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高校素质教育重在创新教育
《高校素质教育重在创新教育》关键词:高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摘要:本文论述了素质教育的重点在创新教育。在此基础上,又探讨了高校如何进一步推进创新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要达到让人正确面临和处理自身所处社会环境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目的。马列主义的社会主义社会,毛泽东思想下的社会主义社会,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胡锦涛和谐社会的社会主义社会,都是高素质的理想社会。没有高素质,“和谐”从何谈起?没有高素质,“社会主义”将是虚幻的理想社会.其目标是培养成功的人格,人格养成专家叶长强先生,因兴趣使然结识众多海内外文化大家、儒释道等百家要人、社会精英人士及名人骚客。浸淫于浩若烟波的中华文化中,总结出人格之精髓——大成模型,填补了国内外人文教育的空白。大成模型是对往圣先贤人格发展的总结与提升,以人体结构为模型,将全息人格分为道、德、知行、时间、契约、行为、结果、情感、抉择九个部分,以生命进化为前提,在外和内谐的格局内呈螺旋状平衡向道接近成长模型。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与解决在基础教育领域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其核心内容是构建国家创新体系,面向知识经济实施创新战略包括一系列重要环节,除了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外,还必须重视它们与观念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之间的联系,教育创新也不例外。江泽民同志指出:“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这就是说,教育创新应该包括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模式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育评价创新和教育教学制度创新,它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教育领域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这个问题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期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已经说得很清楚,不是创新教育离开素质教育另起炉灶,另搞一套,而是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有人说,创新教育把素质教育推向了一个新的台阶,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核心,创新教育为实施素质教育、深化素质教育找到了一个“抓手”。这几年搞素质教育总感到有点像老虎吃天??不知从哪着手。先是多搞活动,多搞点音、体、美,但又感到光停留在这个层次上也不行。现在感到创新教育抓住了素质教育的一个核心内容,可以成为“抓手”,况且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便于细化,可以操作,用它可以带动素质教育的方方面面。1999年10月20日的《中国教育报》在头版的位置报道创新教育课题会时提出: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过去从来没有这样提过,但细细琢磨确实是有道理的。这首先是江总书记的指示,创新是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问题;二是素质教育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提高全民族的创新能力,它同创新教育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第三,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在一系列问题上创新,包括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都要创新。如果不创新,还是沿袭旧的那一套,素质教育就很难实施。所以,不管是从时代的发展,现代化的需要,教育改革的需要,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倡导来看,还是从素质教育追求的目标来看,创新教育是为了使素质教育能够真正得到贯彻实施。正如教育部副部长吕福源所说的: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有很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它能保证素质教育的实施,而且使之得到深化。我认为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众所周知,素质不仅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而且也内在地包括创新素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对象,素质教育的内容、重点等是不完全一样的。在中小学阶段,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人文素质是不现实的,要求他们具有较高的创造能力也是不可能的,更难以要求他们去创业。但对于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高校而言,这些不仅是必须的,而且也是可能的、现实的。但高校在推进素质教育时,又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应当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从实际情况看,抓好创新教育,对整个素质教育是有推动促进作用的。一方面,创新教育本身就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创新教育,也就是在抓素质教育。另一方面,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中其它组成部分也有相互作用。它不仅对智力培养、创造力开发具有直接作用,对人的思想道德、身心素质等的培养也起促进作用,对人的积极心态的形成,对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都有重要作用。当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知识是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的,教师的讲授表面上好像是在传递知识,实际上只是在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这种理论是有相当道理的。我们应当重视这一理论,用它来为培养创新人才服务。表现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特别要重视模式创新。一方面要把培养目标定在培养创新人才上。在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传统意义上的专门人才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学生只有在学会学习、学会应用的同时,学会探索、学会创新,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实际上我国的高等教育法对此已有明确规定。我们应当在培养目标上明确提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另一方面要在学习内容中贯穿创新教育要求。一要淘汰过时落后的课程及教学内容,增设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前沿内容,如信息科学、环境保护等内容;二要开设系列创新教育课程,如创造学原理、创造心理学、创造技法、科技方法论等;三要适当增设艺术、美学、音乐等人文艺术类课程;四要开设综合性、交叉性、实践性、创造性强的实验、实践及研讨类课程。真正使创新教育贯穿整个教育之中。另外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学校要营造创新的环境氛围,通过文化创新使大家感受创新,增强创新意识,培育创新精神。一要加大创新的宣传报道,让人人感受到创新的重要、紧迫,同时也让大家明白实际上人人都能创新,树立创新的信心,以积极的心态去创新。二要通过多种途径、形式、渠道推进创新。请国内外一流专家就学科前沿发展情况作专题报告;请校内外教师就热点问题作专题讲座;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实践活动,如创意比赛、科研成果展览、读书心得交流、创新设计实践等,推进创新教育的开展。三是建立创新机制,如在人才评价标准上要作适当调整引导,把创新作为重要的标准之一予以积极评价,并采取创新奖励措施积极支持;建立创新基金、基地以及创新教研室,推进创新教育深入持久健康地进行。四是建立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一系列制度,如管理制度、考试考核制度、激励制度等等。总之,凡是有利于创新素质形成的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方式方法、手段措施等,我们都要积极实行。中国人不乏聪明才智,只要大家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就一定能找出许多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办法来,就一定会使大批创新人才脱颖而出,也就有力地推动了高校素质教育的实施。
本文标题:高校素质教育重在创新教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69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