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课讲稿
1《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教学大纲》修改情况汇报丰之义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受培训班的委托,我向大家汇报一下《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教学大纲》的修改情况和相关情况。分两部分来汇报。第一部分是大纲修改情况。按照教育部社科司的指示精神和专家组反馈回来的意见,大纲编写组在分别修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集中修改。修改的幅度不太大,因为这是原著,其内容不能轻易改动,但还是结合新的问题、新的情况作了一些调整和修改。修改的地方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方面:1、对经典文本的阐释。这就是力求准确、全面,还经典作家思想的本来面目。为此,对原来有些表述不准确的地方、含糊的地方作了修改。(注意克服两种倾向:一是诠释不够,二是过度诠释。)2、重点对“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和“思考题”作了修改。“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这一块很重要,它有几个作用:一是能够激活文本,使经典著作的基本理论赋有当代性,不再成为一些空对空的理论;二是能够回答现实问题,使原著的学习与研究具有现实针对性,因为一种理论有没有价值,关键是看它能否回答现实问题。所以,这一次修改的幅度较大。另外,“思考题”这一次的调整也比较大,力图通过问题的方式促进学生的思考,打开思维的空间。因为到了博士生阶段,不能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应当促使他们对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有所思考,以提高理论素养。3、力求反映学界理论研究的成果。经过多年来的努力,经典著作研究取得了重要成就,特别是近些年国内兴起的“文本研究”,产生了大量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应当被充分吸收到大纲中来。为此,大纲编写也作了较大努力,尽量反映这些新成果,体现原著研究的当代水平。(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大纲编写不同于专著,也不同于对某个专题问题的研究,大纲里的内容阐述必须准确、全面、规范,不能个人的色彩太明显,不能是一家之言。)4、体现十八大精神。主要是在“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和“思考题”中体2现的。总体来看,鉴于这是一个教学大纲,倡导师生以开放的态度使用,特别欢迎对大纲的进一步完善提出具体的意见。下面主要讲一讲大纲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因为大纲是由11个篇目组成的,不同的篇目有不同的重点和难点,所以不好笼统讲,还是分开讲为好。由于时间有限,只能就我认为的重点、难点简要地说一下。一、关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节选: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从节选的内容看,主要抓了《手稿》的三个关键词:异化劳动、私有财产、共产主义。实际上,这三个关键词及其思想阐述正是手稿的主要内容。马克思正是从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异化劳动分析开始,揭露了异化劳动同私有财产的关系,而后通过私有财产内在矛盾的分析,阐述了共产主义的理论。因此,要对手稿作出全面准确的阐释,应当对异化劳动、私有财产、共产主义三者及其相互关系加以深刻的理解和把握。重点、难点问题:1、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的关系。这是一个难点。二者的关系常常陷入循环论证。我们只能按照手稿本身的思路和观点来讲,不可按后来的理解和我们的理解来解释。马克思认为,国民经济学以之作为前提的劳动是以私有财产为基础的,但私有财产决不是什么“自然”的东西;恰恰相反,“私有财产是外化劳动即工人对自然界和对自身的外在关系的产物、结果和必然后果。”到了后来,这种关系变成了相互作用的关系。但是,异化劳动产生的根源仍是需要进一步回答的问题。在手稿中,马克思虽然没有直接回答这一问题,但他将异化劳动置于人类发展过程中来考察,并与私有财产联系起来考察,无疑为解答异化劳动的起源和发展提示了明确的方向。(用过程论打破了循环论)但是,也要看到,马克思此时还没有创立唯物史观,因而不可能像后来那样(如在《形态》中那样)从生产和分工的发展来解释异化的产生和发展,仍然是用人的本质的异化观点来看待异化劳动的起源和发展。32、关于“共产主义”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在手稿中,共产主义概念的使用与我们今天讲的共产主义不完全一样,需要认真鉴别。讲授时一定要注意。(共产主义概念的演变)3、关于《手稿》的评价问题《手稿》是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的重要著作,是马克思思想发展中的一部过渡性著作。从总体上说,它超过了费尔巴哈,接近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但又有费尔巴哈的影响;在具体内容上,应当具体分析,如在概念、术语的使用上,有的是沿用费尔巴哈的概念、术语,实际却已包含了新的内容(如类本质、类存在等),有的是新概念、术语(如现实的人、社会的人等),实际包含着旧内容。因此,应当区别对待,过分抬高或过分贬低《手稿》都是错误的。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需要重点把握的问题:1、关于《提纲》的理论地位。经过多年来的研究,学界基本上形成了一种共识,认为《提纲》和《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标志。但是,对此学界也有不同看法,问题的关键是如何理解恩格斯所讲的“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中的“萌芽”。实际上,这里所说的萌芽并非是胚芽状态,而应是指起点、开端。恩格斯在另一处,曾把《提纲》称为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2、关于《提纲》的总体结构《提纲》共十一条,以高度浓缩的形式集中凝结了马克思在这一阶段所获得的理论成果,包蕴了十分深刻和丰富的内涵。从内容结构上看,可以这么划分:第1条是总论,阐述马克思哲学与以往旧哲学的区别,说明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第2—9条是分论。分别从认识论、真理论、宗教观、环境观、人的本质观、历史观等方面阐述了实践的观点,尤其是在唯物史观方面,阐述得比较具体深入。第10—11条主要从阶级基础、哲学功能、历史使命等方面阐述了新旧哲学的区别,揭露了旧唯物主义哲学的阶级局限性,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基础和历史使命。3、关于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核心观点的理解。4为什么是核心观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1)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根本观点。(2)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在自然观中,它在确认自然界的先在性和客观实在性的同时,确认实践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基础;在历史观中,它确认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历史不过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展开;在辩证法中,它在确认自然界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的同时,确认实践本身就是一种否定性的辩证运动,而思维的辩证运动是以之为基础的;在认识论中,它确认实践是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认为认识依赖于实践并受实践的检验;在价值论中,它确认实践是价值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认为真理与价值在实践活动中实现其具体的和历史的统一。总之,科学的实践观犹如一根红线,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个基本环节,将其各个组成部分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三、《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需要注意的问题:1、讲授时最好结合《提纲》一块讲,因为《提纲》和《形态》是同时期、同样理论性质的文本,二者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标志。可以这么看:《提纲》是《形态》的思想提纲,《形态》是《提纲》的具体展开。2、《形态》主要阐发的是唯物史观,重点是讲清历史的出发点或唯物史观的出发点问题,因为这是要和唯心史观划界。历史的出发点和前提是什么?经常看到有几种表述:现实的人、现实的生产、现实的活动等。其实,这些表述是一致的,并不是对立的。马克思指出,历史的前提是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三者相提并论。3、对现实生产的理解。应全面理解:一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二是需要的生产,三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四是社会关系的生产。另外还提到精神生产。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应当对精神生产给以足够的关注。(生产精神文化产品需要经过人脑的意识活动,但仅有意识活动还不足以生产精神文化。精神文化的生产不是一个纯粹的意识过程。一种活动能否称之为实践活动,关键是要看它是超出了纯粹的意识活动,是否改变了除人的意识之外的其他存在物的状态。科学文化实践也是如此。例如,教育是一种科学文化实践活动,在其教育活动中,教师并5不仅仅进行的是意识活动,而且还通过自己的声音、书写、演示等超出意识活动的方式,去实际地改变受教育者的存在状态。)4、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的关系问题。这是学界多年讨论的一个重点问题。实际上,二者并不对立的,都是标志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原则区别的正确表述,实质是一样的。关键是要把握科学的实践观。旧唯物主义既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又是直观的唯物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之为辩证唯物主义,是针对旧唯物主义的形而上学性而言的;把它称之为实践唯物主义,则是针对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而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并不是两个主义,而是内在统一的。四、《共产党宣言》需要澄清和辨析这样一些问题:(1)如何理解“消灭私有制”?争论:扬弃还是消灭?实际上在德文中是一个意思。应当把握好这样几点:第一,按照马克思的原意,“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第二,消灭私有制只是消灭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形式,而非积极成果或物质内容。第三,对消灭私有制要考虑当时的语境(主要是与空想社会主义划界),与今天提问题的条件不同。(2)如何理解两个“彻底决裂”?原文:“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这里关键是如何看待同传统观念的决裂。从上下文看,马克思并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传统观念,而主要是指与私有制相联系的传统观念,即反映和维护私有制的观念及其他愚昧、落后的观念。马克思正是在论述不同阶级思想对立和永恒真理论时说这番话的。马克思不可能提出消灭一切传统观念的看法。(3)如何理解“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两个必然”,是就历史发展总趋势而言的,其原因就在于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运动;“两个决不会”,是就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条件而言的,其原因就在于在特定历史阶段,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有一定的空间,还未达到极限。(即“无论6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社会形态,在它存在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之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我们既不能用后者否定前者,也不能用前者代替后者,应当对二者给以合理的理解和把握。另外,讲授《宣言》应注意几个重要思想:1、关于共产主义的价值指向: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对于今天准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有重要意义。2、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对于理解全球化有重要意义。五、《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导言》重点是讲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需要重点把握的问题:1、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导言》一上来就讲“摆在面前的对象,首先是物质生产。”然后就讲生产的一般与特殊。具体到资本主义社会,当然是资本主义生产。而要研究资本主义生产特殊,事实上必须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以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生产关系,当然不能离开生产力来研究。2、关于生产、消费、分配、流通的关系。马克思主要讲的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但在今天的发展阶段尤其是“消费社会”阶段,需要对这一原理加以全面的理解。一方面要看到消费的重大作用:需求的拉动;另一方面,还要看到生产的基础地位。金融危机。3、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讲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认为这是“科学上正确的方法”。此外,还要注意马克思提出的其他几种方法:一是“人体解剖”的方法。人体解剖对猴体解剖是一把钥匙。这一方法不仅对于研究经济范畴,而且对于研究社会历史都是适用的。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与人类对社会历史发展的认识,走得正好是相反的道路(“从后思索法”)。这一方法是考察经济现象和社会历史的重要方法论。二是“普照之光”的方法。任何社会都是由多种要素和关系组成的有机体。在各种要素中,占主导地位的还是居支配地位的生产关系。这种居支配地位的生产关系就是该社会的“普照之光”,它决定着生产的性质和社会的性质。如资本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普照之光”,它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和社会的性质。这种方7法对于判断今天我国的社会性质也是非常有益的。尽管有多种所有制经济存在,但公有制占主导地位,这就决定了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看待时代也是如此。六、《资本论》(第一卷节选)要讲的内容很多,我看重要的是引导
本文标题:“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课讲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80134 .html