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长沙卫生职业学院目标教学教案(首页)专业:护理学科:传染病护理学班级2011级护理5-6班授课时间:4月3日单元:第二章课题:狂犬病课时:2学时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教学活动教学资源1.掌握狂犬病的定义。2.熟悉狂犬病的流行病学特点。3.掌握狂犬病的临床表现4.熟悉狂犬病的护理措施第五节狂犬病一、病原学5分二、发病机制与病理5分三、护理评估25分(一)流行病学资料(二)身体评估(三)辅助检查(四)心理、社会状况(五)治疗要点四、主要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10分钟五、护理措施20分钟(一)一般护理(二)病情观察(三)对症护理(四)健康教育讲授讲授精讲、讨论讲授、讨论精讲、提问教案教材参考书多媒体教学断诊断性测试时间:15分(根据教学需要择用)1、狂犬病认的伤口处理?2、练习题授课教师:时春红教研组长:教务科:长沙卫生职业学院教案纸第二章病毒性传染病教学重点:狂犬病人的典型临床表现、伤口处理以及狂犬疫苗的接种教学难点:狂犬病的发病机制教学内容第五节狂犬病定义:狂犬病(又称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人畜共患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恐惧不安、流涎和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一、病原学狂犬病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为RNA病毒。狂犬病病毒对不利环境的抵抗力非常弱,对热和紫外线极其敏感,在表面活性剂、消毒剂如甲醛、升汞、还有酸碱环境下很快失去活性。二、发病机制与病理①局部组织内病毒小量繁殖期②从外周神经侵入中枢神经系统期③从中枢神经向各器官扩展期三护理评估(一)流行病学资料项目内容传染源主要传染源是狂犬,其次是猫、猪、狼等家畜和兽类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咬伤传播,也可由带病毒的唾液经伤口、抓伤、舔伤的黏膜和皮肤侵入,少数可通过对病犬宰杀而感染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被病犬咬伤后发病率为15%~30%,当咬伤部位为头面部、颈部及手部等神经血管分布丰富的部位时,发病率增加流行特征本病主要流行于发展中国家,我国流行较为严重,主要在农村地区预后本病病情重,进展迅速,病死率几乎100%。(二)身体评估第1页长沙市卫生学校教案纸症状体征前驱期约1~4天。起病时可有类感冒症状,继而出现恐惧不安、烦躁失眠、对声、光、风等刺激有喉头紧缩感。最有意义的早期症状为愈合伤口处及其相应的神经支配区有痒、痛、麻及蚁走等异样感觉。体温升高心率加快血压上升发绀等敌意、约1~3天。主要表现为高度兴奋、极度恐怖表情、发作性咽肌痉挛、恐水、怕风、怕光、怕声等。恐水为本病的特征,典型者不敢饮水、闻水声、见水及提及水,严重发作时可有全身肌肉阵发性抽搐或呼吸肌痉挛致呼吸困难、发绀。另外,病人体温可升至38℃~40℃,有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的表现。发作过程中,病人神志清楚。麻痹期约6~18h。肌肉痉挛停止,全身弛缓性瘫痪,逐渐进入昏迷状态,最后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三)辅助检查1.血常规及脑脊液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中度增多,中性粒细胞占80%以上。脑脊液细胞数及蛋白质稍增高,糖及氯化物正常。2.免疫学检查检测脑组织、唾液和尿沉渣中的病毒抗原,阳性率约40%;检测血液或脑脊液中的中和抗体,对未接种疫苗者有诊断价值。3.病原学检查取病人的唾液、脑脊液、泪液接种鼠脑分离病毒,对狂犬病动物及病人死后脑组织进行切片染色,镜下找内格里小体,或用PCR检测狂犬病毒RNA。四心理-社会评估1.评估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程度。2.有无因症状明显、病情发展迅速而出现紧张、恐惧不安等不良情绪。3.了解病人家庭和社会支持情况如何。五治疗要点本病目前无特效疗法,治疗原则是对症治疗,防止各种并发症。及时正确处理伤口。保持病人安静,减少风、光、声等刺激,狂躁时用镇静剂;加强监护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第2页长沙卫生职业学院教案纸畅,吸氧,必要时行人工呼吸器辅助呼吸;维持内环境平衡。六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1隔离与消毒2休息3饮食(二)病情观察1生命体征2恐水恐风表现及变化3抽搐部位及发作次数4麻痹其应密切观察呼吸和循环衰竭的进展情况524小时出入水量(三)对症护理1.减少肌肉痉挛的措施2.呼吸衰竭的护理3.循环衰竭的护理(四)健康教育1管理传染源2伤口处理伤后尽快用20%肥皂水或0.1%苯扎溴铵(二者不能合用)反复冲洗至少30min,尽量除去狗涎和污血,用生理盐水冲洗,局部再用70%乙醇和2%碘酊消毒,伤口较深者清创后应在伤口底部和周围行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抗狂犬病毒免疫血清局部浸润注射,注射前需做过敏试验,伤口一般不宜缝合包扎,以便排血引流,注意预防破伤风和细菌感染。另外,凡被咬伤、抓伤或皮肤破损处被带病毒的唾液沾染者,均需进行疫苗接种。3预防接种第3页
本文标题:狂犬病-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749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