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建筑史绪论一、学习建筑史的目的·了解、掌握建筑史的基本知识。·学会分析建筑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观今鉴古,古为今用二、讲课方法与要求三、世界建筑体系■古典建筑—西方古典建筑—中国传统建筑—印度古代建筑—伊斯兰建筑(回教建筑)■现代建筑四、中国传统建筑概况1、发展阶段(1)萌芽时期(2)创立时期(3)成熟时期(4)融汇时期(5)全盛时期(6)延续时期(7)停滞时期三个发展高潮:汉、唐、明2、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1)使用木材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2)保持构架原则(3)灵活安排空间布局(4)使用斗栱(5)运用色彩装饰手段(6)实行单体建筑标准化(7)重视建筑组群布局3、中国传统建筑的成就参考书目:《中国建筑史》,梁思成著《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著《中国建筑美学》,侯幼彬著《华夏意匠》,李允鉌著第一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第一节原始社会建筑一、原始人群时期的建筑——原始住所1、天然洞穴2、巢居关于“穴居”与“巢居”的文献记载:“上古穴居而野处”。——《易·系辞》“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韩非子·五蠹》“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礼记·礼运》二、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房屋(六、七千年--)1、干阑式建筑·存在地区长江流域多水地区·代表性实例浙江余姚河母渡村遗址·结构特点榫卯技术构筑2、木骨泥墙房屋·存在地区黄河流域·代表性实例陕西西安半坡村遗址·结构特点墙体和屋顶采用木骨架上扎结枝条后涂泥母系氏族社会的仰韶文化父系氏族社会的龙山文化三、父系氏族社会的房屋·住房遗址出现家庭私有痕迹双室相连套间式半穴居·我国最古老的居室装饰山西襄汾陶寺村龙山文化遗址四、早期的纪念性建筑1、祭坛内蒙古大青山地区2、神庙我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辽宁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第二节奴隶社会建筑夏(前21纪—前16纪)一、社会背景:阶级划分;奴隶社会形成二、建筑活动1、筑城2、建筑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遗址(1)平面布局:·回廊式院落·建筑居中、面南布置(2)建筑特点·夯土台基·柱网整齐,偶数开间(3)建筑技术·夯土版筑技术·木构架技术(4)地位作用·最早的宫殿建筑遗址·最早的大规模木构架夯土建筑实例·最早的庭院建筑实例商(前16纪—前11纪)一、社会背景:甲骨文;青铜器(先进的生产工具)二、文字与建筑从有关建筑的象形文字推测当时的建筑形式三、建筑活动1、早商—郑州商城—河南偃师尸沟乡2、湖北黄陂县盘龙城商城遗址3、河南安阳殷墟遗址西周(前11纪—前771年)一、社会背景:政治上--分土封侯技艺--青铜器时代文化上--《周礼》(考工记)、《周易》二、建筑成就1、建筑制度的建立严格等级划分2、建筑形象及技术——以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建筑遗址为例(1)最早的形制完备的四合院(2)严格对称、居中为尊的设计观念中轴线:影壁—门—院—前堂—廊—后室(3)严格区分主与次、内与外、前与后(4)木构架柱网初步形成(5)瓦的使用(6)完善的排水设施春秋(前770年—前476年)一、社会背景:政治上--多国政治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经济上--铁器的使用文化思想上--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文化基础二、建筑成就1、瓦的普遍使用2、高台建筑(台榭)的出现第三节封建社会前期建筑战国(前475年—前221年)一、社会背景:封建制度建立二、建筑成就1、城市建设齐故都临淄城2、盛行高台建筑秦陕西咸阳宫殿遗址秦(前221年—前206年)一、社会背景:中央集权封建大国二、建筑成就1、都城、宫殿、陵墓秦都咸阳(建造离宫)阿房宫秦始皇陵(骊山陵)2、修筑长城汉(前206年—220年)一、社会背景:政治、经济和文化大发展二、建筑成就1、木架建筑成熟时期(1)迭梁式和穿斗式木结构形成;多层木架建筑(2)斗拱普遍使用(3)屋顶形式多样2、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的发展(1)地下:石墓(2)地上:石兽、石碑、墓阙、墓表和墓祠代表实例:四川雅安高颐墓3、都城建设西汉长安东汉洛阳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年)一、社会背景:政治不稳定、战乱分裂佛教传入二、建筑成就1、佛教建筑发展(融汇时期)(1)佛寺平面布局中国化代表实例:北魏洛阳永宁寺(2)佛塔建筑形式中国化代表实例:河南登封嵩岳寺砖塔(3)石窟寺代表实例: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2、自然山水园林兴盛3、石刻技艺提高第四节封建社会中期建筑隋(581年—618年)一、社会背景:二、建筑成就1、兴建都城大兴城东都洛阳2、遗留著名建筑河北赵县安济桥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唐(618年—907年)一、社会背景: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高潮时期二、建筑成就1、唐代建筑规模宏大、规划严整2、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3、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4、设计和施工水平提高5、砖石建筑有进一步发展6、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宋(960年—1279年)一、社会背景:手工业和商业发达二、建筑成就1、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2、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营造法式》3、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出主体建筑4、建筑装饰与色彩有很大发展5、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6、园林兴盛辽、金、西夏(947年—1234年)一、社会背景:(汉)外族统治二、建筑成就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我国现存唯一木塔)第五节封建社会后期建筑元(1271年—1368年)一、社会背景:二、建筑成就1、城市建设大都(今北京)2、木架建筑采用了减柱法3、各种宗教并存发展,兴建大量庙宇明(1368年—1644年)一、社会背景:二、建筑成就1、砖已普遍用于民居砌墙2、琉璃面砖、琉璃瓦质量提高,应用面更广3、形成新的定型的木构架4、建筑群的布置更为成熟5、官僚地主私园发达6、官式建筑的装修、彩画、装饰日趋定型化清(1636年—1911年)一、社会背景:二、建筑成就1、园林达到极盛期2、藏传佛教建筑兴盛3、住宅建筑百花齐放、丰富多彩4、简化单体设计,提高群体与装修设计水平5、建筑技艺仍有所创新第二章城市建设第一节发展概况一、“城市”概念的变迁1、城市的产生·居民点的形成·城市的形成2、中国古代城市的概念·“城”武器守卫土地之意、一种防御性构筑物·“市”交易场所《易经》“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城市的基本职能:防御、交换、政治实体、精神寓意3、现代城市的概念现代城市的含义:人口数量产业结构行政管辖的意义二、中国古代城市组成的基本要素和发展的四个阶段1、三个基本要素:统治机构(宫廷、官署)手工业和商业区居住区2、四个阶段·城市初生期(初期形态)特点代表例子·里坊制确立期(密闭式形态)特点代表例子·里坊制极盛期(棋盘式密封形态)特点代表例子·开放街市期(开放式街道布局形态)特点代表例子三、中国古代城市的营造制度1、《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王宫门阿之制五雉,宫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门阿之制,以为都城之制;宫隅之制,以为诸侯之城制;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周王城平面想象图《周礼·考工记》中记载了周代王城布局《周礼·考工记》还记述了按照封建等级,不同级别的城市,如“都”“王城”和“诸侯城”在用地面积,道路宽度,城门数目,城墙高度多方面的级别差异;还有对城外的郊、田、林、牧地的相关论述。《周礼·考工记》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有深远影响。它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规划,这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2.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秉承思想体系(1)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对城市性质有了严格规划,《周礼·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这一思想基本成了我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所秉承的思想体系。(2)东周时期产生了“诸子百家”,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多元化时代,即有与《周礼·考工记》一脉相承的儒家思想,维护传统的社会等级和宗教礼法,也有以管子为代表的交更思想,强调“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的自然之上理念;管子认为城地选址应是“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管子》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史上一本革命性的重要著作,它的意义在于打破了中国古代城市单一的同制布局模式,从城市功能出发,建立了理性思维和与自然环境协调的准则,影响极为深远。但自西汉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同儒家提倡礼制思想有利于巩固皇权统治。因此《周礼·考工记》记载的城市形制对中国古代都城的影响越来越完整的体现出来。四、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经验选址防御规划绿化防洪排水第二节汉至明清的都城建设实例一、汉长安城的建设二、北魏洛阳的建设三、南朝建康的建设四、隋大兴(唐长安)的建设五、宋东京的建设六、元大都与明清北京城的建设元大都平面元大都平面示意图明代前期北京城平面明、清北京城平面清代北京紫禁城七、明南京的建设第三节地方城市的建设第三章住宅与聚落第一节概述一、概念住宅(民居):聚落:原指有别于都邑的农村居民点,现代含义上则是所有居民点的通称,既人类生活地域中的村寨城镇。二、住宅型制演变参考书目《中国居住建筑简史—城市、住宅、园林》刘致平著中国建工出版社三、住宅的构筑类型住宅的多种分类法:·平面分类法·外形分类法·结构分类法·气候地理分类法·民系分类法按形式类型划分为五个文化谱系1、干栏(阑)(1)基本形式特征:(2)地域分布云南西部、西南部边境,桂北、湘西、黔东南等地(3)在云南地区的分类·平坝宽谷地区傣族竹楼(西双版纳、瑞丽、孟连)·地热山地的掌楼房(景颇族、佤族、布朗族、德昂)·怒江峡谷“千脚落地房”(傈僳族、独龙族)·“半边楼”(瑶族)·“吊脚楼”(壮族)·图例2、板屋(1)主要特征:板屋墙体构造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井干壁体(井干式)“壁体用木材层层相压,至角十字形相交,梁架结构仅在壁体上立瓜柱,承载檩子。”刘敦桢《中国住宅概说》·土墙板屋(2)地域分布东北、滇西北(寒冷林区)地区(3)云南地域分布·楚雄大姚彝族木楞房·丽江永宁、宁蒗纳西族(摩梭)木楞房·兰坪普米族木楞房·洱源西山白族“木栋栋房”·怒江贡山怒族井干房·中甸(香格里拉)藏族土墙板屋3、邛笼住屋(1)主要特征:“碉房”(碉楼)(2)地域分布西康、青藏高原、云南等地(3)云南地域分布迪庆德钦藏族民居(土库房)彝族土掌房哈尼族蘑菇房4、“天幕”住屋(1)主要特征:篷帐式和毡包式(2)地域分布长城和黄土高原北部,内蒙古、新疆地区(3)云南地域分布地棚式5、合院住屋宫室式、天井式、院落式(1)主要特征:以天井为平面布局的中心,内向性聚合空间。“方形根基”为基本母题,以轴线为空间布局的控制。体现“礼制”的空间次序。(2)地域分布福建民居、广东民居、皖南民居、江西民居、浙江、苏州民居、吉林民居、四川民居等(3)云南地域分布昆明及周边“一颗印”民居大理、丽江合院民居建水、石屏合院民居北京四合院第四章宫殿、坛庙、陵墓第一节宫殿一、宫殿发展阶段:1、“茅茨土阶”的原始阶段2、盛行高台宫室的阶段3、宏伟的前殿和宫苑相结合的阶段4、纵向布置“三朝”的阶段二、实例1、唐长安大明宫2、清北京故宫故宫建筑的成就表现·强调中轴线和对称布局·院的运用和空间变化·建筑形体尺度的对比·富丽的色彩和装饰·技术设施3、清沈阳故宫第二节坛庙一、坛庙建筑的产生与作用1、产生:源于祭祀2、作用:助人伦、敦教化、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统治权威的作用——礼制建筑二、类型1、祭祀自然神:皇帝亲祭:祭天(天坛)地(地坛)(大祀)祭日(日坛)月(月坛)祭农(先农坛)桑(先蚕坛)祭国土政权(社稷坛)地方祭祀:五岳:泰山、衡山、华山、恒山、嵩山(中祀)五镇:沂山、
本文标题:中国建筑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759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