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宋朝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山阴陆氏是一个大家族,原本以务农为业,直到陆游的高祖父陆轸(枕),才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陆游的祖父陆佃,小时候非常刻苦好学,由于家里经济条件不好,点不起灯烛,他就常常映着月光读书,后来终于学有所成,考中进士。宋徽宗时,受到奸臣蔡京排挤,被贬到亳(音勃)州(今安徽亳县),死于任上。陆游的父亲陆宰是著名的藏书家,做过朝请大夫,淮南计度转运副使等官,是一位学者兼官僚的人物。陆游就出生在这样一个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的家庭。宋徽宗宣和七年(公元一一二五年)十月十七日,狂风大作,暴雨倾盆,淮河上的一条小舟中传出了一阵清脆的婴儿的啼哭声,我们的诗人诞生了。这时,任淮南转运副使的陆宰正奉朝廷的命令匆匆忙忙由水路赶赴东京(今河南开封)去朝见,陆游就出生在父亲赴京的途中。淮河上的风暴似乎预示着一场浩劫即将到来。陆宰一家到达京城后不久,兴起于东北的金朝就兵分两路,南下侵宋。金兵刚刚攻下燕山府(今北京),昏庸怯懦的宋徽宗就吓得连忙把皇位让给自己的儿子宋钦宗,沿着运河南下逃难去了。钦宗的昏庸无能也毫不逊色于他的父亲,刚当上皇帝就准备逃向长安,在大臣的力劝下才没有逃跑,于是采取了另一条更高明的“战略”——割地赔款,议和投降。靖康元年(公元一一二六年)二月,金朝接受宋钦宗的议和条件,暂时北撤。刚刚解了燃眉之急,宋钦宗就开始玩弄起政治权术来,他担心逃到镇江的徽宗对自己的帝位构成威胁,立即派人把徽宗接回宫中软禁起来。上行下效,御敌无能,机心有余的朝中官员们,也闹哄哄地玩弄起勾心斗角的“游戏”。在这场“权术游戏”中,陆游的父亲陆宰既是受害者,也阴差阳错地成了这场“游戏”的受益者。四月间,权臣徐秉哲弹劾陆宰,诬陷他在金兵进逼东京时工作不力,导致宋军粮草转运跟不上。陆宰因此被免职,只好带领家眷南归。这次政治上挫折,意外地使陆宰一家避免了一场围城之祸。八月间,刚刚撤退的金兵又卷土重来,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攻陷东京汴梁。金兵攻陷汴梁后,纵兵屠杀劫掠,繁华的汴梁城被洗劫一空,惨不忍睹。临走时把赵氏宗室、后妃、公主连同宋徽宗和宋钦宗全部抓回去,囚禁在北国城的地牢中坐井观天。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靖康之难”。汴梁陷落前,徽宗的第九个儿子赵构由于领兵在外,所以幸免于难。在抗金名将宗泽等的拥戴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元年(公元一一二七年),是为宋高宗。这时,北方已经完全陷落在金人的铁蹄之下,宋高宗展转逃到南方,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正式建立了南宋小朝廷。虽然金兵攻打汴京时,陆游一家已经离开京城南归,躲过了一场兵灾,但是随着战争的迅速蔓延,他们的南归实际上已经成了逃难。一家人扶老携幼,在兵荒马乱中流离转徙,不但困苦万状,而且随时都有生命的危险。有时遇到金兵,他们只好惊恐万分地藏在草丛中,饿了只能吃点干粮,有时候甚至一连几天都吃不到一顿饭。历尽千辛万苦,终于逃到了故乡山阴。山阴虽然远离中原,但是金兵很快就越过长江,把战火烧到这里,陆游一家只好再次逃难,投奔到东阳(今浙江金华)陈彦声的家中避难。陈彦声是位忠义勇武的义军领袖,他组织地方武装御敌自卫,所以东阳一带相对比较安定,没有受到金兵的骚扰。陆家在东阳一住三年,直到绍兴二年(一一三二年),南宋朝廷正式建都临安,南北局势稳定下来后,才重返山阴老家。陆游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就是这样度过的。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在陆游的幼小心灵中埋下了对敌人的仇恨,家国仇,民族恨,都在这段艰难苦困的岁月中灌注到他的心灵。陆游终身坚持驱逐金人,收复失地的主张,和无时无刻不饱满热烈的爱国激情,最早的根源就在这里。宋高宗赵构是个怯懦、自私而又短视的皇帝,南宋政权稳定下来以后,他害怕主战派恢复中原后,接回被俘的徽宗和钦宗,自己的皇帝位子坐不稳,所以除了在最危急的时候暂时利用主战派外,处处都在压制主战派人士。绍兴十年(公元一一四○年),金兀术率兵大举南侵,被宋朝主战派将领打得落花流水,抗金名将岳飞在郾城彻底击溃金兵,一直把金兀术追到朱仙镇,距离北宋旧京开封只有四十五里。这时,北方的各路义军也纷纷举事,与岳家军遥相呼应,只要岳家军渡河北伐,就可一举收复中原,直捣金人老巢黄龙府。面对如此大好战机,岳飞非常激奋地对全军将士说:“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但是,赵构却害怕岳飞打败金兵后迎请徽宗和钦宗回国,威胁自己的皇位。竟然在一天之内连下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飞退兵回京,岳飞不得不放弃战机撤兵鄂州(今湖北武昌)后回京述职。绍兴十一年,主和派头子秦桧为扫除卖国投降的障碍,诬陷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岳飞,与金人签订丧权辱国的“绍兴和议”,从此南宋向金称臣纳贡,宋金两国以叔侄相称(金为叔,宋为侄),宋朝皇帝接见金朝使臣要行跪拜礼,东起淮河,西到大散关以北的地区都沦陷于金人之手。和议成功后,赵构认为秦桧立了大功,封他做宰相兼枢密使,总揽军政大权,从此,秦桧权倾一时,主战派人士纷纷被罢免。以赵构为首的统治集团偏安于江南一隅,过着奢侈荒淫的生活,“只把杭州作汴州”,再也不考虑恢复中原的千秋大计了。面对这样的现实,凡是有爱国心的人都是痛心疾首,但又无可奈何。陆游的父亲这时已经五十开外,看到秦桧等奸臣当道,决心不再做官,就在家乡修了些房子隐居起来。陆游就和父亲一起,隐居在乡间刻苦读书,等待着将来为国效力。陆游自幼好学,他说:“我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解嘲》)为了将来能够在恢复中原的战斗中驰骋沙场,为国效力,他还读兵法,练剑术,非常自负地说:“学剑四十年,虏雪未染锷。”(《醉歌》)“切勿轻书生,上马能击贼。”(《太息》)并且宣称自己可以“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观大散关图有感》)不过,在所有的学问中,陆游最感兴趣的还诗歌。他似乎天生就对诗歌有着一种特殊的爱好和鉴赏能力。十三、四岁的时候,偶然看到父亲的书架上放着陶渊明的诗集,就拿来吟诵起来,一直念到天黑他还舍不得放下。除陶渊明外,他还喜欢李白、杜甫、王维、岑参等大诗人的诗。大概在十七、八岁时,陆游开始学习写诗,恰好在这时,他认识了大诗人曾几。曾几是当时江西诗派的领袖,陆游对他十分崇拜,把他当作韩愈、杜甫那样的大作家看待,对他仰慕已久,只是无缘一见。现在,曾几居然到自己家来做客,这怎么能不让陆游欣喜若狂。后来陆游回忆起这件事时还激动不已,他在诗中这样写道:儿时闻公名,谓在千载前。稍长诵公诗,杂之韩杜编。夜辄梦见公,皎若月在天。起坐三叹息,欲见无由缘。忽闻高轩过,欢喜忘食眠。袖书拜辕下,此意私自怜。曾几见到聪明好学的陆游,也非常喜欢。他看得出这个孩子是个可造之才,把自己多年来作诗的心得一股脑全都传给了陆游,从此他们结下了亲如父子的忘年之交。到中年以后,陆游摒弃了从曾几那里学来的江西诗派的作诗心法,创立了自己的诗歌风格,提出了“功夫在诗外”的诗歌理论,但是他对曾几的尊敬丝毫没有因此受到影响。山阴一带人文荟萃,陆游从小接触的都是当时第一流的饱学之士。除了曾几以外,他还受业于韩有功、陆彦远、鲍季和等大学者,这些人都是品德高尚讲气节的人物,陆游深受他们道德人格的熏陶。天资聪敏颖悟,再加上有名师指点,陆游的学业进步很快,二十来岁时就已成为名闻乡里的青年才俊,被人誉为“小李白”。陆家是江南一带有名的书香世家,有着很高的社会声望,所以尽管陆宰已经隐居了,当时的士大夫们还是经常来拜访他。来往于陆家的人都是反对投降,力主恢复中原的主战派,在政治上遭受着秦桧的迫害。当大家在陆家聚会时,谈起国仇家恨,个个咬牙切齿,痛苦流涕;说到秦桧卖国求荣的丑行时,更是怒发冲冠,激愤无比。这些情景在少年陆游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加坚定了他的爱国主义信念。
本文标题:走进爱国诗人陆游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767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