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1页共10页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教育管理的应用研究学生姓名:车云学号:1236001253824专业名称:教育管理学习层次:本科年级:12秋指导老师:汪晓熹职称:副教授教学点:修水九江广播电视大学第2页共10页开题报告课题内容(包括课题的现实意义、目前该领域国内外发展趋势、研究的重点及拟突破的难点等)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知识是知识管理理论和幼儿教师学习研究的共同关注点。以知识管理理论审视幼儿教师学习,则幼儿教师学习过程就是幼儿教师个体(或群体)所拥有的知识进行有目的的系统更新与优化的过程。二、研究的内容及可行性分析:运用知识管理理论有助于提高幼儿教师的学习质量,可以增强幼儿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对各类型知识进行有效管理的意识,可以丰富幼儿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对各类型知识的管理方法。三、论题的研究方法:描述性论文四、论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措施和建议:运用知识管理理论有助于提高幼儿教师的学习质量,可以增强幼儿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对各类型知识进行有效管理的意识,可以丰富幼儿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对各类型知识的管理方法。五、论文的进度安排:10月中旬指导老师与学生见面,指导学生选题,初步查找,收集相关资料。11月初由指导老师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制定毕业论文相关计划。11月中旬学生应完成开题报告,并交由指导老师审阅,指导老师将开题报告电子版统一提交并留档。第3页共10页六、论文的写作提纲:提出问题---假设来源---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结论七、参考文献:1、毛佳妮主编:《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4版2、贾奇特·布尔,《高效能教师》,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05版3、李一涵主编:《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1版4、董远骞.教学原理和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68-705、盛绍宽.学校管理学[M].湖南: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第4页共10页目录一、激励理论的基本原理及一般运用二、学习型组织的基本原理及一般运用三、建构主义的基本原理及一般运用参考文献第5页共10页教育管理的应用研究作者:车云指导教师:汪晓熹【内容提要】知识是知识管理理论和幼儿教师学习研究的共同关注点。以知识管理理论审视幼儿教师学习,则幼儿教师学习过程就是幼儿教师个体(或群体)所拥有的知识进行有目的的系统更新与优化的过程。运用知识管理理论有助于提高幼儿教师的学习质量,可以增强幼儿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对各类型知识进行有效管理的意识,可以丰富幼儿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对各类型知识的管理方法。【关键词】知识管理应用条件掌握方式知识是知识管理理论和幼儿教师学习研究的共同关注点。以知识管理理论审视幼儿教师学习,则幼儿教师学习过程就是幼儿教师个体(或群体)所拥有的知识进行有目的的系统更新与优化的过程。运用知识管理理论有助于提高幼儿教师的学习质量,可以增强幼儿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对各类型知识进行有效管理的意识,可以丰富幼儿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对各类型知识的管理方法。一、激励理论的基本原理及一般运用激励理论是管理心理学的范畴,早期的激励理论研究是对于“需要”的研究,回答了以什么为基础、或根据什么才能激发调动起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问题,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等。最具代表性的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就提出人类的需要是有等级层次的,从最低级的需要逐级向最高级的需要发展。需要按其重要性依次排列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并且提出当某一级的需要获得满足以后,这种需要便中止了它的激励作用。将行为简单地看成人的神经系统对客观刺激的机械反应,这不符合人的心理活动的客观规律性。对于人的行为的发生和发展,要充分考虑到人的内在因素,诸如思想意识、兴趣、价值和需要等。因此,这些理论都着重研究人的需要的内容和结构,以第6页共10页及如何推动人们的行为。认知派激励理论还强调,激励的目的是要把消极行为转化为积极行为,以达到组织的预定目标,取得更好的效益。因此,在激励过程中还应该重点研究如何改造和转化人的行为。属于这一类型的理论还有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和挫折理论等。这些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外部环境刺激和内部思想认识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只有改变外部环境刺激与改变内部思想认识相结合,才能达到改变人的行为的目的。二、学习型组织的基本原理及一般运用所谓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炎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这种组织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具有高于个人绩效中和的综合绩效。管理的四大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其中,领导作为一种管理活动,在此指管理者通过指导、激励、带领等方式对下属的思想、行为施加影响,从而去努力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是有效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因此我们有必要在此回顾并分析一下关于领导理论的研究历史和研究现状。评论理论;幼儿教育评价发展所依据的理论。1、学习型组织是全体成员全身心投入并有能力负但学习的组织。过去讲的企业竞争,认为说到底是人才竞争,其实这不完全对,按学习型理论,企业竞争说到底是学习力的竞争,打个比方,A企业有高级人才100名,B企业有高级人才200名,那么B企业是否一定能胜A企业呢?不一定。按照学习型理论,虽然A企业的高级人才只有B企业的一半,但如果A企业员工学习力很强,那么A企业就比B企业根据市场竞争力,因为这不是简单的高级人才,而是他们是否具有更大的创造力。据调查,一个1976年毕业的大学生到1986年,他的知识就基本老化,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的大学生所学知识不到10年就老化了。现在,很对企业中的一些大学生,有的已经评上了高级职称,但对企业的发展到底起了多大的作用呢?他们不是没有文凭和学历,关键是他们缺乏学习力,这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2、学习型组织是让成员体会到工作中生命意义的组织。人的需求是多层次的,最低的是温饱,然后是安全感,第三是归属感,更高的需求是自身价值。企业只有解决了他们的温饱、安全及归属的需求,员工才能有更高的追求。作为管理者,要尊重员第7页共10页工,公平对待员工,否则,员工就不会认真工作。企业要成功,让员工只贡献手是不够的,还要让他们贡献脑。对企业来说,必须注意双元原则。所谓双元,第一就是企业的发展,第二要注意员工的发展。一个只注意企业发展而不注意员工发展的企业是不会成功的;作为员工来讲,即要注意到个人的发展,又要想到企业的发展。因此,组织的各层领导,要让员工体验到工作中生命的意义。3、学习型组织是通过学习创造自我,扩大未来能量的组织,一个组织整天学习,而不创造那就不是一个一个学习型组织,而是一个形而上学的组织,学习型组织强调把学习力转化为创造力。改革开放以来,引进了许多现金的管理模式,科学技术理论。三、建构主义的基本原理及一般运用建构主义认为,应创建一种开放的、浸润性的、积极互动的学习文化,以帮助学生克服知识的惰性,增强知识的弹性,促进知识的迁移;每个学习者都不应该等待知识的传递,而应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建构自己的知识并赋予经验以意义;课程与教学的改革应基于学科,超越学科,面向真实的世界,始于课程,走出课堂,融入复杂的社会;教与学应基于内容的真实性与复杂性。基于此,其评价观主要有以下特点:.目标自由的评价;.以真实任务为标准的评价,努力使教育更加关注真实任务的解决;.以知识的建构为标准,以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知识的建构;.以经验的建构为标准的评价,更重视对知识建构过程而不是结果的评价,并同时注意有效评价跟教学的整合;.情境趋动的评价,评价的标准应源于丰富而复杂的情境;.依靠学习背景的评价,设计者和评价者必须考虑学习发生的背景;.评价标准多元化,形态多样化等。危机管理是企业为应对各种危机情境所进行的规划决策、动态调整、化解处理及员工培训等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消除或降低危机所带来的威胁和损失。危机管理是专门的管理科学,它是为了对应突发的危机事件,抗拒突发的灾难事变,尽量使损害降至最低点而事先建立的防范、处理体系和对应的措施。从人力资源角度出发,第8页共10页员工的劳动关系的搞好,就是对危机管理的应对有些危机是在日常中比规避的劳资关系要搞好,比如劳动合同,各种该具备的劳动准则等。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说:“……需要因材施教。正如松树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受不了,会被烧死。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要同园丁一样,首先要认识他们,发现他们的特点,而施以适宜之肥料、水分、太阳光,并须除害虫,这样,它们才能欣欣向荣,否则不能免于枯萎……”我们这里所强调的“材”就包含着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因此,作为教师,应通过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的观察,并结合兴趣爱好的把握来确定一个学生所具有的气质特征,进而才有可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因材施教对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同时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使“不同的人在教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但当前小学教学因材施教中普遍明显存在着几个误区:把因材施教和班级授课对立起来;把因材施教定位于少数学生身上,和大多数学生对立起来;认为因材施教难度大,难以实施;这些误区的产生以致在教学中不能有意识地、自觉地、积极地把握因材施教对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制导性、支配性和潜移默化作用,影响着因材施教作用的有效发挥。基于这些误区在基本的对策上教师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主动的学习;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热爱每一个学生。总之,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去展开教育活动,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既面向全体又注重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中国教育的传统,也是教育事业客观规律的反映。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在生理和心理发展上有一定的共同特征,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也大体相同,这是学生的共性。但由于不同学生的生理条件、环境影响和受教育的具体情况不同以及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即他们在知识、能力、性格、兴趣、爱好、意志力、习惯、品格和学习态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去展开教育活动,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片叶子,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这是不容忽视的现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不应该忽视,为了激发不同水平的学生的兴趣,教师应因材施教来吸引绝大多数的学生的注意力。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使用不同方法,及时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点来因势利导。实施因材施教应是一个教师追求的境界。具体说,第9页共10页因材施教的境界是教师实现其存在的状态。因为只有你热爱每一个学生,才会将你的期待心理与每一个学生的渴盼心理对接,这时,也只有这时,因材施教才会具有全部的意义。学生发展的每一步都是教师实现人生境界的阶梯。坚持正面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正面鼓励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形成正确的信念。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产生与教师合作的愿望,使学生真正能放开手脚,生动活泼有效的进行学习。笔者认为以下几点能巧妙地将因材施教思想穿插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1)以“表扬”为主的教育方法。每个学生都非常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赞许、家长的鼓励,特别是对于差生我们更不该吝啬我们的赞美。对于差生的点滴进步,如果及时给予表扬,将会诱发他们潜在的积极性,萌发上进的生机。这种表扬将起到批评起不到的作用,收到逆向激进的效果。(2)以“闪光”为主的正面引导。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即使是萌芽状态的、不稳定、不突出的苗头,也要从鼓励角度出发,正面引导,大力宣扬,这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也是一种教育机智。(3)以“成功”为主的激励机制。差生少有成功的机会,更难得到教师的正面肯定与激励。利用差生成功的契机来激励差生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4)以“创新”为主的开拓机制。着眼
本文标题: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623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