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指导课件
用足用好教材科学高效备考——中考记叙文阅读指导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从广义上来讲:小说、散文、人物传记、寓言、童话、消息、通讯等,都属于记叙文。)•1.记叙的要素和顺序1)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2)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和插叙。•2.记叙的人称和线索•3.记叙中的描写、议论和抒情1.记叙的要素和顺序1)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一面》《老山界》2)记叙的顺序:顺叙:《往事依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十三岁的际遇》(层次清楚、脉络分明)倒叙:《枣核》(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插叙:《孔乙己》(丰富文章内容,突出作品主题)2.记叙的人称和线索1)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最后一课》、《孔乙己》(真实亲切,也利于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第二人称:《我的老师》(局部改用第二人称抒发情感,能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引起读者感情的共鸣。)第三人称:《始终眷恋着祖国》(自由灵活)2.记叙的人称和线索2)记叙的线索:以“人”或“人的某种情感为线索:《我们家的男子汉》以“物”为线索:《柳叶儿》以“中心事件”为线索:《社戏》3.记叙中的描写、议论和抒情1)记叙中的描写记叙中的描写包括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人物描写又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孔乙己》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3.记叙中的描写、议论和抒情1)记叙中的描写散文中的景物描写: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感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小说的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在烈日和暴雨下》3.记叙中的描写、议论和抒情2)记叙中的议论捕捉记叙文中议论式句段,便于直接理解所叙事件的意义或文章的主题。《枣核》《故乡》3.记叙中的描写、议论和抒情3)记叙中的抒情抒情是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抒发主观感受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白杨礼赞》中“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是直接抒情。而第五自然段“那是力争上有的一种树……”则是间接抒情。记叙文中运用更多的是间接抒情。即融情于人。事,物,景之中。捕捉或体会记叙文中所抒发的情感,能更好的品味文章,与作者和文中人物产生情感共鸣,深刻领会文章主旨。(三)文艺性记叙文的阅读1.散文阅读(1)写景状物(2)记人叙事2.小说阅读第三课时:写景状物散文写景状物散文表达的是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独特感悟,常采用托物寓意,借物抒情的手法。托物寓意类:《白杨礼赞》《海燕》写景抒情类:《春》《济南的冬天》基本思路:描绘景物——展开联想——揭示主旨。常用修辞:比喻、拟人、对比、排比、反复、反问等第四课时:写人记事散文这类散文着眼于情感的抒发。共性:一是以事传情,二是小中见大。例:《藤野先生》《背影》《散步》小说阅读:1)学会分析人物2)把握故事情节3)体味环境描写4)感悟主旨小说阅读:1)学会分析人物要学习从人物描写方法入手,分析人物思想性格,领会人物在特定背景下的典型意义。小说中人物描写的主要方法有:肖像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里描写、神态描写和细节描写。例:《孔乙己》、《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小说阅读:2)把握故事情节小说深刻的主题和人物性格的发展和形成,要借助完整的故事情节。因此,引导学生把握小说故事情节也很重要。如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正是从菲利普一家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的故事情节中,让我们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丑恶本质,菲利普夫妇认钱不认亲、唯利是图的性格也是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逐步完善的。小说阅读:3)体味环境描写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分为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两大类。其中社会环境描写是人物活动的历史背景、社会情态、阶级关系的等因素的组合。如《最后一课》中开头写小弗朗士上学途中看到的布告,就暗示了“最后一课”是以普法战争为历史背景的。而《孔乙己》一文开头对咸亨酒店的描写,则借酒客喝酒的不同方式,暗示孔乙己生活在一个贫富悬殊、等级森严的社会。《故乡》开头“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树”也是社会环境的描写,目的在于表现当时社会农村经济的萧条落后。小说阅读:3)体味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的描写内容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小说中自然环境的描写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作用: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2.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3.渲染气氛;4.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如《我的叔叔于勒》写到我们一家动身去哲尔赛岛旅行的时候,作了这样的描写“我们上了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这是自然环境的描写,烘托了我们快活而骄傲的心情。同时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文末写到为了躲避于勒改乘圣马洛船时又这样写到:“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上钻出来。”这也是自然环境的描写,它烘托出了人物悲凉失望的心情。小说阅读:4)感悟主旨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读小说不能仅仅读故事,更要通过感悟、品味、欣赏,读出故事背后的诗意。这诗意就是对社会与人生深刻而独到的发现和认识。《台阶》《故乡》第二轮复习:理清记叙文考点,精选范文,做有针对性的指导。考点一:整体感知考点二:理解词句考点三:赏析词句考点四:句、段在文中的作用考点五:感悟和拓展考点一,整体感知整体感知考察的是: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文章的思想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概括文章段意,简述情节等常常从以下三个方面出题:1能否对具体的内容(比如某一段落)加以概括;2能否对整篇教材中心加以归纳;3能否对文中含蓄的内容(比如某人某事的特点)加以解说。答题方法:•1.提取型。即直接提取中心句、主旨句,特别是记叙类文章里,有议论、抒情的句子,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总结性的句子,文章开头和结尾的句子。•2.重组型。即通过概括、添加、转化和润色中心句、主旨句、总结句。用明确、通畅、简洁和规范的句子表达,以求答案的完整性。•3.自写型。即基本上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做到突出重点,突出主题。理解题目的含义及作用•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题目总能或显或隐地传达出文章的主题。分析题目的含义应从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即与中心相联系)两方面来考虑。具体、形象的题目,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含蓄隽永、意味深长的题目,能引起读者的思考;也有的题目直接揭示中心、点明主旨。考点二,理解词句中考考点要求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词语)的全义。这里的句子(词语)往往是指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要结合语境,从词语的感情色彩,表达效果、深刻含义,以及句子的修辞义、委婉义、在文中的作用等角度去理解。答这类题要结合语境,万万不可只用词典义来代替语境义。•这个词的意思是________,生动形象地表现了____(主语)________的特点。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考点三,赏析词句1.赏语言。•可以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的形式(优美、生动、准确、整齐、严密等)来赏析。•具体修辞手法:比喻(生动形象)、拟人(具有人的情态和动作)、排比(句式整齐,具有强烈的语言气势)、夸张(强烈的感情色彩)、反复(强调)、反问(情感强烈,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设问(引起兴趣)、对比(强烈的反差,情感鲜明)等等。•具体表现手法:衬托、渲染、烘托、反衬、对比;象征、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借景抒情;联想、想象等。2.再析思想内涵,结合具体语境谈感受、启迪。象征通过某一特点的具体形象,表达某种人和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特点。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突出本体的主要特征。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鲜明的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考点四,句、段在文中的作用1.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常见术语有: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引出下文,埋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等。2.句子在文章内容上的作用。常见术语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点明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等。分析划线句的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结合文章内容,如何承上,如何启下);内容上为下文写什么铺垫;与下文什么对比,突出什么的________的特点;揭示了____________的中心;语言上运用________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的________特点(感情)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作铺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句子比较分析题常见题型:原句换成改句行不行?或原句与改句哪个好?答题方法及步骤:1、表明观点(行不行,哪个好);2、分析原句优点;3、分析改句缺点。考点五,感悟和拓展《课标》对学生阅读强调:“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因此,考察学生对作品的评价,感悟就成了最常见的题型。谈阅读的看法或体会:1、用第一人称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第三部分记叙文阅读技巧1概括内容题语言不精练,概括不全面2品味语言题内容不具体,层次不清晰3领悟主旨题领悟不到位,挖掘不深刻4读写结合题积累不深厚,语言不优雅学生答题问题诊治能运用四种答题意识回答问题,力争赢在考场。答题的四种意识(一)语境意识典型例题:当我走至巨石下,呈现在我面前的竟是一片美妍的小花。小花一株株、一簇簇,攒攒挤挤,比肩争头。这些小花仅比米粒儿稍大,白的、紫的、蓝的、红的、黄的,五颜六色,星星点点。看到如此众多的小生命,坚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这雪地里,我的眼睛被染得灿烂起来。我惊异地看着这些小生命,它们也仿佛睁着深情的眼睛凝望着我……这些米粒般大小的生命,像是在告喻我:希冀、渴望、追恋、向往,是一切生命的本质。即使天冷了地冷了宇宙的一切都冷了,它们也会顽强地举起美的萌芽,决不肯把生命的蓬帆轻易降落。试题:作者意在展现这些小花的什么特点呢?启示:潜下心来读文章。牢固树立答案在原文中的意识。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答案:美丽;纤弱;顽强、不怕困难;充满活力答题的四种意识(二)规范意识典型例题:当那男人裹着一阵寒风进屋的时候,手里攥着不知如何弄来的10块钱。母亲和我坐了一阵冷板凳,终于捏着钱讪讪地走了。妈一路无言,临近家门时,她沉甸甸地叹了口气。试题:请你赏析“捏”的表达作用。答案:“捏”这个动词(词句特点)准确而形象地(表达效果)写出了母亲不愿意在陈家最困难的时候拿走十元钱,内心感到难为情。(结合语境)表现了母亲善良的人性。(紧扣主旨)启示:树立“一个题就是一类题”的原则树立“一类题有一个答题思路”的原则典型例题:请赏析下面的句子。这时的每一棵树,都是一棵站在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如仪的告别式上端庄肃立。它们与落日和谐,与朝阳也和谐;它们站立的姿式高雅优美,你若细细端详,便可发现那是一种人类无法摹仿的高贵站姿,令人惊羡。它们此时正丰富灿烂得恰到好处,浑身披满了待落的美羽,就像一群缤纷的伞兵准备跳伞,商量,耳语,很快就将行动……大树,小树,团团的树,形态偏颇的树,都处在这种辉煌的时刻,丰满成熟的极限,自我完美的巅峰,很快,这一刻就会消失,剩下一个个骨架支楞的荒野者。答案:作者运用拟人、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描写了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告别仪式上端庄的表情,高雅的姿势,辉煌灿烂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光里的“黄金树”由衷的赞美,为文意的转折作铺垫。答题的四种意识(三)厚度意识
本文标题: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指导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740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