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汉语口语句法里的易位现象
陆俭明,《汉语口语句法里的易位现象》,选自《中国语文》1980年第1期,总第154期,P28-41。读书笔记文章分为七个部分:题解、主语和谓语之间的易位现象、状语和中心语之间的易位现象、述语和宾语之间的易位现象、复谓结构组成成分之间的现象、易位句中的语音停顿问题和关于“倒装句”。题解部分首先提出了什么叫易位现象。举个例子来说。“你哥哥来了吗?”“大概走了吧。”在口语中这两个句子的前后成分可以倒置过来,说成“来了吗,你哥哥?”“走了吧,大概。”这是口语句法里特有的一种现象。其中“来了吧,走了吗”称为前置部分,“你哥哥,大概”称为后移部分,习惯在互易的两部分之间用个逗号。然后提出了凡易位句具备的四个特点,也是确定易位句的依据。它们是“易位句的语句重音和意义重心一定在前置部分上,后移部分轻读;易位句中被倒置的两个成分复位后句子意思不变;句末语气词一定紧跟在前置部分之后。因为前置部分总是说话人急于传递给听话人的东西,因而带有强调的色彩,而后移部分是捎带补充的,这也就是口语中出现易位句的原因。第二部分:主语和谓语之间的易位现象。共分为6个小类,包括形容词谓语句、主语为施事的动词谓语句(这两类是传统意义上的主谓倒装句,不少语法书上都提到了。)、主语为受事的动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名词谓语句以及跟“的”字结构有关的三小类主谓易位句。1.、形容词谓语句的易位现象多见于疑问句和感叹句,陈述句少见。例如:酸不酸,这梨?(=这梨酸不酸。)2、主语为施事的动词谓语句的易位现象多见于疑问句、祈使句和陈述句(只用于答话)。例如:放假了吗。你们?(=你们放假了吗?)3、主语为受事的动词谓语句的易位现象多用于疑问句。例如:找着了吗,你的书?(=你的书找着了吗?)。同时,文章讨论了关于“V了N”格式在口语中可以独立成句。例如:“菜买了吗?”“买了菜。”在这里买了菜实际上是主语为受事的动词谓语句的易位句,重音在动词V上。V了是前置的谓语,N是后移的主语。该句为陈述句,只用于答话。书写习惯为:“买了,菜。”4、主谓谓语句的易位现象。例如:身体好吗,你?(=你身体好吗?)注意:有些主谓谓语易位句跟一般的动词谓语句是同形异构。5、名词谓语句的易位现象。上海人,你?(=你上海人?)6、跟“的”字结构有关的三小类主谓易位句。跟“的”字结构有关的三小类主谓易位句为:格式例句Sa:是+M,Dj的“是王大夫吗,刚进门的?”(=刚进门的是王大夫吗?)Sb:是+Dj的,M“蒸汽机是谁发明的?”“是瓦特发明的,蒸汽机。”(蒸汽机是瓦特发明的。)Sc:Dj的,M“蒸汽机是谁发明的?”“瓦特发明的,蒸汽机。”(蒸汽机瓦特发明的)其中,“Dj的”代表“的”字结构,Dj表示动词性成分或动词作谓语的主谓结构,M代表名词性成分。由上表可知,易位句中逗号前是前置谓语,逗号后是后移主语,Sc是Sb的紧缩形式,省略了“是”。这一部分在本文第七章有一个讨论(在这里我提到前面来说),跟朱德熙先生在《“的”字结构和判断句》一文中讨论到的三种句子进行了对比和说明。形式相同,但跟本文的易位句不是一码事。见下表。格式例子S3:是+M+Dj的是我先咳嗽的。(吗?)S4:是+Dj的+M是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吗?)S’4:()+Dj的+M我写的诗。(嘛!)朱先生提出,这是“应看成主语后置的主谓句”。虽然形式相同,但从易位句的特点上来分析是不同的,第一,从语音形式上看,朱文三种句子中的所谓后置主语不一定轻读;第二,朱文中句子里出现语气词一定是出于句末,与易位句相反。(另外,陆先生提出朱文中的三种句子中的M和Dj都要都到一定限制。)所以,跟我们在讨论的易位句不是一码事。第三部分:状语和中心语之间的易位现象。(陆先生认为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不能发生易位现象)状语和中心语有时要涉及第三者主语,因此分为三种易位情况:类别格式及例句A无主句状语+中心语→中心语,状语(已经下班了?)→下班了,已经?B主谓句(状语后移)主语+【状语+中心语】→主语+【中心语】,【状语】(他们都走了?)→他们走了,都?C主谓句(中心语前置)主语+【状语+中心语】→【中心语】,主语+【状语】(他大概到家了吧。)→到家了吧,他大概。易位条件:能易位的状语和中心语只限于七个作状语的单音节副词(都、还、就、快、又、在、正),二十个左右的作状语的双音节副词和少数几个介词所组成的介词结构作状语时跟中心语发生易位现象(对、给、替、在、把、从、叫)。至于为什么有此限制,原因尚不明确。第四部分:述语和宾语之间的易位现象。其论证方法跟状语和中心语之间的易位现象类似,也涉及带了第三者主语,可分为三类。类别格式及例句A无主句述语+宾语→宾语,述语你想喝点儿什么?啤酒吧,喝点儿。(=喝点儿啤酒吧)B主谓句(述语后移)主语+【述语+宾语】→主语+【宾语】,【述语】我自己去一趟,准备。(我准备自己去一趟。)C主谓句(宾语前置)主语+【述语+宾语】→【宾语】,主语+【述语】他回来了,我听说。(我听说他回来了。)这一类述宾易位句有四点值得注意:第一,B类的宾语只能是谓词性的。第二,A、C两类的宾语可以是体词性的。A类的宾语要求由“数。量。名”结构充任。第三,宾语为体词性成分的述宾易位句都只能作为答话出现。第四,宾语为谓词性成分的述宾易位句,C类用得较多。因为能充任A/B类易位句中述语的动词较少,只限于“想、打算、准备、考虑”等少数几个动词。另外,带双宾语的动词谓语句,述语和宾语也能发上易位现象,常见是的是C类句式A类句式偶见,不可能是B类句式。只用在直接回答问话的答话中。例如:“他送你什么啦?”“一支英雄金笔,他送我。”(=他送我一支英雄金笔)C“一支英雄金笔,送我。”Aד他一支英雄金笔,送我。”B带双宾语的动词谓语句发生述宾易位时,总是直接宾语前置,并且要求充任前置宾语的“数。量。名”结构整个前置。见上例。第五部分:复谓结构(包括连谓结构和递系结构即兼语式)组成成分之间的易位现象。本部分分为四类。1、连谓结构中能够发生易位现象的一共四小类。A前后两个都是动词性成分(V1V2),前者说明后者行为动作的方式或情态的。V1V2→V2,V1她带了孩子去公园了。→她去公园了,带了孩子。B前后两个都是动词性成分(V1V2),后者是说明前者行为动作的目的的。V1V2→V2,V1他拿了书包准备去图书馆。→他准备去图书馆,拿了书包。C前后两个都是动词性成分(V1V2),表示先后进行两件事情。V1V2→V2,V1我们下了课打篮球。→我们打篮球,下了课。D前一个是动词性成分V1(“V起来”或“V着”),后一个是形容词性成分A,V1和A之间包含假设关系。V1A→A,V1那野菊花闻着挺香的。→那野菊花挺香的,闻着。前三类格式相同。注意:A、C两类中V2不能为单词,D类中A不能为单词。以A类为例:他骑着车去。(×)→他去,骑着车。2、递系结构(兼语式)记为“VNV’”,有两种易位情况。类别格式及例句A无主句(更常见)VNV’→V’,VN请他们等一下。→等一下,请他们。B主谓句Ns-VNV’→V',Ns-VN(Ns表示句子主语)你请他们都回去吧。→都回去吧,你请他们。注意:第一,能易位的只限于表示使令意义的递系结构。第二,V’不能为单个儿动词。3、递系套着连谓的复谓结构,记为“VNV1'V2'”,有三种易位格式。格式例句(Ns)VNV1'V2'→V1'V2',(Ns)VN常见(妈)叫你放了学之后马上回家。→放了学马上回家,(妈)叫你。(Ns)VNV1'V2'→(Ns)VNV2',V1'常见(妈)叫你下了班去姑姑家。→(妈)叫你去姑姑家,下了班→(Ns)VNV1'V2'→V2',(Ns)VNV1'只用在答语里。“(妈)叫我下了班去哪?”“(妈)叫你下了班去姑姑家。”→去姑姑家,(妈)叫你下了班。4、连谓套着递系的复谓结构记为“V1V2NV’”。格式:NsV1V2NV’→V2NV’,NsV1例句:你去叫小李买张船票。→叫小李买张船票,你去。至此,四大类易位现象讨论完毕。第六部分:易位句中的语音停顿问题。陆俭明先生通过向二十五位不同文化程度的北京人的实地调查得出:易位句的前置部分和后移部分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语音停顿。因为前置部分要重读,后移部分要轻读,再加上后移部分说的比较快听起来形成了一个语音上的明显界限。而前后两部分之间使用逗号不表示语音停顿,一方面可以表明这是个易位句,不会引起句子歧义,另一方面照顾到了习惯写法。第七部分:关于“倒装句”这一章节主要讨论了许多语法著作上谈到的倒装句问题,这些倒装句跟本文讨论的易位句不是一码事,虽然有一小部分的例句相同。而诗歌中的倒置有它自己的规律,要另加探讨。本文所探讨的易位句应该说是真正的倒装句,是口语中所特有的倒装句。为了有别于一般书上的倒装句,才没有使用“倒装句”这个名称。补充:1、潘晓东在《中国语文》1981年第四期发表了一篇《浅谈定语的易位现象》的文章,主要是对陆文中认为现代汉语中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不能发生易位现象的异议。陆俭明先生与1982年在《中》上发表《关于定语移位的问题》,对潘文进行回复。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易位句的依据是陆先生提出的四个特点,潘文的举例不符合该判断标准,而且也并未提出新的依据或者对陆文中的举例进行批判,所以我不认同他的说法。2、孟琮1982在《中》第3期上发表《口语里的一种重复——兼谈“易位”》。该文并未对陆文内容进行讨论,只是在语言现象上对易位句有所补充。涉及到呼语跟后移部分不同(如:啊,是我,您哪,哥哥。您还没歇着呢。),时间词和处所词、动词短语做主语可以后移,四字格的状语可以后移等等。A礼堂有电影今儿晚上。今儿晚上礼堂有电影。B注意有车前边儿。注意前边儿有车。C不容易出一趟远门儿。出一趟远门儿不容易。D累死人了抱着这个孩子。抱着这个孩子累死人了。E说了半天罗里罗嗦地。罗里罗嗦地说了半天。第一次读书会读书笔记2010年11月2日祝瑞
本文标题:汉语口语句法里的易位现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799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