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高校新闻媒体创新性研究
2010年6月第2期第101页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校园媒体,是由学校开设的、以广大师生为主要传播对象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非商业化媒介形式。校园媒体广义而言,包括校报、校园广播、校园有线电视、校园网络、板报、团刊、院刊、学生刊物和宣传橱窗、电子屏等户外媒体。目前,除了纸类媒体、广播、电视等传统的校园媒体外,包括新闻网和校园BBS的网络媒体已在高校内发展壮大起来。校园媒体是高校育人的重要途径。校园媒体在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师生与学校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发挥着纽带作用,是反映当代大学生精神风貌、引领青年学生思想潮流的重要载体,是服务青年成长、锻炼青年才干的重要阵地,还是学校与社会相互交流、传播信息的重要工具。校园媒体功能的深化可以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推进专业知识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加快学校发展。1校园媒体的现状校报:校报往往与高校相伴而生,是最早出现的校园媒体之一,至今依然保持着校园“官方”主流媒体的定位。但是,校报因其出版周期长、时效性不强,版式固定化、内容程式化,难以满足受众需要,又因编辑队伍和记者队伍建设不完善,校报质量的提高势必受到影响。校园广播:广播在校园内曾经保持相当长时间的辉煌。在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由于技术手段的落后和经济条件的限制,校园广播一尊独大,高音喇叭响彻校园的每个角落,甚至成为校园作息的号令。但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大喇叭逐渐成为声音污染的代名词,大喇叭被小喇叭取代,校园广播因自身局限,其显赫地位逐渐被其它媒体所取代,其内容、互动、管理等多方面均存在问题。电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视在走进千家万户的同时也走进了校园,成为校园媒体。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有线电视网络在我国首次出现,之后的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有线电视在我国得到全面普及。但是由于投入大、专业性强,节目制作技术要求高、难度大,电视一直难以成为校园主流媒体。在许多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没有进行电视媒体的相关建设。校园网站: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带动了全球计算机网络的大发展,校园网站犹doi:10.3969/j.issn.1674-2346.2010.02.026高校新闻媒体创新性研究余赠振吴欣航摘要:分析了高校新闻媒体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校园媒体的创新思路,包括校园媒体工作者思维方式的创新;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推出与时俱进的校园媒体新的表现形式;以及广泛利用各种信息渠道,满足媒体受众的信息需求,实现校园媒体的内容创新等方面。关键词:高校;校园媒体;思维方式;表现形式;内容;创新中图分类号:G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346(2010)02-0101-04————————————收稿日期:2010-01-13第一作者简介:余赠振,男,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政工师(浙江宁波315211)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页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使校园网站成为内外沟通最为便捷的窗口和平台。由于计算机所具有的文字、图像、声音等综合功能和快速便捷的特点,决定了校园网站在校园媒体中的巨大作用。但是,校园网站存在着监管等诸多问题,一管就死,不管就乱。因此,校园网站尚未发挥应有的作用,当然其隐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不得不承认不少校园媒体在萎缩,对高职院校来说,其对学生的吸引力在不断下降,校园媒体一直难以在校园中发挥应有的作用。2校园媒体创新思路从校园媒体的时代变迁不难看出,校园媒体的发展与繁荣同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媒体也在不断更新换代,新生媒体不断出现。大学生作为最活跃的群体,是新生事物的代表。因此,如果我们还是采用老思路、老观念、老办法来办报、办网站,校园媒体的作用就不能吸引我们的学生,也谈不上能发挥多大作用。校园媒体应适应大学生特点创新思维方式,创新工作手段、内容和表现形式,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2.1校园媒体工作人员思维方式的创新校园媒体工作者长期以来局限于技巧性的改变,着眼于新闻的内容、形式及所谓的价值上,很少追本溯源,探求高校新闻工作主体自身的能力、心理和思维,实际上难以实现校园媒体创新的根本性突破。校园媒体要创新,校园媒体工作者创造性思维方式的确立至关重要。只有从求同到求异,从惰性到创新,才能打破常规,选择与众不同的角度,创立与众不同的模式,揭示比较新鲜、深刻的宣传与报道主题,取得常规思维和传统思维所达不到的传播效果。校园媒体只有依靠以相互合作求得共同发展为最终目的的媒体互动才能形成合力,给每种媒体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尤其对于相对静态的校报来说,一份动态的校报就是它今后的发展优势所在。而校报和广播、电视相比,有其优势,但也有明显的局限性。它的主要局限性在于新闻更新速度太慢。校报要在校园媒体互动中求得更大发展,首先要实现新闻互动。电子版只是另一张静态的校报,校报要在网上建立新闻频道,通过滚动新闻来体现新闻的时效性。其次校报可以利用网络的信息优势,为我所用,又不拘泥于网络言论的层面,在互动中对言论进行深层次探讨,体现校报在传播竞争中的精品意识。再次,在通讯报道中,网络可以发挥其空间广阔的优越性,以大量图片来补充静态宣传的不足。报纸除了要写好人物通讯并配好图片外,为了深化主题,还可以配上相应的评论员文章,采用连续报道的形式加大宣传;在媒体互动中,校报还可以和广播、电视合作,推出一些有品位的配乐文章、电视散文或情景小说。曾几何时,层出不穷的高校网络论坛吸引了大学生的眼球。由于上网群体的素质参差不齐,帖子内容的分析判断可能欠缺科学客观,给网络监管带来了压力。迫于压力,许多高校关闭了互动的网络栏目。有人感叹这样省心多了。校园网络论坛已经在很多高职院校销声匿迹。网络较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最大特点在于方便与读者互动,任何人都可以点评,在校园网络论坛里,人人都是新闻报道者和评论员,话语权不再由官方控制。关闭论坛等互动网络栏目在省心的同时,却失去了通过网络这个现代工具与广大师生双向联系的渠道。对校园媒体来说,关闭网络互动栏目使网络媒体的作用大大降低,实质上是以传统媒体的作用为标杆来看待现代媒体,这样的网络与传统媒体没有实质性的区别,是披着现代外衣的传统媒体。我们高校和校园媒体人思维方式的创新是校园媒体进步的关键。其实校园网络论坛是了解学生思想和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阵地,从中可以引导舆论,针对性、创新性地开展学生思想工作。通过校园论坛可以发现学生思想动态和普遍关心的问题,网络管理员和学生辅导员可以及时加以引导,假如校园其它媒体能够及时跟进,组成新闻媒体合力,相信校园媒体不再困惑于求新、求异、求变的问题中。校园互动网络正是校园媒体提升地位、大显身手的最佳场所。2.2校园媒体表现形式的创新余赠振,等:高校新闻媒体创新性研究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页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校园媒体要进一步改进现有媒体,并在原有传统媒体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推出适合校园的新媒体,实现校园媒体的手段创新。传统的媒体有电话、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和户外媒体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已逐渐衍生出新的媒体,例如:网络、电子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现代新兴媒体。伴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讯的普及,我们已经进入数字传媒时代,人们的阅读方式、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思维习惯正在发生变化。网络已经深深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有多少人醒来的第一件事已经不是阅读姗姗来迟的报纸,而是上网浏览新闻了。创新传播手段,发展新兴媒体,才能更好地解读方针政策、传递交流信息、引导舆论监督、服务广大师生。校园媒体的手段创新要注意贴近校园的实际,由单向传播向双向甚至立体传播发展,建立传播者与受众之间、受众与受众之间多级的互动的联系,从时间和空间上扩大媒体的影响力。校园媒体应注意表现形式的创新,化解固定单一、简单绝对的模式,丰富表现方式和方法。当前校园媒体的主要表现形式主要由校报、刊物、广播、电视、网络(分为学校网站、新闻网和校园BBS)等5种。进入信息时代,校园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媒体业务,如媒体数字电视、手机电视、网络电视、平面媒体电子出版物等传媒子项业务。这里,我们主要说一下网络媒体,它的新闻表现手法很单一,实在与网络所具有的多媒体优势很不协调。纵观高职院校网络媒体的新闻报道,占有绝对比重的是文字报道,其在网络媒体的新闻传播中表现形式单一。在数字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单一的文字报道不适应于媒体发展的趋势。其实,文字报道可以通过二次加工的形式,将新闻内容以播音员播报等形式录制成影像,放到互联网上。如此二次加工的新闻传播方式不仅可以通过声音、表情、短评等丰富新闻内容的感染力,而且便于解放受众疲劳的双眼。网络媒体运用多媒体表现手段,也是提高传播力的必要途径。声音本身就是丰富网络新闻报道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创新网络媒体的表现形式可以让受众的耳、手、眼同时完成不同主题的任务,让人们摘下眼镜同样可以在网页中听到信息,满足信息需求。在注重新闻质量的同时,校园媒体还需要打造品牌,包括打造精品新闻、品牌栏目、品牌频道、品牌页面、品牌策划等等。为此,校园媒体必须解放思想,创新理念,不断用心培植各类品牌,提升媒体品牌的影响力。2.3校园媒体内容的创新校园媒体应注意服务对象的需求,在围绕中心工作时,应把握效果,受众喜闻乐见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天,校园媒体日益成为大众媒体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对其传播的内容更成为校园媒体从业人员不断研究和实践的课题。校园媒体对外肩负着树立“公众形象”窗口、对内承担凝聚“向心力”平台的双重任务,应该围绕国家、社会的主旋律开展宣传报道,要深入到大学生主体之中,及时反映学生的所思、所想、所获、所得,积极发挥舆论引导作用。目前校报上读者普遍关心的事经常见不到,而一些没有多少新闻价值的会议报道和领导活动的报道,占据了很大的版面。实际上,校报的读者,不仅需要了解来自上层的信息,也需要了解来自科研、教学、后勤、生活等各个方面的信息。所谓内容创新,笔者认为校报可通过广泛收集、整理各种渠道的信息,介绍国内外教学、科研动态,活跃学术思想,既满足读者信息需求,又能推进教学改革,为教学、科研服务。同时校报可以开辟读者来信或热线电话等专栏,由有关部门的领导坐镇解答读者的疑难,使校报成为师生员工与学校沟通的一个重要渠道。在新生入学时,可以开辟专为新生服务的专版,介绍学校的分布、吃住行地图、教学安排、图书馆使用、规章制度、怎样快速适应集体生活等;学生毕业时,也可以专门开辟就业信息及就业指南专版;平时学校有关的政策,如职称评审、住房补贴、医疗信息、电影消息等等,与师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师生迫切需要知道的消息,校报上都应有所反映。大部分高职院校专业性很强、特色明显。其校园媒体可以在内容与专业结合上深下功夫,突现高职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页余赠振,等:高校新闻媒体创新性研究媒体的特色,更好地为学校发展服务、为师生服务。参考文献[1]蔡蕾.媒体互动资源优化:高校校园媒体运作之思考[N].中华新闻报,2009-01-07(E01).[2]刘萍.校园媒体:高校文化育人的重要途径[N].光明日报,2009-06-03(7).[3]刘建民.校报创新:换一个思维方式[EB/OL][2010-01-08]=blogvi-ew&_c=BlogPart&partqs=cat%3d%25e6%2588%2591%25e7%259a%2584%25e8%25ae%25ba%25e6%2596%2587.OntheInnovatio
本文标题:高校新闻媒体创新性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69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