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试论孟浩然诗歌的“清”
龙源期刊网试论孟浩然诗歌的“清”作者:马晓燕来源:《大观》2017年第08期摘要:孟浩然是文学史上以“清”著称的诗人,从与他约略同时的李白开始,历代论者无不以“清”来赞誉他,概括他的艺术特色。孟浩然以写山水诗见长,清明的诗境,清淡的语言和净化的诗思融为一体把自然清幽的山水之美透彻地表现了出来。本文以孟浩然诗歌“清”的风格为主题,由“清”这一特色形成的原因及“清”的类型展开探究。关键词:孟浩然;诗歌;清一、孟浩然诗歌“清”境的类型(一)清雄清空雄伟“清雄”一境,强调在“清”的基础上呈现出一种恢宏磅礴的气象。孟浩然是唐诗的大家,描写景物既可以是气势雄伟的大境界,也可以是宁静细微的小世界,多副笔墨使他能够悠游自如地状物抒情。堪称“清雄”的如著名的《临洞庭》: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这首诗的诗题一作《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张丞相又有指“张九龄”或“张说”两说。今不将此诗作为写景抒怀的酬赠干谒之作,而当作单纯的写景抒怀诗,故此,全诗结构显得特别浑融完整。前四句描写洞庭湖气象万千的雄浑景象,磅礴万钧,力透纸背;后四句抒发自己求仕不得的隐衷,感慨深沉。情景交融,浑融一体。(二)清旷:清新旷远“清旷”一境,重心落在一个“旷”字上,它展现的是在清的背景上,呈现出一种清新旷远的境界。如小诗《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龙源期刊网写傍晚泊舟建德江,异乡漂泊思念家乡的淡淡忧愁。首二句写将小船渐渐靠近傍晚炊烟袅袅的江中沙洲,那里茂林修树掩藏着温馨的农家村庄,牛羊归圈,鸡鸭回笼,渔人收桨,孩子们围绕灯下游戏。这是浩然多么熟悉和神往的田园情景啊!而此刻,漂泊异乡的诗人,却不得不夜宿江边,品味游子的孤寂,于是一缕乡思愁绪油然而生。后二句颇能显示孟浩然的胸襟和气度。他以小视点看大世界,小中见大,野旷天低虽显出个人的渺小,而江月近人则表现出大自然对诗人的温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情景交融,完全没有崔颢在黄鹤楼上低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浓重悲苦情怀。“野旷天低树”,一个“旷”字,既写出原野的空旷辽阔,也写出了诗人心境的旷达通脱,而这种超旷正是建筑在“江清月近人”的清新温暖的背景上。因此,一个无限空阔的陌生世界,收拢聚集在这江边的一叶小舟和一轮明月的倒影之上,也将一个万象缤纷的世界浓缩进孟浩然那淡泊从容的心中。(三)清幽:清境幽静“清幽”一境,偏重幽静的环境氛围。孟浩然与盛唐其他诗人一样,也好游寺庙兰若。这些庙宇往往藏在深山幽谷之中,幽静的清境是其典型特色。像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所描写的“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王籍《入若耶溪》所描写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等就是最好的注脚。孟浩然更擅长描写清幽之境。如《题大禹寺义公禅房》:义公习禅处,结宇依空林。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此诗写于开元十九年(731)游会稽时,以环境的清幽烘托主人公高洁的品格,传达出诗人对佛法的礼赞。可见孟浩然漫游山寺佛境,也深受佛法的影响,对佛家清静空寂境界充满了精神上的皈依。(四)清逸:清新逸兴“清逸”一境,在清的背景下,主要体现主人公的逸兴雅怀,或闲适情态。如《耶溪泛舟》:落景余清辉,轻棹弄溪渚。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龙源期刊网看看未相识,脉脉不得语。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市南二十里,出若耶山下,向北注入镜湖。相传西施曾浣纱于此,故又名浣纱溪。这里水至清,映照众山倒影,五彩缤纷如画,是越中风景名区,尤其落日天净,余晖辐照,溪水更为清明透亮。此诗写于开元十九年(731)孟浩然游吴越期间,以轻淡简洁的笔触,描绘出一幅水乡风情画,读来如南朝乐府民歌。表现诗人对耶溪人家宁静安详生活的向往。诗中一派清新闲适的逸兴,也体现开元盛世宁静水乡恬静安闲、富于诗意的氛围。二、后人对孟诗“清淡”特点的评价苏轼曾这样评价孟浩然的诗:“孟浩然之诗,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尔。”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则说:“孟襄阳学力下韩退之远甚,而其诗独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语而已。”这里所说的孟浩然诗歌缺少学力和才气,可能是由于孟浩然不喜欢用堆砌的意象和繁富的词汇描摹景物的创作方式,而是多用清空的意象和简约的文字表达情感,正如闻一多先生在谈到《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时所说:“甚至淡到令你疑心到底有诗没有。”在谈到《万山潭》时说:“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不,说是孟浩然的诗,倒不如说是诗的孟浩然,更为准确。”尽管如此,孟浩然虽然坚持追求意象的清空和风格的清淡,却并不忽视诗歌内在的骨力。他的诗读来淡淡的,似乎没有什么惊人之处,却不乏深刻的蕴意。从而形成了“冲淡中有壮逸之气”的特色。如《早发渔浦潭》:冬旭早光芒,渚禽已惊聒。卧闻渔浦口,桡声暗相拨。日出气象分,始知江湖阔……诗中的意象清晰而简明,东方透出的光亮,禽鸟惊起的聒噪,以及渔人拨动的桡声,这些都是诗人卧于船中所感觉到的动静,但尽管如此,诗人分明在船内感知到了外面水上世界的热闹和生机。接着描绘出日照江湖的开阔气象,诗人是在诗歌气氛渲染得足够令人陶醉的时候,以最明丽的色调将诗歌的气势推向高潮。因此,潘德舆在《养一斋诗话》中称这首诗为“精力浑健,俯视一切”。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那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诗人更是大胆运用想象,超出视野的局限,以整个身心融入宇宙深处去感受洪波涌起、撼动岳阳的气势和伟力。总之,“清”是历代诗论家论诗所持的重要标准。“清”的人生境界,表现的是超然独立、清纯雅洁、清心寡欲、佛道双修的人生范式。孟浩然在创作中以虚静的心境去观照自然山水,使得诗歌具有了清新空明之美,在诗歌题材上主要展现日常生活内容,在情感的表现上力求含蓄蕴藉,并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加以表现。这些都使孟浩然的诗歌充满了日常生活气息,最终形成了清淡这一主要的艺术特征。【参考文献】[1]乔象钟,陈铁民.唐代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2]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2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王运熙,杨明.隋唐五代文学批评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296.龙源期刊网
本文标题:试论孟浩然诗歌的“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624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