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民间故事《南康这个名字的由来》现在的南康是江西省赣州市的一个区,南康有一个关于它的名字的民间故事,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南康人,一二十年来我都以为南康就叫南康,因为历史上很久以前就有南康这个地名,朱熹传里也提到“南康军”,不过此南康是否是彼南康,还待考证。可是据我民间走访调查发现,原来南康原来并不是叫做“南康”,而是叫做“南茔”,是一小集镇,地处现在蓉江中学近邻的西华,它的主要建筑是“神农祠”,即现在西华供销社饮食部所在地。据说,现县城蓉江镇所在地原是一片水草丛生的洼地,水中有一尾金色的鲤鱼和一只麻鸭婆。它们各自有自己的技能,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一片水草丛生的洼地也不能有两个技能高超的霸王,因此麻鸭婆时时想吞吃了金鲤,而金鲤鱼也不甘心被麻鸭婆欺凌。年深日久,鲤、鸭经常斗法,以致弄得水浪翻滚洪水泛滥,民不聊生。有一日鲤鱼精与麻鸭相斗,场面非常激烈,鲤鱼精发誓要把这个地方变成汪洋,使麻婆鸭葬身水底,永无翻身之日,结果弄得“南茔”水浪滔天,麻鸭顺着水势越浮越高,整片整片的土地、庄稼被大水淹没,周围房舍倒塌,百姓叫苦连天。这时正值赤脚大仙云游至此,见此惨状,叫声“阿弥陀佛”,大脚一踏,袍袖一展,一屁股坐在西边的“南茔山”上,并开始移动小镇,使之压在鲤鱼身上,还抛下丝绦一条化成蓉江之水横在鲤精尾部。这个时候鲤鱼精被压,正想用尽全力,企图来个大翻身。转瞬之间,鲤精正昂首摆尾,就在要将“南茔”小镇翻落水底的千钧一发之际,大仙指地化塔,化成一座十二层的宝塔压在鲤精头上,这个时候鲤精无能为力了,尾巴一摆,变成章水之滨的大小南山,它被塔所压的头部是北门的塔岭。这时斗争还未结束,麻鸭婆见鲤鱼精被困,想趁机来啄食鲤鱼精,大仙见状随即移来奎星宝阁压在麻鸭婆背上,从此鸭婆也浮游不动,即现在塔岭下的“鸭婆坊”。这片被鲤鱼精和麻鸭婆折腾的民不聊生的洼地终于安宁下来了。若干年后,遇到霹雳大仙云游途经此地,发现这块地方的山灵秀气被压得太死,不利于生灵,于是运起神力,用袍袖一拂,将压在鲤精头上的十二层宝塔拂去五层,这一下不紧不慢,正值文曲星驾五马之车路经此地,这五层塔顶,正好碰在驾辕的马头上,侍从一惊将笔和笔架失手跌落,化成了城东面的“秀笔文峰”。化成现上坪地方的“五马归槽”。这时二仙相见,哈哈大笑,说:“祖师当时为了镇妖,未虑及善后,这下好了此地众生,可以安康无忧了。”乃手书“南康”二字柬帖落下,从此,“南康”因此而得名。塔岭宝塔只有七层,南水塔倾斜只有五层也是由此而来。《将军塘的传说》沿垇村竹山自然村,现地区粮油公司院内有一口塘名叫将军塘。名叫将军塘,是不是觉得有些奇怪,是不是因为这个地方常出威震四方的将军呢?是不是像现在赣州兴国一样将士多,为国牺牲的也多呢?我带着这样的疑问,寻访当地的老人,还有网上查找了一些资料得知,原来将军塘这个名字的来历是由一个悲戚感人的故事。相传很早以前,赣州七里镇一带已是一个盛产瓷器的地方。南青北白,赣州七里镇烧制的瓷器兼具青瓷和白瓷的优点,造型优美,纹饰独特,釉色锃亮。到了宋代,其陶瓷工艺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有一次,窑民们精心烧制了一副龙凤床。这龙风床左有长龙伸爪盘旋,右有彩风展翅翱翔,四周花鸟相衬,真是玲珑剔透,十分精致,可谓罕世珍宝。这件事传到州官耳中,于是他们便派人将龙风床搬到赣州城。州官见了这稀世之物,赞不绝口。心想,如果皇上看中了这龙凤床,我把它献上,岂不是可得重赏吗?于是赶紧写好奏章,并令人将龙凤床画成图,急速派人送往朝廷。皇上得奏,甚喜,急令专人前来赣州提取龙凤床。好似上天不愿意将这稀世珍宝做于贪官污吏谄媚之物,当装载龙凤床的船只从赣州出发,经过赣江十八滩时,天公作难,忽狂风大作,船触滩石翻入江中,龙凤床也被撞碎沉入江底。幸存的钦差大臣赶回朝廷呈报皇上。皇上大发雷霆,令将钦差拉出斩了,井责令殿前三位将军前来赣州,限期重新烧制龙凤床。三位将军领旨,日夜兼程,赶赴赣州。到赣州后,立即召集窑民,宣读限期烧制龙凤床的圣旨。窑民听旨后,个个震惊,知道大祸就要临头了,但谁能违抗皇帝的旨意呢?三位将军坐镇窑场,窑民不分白天黑夜地忙碌着。但无论如何,在限定的时间内是无法再烧制出龙凤床。时间一天天过去,眼看时限就要到了。窑民个个心急如焚,三位将军也日夜不安。到期交不出龙凤床,皇上必定问罪,窑民必受屠戴,将军定遭斩杀。数月来,三位将军目睹窑民劳动的繁重,苛捐杂税之多,生活的艰辛,想到如果烧制不出龙风床,还要大祸临头,便对这里的百姓产生了同情心。又想到自己交不了差也要杀头。而且即使窑民如期烧制出了龙凤床,要押赴京城,过赣江十八滩也难逃船翻床毁的恶运,更何况漫长的水路,怎能如期送到呢?于是,三位将军传令窑民速速毁窑逃往他处,免遭官府屠戮。窑民逃离后,三位将军遂投塘而死。后来村民为感谢和纪念三位将军,便于塘边建庙祀之,并将该塘名为将军塘,一直沿用到现在。从那以后,七里镇就再也没有人烧制瓷器了,如今只剩下一座座瓷窑遗址《银丝鹅的故事》会昌县境北部有个白鹅乡,你知道白鹅这地名的来历吗?这个地方有一座山,山中有一个洞,洞中还有许多小洞。人们在傍晚时,远远就能看到洞口总会闪耀着一团白光。它到底是什么东西呢?人们始终莫明其妙。忽一夜,许多人同时做了个梦,梦见一位白须白发老翁,告诉他们说:山洞上方有两行“天书”,谁能识得,照念一番,便能捉到一只银丝白鹅婆,这只银丝白鹅赛过聚宝盆,喂谷生金蛋,喂米生银蛋,每天生一个。第二天一早,很多做梦的人都跑去看,山洞上方果真有两行字,但是没有谁认得其中一个字,更不用说全部了。有个穷书生,写得一手好字,篆、隶、楷、行、草,五体皆通。他也做了一梦,便也半信半疑跑去看,看来看去,被他悟出了门道,这是两行狂草书法,其中一小半认得,一连贯原来是唐朝诗人骆宾王的一首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他虔诚地点燃三支香,一字一顿念了起来:“……白毛浮绿水……”还没念完,一只银丝鹅就钻出洞来,在水池中戏水。穷书生也顾不得念下去了,捋手捏脚就下水去捉。银丝鹅一惊,拍展两下翅膀,转眼就化作一道白光,钻进洞里,穷书生眼利手快,猛扑过去,功夫还算没白费,手中攥着了一只银光闪闪的鹅蛋。他捏着这个银蛋,怏怏地回了家。当天晚上,他又做了个梦,梦中又见那个自须白发老翁。老翁对他说:你呀,心太急,饭好差灶火呀,可惜了。不过不要紧,你只要把鹅蛋放在心窝里,热上二十一天,就能孵出一只小银丝鹅,再养三个月,也能生蛋,喂谷生金蛋,喂米生银蛋。穷书生一觉醒来,欣喜万分,就把鹅蛋放在心窝一刻也不离。转眼过了二十天,他真的感觉到一只小鹅在蠕动,好像还发出动听的叫声。好啦,我这个穷书生再也不会穷了。他一边喃喃自语,一边把温热的鹅蛋掏出来欣赏。谁知鹅蛋一露风,很快变冷了,变成了一个冷冰冰的鹅卵石。放在心窝里,却再也不会温热了,老是冷冰冰的,一颗滚烫的心也寒了。穷书生的发财梦就这么破灭了。《湘水的传说》筠门岭,有一条河水穿镇而过。相传在很早以前,八仙之一的韩湘子乘月里蟾蜍往广东潮州府,从云头上看见这婉转多姿的清流,疑是七仙姑巧手织就的玉带飘落人间。他按下祥云细看,阳光下,这河水浅处可见卵石细沙,深处幽幽如碧玉。急湍处珍珠翻滚,雪浪飞溅,平缓处水明如镜,倒映白云蓝天。两岸青山绿树稻香蔗甜。陡然间,他发现山坳处,有一男子在田中莳中稻,便按下祥云,前去询问。他对莳田的男子说:“莳田郎莳田郎,一日’莳上几千几万行?”莳田男子莳田倒是十分内行,动脑子的事却一窍不通,他摸着脑壳,想了半天也回答不上。中午吃饭时,他把这桩蹊跷的事对老婆说了。老婆巧姑笑着把该回答的话告诉了老公。下午韩湘子又骑着白马(月中蟾蜍变的),又来到田头,见了男子又是老话:“莳田郎莳田郎,一日莳上几千几万行?”这一回莳田男子很快答上了:“马儿踢踏蹄,一日印上几千几万迹?”韩湘子微微一笑说:“嘿,是你老婆教你的吧?”莳田男子点头称是,韩湘子便去寻访巧姑。巧姑正在家中忙里忙外,韩湘子一见她,便断定她是谁了,脚蹬马鞍调笑着试她的聪明:“大嫂,你看我欲上欲下?”。巧姑一脚跨在门外,一脚跨在门里,回敬说:“大哥,你看我想进想出?”韩湘子被巧姑的聪明折服了,便应邀进屋去吃擂茶。那匹白马在村边等得不耐烦,就变回蟾蜍伏在河边,等的时间长了,就变成化石——这就是鹤子村附近的蛤蟆石。韩湘子与巧姑斗智,始终难分胜负,于是就变出一条漂亮的绣花围身裙,赠给巧姑。据说,巧姑穿上围身裙以后就不再那么聪明了。再后来,人们知道了那位白马王子是仙家韩湘子,于是便称这条河叫“湘水”。《赣州通天岩的传说》现在的赣州有一处著名的景点,名叫通天岩,那里山青水秀,从大门口进到有水流处,便能感受到这里如仙境的感觉,不过几十万年前这里是一片海洋,后来随着地壳运动,陆地上抬,海水下退,又经过风雨侵蚀,形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我们往上看,这一层一层的岩层,就是海水冲刷留下的痕迹。所以这里岩深谷邃,石窍玲珑,在红色基岩上发育的沟谷纵横交错,沟谷的两侧,是高达数十米的丹崖赤壁,沟谷的底部,生长着茂密的森林,蕴藏着勃勃生机,这是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这里还有一个传说故事。从古至今,赣州城就是一个山灵水秀的好地方,但是却一直没有出过一个有名的人物,这是为什么呢?按照风水学的说法,就是因为下游赣江的泄口太大,好风水留不住,都随滚滚的江水北流而走了,所以赣州城下游的吉安一带倒出了不少名人。古时曾有一位大仙想保住赣州城的好风光,他在蓬莱仙境挑选了两座十分漂亮的仙山,想把这两座山放在储潭西岸和东岸的储山一起锁住水口。当这位大仙挑山走到通天岩附近时,不料被这里的土地公公发现了,这位土地公公看见如此漂亮的两座仙山,心想何不把它留在本地呢?于是这位土地公公便学公鸡叫。神仙是不能在白天做事的,因为他们怕被凡人看破,回不了仙界。这位大仙正挑山行走,忽闻公鸡报晓,以为天就要亮了,便慌忙将两座山撂下就走了,以后,这两座仙山便留在了通天岩。至今,通天岩景区的忘归岩和礼佛岩,各有一个贯通的山洞,传说就是当年那位大仙挑山时用竹扛串出来的。
本文标题:民间故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641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