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中国地理第五章-中国国土开发第二节水利及其开发建设
一、中国水利开发的历程(一)古代水利成就(二)近代水利第二节水利及其开发建设大禹治水、都江堰、关中地区的引水灌溉工程、大运河、长江及珠江流域的水利工程(一)水利建设成就1、主要江河得到初步治理2、建设规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灌排工程取得明显效益4、水土保持工作卓有成效二、中国水利的现状1、防洪能力普遍偏低,旱涝灾害频繁2、城市缺水,水污染日趋严重3、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率低4、水土流失依然严重5、内河航道通航能力低6、水资源分布不均(二)存在的问题三、主要河流的治理开发(一)长江的治理与开发1、主要问题(1)中下游筑堤防在分洪后可防御1954年级洪水约为40年一遇,不分洪可防10~25年一遇的洪水;洪水峰高量大,而河道泄洪能力不足2、治理开发的成就(3)中下游平原建成排水涵闸7000多座,机电排灌容量510×104kW,大部分地区排涝标准达5年一遇以上;(4)开发大中小水电约1600×104kW,其中葛洲坝水电站装机容量271.5×104kW,年发电量157×104kW·h;(2)全流域建成大中小水库4.8万多座,总库容1222×108m3。汉江可基本控制洪水威胁;(6)开始建设上中游防护林。(5)系统整治改善了中下游航道,川江航道有明显改善;(二)黄河的治理与开发三峡工程蓄水位175m,坝顶高程185m,总库容393×108m3,其中防洪库容221×108m3,装机容量1768×108kW,年发电量840×108kW·h;1、治理开发的成就(1)在上游建成龙羊峡、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青铜峡等5个梯级大坝,装机容量324×104kW,年发电量156×108kW·h,开发程度30%;(2)中游大规模水土保持治理,初步治理面积约10×104km2,入黄泥沙有所减少;(3)全流域灌溉面积从80×104hm2增加到510×104hm2;(4)三门峡工程经过两期改建,主要用以控制特大洪水,平时尽量降低汛期运行水位,蓄清排浑,控制凌汛,并利用径流低水头发电。2、存在的主要问题(1)泥沙得不到有效控制,下游河道继续淤高;(2)凌汛威胁,龙羊峡和刘家峡冬季放水发电,增加下游凌汛的威胁;(3)水资源不足,上中下游用水近270×108m3,汛期还需用200多亿立方米输沙入海;(4)近年来春季干旱时下游经常发生断流现象。(三)淮河的治理与开发1、治理开发的成就(1)已建成大中小水库5308座,总库容298×108m3;(2)修建蓄洪行洪区20多处,滞蓄容量320×108m3;(3)开挖并扩大入江水道,修建160km长渠;(4)灌溉面积从80×104hm2增加到730×104hm2。2、存在的主要问题(1)中游洪水通道未能根本解决,平原蓄洪区使用时困难大;(2)河水污染严重,现正在积极治理中。(四)海滦河的治理与开发1、治理开发的成就(1)修建水库1900多座,总库容265×108m3,在平原开辟分洪滞洪区32处,滞蓄容量191×108m3;(2)骨干河道防洪标准达20~50年一遇;(3)治理平原原有易涝耕地面积的80%;(1)缺水严重;(4)灌溉面积640×104hm2。2、存在的主要问题(2)地下水的超采导致大范围的“漏斗”,引起地面沉降,海水入侵;(3)为了弥补海河水系的水量不足,修建引滦入津、引黄入晋、引黄入淀(白洋淀)工程。(五)内陆河的开发新疆天山南北、甘肃河西走廊开发程度较高。今后应防止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四、跨流域调水(一)引水工程规划1、华北区南水北调中线与东线、引黄入淀、万家寨引黄入晋、引黄济潍(潍坊与烟台)、山东西水东调(东平湖引黄至莱州)2、西北区新疆北部引额尔齐斯河的北水南调;从长江上游引水到黄河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3、东北区北水南调(引松花江水至辽河);辽宁省的东水西调4、东南区浙江富春江引水到宁波5、西南区四川长征渠、引青衣江水至重庆、贵州乌江引水工程(二)南水北调工程(1)东线(2)中线(3)西线3、调水对环境的影响1、三线方案2、意义(1)水量输出区(2)输水通过区(3)水量输入区四川都江堰渠首布局中国古代海塘位置示意1950年以来全国有效灌溉面积的变化缺水城市比例1.都江堰灌区2.乌江渡水利枢纽3.葛洲坝水利枢纽4.丹江口水利枢纽5.荆江分洪工程6.柘溪水利枢纽7.韶山灌区8.万安水利枢纽9.江都水利枢纽长江流域水利枢纽示意图黄河流域形势图淮河流域水利工程示意图淮河治理规划海河下游分洪减河位东、中、西三线南水北调方案目标:解决淮河下游、沂沭河下游、海河流域东部、胶东半岛及天津用水问题。方案:从扬州江都抽水站引长江水,沿京杭大运河输水到天津,全长1150km,分两期实施。(1)东线优点:位于平原区,又有京杭大运河可以利用,工程量小,工期短,可节约资金和技术投入。缺点:建多级提水站,耗能大,运营费用高;在长江下游感潮河段取水,水质条件差;线路偏东,走势低,存在沿线水源污染问题。目标:解决海河平原、京津用水及黄河下游补水。方案:从丹江口每年引汉水,通过陶岔渠经南阳盆地、方城缺口,沿伏牛山、太行山东麓向北送水。(2)中线优点:利用地势特点,实现全程自流,费用低;水质好;采用地下管道输水,避免污染。缺点:需穿越山地,工程量大;需加高丹江口水库大坝,涉及移民搬迁,资金技术投入多;建输水干管,工程造价高。(3)西线目标:解决西北干旱地区缺水问题。方案: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上游筑库建坝,开凿巴颜喀拉山脉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缺点:地势陡峭,地质条件复杂,投资大;涉及野生动物通道和地面植被恢复问题。优点:对开发西北地区黄河上游、发展经济具有重大意义。调水线路东线中线西线可调水量大较大较小源地水质较差较好最好起点扬州丹江口水库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终点天津北京、天津黄河上游线路特点可利用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可自流基本自流需开凿隧道,基本自流“三线”调水利弊分析2、意义工程完成后,将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流域联结起来,统一调剂,构成我国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新格局,从根本上扭转中国水资源严重不均的局面。第四章人口与经济发展调水对环境的影响输入区输出区输水通过区外水引入,水量增加灌溉土地盐渍化输水渗水阻水蓄水水量减少化学元素迁移、传染病迁移水文网(水文过程)变化补给地下水(中线)灌溉土地盐渍化与东西河流交叉,影响排灌地下水坝,影响排灌新生水生生态系统影响枯水年的枯水季节泥沙淤积、污染加重、海水倒灌(1)水量输出区①调水后,长江径流量减少,主要是枯季长江径流量的减少,海水将会上溯;②调水后,基本不会影响上游的航运,但会影响长江口的航运;③中线引水从丹江口水库开始,调水将影响水库下游汉江中下游的灌溉和航运。(2)输水通过区①东线在黄河以南输水线将通过洪泽湖、骆马湖、南泗湖等湖泊,这将影响湖中水流和泥沙发生变化,预计草食性大型鱼类可能减少,而小型鱼类将增加;②东线在黄河北岸将建平原水库,会发展渔业,但如果不能有效控制库区周围地下水位,会引起土壤盐渍化;③东线干渠连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应考虑综合治理;④中线输水干渠属新开挖渠道,由于地下水位上升,可能会导致黄河以北土地盐渍化问题的出现。(3)水量输入区①东线通过海河平原时由于土壤本身含有一定盐分地下水位上升,容易造成土壤盐渍化。而中线灌溉地区由于地势较高,排水条件较好,土壤盐渍化问题较少;②对于用水城市和工矿区,输入水量后对环境会起到积极的改良作用,但要注意新的污染;③灌溉面积增大,各种蓄水体的的面积也将增大,将会对中小尺度的气候产生一定的影响;④调水后基本不会引起血吸虫病的北移。
本文标题:中国地理第五章-中国国土开发第二节水利及其开发建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725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