责任。观察身份证,并发现和了解身份证上的信息。的不一样?3、认识居民身份证。4、活动园:身份证用处知多少。5、讨论:想一想,说一说,身份证还有哪些用处?6、新闻:拘了!男子拒绝乘警查身份证,理由是丢面子。7、重要提示:日常生活中,警察基于履行职责的需要,依法有权查验居民身份证,我们必须配合,这是我们作为公民的法定义务。8、知识窗: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出示执法证件,可以查验居民身份证。9、播放视频:《生活中用的身份证复印件,以免被泄漏,警官提醒加上特殊符号》10、这样做不对:随意丢弃车票。11、生活小提示:妥善保管身份信息。知道身份证的用途。懂得要配合警察查验身份证。学会妥善保管身份信息。课堂小结我们是中国公民,我们拥有证明自己的身份证,我们要学会妥善保管自己的个人信息。总结提升板书公民意味着什么第一课时1、公民身份从何而来2、认识居民身份证2019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本班共有学生人,多数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对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很感兴趣。由于本班留守儿童较多,缺乏家庭教育,导致了少部分的学困生,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对学困生的教育和引导,让他们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教材分析:教材编排分为四个单元: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二单元(我们是公民),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教材内容围绕法律、法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基本制度、国家机构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课文通过插图和典型事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自己受到法律保护的同时,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三、教学目标:1.教育学生,懂得生活离不开法律、法规,。同时也要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利。2.树立宪法意识,了解法律的作用,体会自己受到法律保护的同时,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3.识记宪法、国家机构的含义、组织体系,设置。4.初步了解自己拥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树立有权利也有义务的观念。5.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品德和学习习惯,乐于探究和热爱生活的儿童。四、教学重难点:1.要求学生懂得生活中离不开法律、法规,要做守法的公民。学会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以便参与社会的能力。3.让法治意识贯穿于学生的生活,切实做好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养成教育。4.认知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树立宪法意识。五、教学措施:1.让“四种能力”的培养贯穿于课堂教学,转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观念。2.课堂教学应体现对儿童的尊重,理解和关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道德与法治。3.建立学习小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验,在交流中感悟,享受健康的学习生活。4.用课件进行教学,力求课堂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品质,及时与学生沟通,搞好师生关系。六、教学进度与课时分配:单元名称内容课时周次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1.感受生活的法律21-32.宪法是根本法2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3.公民意味着什么24-6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2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5.国家机构有哪些27-106.人大代表为人民27.权利受到制约和监督2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8我们受特殊保护211-149.知法守法依法维权2期末复习15-考试
本文标题:部编版(统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3课《公民意味着什么》--第一课时-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597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