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曹操献刀自主探究——文本解读依照回目的形式概括每部分内容王允旧臣哭社稷曹操奇谋借宝刀孟德献刀欲弑贼李儒献计操脱身识谎言陈宫擒曹仰曹志二人携手访伯奢孟德心疑杀无辜陈宫识操鉴赏人物形象方法提示:必须抓住文中的细节描写,不可脱离文本泛泛而谈。1、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来把握人物2、从语言、行动和心理等描写来分析人物3、从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来理解人物1、“曹操借刀、献刀、遇陈宫”这些情节中有哪些地方打动了你?表现了曹操怎样的性格特点?2、曹操为何要杀死吕伯奢全家?其中哪些细节让你印象特别深刻?体现他什么性格?合作探究——鉴赏人物结合文中细节描写分析曹操形象“曹操借刀、献刀、路遇陈宫”这些情节中有哪些地方打动了你?表现了曹操怎样的性格特点?“抚掌大笑”“……还能哭死董卓否?”“……操虽不才,愿即断董卓头,悬之都门,以谢天下。”“操屈身以事卓者,实欲乘间图之耳。”说明曹操识大义,谋大略,勇猛与胆识(神态、动作描写)(语言描写)“马羸行迟耳”即欲拔刀刺之,惧卓力大,未敢轻动。(心理描写)曹操在背后拔刀……操惶遽,乃持刀跪下曰:“操有宝刀一口,献上恩相。”(动作语言描写)——从中看出随机应变、灵活机智。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全身成事的英雄,而不是一个舍生取义的莽汉。(语言描写)“我是客商,覆姓皇甫.”操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汝既拿住我,便当解去请赏,何必多问?”——表现他非凡的远大志向,也表现了他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以上突出曹操性格中“雄”的一面曹操为何要杀死吕伯奢全家?其中又有哪些细节让你印象特别深刻?从中又能体现他的什么性格?“吕伯奢非吾至亲,此去可疑,当窃听之。”“今若不先下手,必遭擒获。”“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语言描写)体现其多疑、狡诈、残忍与自私的性格特征——奸的一面文本中曹操形象:雄智谋机警,志大才高,奸奸诈狡猾,自私残忍。鲜明独特、反差巨大的性格;复杂多变、正反交叉的性格。文本中人物形象刻画方法: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正面描写以及对比、烘托等侧面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第一回宴桃园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操幼时……有叔父,见操游荡无度,尝怒之,言于曹嵩。嵩责操。操忽心生一计,见叔父来,诈倒于地,作中风之状。叔父惊告嵩,嵩急视之。操故无恙。嵩曰:“叔言汝中风,今已愈乎?”操曰:“儿自来无此病;因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信其言。后叔父但言操过,嵩并不听。因此,操得恣意放荡……汝南许邵,有知人之名。操往见之,问曰:“我何如人?”邵不答。又问,邵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操闻之大喜。《三国演义》中其他回目中的曹操第十回勤王室马腾举义报父仇曹操兴师曹操替父复仇进攻徐州时,传令三军:“但得城池,将城中百姓,尽行杀戮”,于是,“大军所到之处,杀戮人民,发掘坟墓”。——失去了理智的曹操近乎疯狂,滥杀无辜,显得残暴不仁第三十回战官渡本初败绩劫乌巢孟德烧粮攸曰:“公今军粮尚有几何?”操曰:“可支一年。”攸笑曰:“恐未必。”操曰:“有半年耳。”攸拂袖而起,趋步出帐曰:“吾以诚相投,而公见欺如是,岂吾所望哉!”操挽留曰:“子远勿嗔,尚容实诉:军中粮实可支三月耳。”攸笑曰:“世人皆言孟德奸雄,今果然也。”操亦笑曰:“岂不闻兵不厌诈!”遂附耳低言曰:“军中止有此月之粮。”攸大声曰:“休瞒我!粮已尽矣!”操愕然曰:“何以知之?”——狡猾、多疑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操恐人暗中谋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覆盖。操跃起拔剑斩之,复上床睡;半晌而起,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众以实对。操痛哭,命厚葬之。——奸诈狡猾、多疑残忍一千多年来,曹操是一个被严重歪曲和丑化了的人物,许多史书把他写成一个暴君,《三国演义》也把曹操刻画成一个阴险毒辣的奸臣。出现在戏曲舞台上的曹操也是个大粉白脸,连三岁小孩都知道曹操是个坏蛋。总之,小说和舞台上的曹操是个十足的奸雄形象。根据本章故事,后人总结了一条歇后语:曹操误杀吕伯奢——将错就错。你怎么看待曹操的误杀和将错就错的做法。课堂活动那么,历史中的曹操是怎样的人呢?曹操:奸、雄(性格的双面性)!拓展思维历史上的曹操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陈寿他用人唯才,抑制豪强。兴屯田,抑兼并,统一北方。精兵法,善诗歌。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鲁迅曹操之过:(1)镇压起义,充当屠夫。(2)欺君罔上,窃国谋逆。(3)玩弄权术,残暴不仁(4)虚假伪善,奸诈狡猾。(5)骄奢淫逸,嫉贤妒能。曹操之功:(1)削平群雄,统一北方。(2)为三国鼎立、三国归晋奠定基础。(3)对建安文学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曹操虽生性狡诈多疑、残忍自私,但有过也有功,历史上的真实的曹操仍不失为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与文学家。深度探究——主旨探讨对曹操的描写有不少是虚构的罗贯中为什么要这样写曹操?《三国演义》的作者显然是从封建正统的观念出发,拥刘反曹。同时也糅合着千百年来广大民众的心理,表现了对导致天下大乱的昏君贼臣的痛恨,对创造清平世界的明君贤臣的渴慕。正确区分文学作品和历史事实评价历史人物应用辩证的一分为二的观点《三国》:“七分写实,三分虚构。”历史真实与艺术虚幻的巧妙结合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亮之多智而近妖……——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我”眼中的曹操作业你如何看待评价曹操这个人物形象?请你以“我眼中的曹操”为题,写一段150字左右的文字。
本文标题:曹操献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779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